主流河長95公里,經大甲區鐵砧山麓於大安區注入台灣海峽。
秋冬的午後,雖頂著風勢蠻大的季風,從東勢區出發,獨自一人雖是有一點孤單,往陌生
的大安溪沿岸往北騎去,沿途沿岸有著好幾個群居泰雅族部落,兩旁的部落就因沒有特別
景觀或旅遊景點而往往被忽略了,但沿著溪畔而行,發覺有著部落的樸實景象,還有大安
溪的山川秀麗景色相當宜人,內心真的有點感動...好美。
:
簡略看讀Google Map大安溪的位置路線圖,跨上鐵馬說走就走往大安溪飛去。

這些天的季風吹的特別強有點寒意,為了避開季風的逆襲刻意繞了遠路,騎進東豐自行車
道來避風,再往東勢區騎去。


這是大甲溪不是大安溪,而大甲溪也是中部飲水、灌溉的主要河川之一。
非放假日的東豐自行車道,顯得冷清空無一人,全長11公里我就盡情的往前飆速。


到了東勢區,吃碗牛肉麵先填飽肚子,才有力氣好上路;
離開東勢區後,走騎東崎路五段一路往北行,沿路路況佳,只有零星的汽機車經過;
在九彎十八拐的東崎產業道路上可見一片片的高接梨園。


遠離都市塵囂山間好寧靜,雖是有坡度的道路,卻是越騎越興奮。



藍天白雲好風光,汗流浹背的慢速龜騎著到了和平區。



在海拔雖不高的東崎路上,自覺身處坐擁自然山景中;美不勝收。



爬了一重又重的山坡地,終於大安溪出現在眼前,也就來到了雙崎部落。


大安溪谷如一幅山水畫立在眼前,蜿蜒的水道,像是一幅巨大的天然圖騰,這處桃花源
就是世居泰雅族人的雙崎部落。




雙崎部落地處大安溪左岸與大安溪支流觀音溪交會之東邊,高約五百公尺海拔之臺地。
東崎路主要道路上散步,部落傳統竹屋和瞭望臺就矗立在光河之中,登臨其上,整個
大安溪盡收眼底。




續行,騎經腳下就是白布帆大橋,大橋依山傍水靜靜的矗立山林間。

跨越大安溪上的白布帆大橋,站在橋上山巒風光盡收眼簾,也成為攬勝取景的優選勝地。




續行幾公里來到烏石坑橋的休憩小涼亭,路勢的不同大安溪的景緻也跟著千變萬化。



往南望跨越大安溪河床的白布帆大橋。


徜徉青山綠水之間的閒情逸致,來到了達觀部落。


在蜿蜒的道路上騎乘是越爬越高,風景更漂亮,可以眺望遠方的士林大壩。





靜謐又純樸的桃山部落;每年櫻花盛開時期,此處是欣賞櫻花的好地方。


一路挺進,終於來到了士林大壩。




民國83年士林大壩開始施工,耗時八年完工啟用;期間為感念殉職者英魂,
在大壩廣場前樹立台電工程人員殉職紀念碑。


鄰近山頭互相輝映,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宏偉壯觀的壩體,士林大壩除農業用水外,並兼具發電功能。

奔騰不息的大安溪上雄偉壯麗的大壩,攔腰截斷山峽中段的大安溪。





回程爬上路旁的瞭望台休憩,看這隻可愛的馬,為我奔波了一年又兩個月,
也跑了八千五百多里路。


走台三線回家,進入卓蘭鎮,當地農作物盛產葡萄、楊桃。
踏著筆直的堤岸道路(內灣堤防)一路往南。


堤岸道路上出現三個肉粽串檔路? 原來是今年歷次的颱風過境,大量的雨水沖刷
道路以致路面被沖毀,但也有便道可通行到卓蘭大橋。

爬上堤岸邊,浩瀚的大安溪,水資源相當充沛,但也挾帶著大量的泥沙,
秋冬季節總是灰矇矇一片。


到了石岡大壩旁的產業道路,結實累累的橘子。

秋天的黃昏是個感傷的季節,秋意上心頭有點冷了。

今日走騎大安溪畔,發覺除了好山好水外,沿途有著許多泰雅族部落,卻未能深入去
探訪一番,來日再安排認識一下部落的文化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