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一樣是苑裡辦活動老地區,就是在苑裡體育場,


時間到,我們挑戰組先行一步,前頭還有警察杯杯幫忙開道,今天來參加的人算是多了,
要出大門還得先牽車一下才行,


雖說是挑戰組,但路程僅只40公里路,這樣拿來運動算是剛好,
人也不會太操勞,


柚子成熟的時間快到了,通常柚子在10月至11月间成熟,
這邊的柚子過一陣子應該就能上市了,


挑戰組與親子組在121號縣道這邊分流,121號縣道我來過好多次了,
一點都不會陌生,就是一連串的坡組成的道路而已,


121縣道從苑裡之後到通宵是制高點,到這邊稍做一下休息之後,
路標標示往三義,又換另一條山路繼續騎,


騎乘於這片優美的山林田野間,看不到都市的繁華與喧鬧,
爬坡騎累了,就找個地方休息喘口氣,單車就是這麼簡單的運動,


路邊的農場裡滿滿的是苦瓜,遠遠一望就像是個苦瓜隧道,
很適合來個幾張照片,不過....有警尉看守的地方就要當心點,


原來這條路標往三義的山路盡頭是接130線道,嗯...又上了一課,
但這邊算是苑裡鎮蕉埔里,而我們不去三義,是要回苑裡,
回程苑裡130線道途中台灣彌陀村就在附近,先轉進去看看吧,


莊嚴雅致,古意盎然,彌陀村所有的建築都是木造的,
站在大殿外觀景台上,視線可從前方130線道遠眺到遠方山谷,


離開彌陀村之後路上隨處可見「裡山塾」這個名字,
這名子的來由是聯合國與林務局近來提倡的「里山倡議」有關,


所謂「里山(satoyama)」是指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混和地景,
這樣的環境因為居民的合理運用,不僅提供了糧食、水源與生活物資,涵養在地文化,
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並達到環境永續利用的目標,是公認的永續型社會生態生產地景。


「裡山塾」所在的苑裡鎮蕉埔里,具有綿延的山丘與蜿蜒其中的小溪,
屋舍與水田、菜園坐落其中,丘陵與田地交雜的環境,
更是台灣石虎的重要棲息地,所以取苑裡的裡字「裡山塾」於是誕生,


冰冰涼涼的仙草,130線道後回歸苑裡山腳國小馬上就有得吃,
今天大會給的福利很到位阿,


人都來到山腳國小這裡,就一定要來拜訪一下日治後期宿舍群,


1898年,明治31年,苑裡公學校成立,學區包含苑裡、山腳兩個行政區,
當年日本統治台灣,把現代化的教育帶進台灣,山腳國小日式宿舍建築,
就是見證這段歷史的活史蹟,


最後回歸苑裡體育場,40公里挑戰組的路程結束,不過時間還早,
那就換個地方繼續跑吧,先去一下有機稻場,


設計理念為漂浮在稻浪上的教室的有機稻場,這次沒看到滿滿的稻浪,
緊鄰旁邊的山水米公司,前一陣子才上新聞版面,但不是什麼好事就是了,


難得今天有帶背包出門,就買包米帶回家吧,這邊空間設計的很漂亮,
感覺一點都不輸景觀餐廳之類的,


最後來到苑裡藺草文化館前的彩繪稻田,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經過人為創造之後,
那更是賞心悅目的好看,最後逛的也差不多了,是可以結束今早的苑裡之旅,
還不賴的一個早上,是個有吃有玩的好行程,下回有機會再來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