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自行車道,和其它外縣市相比,不論是硬體及完整性,台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已經規劃得相當完善
尤其還在民國100年底的時候完成了整個台北環狀線的連接(雖然木柵到南港還是要經過一段市區道路)
而這中間還是常有許多的施工整修,但目的總是為了讓使用者在騎乘時更方便更舒適而努力的
為了讓民眾能體驗這自行車道的方便與河濱公園的美麗景觀,民間單位也舉辦了相關活動來推廣
雖然之前早就騎過了,不過這次決定換個方向並將上次遺漏之處重新補齊
感謝老天爺在當天給了個陰天騎車的好天氣,讓我順利將整個行程在中午前就騎完
路線的規劃是採順時針方向,起始點剛好是從道南河濱公園出發,這裏亦算是此行的起始及終點站
出發後得先爬一座山再下到南港,最後一路沿著河濱公園繞圈回到木柵
騎乘路線圖

有感於在夏季騎車總是熱得揮汗如雨,加上自行車道上沒什麼遮避,犧牲睡眠時間早點出發是必須的
所以一大早得和太陽比賽儘量早點出發,順便在途中欣賞一下日出也算是個難得的經驗

這次沒有選擇從福德坑環保公園的路前往南港,反而選擇路幅較寬的深南路前進
雖然多繞了些路,但相對的路面品質也好上許多,還可以順便拜訪一下清晨沒人的深坑老街
主要還是因為途中會經過一些民間的資源回收廠時,那附近的野狗特別的兇,又正好遇上爬坡沒力應付
況且一大清早還得經過一大片的夜總會,心裏總覺得有些毛毛的
基於這些原因及上次的經驗,還是決定改走深南路來替代
途中經過三級古蹟《深坑黃氏永安居》,時常經過卻未曾踏進一步

不走馬路,刻意繞進深坑老街參觀一下,老街在前陣子整修完畢後,假日人潮就更多了
雖然瞭解這些老街早已不是原來的老街面貌,也少了許多老街該有的古樸氣息
但站在休閒觀光的角度上來說,還是需要如此來促進地方上的經濟繁榮
我想我在這個時候來,少了許多的商業氣息,多少能感受得到老街該有的那份寧靜氛圍吧!





離開深坑後,馬上就要左轉往深南路,這一段往南港的山路,也是此行唯一需要爬坡的路段
但還好距離及高度都不大,一般有在騎車的人應該都能輕鬆應付
日出的時間也差不多該到了,但今天的雲層讓陽光有點難以透出的感覺,對騎車來說應該是件好事

深南路的路幅很寬,所以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與汽機車保持一定的距離,騎起來比較沒有壓力
一早騎來,遇見許多對向而來的車友,足見這條路是許多車友練車的路線之一

今天期待的日出就以這樣的矇矓之美呈現了!

看到公車站牌才知道這個地區取名崩山,這讓我聯想到雪隧的彭山隧道,因為名稱不吉利所以改名彭山
我想應該還有許多地方都是如此命名的吧!
爬升高度大概在二百多公尺左右來到至高點,同時也是新北市和台北市的交界處
至高點的二旁山壁畫滿了許多人的塗鴉,畫得好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一些不雅及到此一遊的無聊字句出現
我也準備開始享受我的下坡過程了


下坡當中不難發現右方有一大塊的空地,也就是現今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
由於在2010年時,台北市已達到垃圾零掩埋全回收的目標,所以目前只能算是個回收暫置場
而在更下方的部分場區改設為《山水綠生態公園》,比照像福德坑環保公園的模式進行



下坡終點必需穿過北二高下方的涵洞,來到屬於南港地區的《舊庄》
舊庄地區最著名的就是山區的包種茶以及在秋冬季節常聞到的陣陣桂花香

連接一段市區道路來到世貿展覽館後,再來就是要找到展館後方港東街的自行車道入口處
按照上回騎過的經驗,很順利的就找到單車道的入口處,若是第一次來就要花點心思找一下地上的指示
而從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開始一直回到新店溪右岸都算得上是不間斷的自行車道



今天是個沒有藍天白雲的騎車天,卻不是個好的拍照天


自行車道上方是環東大道高架道路,和單車道一路順著基隆河的方向延伸下去
我喜歡在這個時候的自行車道上騎乘,不用擔心有過多的人群要注意,可以恣意欣賞河岸風光

堤岸壁上的的拼貼畫,再再傳達出河濱公園內所散發出的休閒意象
這沿線的河濱公園除了提供附近居民作為休閒運動的場所外
因為單車道的設罝及連貫,讓其它地區的民眾也能有機會能近距離親近這裏


台北市位居盆地的中心位置,剛好被基隆河、淡水河及新店溪所包圍住
而聯外的方式就得要靠這些橋樑及高架道路作為交通運輸的管道,這些數量密集的橋樑也成為台北市特色之一

除了運動外,有時你可以什麼都不作,就靜靜地坐在河岸旁的椅子上,望著河岸兩旁的風景渡過一個慵懶的早晨


橋樑除了作為交通運輸的功能外,有部分的橋樑還具有觀光的價值
像饒河夜市旁的《彩虹橋》,彎曲的橋身,在夜晚時還有七彩光芒點綴,成為許多人攝影的主角

而麥帥一橋、麥帥二橋不同的橋身造形各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其它橋樑亦是如此
騎一圈環台北自行車道,你會發現彷彿是在欣賞這些橋樑之美,特別是夜晚照造訪時更是美麗


厚厚的雲層加上都市中污濁的的空氣,使得天空的顏色變得黯淡許多
還是將視線轉往綠草如茵的河濱公園內吧!


在《迎風河濱公園》的堤岸牆上,開放塗鴉牆讓民眾自由創作,每隔一段時間固定會作清除
像這樣的塗鴉牆在河濱公園有幾處,後面有也陸續見到

鄰近河岸旁的建物身影倒映在基隆河中,居住在這附近的民眾真幸福每天都能見到這片偌大的綠地
這裏河濱公園的腹地廣大,又設有單車租借處,所以一到假日的傍晚常會吸引全家親子同遊


斜張橋型設計的大直橋被喻為瞬間拋灑河面的釣鉤,優美的弧線橫跨在基隆河兩岸
尤其在夜晚經過紅、藍、黃三色燈光投影在橋身再映射在水中時,波光粼粼像是件美麗的藝術品般
至今,大直橋和新北大橋這二座橋同樣都是我想夜拍卻還沒付諸行動的美麗橋樑


過了大直橋後的《大佳河濱公園》曾經是花博園區的展覽場地
雖然場地內沒有像當初花博展覽時佈置成那樣美輪美奐,但一樣保有河濱公園的特色


圓山兒童育樂中心(兒童樂園)曾經陪伴過許多大朋友小朋友的童年時光,相信生長在台北的你我都不陌生
這裏成立至今大概也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也算是台北市中有紀念性的地標之一
由於牽涉到古蹟保存和位於河川行水區的問題,此區不久之後將搬離至士林的科教館附近


斜張橋造形的紅色水管橋

遠方的群山不正是大屯山系的陽明山

百齡橋左岸河濱公園處,聚集了許多打網球、打棒球的民眾,儼然成為一個小型的運動場
草坪上擺放了幾隻可愛的螃蟹、彈塗魚...等裝置藝術作為點綴,小朋友見到了應該很開心


車行至此,即將進入到社子島的範圍,和對岸的關渡自行車道相同,能夠一同探訪紅樹林的生態世界
想要往淡水方向的單車客就得要依靠洲美快速道路橫跨到對岸的關渡自行車道才能繼續下去
而要往反方向不想多繞一圈社子島的也可選擇在此切往市區道路再銜接《延平河濱公園》
上次少繞了這一圈的社子島,這次當然不能再錯過,況且現在時間還早



延宕至今尚未驗收通車的《社子大橋》,據說是社子島端出入口設計不良易導致車禍所以尚未開放
真是又一樁浪費人民公帑的事蹟,而旁邊的單車引道當然也還沒有開放
我想等真正通車點燈後,這裏又將成為一個攝影家拍橋的新地點

社子島上的單車道除了部分路段在基隆河及淡水河匯流處是彎道外,其實是相當筆直好騎的
不過這一段自行車道卻只見少數人來騎乘,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上洲美快速道路的方向居多吧~


這一段路能同時欣賞到屬於大屯山系及觀音山的群山風光
而棲息於紅樹林中的鷺鷥群,有時也能輕易在水岸邊見到牠們停留的蹤跡


社子島的頂端稱作是島頭公園,是基隆河和淡水河的匯流處,更是眺望關渡大橋和關渡宮的好地方
我也決定在此停留休息一下,欣賞一下四周的美麗風光再離開


另外一提的是,有來過島頭公園的,一定對這裏有一位賣《手工米棗》的阿伯不陌生
雖然我沒有和他交關,不過從他和客人的言談對話間就能知道他是個好客大方的阿伯
下次有機會再次經過此地時,一定不忘來品嘗一下這社子島的平民美食《手工米棗》
堤岸邊通常會設有水閘門,不同的是,這裏的水閘門特別畫上了美美的圖案作裝飾
讓原本冷冰冰的水閘門頓時也變得賞心悅目

地方單位特別設置這樣的生態觀察區,讓前來遊玩的遊客能近距離觀察紅樹林生態
藉由這樣的生態觀察區,剛好讓我看見除了鷺鷥群以外的鳥類《埃及聖朱鷺》
據說這種外來鳥適應力很強都處都有牠們的蹤跡,已經嚴重侵襲到本土水鳥的棲息地


硬體的設施,除了生態觀察區外,這樣的休息涼亭在社子島單車道上隨處可見,這些都是上次來沒看到的

繞了一圈社子島,來到延平河濱公園俗稱的《快樂休息站》
瞧見指示牌都特別的與眾不同,能夠清楚的以圖像帶出了當地的特色

來到延平河濱公園後開始明顯感覺到人車變多、變熱鬧了,連跑步的人都一同加入了運動的行列
特別爬上了自行車引道的頂端,從高處遠眺重陽大橋

這裏是車友們再熟悉不過的大稻程碼頭,今天一樣聚集許多車友在此休息
自行車道間的水份補給往往不如市區道路上來得方便,所以單車租借站的販賣部就成為了最直接的補水站



淡水河的濁度和今日的天空一樣糟糕>.<,沿路騎下來,見到不少魚兒躍上水面搶著呼吸


大稻程的地標《唐山帆船》,去年遭颱風大水沖走,今年重新打造完成,再度成為遊客取景的主角

繼續來到華江橋的雁鴨自然公園,這裏營造出的水鳥生活環境,不用望遠鏡都能直接見到水鳥
這時我又發現埃及聖朱鷺的蹤影了,以前對種這種鳥總是沒什麼印象,也許真如資料所述入侵的越來越嚴重了


光復橋下的這一段自行車道,是整段唯一能遮陽的綠色隧道
每次夏季經過這兒總能感到一股涼意,而一旁的樹林公園中也總有人在帶頭作晨運

馬場町公園的廣場前種了一區的向日葵,不少人都停下來拍照一番
網路上查了一下才發現除了原本認知早期是訓練馬匹的場所外,沒想到竟然還曾經是個刑場
而如今隨著時代變遷,這裏已經成為一般民眾休憩、騎單車、欣賞河濱落日的場所



河濱公園內除了原有樹木都有在作基本的維護外,還會不定期裁種不同的花草來增加植物的多樣性
讓人每次經過時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古亭河濱公園的跨堤平台,成為通往市區道路及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捷徑
這座景觀跨堤平台,因為高度夠高,能夠遠眺新店溪的河岸風光,加上連結師大及公館商圈,成為熱門景點


臨近永福橋下的公館水岸廣場,是傍晚時刻民眾乘涼欣賞水管橋光雕的絕佳場所
這裏和後方的水博館園區連成一線,是個很適合親子共遊的好地方


寶藏巖社區因為近來藝術家的進駐,增添了不少的藝術氣息


這個叉路是景美溪和新店溪的匯流處,若打算要往新店碧潭的方向就得向右轉入新店溪右岸自行車道
自從搭建了這座黃色小橋後,二邊自行車道的互通變得方便多了,不用再透過一般市區橋樑


隨著時間越接近中午,我的旅程也即將告一段落,這裏是景美河濱公園
景美橋附近的景美夜市,是在地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美食集散地
白天的市集是家庭主婦採買的菜市場,到了傍晚就成了人聲鼎沸的觀光夜市

水閘門下悠閒的釣客,我想他享受的應該只是釣中魚的過程而不是魚本身的食用性
因為這景美溪下游的水質看上去實在令人擔憂,更別說是活在溪中的魚是否能拿來食用了

木柵河濱公園活動的人群少了許多,應該和天氣接近中午太熱有關
雖然今天是陰天,但持續騎車的狀態下還是需要不停補充水份及熱量
騎到這兒雖然離終點不遠了,但身體已經發出警訊需要補充能量,所以先離開自行車道到附近的小七充電一下吧!

充電完之後精神也恢復許多,繼續完成剩下的旅程吧!
恆光橋是我常夜騎貓空的出發點,從老泉里往貓空的這條路,車少又能一路欣賞大北台夜景往上

政大的部分校區,那個像塔狀的高樓看來有360度的視野可欣賞


在又一次看到高高的長頸鹿煙囪時,那就表示我終於又回到《道南河濱公園》了
這一次經歷了大台北的河濱公園之旅,同樣也算是趟橋樑之旅


騎乘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