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冷!怎麼決定利用休假日來個城市漫遊又給寒流來襲,偏自己又是個怕冷的阿肥,只要一冷,全身脂肪冷凝就不想出門了(我想溫泉水滑洗凝脂啦~~為著生活歸功著來洗身軀~~郎阮係貴X溜~~喂,正經點)。
幸好早上起來,出了陽光,身上那層飽和脂肪酸在常溫下,漸漸融化,啊,又偏題了,拉回主題,出門去,利用半天來探訪,下半天,大掃除整理居家。
這次的路線決定走臨港線,以第一臨港線為主軸(高雄的臨港線有二條,第二臨港線由中山路往草衙方向去),就自己所知道的路線來城市漫遊。
臨港線,有些,已消失到只剩過往可緬懷;有些,變成自行車道;有些,還有列車在上行駛,只是不知何時會消失?更有些,閒置轉型中。
那麼,今天就跟著我走一趟港都大叔所知的打狗臨港線吧,沿途,再來穿插一些懷舊驛站小故事,那些,消失的、廢棄的、以及,等待復育的!
起點,從憲政路、凱旋路口的平交道開始騎乘,這裡,有還在行駛的臨港線鐵道(姑且稱之為東臨港線),路上,順路去看了一下台鐵地下化將新增的大順車站及位於安康路上的南區苓雅監理站。

【憲政路平交道】

【大順車站平面示意圖】

【苓雅監理站】
先不過憲政平交道,沿平交道旁邊走,路邊小路進去會到苓雅區民主里的運動廣場,在這裡,可以看見鐵道以一個很漂亮的弧度由北向西上去接台鐵屏東線,當然,也可以就過平交道沿凱旋路(約在凱歌路192巷附近和屏東線相接)北上,過民族路橋(附近將新增一站為民族車站)往高雄火車站方向去。

【民主里運動廣場】

【臨港線與屏東線的分界】

【民族車站平面示意圖】
穿過民族路橋下方後走大港街,這一帶原是鐵路宿舍,但近年房舍拆的拆、破敗的破敗,少了一半以上的日式建築物,不過,還是可見一些相關的鐵道建築,如員工餐廳等等,另外,大港街上也有好幾家的客家菜餐廳,生意還不賴。

【鐵路員工餐廳】

【鐵路員工餐廳】

【大港街上的客家菜餐廳】

【大港街86號】

【仍不願現身的大叔】
大港街騎到復興路變成T字路口,左轉再右轉的接長明街,在林森路及復興路這區域裡是屬鐵路管理局的高雄機務段,透過圍牆可以看見車廂的清洗及維護(門口在忠孝路底),待鐵路地下化後,這裡不知未來如何?

【高雄機務段廠房】

【高雄機務段。位於忠孝路底】
而長明街過了忠孝路到林森路是有名的電子街,電子相關科系的朝聖地,口耳相傳來這裡採買零件玩些電子產品;過了林森路,很自然的變成衣街,所以,在南華路端會有個大大的「長明新形象商圈」牌樓。

【電子街。長明街】

【成衣街。長明街】

【長明新形象商圈】
一過南華路(台汽客運站),來到高雄願景館,前身為高雄火車站,因原地將三鐵共構重蓋站體,所以將它移至目前位置,並改名為高雄願景館,願景館前的地板還有這座帝冠建築的建築特色解說!
館後方的鯉魚在原址是放在前方的圓環水池上,代表這裡的舊名是鮐仔港==>鮐港==>大港,今天拍它時,忽然覺得它的影子好像一個人抱隻鯉魚,記得日本人物裡就有個抱鯉魚的,但忘了那人叫啥?故事是講什麼(是金太郎嗎)?

【鯉魚塑像,影子好像一個人抱鯉魚說】

【鯉魚塑像】

【鯉魚塑像】

【高雄願景館】

【雀替】

【博風(一稱破風)】
願景館旁是高雄火車站的臨時站體及高雄捷運唯一一個出口的R11高雄車站,不知整個高雄車站的完成會在什麼時候?願景館挪來這裡已過了好久了說。

【高雄車站臨時站】

【捷運高雄站】
不走建國路,直接繞往高雄火車站,火車站旁的郵局原是座日式建築物,整個拆掉重蓋,郵局旁的國城建設那棟大樓,之前是遠東百貨,突然一驚,高雄消失的百貨公司也不少嘛?最近車友在約尋找消失的高市建築物,百貨公司應也可以列入其中一項,光個三商百貨就可以列出許多點了!
走郵局旁邊的小巷子,會到建國三路46巷(雄中圍牆旁,或由建國路康橋商旅旁進入),這裡有個小小的人行地下道,穿過鐵路下方,在以前,坐火車還嫌奢侈時代,一張6塊的月台票也是貴的,所以,才有這樣的地下道產生,供前後站民眾通行用。
那年,剛考上駕照,興沖沖的騎著野狼125到處晃,中博地下道騎的有點無聊,居然,把機車給騎下這地下道,差點牽不上來(這是不良示範,請勿學習)。
這條人行地下道年代久遠,隨處可見歲月痕跡,二側的自行車引道,多年來經居民、學子的單車牽行,早壓出了輪胎的凹痕來,令人會忍不住的想去撫摸它。

【郵局】

【建國三路46巷】
回到建國路上,路邊,高雄的狀元學校,高雄中學,它校內的一些建築也非常有名,但以紅磚建成的紅樓為主要訴求,年底的轉動臺灣騎完回程時,進了學校繞了一下,今天,非假日的上課時間,實不宜打擾。

【高雄中學。2011.12.31】

【高雄中學。2011.12.31】

【高雄中學。2011.12.31】

【高雄中學。2011.12.31】
高雄中學外面的人行道是行人及自行車道共用,但騎乘起來得格外小心,行道樹是榕樹,它氣根、地下根多外,那些糾結的樹幹高度並不高,騎起來,總感覺一不小心就會給撞上。

【高雄中學外自行車道】

【高雄中學外自行車道,小心頂上】

【高雄中學外自行車道】
下一個路口,自立路,這個轉角上的廣告”扛棒”非常有名,一切盡在不言中(眨眼),我們不上自立路橋,走橋下,橋邊,是一些非常有年代的重五金店(和北市的環河南路很像),盡頭,本有處行人地下道可通行,隨著鐵路地下化,已被封閉,另開一處人行天橋跨過鐵道。

【再大的鳥都裝的下】

【自立橋下】

【已封閉的人行地下道,別看柱上的塗鴉】

【新增的人行天橋】
穿過橋下涵洞,右轉再回到建國路上,走三鳳中街,年關將近,來感受一下年節氣氛,居然還有幼稚園小朋友們的戶外教學?
隨意找條巷弄穿右轉出去,可以到三德西街,這一帶是老舊社區,仍可見到許多舊式三合院及民宅,對於自己這種愛穿梭巷弄的個性來講,實在是一個好地方啊!

【三鳳中街】

【加蓋後成了不見天街】

【幼稚園小朋友們】
在三德西街90巷,有處高雄的舊車站,三塊厝站,目前正在復育中無法進入,只能從門縫一窺究竟,幸而在去年六月做高雄地區的車站探訪時有拍了些照。
註:個人不諳去講些個需年代或數字、數據等來佐證的資料,不過,已有車友小心翼翼發表的這篇『半屏山 off-road & 市區懷舊尋遺蹟』及個人的『高雄臨港線探訪』可以參閱!

【三德西街90巷】

【復育中的三塊厝站】

【三塊厝站。2011.06.11】

【三塊厝站。2011.06.11】

【三塊厝站。2011.06.11】

【三塊厝站。2011.06.11】

【三塊厝站。2011.06.11】

【三塊厝站月台。2011.06.11】
才離開三塊厝站沒多久,又被一旁快頹敝的民房「槐蔭堂」給吸引了,以建築格局來看,應是旺族,左右窗上還有蝙蝠啣卷的彩繪,而槐蔭堂下有塊當時的門牌,隱約看的出三德西幾字,頹敝的牆腳則露出濱海特有建築材料,古硓石。

【槐蔭堂】

【槐蔭堂號】

【書卷彩繪】

【書卷彩繪】

【槐蔭堂雀替】

【槐蔭堂門牌】

【槐蔭堂露出的古硓石】
看時間?又貪玩了,只騎一點點路,今天預定的路線還不到六分之一,呃喔,得稍微趕個路。
三德西街出來是中華地下道,順勢右轉,這裡,便是赫赫有名的榮泉彈珠汽水工廠,隨著復古風而敗部復活的傳統行業。

【榮泉彈珠汽水工廠】
沿著中華地下道上方平面道路騎乘,繞回建國路上,再來,和雄中同時期的紅樓建築,三民國小,只是,學校改建到只有復古風的校舍卻未曾留下一棟紅樓建築來憑弔。
校門口一樣的「時光走廊」,列舉了十處的高市建築物,而一隻不顯眼的小狗塑像就位在座椅中,模樣實在可愛,意猶未盡的把影武者的維尼再拿出來跟它合照了。

【三民國小校門口】

【三民國小校門口】

【三民國小圍牆邊】

【三民國小圍牆邊,影武者維尼】
沿著三民國小圍牆騎,建國三路418巷右轉進入,和鐵道平行的社區公園是臨港線之前的鐵道遺跡,臨港線,曾經環了高雄市一圈,隨著運輸量的減少及民意的高漲,這段,是最早廢除的(姑且稱之為北臨港線),在當時,尚未意識到自行車道這塊,所以一廢除就是拆鐵軌,設公園,什麼都不留!

【北臨港線遺跡】

【三民國小後,北臨港線遺跡】
個人猜測,這段臨港線應是從三民國小後方接到台鐵鐵路,因為三塊厝站附近鐵軌數頗多,且中華地下道並未有任何改建痕跡,應是從這一帶接上台鐵才對。
沿著這段遺跡騎乘,來到市中一路,社區公園仍是迤邐下去,左轉,先轉到建國路上,建國路與市中路交叉口的小北百貨,樓上曾有大華僑戲院,當時,還在這裡看了部全台破億的西洋電影–鐵達尼號。
鈄對角這塊空地,多年前曾有一大排的木造房屋(違建),一場無名火燒掉泰半,另一半再土地徵收成了現在這模樣。

【北臨港線遺址】

【樓上曾為大華僑戲院】

【土地上曾有一片木造房屋】
前幾天夜騎附近,發現寫同盟路自行車道時少記錄到一個截流站,趁今天來把它補齊了。

【北臨港線遺跡】

【力行截流站】

【力行截流站】
再回到建國路上過建國路橋,馬上右轉,慈仁宮附近黑仕香腸(百元快剪後方)的檯階抬車上去,這裡,也曾是北臨港線的鐵道遺跡,只是,變成民房後面的排水溝了,騎沒多久,河川街,倒是有坡道可上去,但也一樣民房的後方,不去說明,真的忘了這裡曾有段臨港線鐵道!

【北端街百元快剪後方】

【河川街上】

【北臨港線遺跡】
路到這裡,和臨港線鐵道會合接到了北斗街上,北斗街與北端街交叉口的大樓,曾為公路局北站遺址,而北斗街平交道上這裡,曾有個「壽山站」,之前曾來造訪過,當時還有點月台的遺跡可看,沒想到,現在臨港線單車道延伸到這裡了,一整個錯愕!

【公路局北站舊址】

【北斗街口】
真是太久沒騎這裡了,原本打算臨港線的單車道由北斗街口這裡開始,既然往北延伸了,那就騎看看,看是延伸到哪,趁著那些站務段的牌子還沒被拆掉前,趕緊留點影像。
往北這段,其實也沒延伸多久,到興隆路(上元享寺、壽山動物園的鼓山路另一入口),後段仍在施工中,那就折返,還挺新的自行車道。

【鼓山段,右側道路為北臨港線遺跡】

【鼓山臨港線】

【興隆路口】

【鼓山臨港線】

【綠川街旁的五營】

【高雄港段】
回到北斗街口,看著那根道班椿發楞,一處舊車站的遺跡?完全的消失掉了,幸而之前有留了記錄?可是,那又能代表什麼?(註:臨港線車站相關資料請參閱車站巡禮–高雄臨港線)

【北斗街口】

【壽山站月台遺跡。2011.06.11】

【道班椿。2011.06.11】
感慨也只能一下子,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所以,不囉嗦,切入主題,真正的城市漫遊,臨港線自行車道,就由北斗街這裡開始。
往大公路、五福路方向騎,右側,出現一個水道涵洞,水質還頗清澈,部份鐵道,仍留有舊式的原木枕木與生鏽鐵軌,一整個有味道,讚。

【臨港線自行車道】

【臨港線自行車道】

【臨港線自行車道】

【大公陸橋】
過大公陸橋後,新樂街在這裡新開了個缺口(因為沒鐵路了,所以不算平交通),接上往壽山公園的萬壽路。

【新樂街口】

【新樂街口】
經過五福路,遠遠看見公園陸橋在上方,右側是碩果僅存的北號誌樓,台鐵,號誌站是不少(如枋野、菩安),但號誌樓目前應該也只剩這一處。

【公園陸橋】

【北號誌樓】
穿過公園陸橋下方,來到高雄港站(現稱為打狗鐵道故事館),這裡,也改變好多,且有更多的鐵道故事可講。
據父執輩的說法,高雄最早的火車站就設在此處,當時日本打算以高雄港為前進東亞及南亞的跳板樞紐,所以很積極的開發了週邊,填海造陸做了最早的都市計劃區,哈瑪星。
後來,因為運輸及交通等等因素,移到目前的建國路火車站位置,而火車站所在地舊名為大港,因二號運河三塊厝溪盛產鯉魚而名,所以當時火車站圓環水池上才有那隻鯉魚塑像,半風水、半紀念。
這裡便改名為高雄港站(台鐵尚有營運售票的台中港站及花蓮臨港線的花蓮港站),高雄港站在2008年11月剛過百年歲月沒多久,廢除,走入歷史,從此成為許多鐵道迷心中的痛,這裡,曾擁有全台最多的鐵軌,只因哈瑪星的交通不便,加上2009將舉辦的世運,捷運橘線通車在即等等因素。
目前這裡開了條自行車道及平面道路,將園區一剖為二,原來很重要的月台,便被閒置在一旁,看了好難過,這裡曾有多少悲歡離合的上演,現在,爹娘不愛,自生自滅。

【打狗驛】

【打狗鐵道故事館】

【哈瑪星】

【廢置破敗的高雄港站月台】

【打狗鐵道故事館】
註:2008.11.09高雄港站行駛了最後一班列車後,從此走入歷史,當時,對鐵道還不是那麼清楚,只是湊熱鬧的去看了看,經過去年的鐵道分段單車環島後,現在看來,更多了那麼點感觸,貼上一些當時留下的照片。

【復刻硬卡車票。2008.11.06】

【硬卡車票日期戳。2008.11.06】

【再會吧。2008.11.06】

【曾存在的高雄港站。2008.11.06】

【百年風華。風韻無存。2008.11.06】

【當時的海報。2008.11.06】

【夜間的鐵道。2008.11.06】

【百年好合。2008.11.06】

【最後一天。2008.11.09】

【一天和尚一天鐘。2008.11.09】

【北號誌樓上。2008.11.09】

【北號誌樓上。2008.11.09】

【即使最後一天,仍盡忠職守。2008.11.09】

【不復存的景象。2008.11.09】
今天不是來感慨的,可是,還真的是諸多感慨,感慨到忍不住想唱起歌來(一轉身誰能把感慨拋在腦後,在事過境遷以後……喂)。
好像又偏題了,跳三下回主題,再回打狗鐵道故事館裡,目前,裡面已開放參觀,還有旅遊紀念章可以蓋,趕緊拿出自己的章戳本蓋章留了念。
裡面展示的仍是原汁原味的原設備,都算是古蹟,所以,參訪時請善待它們,一旦毀損,就沒了。

【紀念章蓋章處】

【DT609車頭】

【運輸軍官?要怎麼打包運輸?】

【高雄港站自行車道】

【守車】

【高雄港站】

【高雄港站】

【高雄港站自行車道】
準備沿著自行車道往東行,看見工人在其中幾條鐵軌上努力澆水及施作,經過一看?波斯菊的植株嘛,莫非,這裡春節想搞花海?
再經過幾座台糖倉庫及七賢路底的高雄港務局牌樓,終於,來到專扼殺相機記憶體的駁二藝文特區。

【種在鐵道上的波斯菊花苗】

【台糖倉庫】

【高雄港務局牌樓】

【往真愛碼頭】

【鋼鐵裝置藝術】
關於駁二藝文特區,是把一些高雄港閒置倉庫轉型成功的文藝廣場,最早是由樹德科技大學去承攬了部份空間,給想發表卻苦無場地的劇場、、樂團們,讓他們能有個表演空間。

【駁二藝文特區】

【駁二藝文特區】

【幼稚園的戶外教學】

【變型金鋼】

【變型金鋼】

【變型金鋼】

【一直不知真正名稱的公仔,通稱它工人意象】

【違規行駛的機車】

【駁二藝文特區】
漸漸的,愈來愈成功,附近便又多了個勞工博物館,每隔一段時間會換次展,上次去是「工仔」展,覺得超棒,今天因騎單車不方便進去看展,不知換了展沒?
而大勇路底的碼頭更轉型為鹽埕觀光碼頭,附近動輒有藝文活動(最近為貨櫃藝術節),碼頭後方,電影賽德克巴萊的道具飛機仍在展示中,附近海域上則停靠了「海上皇宮」,想當年,停靠在真愛碼頭上是何等風光,不敵市場商機,停靠這附近也好幾年了,而海上皇宮的出現是高雄第一次辦台灣燈會時的事,12年前。

【勞工博物館】

【駁二藝文特區】

【國際貨櫃藝術節】

【鹽埕觀光碼頭】

【賽德克巴萊道具飛機】

【已歇業的海上皇宮】

【鹽埕觀光碼頭】
本來附近裡有個單車倉庫學校,隨著這邊愈來愈成功,展場空間不夠,不知單車倉庫學校遷至哪?這裡則變成收費展場,由之前的繪師100人展到現在的不可思議3D展。

【駁二藝文特區自行車道】

【駁二藝文特區自行車道】

【駁二藝文特區自行車道】

【不可思議3D展】

【不可思議3D展】

【單車倉庫學校舊址】
在這裡,推一下附近新化街上的新化公園,這一代原為拆船及五金的大本營,隨著高雄港拆船業的轉移,附近的相關產業也跟著轉型或沒落(公園路原為有名五金及拆船商品街),而新化公園便是和此相關的社區公園,於是公園內及附近便有許多裝置藝術,以拆船下來的素材為創作元素,還蠻有「天空之城」的感覺。

【新化公園】

【新化公園】
路線,還要繼續下去,臨港線自行車道不愧是觀光級的自行車道,這一帶一到假日,摩肩接踵,永遠搞不清車道及人行道的分界在哪(夜騎也是很ok的漫遊路線),今天居然看見好幾位民眾就大剌剌把機車給騎上來,真是不可取。
接近真愛碼頭附近時,車道的路面居然變了?記得之前是木棧道且還有鐵道在?怎麼現在變柏油了?是太久沒來了嗎?
想到電影館前有個截流站忘了拍照,趁今天,一樣就去補拍了(原來它叫新樂截流站),怎麼感覺愛河逐風自行車道基本上就是個截流站大匯總。

【人車分道,假日是人車分不清道啊】

【人車共用】

【左轉下公園路】

【下坡】

【新樂截流站】

【新樂截流站】
準備再回真愛碼頭上,河西路等紅綠燈過五福路,撇見路旁的自行車道指示牌「河濱公園」?這又是哪呀?怎麼愈來愈覺得和現在的高雄市格格不入了?
原來是五福路轉往公園路這一塊三角地帶叫河濱公園,還有中華電信企業認養的紀念牌?只是,覺得搞出這麼多連聽都沒聽過的名堂來?是幸還是不幸?對市民來講!

【行人、自行車觸動按鈕】

【河西、五福路口】

【市港河濱公園】

【河濱公園】
打算進入真愛碼頭,卻見路邊一塊「禁止機車及及腳踏車進入」的警示牌?一頭霧水?真愛碼頭之前不是有自行車公共租賃站嗎?還一大堆的自行車,剛推廣時一直問要不要辦卡?被自己反譏,我有單車何必要辦卡租單車?我要是沒單車久久才來高雄騎一次又何需辦卡?這種繳年費的租賃卡是有啥好康的?不就當下看似便宜,年度算並不划算!
另外,真愛碼頭每到假日是有固定航班,行駛渡輪前往旗津輪渡站的,只需20元,便可飽覽部份高雄港區,除了乘客外單車也可以上(機車不行),現在禁止單車進入?是怎麼回事?

【真愛碼頭。左後,禁止機車及腳踏車進入】
按照慣例,牽車進入,低調點、客氣點通常是可以一窺究竟的,自行車租賃站?不見了(真的感覺嚴重脫節中),至於渡輪售票口,因今天非假日不售票,無法訊問,倒是,碼頭邊一艘遊艇正裝飾著滿船的粉紅氣球,還挺浪漫的,莫非?有人承租了要辦遊艇婚禮?而船名就叫「真愛」,真是浪漫呀!

【真愛碼頭】

【真愛碼頭】

【真愛遊艇】

【真愛碼頭】

【真愛碼頭自行車道】

【真愛碼頭】
過橋到光榮碼頭,望向五福橋的水面上有根標椿,看似無奇,其實,它是用來標示愛河的出海口,也就是過了標椿後屬高雄港的海域,上方則為愛河的河道。

【愛河盡頭標椿】
過了橋即是光榮碼頭,原來是高雄港務局的13號碼頭,在以前,不幸抽中金馬簽的人(多為馬祖),便由這裡前往戰地前哨服役,隨著港市合一,陸續的把一些碼頭開放,便改名為光榮碼頭,意謂著那些能”光榮”退役的阿兵哥們。
光榮碼頭近年為高雄燈會的主場地,海面上施放的燈會煙火配上附近辦公大樓的玻璃帷幕反射,更添氣氛,這裡同樣立了塊自行車禁止進入牌子?實在搞不懂,意謂單車只能乖乖在自行車道上騎乘,其它一律不許?
這裡等會再來瞭解,轉出去,走平面道路(海邊路轉五福路),去附近的玫瑰教堂,它上面的奉旨牌,表示是經過清廷允許設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2009年是天主教來台150週年,該年選了全台12座教堂當月曆封面,它便是其中之一。

【玫瑰天主教堂】
騎單車擔心停放問題,否則,教堂內部也是很精美的,難得今天有開放可以進入,卻是緣慳一面。
從國軍英雄館(高雄女中前),走英雄路再進入光榮碼頭,高雄市,有五條道路號稱三長二短,今天,就把其中的二短給騎過了。
一是約20公尺長的安康路(高雄市監理所苓雅監理站),安康?不夠長呀,所以無法永保安康,看是康安還差不多,另一條就是英雄路,約50公尺長,老被笑稱為英雄氣短路,由這裡到光榮碼頭坐船去金馬地區服役,真的是令人氣短!

【英雄路】
回到光榮碼頭上,一樣,牽車到碼頭區,沒受到警衛大哥的刁難?為何這裡不能騎自行車?還是因為今天非假日人少,假日人多易出事故才禁止?霧煞煞?

【光榮碼頭。鴨子船上岸處】

【光榮碼頭自行車道】

【光榮碼頭】
沿自行車道騎,過了四維路,又繞出去騎了平面道路,這附近,也有好些故事可講,這一帶舊名為「苓仔寮」,據說,在以前是一片平坦的沙洲地,每到冬天便有居民至這帶海濱撈補魚苗(鰻魚、鱔魚、虱目魚苗等),為了防風、防寒,便以細竹片搭蓋簡易工寮暫居,那些竹片閩南語稱為「苓仔」,一座座由苓仔搭建的工寮,便成為苓仔寮的由來。
而苓中路與永平路口的聖公媽廟是非常富傳奇的一座廟宇,以前,幾乎是天天有野台戲上演的,民國70幾年時,和其它二處廟宇合稱高市三大奇廟,分別是聖公媽廟(廟中廟)、和平路的路中廟(廟名忘了)、建興路的三寶宮(樓中廟),當然,現在這樣廟宇在全台並不難見到。
聖公媽廟因為興盛所以一直擴建,但為免風水寶地出差池,所以原廟便被包覆在其中成了廟中廟的奇觀,加上這附近原是沙洲地,廟埕地基硬是比週圍道路低,可,卻也號稱淹水一定淹不進廟門的傳說。
另外,永泰路二側的陳中和紀念館及成功國小,各有一處龍目井,這又是另一個傳說,如此這般,和台南急水溪的故事是相呼應的(簡述,急水溪上游是葫蘆埤–龍喉,傳說麻豆出天子,便被破了風水,造成麻豆代天府風水寶地流失,於是五王被放逐隨水流到南鯤鯓–龍尾,和原祀的囝仔公有搶地之說,最後五王坐前殿,囝仔公坐後殿,南鯤鯓代天府便有王爺總廟之說,這王爺指的是五王系統,多年後風水漸恢復五王再回麻豆代天府云云)。
陳中和紀念館原為高雄旺族陳家的祖厝,它的傳說是說每到黃昏時分,二樓會有個白衣女子就著欄干梳頭,但總無法清她的面容(就是鬼故事啦)。
誰講的?朋友的朋友;誰看過?朋友的朋友;哪裡來的?朋友的朋友說的;朋友的朋友是誰?就朋友的朋友(聳肩)。因為當時,它尚未整修加上附近是老舊社區,巷道錯縱複雜,充滿著一種神秘的古老色彩,自然而然流出這樣的鬼屋傳說,加上和成功國小只有一路之隔,小朋友嘛,這種事情傳的最快,還記得有陣子動不動就有虎姑婆或僵屍出來吃人的事情,最後都嘛被學校最英勇的老師給殺死了。XD

【龍目井傳說】

【成功國小龍目井】

【陳中和紀念館】
怎麼覺得一條簡單的臨港線自行車道被自己講到沒完沒了似的,真的是初老症狀,過多的喃喃自語及話當年……
從四維路再回到臨港線自行車道上,這裡?何時打通了?連自行車道的地面也不一樣,好不習慣,視野變開闊許多,相對車流就在自行車道附近,空氣品質,不好!
總算來到新光站了,曾經,它是高雄唯一同時擁有碼頭與車站的地方,但,這二樣卻都時有時無,搞不清現在還有沒有渡輪或遊艇停靠新光碼頭,至於新光車站?早變自行車道了,十二年前,高雄第一次辦台灣燈會時行駛的嘟嘟列車成了昨日黃花,要不是月台上還有些殘跡可看,真的要去翻歷史相片了。

【臨港線自行車道】

【臨港線自行車道。遠方為85大樓】

【新光車站】

【新光車站】

【新光車站】

【新光車站月台】

【嘟嘟列車證明】

【新光碼頭】

【新光碼頭】

【新光碼頭】

【新光車站】

【新光車站】

【新光車站】
臨港線自行車道過了新光站後,附近還有留有當時空心磚砌成的圍牆,也有幾處防空洞的遺跡在,更重要一點,這一帶種植的雞蛋花品種非常多元,如果有玩園藝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裡,在夏天雞蛋花大開時,瀰漫空氣中的花香及諸多花色,另外還有特意修剪的造型行道樹。

【臨港線圍牆遺跡】

【臨港線自行車道】

【防空洞】

【小心電線桿】

【人車分道】
前行沒多久,高軟園區,附近的自行車號誌燈又不一樣,配合軟體園區屬性,連自行車道的指示標誌也不同了,不過,這些標誌也殘破不少就是。
對於高軟園區一直覺得就是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可是,關於之前園區內的某知名咖啡店不預警關門上報一事,就覺得是件莫名其妙的新聞?開店不就做生意賺錢,營運不好收店是應該的,可,為何一付和園區即將倒閉有關,還叫些路人甲乙丙來訪問?
難道所謂工程師就一定會喝那家的咖啡,沒生意就表示景氣亮燈,如果是這樣,用所謂反證法,當大家開始不喝那家咖啡時,是不是表示過勞情況有改變,因為不用靠它來提神或過日子(我真的是來亂的)。

【高雄軟體科技園區】

【自行車號誌燈】

【自行車道指示號誌】
一過軟體園區,緊接著是台電南區發電廠,2007高雄燈會主燈就被認養在這裡(蛇年主燈在小港機場、馬年主燈在楠梓陸橋邊,其它不詳),主燈名曰馬卡道大頭目,表示高雄原來是平埔族一支的馬卡道族,只是它身上的服飾及手持百合花是以什麼為考據的?
關於高雄舊名的打狗是音譯,但正確讀音,聽到的小道消息是,文史工作者曾特別前往花蓮豐田地區,那裡有一族已正名的原住民族–撒奇萊雅,據說它們的祖先就是從高雄翻過中央山脈前往該處定居,所以在他們的讀音中有打狗真正的唸法,特別前往請益,可是,馬卡道族是考證並未完全證實,所以個人對頭目身上的服飾有很大質疑?

【台電南部發電廠】

【2007高雄燈會主燈。馬卡道大頭目】
又過一條橋及不知名的河道,台肥公司,遠方,已可見夢時代購物中心,它的摩天輪及面向這邊的藍鯨館是地標之一。
到凱族四路與成功路口(前鎮夜市前),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算是終點,附近有塊養工處的工程牌,自行車道延伸工程,101年2月16日就會完工,看方向?是往前鎮加工區方向去的。

【夢時代購物中心】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

【前鎮】

【西臨港線終點】

【自行車道延伸工程】

【統一阪急百貨】
即然這邊是西臨港線的終點了,那麼接下來的凱旋路算是東臨港線好了,決定走凱旋路回家,過成功路,還是有單車道,只是,沒西臨港線這邊優。

【過成功路】

【接上凱旋路旁自行車道】

【東臨港線自行車道】
鎮興路口抬頭看一下自行車指示牌「中山迎賓大道」?這又是哪?想了好一會兒才恍然大悟,不就中山路,講中山路是會怎樣?玩文字遊戲?是惡搞市民還是惡搞來高雄騎乘的單車客?我就不信在路邊找個市民來問「請問高雄中山迎賓大道怎麼走」?會清楚是講哪?

【鎮興路口】
騎著、騎著,居然看見一根舊式的平交道號誌燈,居然還能存在著?不知何時它也會消失掉了。

【平交道號誌燈】
來到中山路口,中山路的高架橋上有塊「凱旋自行車橋興建工程」的布旗,想來,這裡會和翠華路一樣,架設一座行人、自行車專用的高架橋。

【中山路高架橋】
第一臨港線在這裡分出一支線往草衙、機場方向去(第二臨港線),今天目標是第一臨港線,所以過中山路繼續騎乘下去。
自行車道是沿著鐵道圍牆外舖設,表示,這段的鐵道還是會留存囉?圍牆裡的牌子是「前鎮」表示這是往前鎮車場的,老實講,自行車道並不寬,一部騎還可以,二部的話,閃身就是練功夫了。
本想去附近探訪一個廢棄的水上樂園–布魯樂谷,竟……拆光光一點也不存,往事矣矣,是有聽聞要拆建還地,真的一語成讖!

【東臨港線外的自行車道】

【往前鎮車場】
凱旋路上有一路口往凱得街,以前,這裡也有條鐵軌沿伸過去(附近是兵工廠還有化學工廠),現在,鐵路也不見了,似乎發現的時候都,遲了。

【凱得街口】
目前,這段自行車道只做到班超路瑞祥高中附近,再往前,一心路過平交道進入瑞隆路,平交道二側分別稱為籬仔內與舊籬仔內,在30多年前是屬低下階層居住的地方,因為房舍是用竹籬笆簡單圈了便居住,舊籬仔內更是用竹籬編成的竹編屋夯土,所以稱為籬仔內。
鐵道另一側的大樓,原為某速食業的企業總部,在當時是唯一能打敗麥當勞的速食業者(以炸雞聞名),一夕之間風雲變色,變成現在看到的大樓。

【班超路口】

【還在舖設中的自行車道】

【瑞隆路平交道】
過了班超路這段,原本人行道硬是改成自行車道,正在整地施工,有必要這麼搞嗎?原本人行道就不寬了,硬要改成自行車道,且一塊一塊的排水溝蓋這麼裸露在外,光目視就覺得危險。
過一心路沒多久,前鎮車場,現為調度場,因為附近的二聖路平交道,號稱全台最寬的平交道,有列車調度時,還得分批停靠等過平交道。

【施作中的自行車道】

【前鎮車場】

【二聖路平交道】
快接近武昌街口時,圍牆裡有個月台,被鐵道迷戲稱是哈利波特月台(神秘月台之意),因為這裡是鐵路管理局的機廠,會有列車載送員工前來上班,所以附近的公車站牌站名是「鐵路機廠」。
要到這月台並不容易,不是翻個圍牆進來就可以,之前曾有鐵道迷幹過這事,結果觸到上方電氣列車的高壓電受傷(這段臨港線是可行駛電氣列車的),所以要參訪,要嘛包車,要嘛專案通過,成為夢幻逸品,可遇不可求。

【鐵路機廠】

【神秘月台】
呼,總算,過三多路了,整個探訪快告一段落了,加油,只是咧,閒著沒事,竟想到這附近有市長官邸,就……

【市長官邸】
一個才20幾公里的自行車道竟騎了快4個小時,實在漫遊的嚴重,快點打道回府,下午還要居家大掃除,可是,中正路口的平交道,看見道班工房,又忍不住停了下來,這處平交道的車流並不算小!

【中正路平交道道班工房】

【中正路平交道】
過中正路,來到河北路口,騎幸福川自行道的起點,路邊以人行道重舖的自行車道已完工尚未驗收,特意把單車騎上去,再把車橫放來證明它的寬度是不夠的,為何硬要浪費公帑的施作?

【尚未驗收的自行車道】

【非常密集的水溝蓋】

【不夠一個車身寬的自行車道】
果真,車一橫放,車道不足一個車身,遠方,居民仍利用它來晒被、晒衣服,而二聖路附近有名的汽車租賃之前也常把汽車停到人行道上,難保,成為自行車道後不會故態復萌?總覺得這段車道沒有那個施作必要,並不會因為這樣臨港線自行車道就更完整?

【危機重重的自行車道】

【還不錯的晒衣場地】
不談這個,在位者想的總和我們不一樣,回到憲政路平交道,接到出發的起點,繞行一圈的打狗臨港線,完騎!
~港都大叔 2012.01.04
◎ 【城市漫遊系列】延伸閱讀:
01.【城市漫遊首篇】發現幸福川。
02.【城市漫遊二章】寶珠與同盟–一段逐風的愛。
03.【城市漫遊三章】愛河探源~九番埤下的高雄川。
04.【城市漫遊四章】心源驛馬~打狗懷舊驛站探尋與臨港線自行車道。
05.【城市漫遊五章】飲水思源~曹公圳。
06.【城市漫遊六章】旗鼓相當~鼓山哈瑪星與旗津雙塔。
07.【城市漫遊終章】迷路原為看花開~萬年縣傳奇。
08.【城市漫遊番外篇】夜的獨白–港都自行車道午夜特輯。
09.【城市漫遊加映場】花信有期–港都自行車道行道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