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修築成目前的交通要道,
有些就殘留在人們記憶之中,
有些古道慢慢地被登山健行的前輩們挖掘出來,當作休閒運動兼緬懷過往的路線,
陽明山區處在熱鬧的台北區域和周遭鄉鎮之間,
像這樣路線不長,蜿蜒在山區之中的古道、水圳,著實不少,
除了曾經走過的擎天崗、尾崙水圳,
年初單車活動所走的十八分水圳、橫嶺古道、天母古道、天母山步道,
也是天母北投士林一帶的車友常常走踏的地方。
(那一區還差個陽峰古道沒有紀錄進來)
以下節錄遊記路線,完整軌跡遊記:2011.02.03陽明山古道拜春團 - 十八分水圳、橫嶺古道、天母古道、天母山步道
北投OFF ROAD車友習慣約在唭哩岸站會合(因為這裡方便單車上捷運),
這次的路線是先從北投過去十八分水圳,先沿著奇岩路騎到北投溫泉區,在從溫泉路、幽雅路上泉源路。

十八分水圳
位在十八分產業道路中途,入口處有標示牌:

過了別墅之後,十八分水圳古道模樣就出現,這裡讓我忍不住放慢速度拍照,
聽著喘喘水聲,暢遊在樹叢之間,我想是騎水圳最讓人回味的地方,難怪這裡可以成為士林北投區域車友的經典晨騎路線!
騎在十八水圳,就是非常悠閒的舒暢,也忍不著多拍了些照片!

這裡豐沛的水氣,讓整個氛圍呈現出一股欣欣向榮的滋味!
在這樣的環境,地面上常常佈滿著細微的生命,青苔、攀爬的植物、落葉、嫩芽...............

水圳像一條青蛇纏繞著沿著山腰蜿蜒,這樣的前景畫面俯拾皆是!


時而出現這樣秀氣的小小拱橋!
真是有韻味!

十八分水圳的終點涼亭旁的梯田。
兩次來都覺得這裡很美。
尤其半著氤氳,更有著柔和的美感!

十八分水圳出口。沿著出口水泥路出去,就是東昇路了!

東昇路右轉之後,往湖山路方向騎行,到了湖山路、湖底路交叉路口的路邊,可以看到這「橫嶺古道」的石牌!
在這裡遇到一群超級熱情的健行客!

橫嶺古道極為舒適的林道,長度也不長,是一條寬敞的緩下坡,
雖然也分布了些石頭,但是樹根很少,而且沒有什麼落差,
就技術面來說,是比較容易、可以當做嘗鮮的一條路。
反之,逆騎上來,可以當做XC上坡練習的道路!

偶而會出現一些石頭,不過,很容易穿過!

這段路出現一大片竹林,讓橫嶺古道出現不同的氣味!

很快就到了廟旁邊的出口了,
橫嶺古道真是適合當做上坡XC的練習路段!

天母古道
在文化大學後面,進入愛富三街12巷陽明天主堂旁這不起眼的小徑,這還不是天母古道,只是進入天母古道的捷徑。

這條小徑中段都在竹林裡穿梭,幾乎都要快要找不到路,很容易就被竹幹卡住,或者出現濕泥陡下坡,不太容易騎乘。

最後接到天母古道的這個斜坡真是陡,不過沒有石塊、樹根、落差,有時間的話,會想試試看!

終於到了天母古道入口。

天母古道真是平易近人的優美路線,一路上好多散步的遊客。
這樣平整的泥土路,連公路車應該都可以騎乘吧!

真是一條維護相當用心的古道,這樣乾淨應該花費不少功夫!

天母古道這樣輕鬆舒適的路線,當然要來個大合照!

天母古道終點,照片對面右邊,階梯上去就是東山路25巷(下東勢產業道路)上的後花園餐廳,
左邊就是剛剛騎乘過來的天母古道。
若是健行客,通常是從照片背面的中山北路七段232巷,走上1000多個階梯到這裡。
若不想爬階梯,可以從後花園餐廳這裡下切下來。
天母古道交通資訊

天母山步道(經由卡布兄的介紹,得知這是天母山步道)
沿著東山路25巷往天母方向滑行,此時團長帶著我們從一條小徑切進去。
這條沒有名字的林徑是今天的驚喜。
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味。

這條小徑非常寬敞,而且相當乾淨,
剛開始有點像是公園一般的整齊,
應該是有健行客常常在這裡散步整理。

轉個彎,又有低海拔林道的味道。

這條林徑並不長,比橫嶺古道更為整潔,唯一的難度是有段路面舖設了斜向磚瓦,所以很容易打滑。

快要到出口的地方,看到兩旁滋意盎然的菇婆竽,林間光線灑下來真是漂亮。

不知名林徑的出口,接到中山北路114巷公寓的後面。
出去就可以接到忠誠路,結束了今天水圳、古道、林道的旅行。
陽明山這裡還有許多古道沒有去旅行過,經過這幾次的旅行,這一帶的古道真是越來越吸引著我!
過來要找機會去陽峰古道和魚路古道玩玩。

相關遊記:
民國百年元旦五度C歡樂行 - 擎天崗越嶺風櫃嘴 +碼五指山呈虛脫狀
2010.09.22擎天崗-內寮古道-尾崙水圳
2011.10.29 小綠首航:魚湯之旅-魚路古道、八煙野溪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