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的運動不多, 加上要經常出差, 在外面吃的亂七八糟, 體重在近年就一直在升. 如果假期剛好還在香港, 主要的運動就是騎我的小摺了在晚上出去吹風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一位舊同學帶我和3個陌生的單車愛好者, 建議了去爬香港最高的山 - 大帽山. 我那時也沒想過到底騎單車爬山是不個什麼樣的概念, 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那天一早我們5個人約在上水站集合, 2個朋友騎的是山地車, 另外2個位是16段的小摺, 而我的是8段的小摺.

我平日基本上是一個人騎的, 走的一般是正規的單車徑. 這樣5個人一起騎, 大部份時間都在騎公路. 對我來說, 真的是第一次. 單車本來是個人的運動, 人多跟人少有關係嗎? 在回答之前, 不如先給大家介紹一些香港的美景.

粉領去大埔段的鐵路


入大帽山前的一段爬坡, 經過這個坡, 我們已由5人團隊, 變成4人, 其中一位騎山地車的在未完成這段就殘念了. 有一位騎小摺的人兄, 在自然下滑這個坡時, 碼錶讀到72km/hr

在香港的郊區, 很時常會找到像這樣的野餐 / BBQ場地, 我們中途找了個點休息完成了中餐後就繼續上路.

這是皇崗軍營

大帽山入口, 很多黃牛呢

我的小摺, 走到這裡, 基本上雙腳在累以外, 已沒有其他感覺了

這是登上最後一段坡的入口

這個就是大帽山波波(天文台)了

到這裡可以說為什麼多人騎車比較好. 我們一行5人, 最後能成功攻頂的, 只有4人. 中間爆了3條內胎. 1) 如果是一個人, 在爬這些坡時, 很容易會放棄.
2) 遇到有什麼突發事件(比如說爆胎)時, 多個人, 也多個照應.
3) 在休息時, 可以了和車友交流心得和經驗. 由於他們當中有2位試過環台, 我也由這時開始想. 不如就用這個時間, 到台灣走個圈, 說不定會對未來怎樣走, 有多一點的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