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單騎由合作橋越嶺石門水庫,因天候不佳,評估後捨棄金面山與十三分山連稜,直接由龍山巖下行經台7乙轉進,本有意經十三分山產業道路上白石山,無奈不熟悉入口處在那裡,所以還是從自己熟悉的台7乙14K處,經盤古宮上白石山。
隔日有松羅湖帶隊行程。
今日不想走遠程,那就把這段遺珠給補回來。
單騎上路,經百吉隧道,取左柏油路上行。

抵達打鐵寮古道入口,續沿柏油路可通白石埤與白石山傳統登山口,4日越嶺時就是由這裡下山的,今日則改行打鐵寮古道。

土石的古道也是產業道路,常有農車出入,過涵洞橋之後有竹園與菜園。




左側溪畔就是打鐵寮古道,產道繼續向上攀升,坡度相當的大,另有新闢的腰繞山徑較為平緩。




續行插路有木橋通打鐵寮古道與石厝坑山,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產道盡頭為一空曠地,新建兩張簡易木椅,腐朽的古老指示木牌倍覺親切,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過此就是登山步道,大眾化的路線,沒甚麼困難地行,就是一路不斷向上爬升而已。

經樟樹區抵達白石山與白石山腳插路,今日不上稜,取左腰繞經石壁腳,觀賞不一樣的岩壁風光。





接上主稜,由下一個叉路口取左往石厝坑山前進。


行一段較遮掩的山徑,降行抵達十三分山產業道路,泥土的產業道路有農車壓行深陷的胎痕。



十三分山腳下的孟宗竹林,產道皆已鋪上水泥,可一路輕輕鬆鬆下行,出口處約為台7乙12.5K石壁腳聚落。







行至台7乙高點的公園小休、進食。聽車友聊車經,比配備臭屁一番,問我最遠騎到哪裡?告訴它環島7天,他說:三天半就可以完成了,真強!!

下行至台7乙4.5K經金圳橋往插角國小金敏分校。

十八洞天的石誌立於道路左側,有石階步道下至溪床。

插角國小金敏分校迷你的就像住家一般座落於山間溪畔。

一條溪流兩樣情,一側車水馬龍,一側清幽取勝。


這裡掛著一個牌子「吸取芬多精,頭腦一定精」。但為什麼喜歡吸芬多精的我,卻是又傻又笨的。

跨過金龍橋,接上北114。


由北109直上李山神宮。上次牌子山越嶺時本有意上李山神宮,但見天色暗沉有風雨欲來之兆,不敢繞道戀戰,真的因而避過一場陣雨。


上李山神宮後,繼續沿著道路深入一探。



茶園處就是雞罩山登山口。

水泥道路盡頭為一看似違建的神壇。


見前方有產業道路,好奇心興起,繼續給它探下去。

一如預測得來到大寮地的叉路,早期登山時曾走過白雞三山O型,記憶又回來了。希望這產業道路能通往白雞行修宮那就太完美了。

經過芒草區,左側有山徑通往白雞山,繼續上行,竟然是無尾路,希望落空。

望著兩側的登山路徑,雖無指示牌,但依地形判斷左通白雞山,右可下白雞產業道路,所需時間應會超過1.5小時。此時裝備不齊,不宜冒然入山自找麻煩,還是原路折返才是明智之舉。
返回北109後,取道竹崙110線,午後4點返抵家門,結束探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