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過枋山鄉地境,台26線上依山面海而建的豪華渡假飯店,隨著即將開放陸客自由行正大肆整修,期許搶下陸客前往恒春(墾丁)旅遊住宿商機。

藍天白雲高掛,天氣很好,是合適「上戰場」騎車的好天氣。

行過去年400K時小方及車友發生事故的地方,仲夏夜的那一撞,那是車友心中永遠的痛。
小方目前仍在復健,他老婆在babyhome以她兒子的名義, 每天都要記錄小方的病情,更感謝各方車友的關心。

我一路苦騎,陽光照耀我的身影,車旁快速而過的車流,單車總是弱勢一方,只要發生事故,傷亡總是很大。

冬陽柔和,海風不大的南台灣沿海,是設置定置網最好的地方,

騎過獅子鄉抵達車城。

車城鄉為進入恒春半島門戶,我雖是過往的常客,每次旅程仍充滿期待。

車城舊名柴城,鄭成功時期命部將來此開墾,並逐漸發展成聚落。清朝時期因移民漸多,經常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為了防止原住民的侵襲,居民便以柴木作成柵欄堵住缺口,因此當地居民便稱之為「柴城」。
柴城何以轉化為「車城」?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當地的客家居民以「車城」音譯閩南語「柴城」,兩者讀音相近。

從路旁水溝蓋就能確定進入車城鄉境了。

車城為旅客前進南國最後據點,經過車城即進入恒春鎮境。

台26線上飛快前進,前輪給我行進方向。

後輪帶動我不變的勇氣與堅持。

公路上出現載送AA-V7海陸裝甲運兵車的板車,美制裝甲運兵車雖然水陸二用機動性強,遇到戰術移動,為減少路面損壞及肇事,大多申請板車將運兵車載運到目的地。

AA-V7海陸裝甲運兵車淨重二一.○五公噸,最大乘載量二十一員全副武裝士兵。龐然大物在公路上奔馳前進,很難讓人不多看幾眼。

拖板車發現我一路尾隨,面子掛不住,突然加大馬力揚長而去...

今天騎行目的地是車城鄉保力村,曾在電影「海角七號」中暴紅的客籍小村莊,與恒春鎮一樣,為了滿足追蹤電影景點的影迷,保力村也設置了路標,供影迷找尋電影景點。

如同恆春鎮代表主席洪國榮對馬拉桑所說,保力是在車城鄉不在恆春鎮。導演魏德聖在拍攝「海角七號」時,有不少景點取自保力村,「海角七號」中一幕幕鄉村田園美景及國境之南懷舊氛圍,使得盛產洋蔥的保力小村落,也因電影一片成名。

由車城沿屏鵝公路(台26線)往南(恒春)方向,約2公里處即到達保力村。
我的單車遊記,以不產保力達B的「保力村」為主景點,探尋台灣「戰場」最前線-車城保力村單車遊記。

海角七號熱賣後保力村成為南部知名景點,如郵差茂伯和阿嘉送信時騎車穿梭的鄉間小路、阿嘉送信途中避雨的小雜貨店,與茂伯遇上巴士摔斷腿的洋蔥田小路等,都在保力村入鏡。為了讓遊客找的到景點除了路口有指示牌,村口也有大導覽牌,滿足每一位遊客。

從保力村牌樓開始,看到小涼亭就抵達保力村。

保力村位於車城東南端,為車城鄉面積最大的村落,墾拓於清康熙年間,開發時間僅次於車城,為恆春地區客家庄代表。

由於閩南文化逐漸侵入結果,如今保力村民已無法以流利客語對談,但仍保留不少傳統客庄獨有的特色,如宗祠、三山國王廟、褒忠紀念碑等,每年元宵節仍保有在三山國王廟「拜新丁」的傳統客家祭祖風俗。

村口已廢棄的保力派出所,縣警局簡併基層警力,將車城鄉原有派出所都整併到車城分駐所(台一線旁)。

保力村口小小涼亭可是「大有來頭」。

曾協助清廷平亂有功而獲賜「褒忠」匾額的車城鄉保力村,由乾隆皇帝褒獎村民平定「莊大田」之亂有功而御賜「褒忠」匾額。

涼亭下牌匾詳實記載這段客家先民可歌可泣,效忠朝廷的真實歷史。

車城鄉保力村開庄二百五十年左右,村民來自高屏「六堆」地區的客家二次移民,為何客語完全流失?主因為客籍人少勢孤力薄,百年前即被週邊閩南人同化之故。

保力村主要道路龍井路,這條貫穿保力村小路也是「大有來頭」。

騎尋一陣,發現傳說中的「龍井」。

「龍井」,相傳為龍脈所在,清朝為防止再有起義事件,特派密使暗中破壞。上屬傳說,信者恒信。

保力村只是幾條小巷交會而成村落,沒有網咖,沒有小7,只有路口小雜貨店,這裡有駐軍,所以「小蜜蜂」還不少。

小蜜蜂動動性高,販售檳榔、香煙各種阿兵哥應急食物,女老闆總是經營的有聲有色,成為保力山演訓場另一番景象。

保力村自從電影一泡而紅後,有不少車友南下也會順道轉進這小村子,找尋電影中的回憶。



保力社區很小,很容易找到阿嘉躲雨的小雜貨店,保力分校轉角早餐店對面,就在龍井路與保力路交叉路口,沒有店名,但名聲很大,好多遊客總是報著阿嘉的名號前來,坐上劇照中的長板凳,滿足成為電影角色的快意。

恆春半島唯一的客家聚落,海角七號劇中人物馬拉桑向代表主席自我介紹就是「我是保力A客人」,雖然保力村人大都會自稱是客家人,但很少人會講客家話,反而說閩南話,保力村是研究客家族群變遷很好的題材。

騎行在保力村內,不停的發現路旁廢棄平房,這些房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屋頂都破了大洞,我曾經在台南二王砲校受過訓,我的軍旅經驗告訴我這是「砲彈」的傑作!
以前常在電視新聞或是報紙得知保力村因靠近海軍艦砲演習射擊目標(保力山)彈道下,稍有不準或落山風吹臨,容昜發生砲彈誤擊民宅事件。

在此,我要說說保力村長年遭受砲擊的慘痛故事........

保力村緊貼在保力山腳下,與著名的虎頭山重砲靶場相鄰,實彈射擊時砲彈就在村民頭頂上飛過。國共對峙時期,金馬前線承受共軍的砲彈,保力村二、三十年來卻是承受「保家衛國」國軍的砲彈襲擊,波及村落的砲彈禍首就是營區路的保力營區,保力營區屬三軍聯訓指揮部管轄,兵舍是給海陸與星光部隊進住的。

往保力山直騎,演訓部隊在砲擊前幾天會張貼射擊通報,通知村民:「砲彈要來了」!
三軍聯訓基地從保力村(虎頭山)一直往南到恒春鎮東郊,地境長約廿公里,寬七公里左右。

村民告訴我,一般火砲例行保養射擊課目就算了,特別是海軍艦艇對保力山靶場進行五吋艦砲岸轟時,居民都會奔相走告,強烈反彈聲浪就開始了!

當岸轟進行前幾週會公佈射擊公告,並在村中廣播,讓無力回天的村民乖乖待在家,老人家出門避難,才能確保生命安全。
保力村純樸村民那有能力反對或中止演習呢?因為海軍五吋艦砲火力大,射程遠,射擊開始時,整個保力村砲聲隆隆,火砲著陸那刻天搖地動,日月無光!

我追問這段史實時,有村民告訴我,軍方砲擊技術準度很差,保力村裡的民房被流彈轟掉的事更是常有。只要砲兵前觀報錯靶位,或是瞄準手調表尺差一分,砲彈經過拋物線長途飛行,彈著就會差幾公里,殃及百姓。還曾發生砲兵把砲彈打進指揮部事故,當場差點打死師長,台灣砲兵技術、準度如何?來問保力村民就一清二楚。

我好奇追問村民,那種砲彈最可怕?村民直接告訴我,由車城外海射來的五吋艦砲最恐怖,五吋砲是二次世界大戰軍艦主力火砲,砲彈飛行時會產生尖銳音爆,砲彈飛臨下方房屋門窗若處於緊閉,房屋全部玻璃都會震碎,砲彈落點破壞力十足,民房萬一被擊中,瞬間屋燬人亡。所以當海軍配合陸戰隊實施「艦砲岸轟」課程,居民就嚇的半死,因為彈幕危險區幾乎涵蓋整個保力村。

熱心村民又告訴我,部隊落實教育訓練才能保家衛國,但保力村民生命安危也要並顧,保力村民不是「反抗軍」,只是單純要一個安全的家,讓後代子孫在安全無慮環境中長大,更希望房子若被砲彈震壞了,部隊要幫忙修復,二十幾年來部隊年年砲擊,每年度給村裡一千萬元回饋金,這筆錢只能用來修靶場周邊道路,而且軍方重車也天天在壓,村民永遠只是受害者?

部隊積極訓練是正確的,被稱之「戰場」最前線的保力村來說,國防部真要拿出誠意,畢竟保力村在此開庄四百年,這裡是民眾賴以為生的家園,總不能又要求遷村吧?

演習場週邊有大幅砲彈種類說明圖,實彈射擊過後,當地居民會到演習場撿拾廢彈嗀,籍以變賣維生,有時會撿到「未爆彈」,這是有高度危險性的行為,有時未爆彈並非失效,只是信管延遲,遇有外力震動,瞬間起爆,保力村過去就曾多次發生,造成村民慘重傷亡。

保力山靶場附近在演習過後,到處可見累累砲痕與砲彈銳利碎片,三軍聯訓基地為了禁止保力村民前往靶場撿拾廢彈,在入口處豎立禁止進入公告。

為了防止民眾撿拾彈殼造成意外,射擊單位射擊完畢後就由未爆彈處理小組封鎖現場,統一由軍方處理。

再往左側的山頭一看,滿是密密麻麻的水泥公路,山丘上許多水泥鋪設的白色小路,路與路間都是相通的,這裡就是三軍聯訓基地綜合戰鬥教練場,每年的四、五月,整個山頭都是彈如雨下,保力村上空鎮日都是戰鬥機與攻擊直昇機凌空而過。

戰鬥教練場上背彈牆上由白線標示的就是靶區。

今天落山風大,沒有進行實彈射擊,水牛也可以到戰鬥場來閒晃散步。

沿著戰鬥場小徑出發,遠方小山就是著名保力山。

騎向另一個山頭,前方就是屏東科技大學的保力林場,及民間經營的保力休閒農場,就在前往林場的路之後。

到處陳列著供瞄準射擊之用老舊坦克或是運兵車,這是退役裝備仍在演習場上提供最後的服務。

有著鏽身的廢棄海陸LVT登陸艇,當作砲靶讓空攻直昇機練習瞄準使用。

水牛一家形影不離。

保力村旁的小山丘,平時青青草地與藍天白雲對望,丘丘相連到天邊,好一幅寧靜祥和的田野風貌。

看著一整片無垠的「戰場」,我心裡真的很震憾...

巡禮完保力山戰場,騎上單車再出發。

重回保力村,我不禁為村民常年遭受生命威脅于以同情。

只能默祈「戰場」週邊神明保佑所有村民免受國軍砲擊之害。

車城鄉是全國洋蔥最大產地,一月正值農忙時期。

洋蔥苗與水稻秧苗一樣待幼苗長到一定高度,就轉種到整地好的洋蔥田。

吃了那麼多年洋蔥,第一次看到洋蔥幼苗田,原來洋蔥也是用種子播種發芽成長的。

成片的洋蔥田讓保力村民希望無限,期許砲彈不再來,農民年年好豐收。

車城國小保力分校目前共有六個班級,學生數62人,教職員工9人,為恆春半島唯一客家村屬小學。

騎抵保力村民活動中心,這裡可是大有「寶貝」。

活動中心還沒有開門,聯絡社區人士才知,活動中心文物館平時並不對外開放,我則趁機午休。

詳閱保力村簡介資料。

簡介資料附有詳細地圖,有了這張小地圖在手,騎到保力村絕對不會迷路。

民國89年保力村成立保力社區文物館,是車城鄉文物保存的大寶庫。
手上拿著是村民在砲擊過後撿拾的機槍彈鏈,保力村民無力對抗國軍經年累月砲擊,於是靈機一動把「砲彈」當成代表性文物予以蒐集,這恐怕是全球唯一「戰地型文物館」。

國軍50機槍彈殼,裝配於國軍裝甲運兵車或是攻擊直昇機上,是殺傷性極大的武器。


因為村民蒐集數量太多,文物館乾脆拿來當步道裝飾品。


文物展示區旁放列了一大串由50機槍殼做成的長長步道。

牆上陳列客家文物及斑黃老照片。

照片底頭一看就是滿滿的彈殼步道。

一直延伸....

館內地面幾乎被彈殼步道繞滿,這真是太有特色了!

這邊還有...

帶我參觀的村民一直叫我脫下鞋子,體驗冰冷彈殼做成的腳底按摩步道,我怕腳底發涼的感覺,謝謝啦。

體驗完全球獨一無二的「戰地型文物館」及彈殼腳底按摩步道,向熱心村民道謝,騎上單車,我要離開保力村了!

重回台26線,著名的豬腳店也成車城鄉發展觀光重點。

福安宮是車城具代表性廟宇,香客終年不止。

廟後方各種攤商聚集販售車城具特色性名產洋蔥、紅仁鴨蛋、皮蛋等。

車城廟口綠豆蒜也是遊客到此必嚐的特色小吃,一小碗35元。

綠豆蒜加上半透明粉條,上面加上碎冰,再淋上黑糖汁就是一碗好吃的綠豆蒜。

馬上攪拌先,讓上下二層食材相互交溶,粉條、碎冰、綠豆蒜平均後就可以開動了!

騎了一上午,來一碗冰涼綠豆蒜真的透心涼呀!

一個早上騎越車城鄉保力村,充滿戰地風情的客家聚落,閩客文化交集下歷經歲月洗禮形成特殊文化,歷史與人文就像潺潺溪流,在歷經大地洗禮之後最後回歸大海。

完.........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