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語言"壢"為溪流造成之坑谷,故得其名。
清康熙末閩客入墾形成中壢市街,同時亦是少見客屬居民在非原鄉居住地形式紮根。
民四十年故 李彌上將由越南率國軍回台,在原龍岡機場的龍岡地區駐忠貞村;
民六十年設中壢工業區,在今日外籍移工與新移民加入後,為地方增添了新的生命歷程;
從新竹州中壢郡至桃園縣第一個縣轄市,到319微笑之鄉站在前列的中壢,
朝氣十足的人們為這城市加添滿滿活力,
夏末初秋天氣正好,就出來騎車拜訪吧!

臺鐵中壢站前圓環,是乍到中壢旅客通常的第一印象;從候車室往中正路望的"中壢夕日"應可列為中壢8景吧?

相當厚工的施作

有著60年代公共藝術的意像風格

無名氏留的醒世警語?

許多區間車都可攜行單車了

在別的車站好像也有這種氛圍?

買張月臺票進站看看吧!

國軍弟兄各在一方執勤

警急按鈕在一月台不在平交道?有上鎖應該是實際運作的

二月台沒使用相同鋼軌和同色系塗裝真可惜

三個月台四個股道

天橋和地下道並存,地下道是大多數人較常通行的

寄車處在站體的半地下空間

冬天快到了

彼時相當新穎的二樓賣場,已歇業許久;搞個中壢小吃集錦應該不錯!

老縣長的微笑?

該車主頗具巧思可加大負載

往左走不遠處是三家主要市區、國道客運乘車處

客運司機先生在傍晚尖峰時刻依然得倒車入庫,技術真精湛!

看著不同車體的客運相當迷人

相當有風味的小攤

和老茄苳樹共生的街區!

以前的路標

充滿綠意的入口

真的大隱於市

無人居住的日式警察官舍,被扣押的機台在一側

寧靜感的場域

民66年中壢事件現場,當時路中央電線桿還在

不敵烈日的綠色通學廊道

中平路商圈,六日頭尾封街成徒步區

保護根系的權宜作法,居民也忍不住手癢

路面嚴重跳動,騎紅線邊較穩

樹冠幅覆率越來越大,夏日就涼多了

菲律賓小超市,東西齊全店員親切

中平路舊稱電子街,大專院校相關科系都會來買麵包板

剛買的NT18的檸檬茶,味道接近立頓的

知名快遞,門口有時會貼家鄉親屬收到包裹的照片

中和路上仿巴洛克曾家老宅,樓下是潮店

嶄新的中壢市圖

逾期要罰錢的

一樓寬敞的兒童閱覽室

綠意書香相輝映,打呼聲也不少

大約要104965張小朋友

對植栽澆水時進出入口時會滴到

監理站方向,入口處的草坪

步道旁有水龍頭,方便運動一族洗滌

有異味的溝渠

咖啡加LOUNGE複合式店

公園一隅的義士堂

相當有氣勢

也是巴洛克風格

具有歷史感的香案

因有民眾在公園擺剃頭攤和服飾攤之故;公園散步也可以順便剪頭髮?

以前公共造產的市立泳池拆了,現是相對維護成本低的球場,似乎解決了街友聚集之因?

塑像

驗明正身!是蔣先生沒錯

薄膜露天劇場

確實可以看雲

愜意的林蔭道

超好坐的街道家具

民居江夏堂

承重牆結構主體,屋架採七架檁,檁前方有來台20世堂下子孫所立組訓,並懸掛大型燈飾(娶媳),檁中心有太陽圖騰

院門是馬背脊磚疊樨頭小門屋,連楹和門印石材都是台灣製造!但屋主已多年未曾打開門扉了(不對外)...

中壢信仰中心:仁海宮;廟埕原本有許多小吃攤都退到週遭了

好設計

四進格局

匠師的剪黏泥塑巧奪天工

考季剛過?

非聖誕仍有眾多虔誠信眾來參禮

同治年間所立

龍神虎爺不在?

幾僅見客家地區的聖蹟亭全貌:尚文為傳統的客家人,十分注重書寫後的字紙,約莫十字以上便不妄加扔棄,乃收齊後集中在聖蹟亭燒毀;美濃客家稱字紙祭,收齊後平放神桌初一、十五焚燒,初九天公生將灰燼倒入河中,現環保意識則將之掩埋。

昭和年間重建舊亭體,表層以洗石子裝飾

三層亭高一丈三呎,底層八角形,各角邊在加上稜角配合上下線角修飾;中層四邊形上下各有全台僅見具祈福意味的蝙蝠裝飾;上層六邊形浮刻聖蹟,具弧形翹檐,頂端安以花草裝飾球體。

裡面放錯了

新街國小在一旁

默默望著熙來人往的鬧街...

也是一種空間再利用?

是TR磚沒錯

過了農業時代,鐮刀街已被電動工具機取代

日頭正燄

這戶人家有少見外推木窗

水族在此

不靠海的中壢原漁市場舊址;「在漁市場左轉!」~已無可資辨識之物了!

憑弔魚兒...

新建綜合辦公大樓:戶政+衛生所

新街溪自行車道蠻窄的,用牽的卡好

長江路天主堂,假日來這像到馬尼拉般熱鬧

早昔的歲月痕跡

懷舊燈箱

好熱!去益新吃冰!

味道跟小時候記憶一樣沒變

枝仔冰還沒吃過;鮮奶是用省農會的

約在1920落成的中壢醫院,是當時中壢街仕紳吳鴻麒所創

上開窗

不像在中壢的感覺

入口配藥房

時間好似凝止

有時空錯置之感

跟頭城盧家一樣真是望族啊

重建後的大時鐘,第一市場不變

部分「瞎子巷」搬遷至此的命理師群

全冷氣的市集

在地人蠻常在此外食的

舊稱「瞎子巷」有緣一卜

午飯時間粄條一碗,辣醬別忘燒喔辣喔!

浠哩呼嚕吃完了

家鄉味啊!

博愛路的庄頭伯公

一彎在中壢家商旁的日式住宅,飯飽乘涼好不暢快!

穿瓦衫,形心有用鐵釘固定

比較完整的形式

剩下斷垣的中壢初期大正時期街屋

有著新藝術豐富曲線的裝飾彩磁運用

角柱也是TR磚

又消失一個的眷村

熱!再來碗傳統豆花!

蕃薯市已不復存在了

估衣市場小時候連到舊遠東,年節擠的不像話

中日戰爭河南營官兵返鄉被誤認盜匪因語言不通而客死

河南兵祠亦是今日所稱大墓公

末數碼不明無從連絡?

來到龍岡大操場了

正面

見到興起自個也可精神答數!

消失的介紹和莫名白骨???

另一個教練場,小蜜蜂埋藏在樹後嗎?

游泳路故名思義

池後有埤塘

迷人的騎乘路徑

到龍岡圓環了!地方傳言衝鋒前進的士兵雕像會影響風水,但還真是多愁了!中壢竟有如此富戰地色彩的象徵,怎麼都得珍惜啊!而從圓環放射似開展出如文藝活動中心,龍岡車站及公家、軍方機關,這些元素交互強化,不是構成予人印像生刻的連續性軍方特徵嗎?實屬罕見呢!

碑文-1

碑文-2

碑文-3

碑文-4

為軍方列管物

防刺胎也沒用了

斑駁的龍岡車站

進左營基地也要過這欄杆才登車

來看個軍教片吧!

啥?沒開?

鐵捲門後可見碩大的前鋒臂章

買個涼的吧!

不過要出示福利証...

和量販店型錄無差!不知伙委喜歡看嗎?

兩種司法警察都會來喔!

對!!!欣欣的罐頭好好味啊!

真的"全民"才是國防主角

全台八座清真寺中,中壢當然不能缺席

1964年建造完成,青綠色是穆斯林吉祥色彩,可容納約150位教親同時禮拜

牌匾上是書"要抓住真主的繩索不要放開"

教親如廁後以此滌淨;中東的教授亦是如此

淨身場;未淨身是不得入拜堂的!

不要把小淨的藍拖穿到外面

小淨過程

每日禮拜五次,面向麥加方向

不經意真容易擦身而過,周圍也相應而生不少穆斯林認証餐廳

張老旺先生的國旗屋

預感會旗海飄揚

鄉音仍舊人老矣

籃框後的眷舍全都不見了

惟從小巷覓得些許殘缺的記憶片段

我在平壤???

陸軍泗渡教練場

客家聚落方能見到這般語彙

模糊了

少了什麼

時空更換已非絕對

人去樓空

馬祖新村:
有「桃園將軍村」之名,建於1957年,
為安置1955臺海危機時駐守馬祖列島官兵在台眷屬而設置,
此一帶昔日是大片茶園

眷村設計建造在50年代多由「軍眷住宅籌建委員會」統合,馬祖新村卻是自行設計建造

馬祖指揮部華心權指揮官留學期間受到許多文化激盪,主導馬祖新村設計興建以美式一般住宅為藍圖,產生眷舍有前後庭院的特別空間設計

2004年馬祖新村原住戶遷離並登錄為歷史建築,2012選為眷村文化保存園區

逆女拍攝的名場景

後方有一水井風水極佳而建廟

是罕見的一尊海龍王

華燈初上,該返家了!
期待下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