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剛好鼓山新濱碼頭開放參觀,我計畫沿愛河而下,沿途欣賞美麗的愛河與河道景觀,如何發現愛河之美,就從「愛河之心」開始吧!

「愛河之心」位於北高雄的凹子底,算是愛河的中游,一早到此組好愛車開始出發,此時天空下起大雨,雨中推車直上連接東、西湖的虹橋,望著濃雲密佈的天空,我想等一下雨還會更大吧!

在虹橋上遠望,愛河之心位於博愛路與愛河交會處。

往前看柴山上更是大雨直下,我想山下臨港的新濱碼頭一定也下著大雨吧...

愛河發源於仁武鄉八卦寮,在日治時代鑿深闢為運河,當時叫做高雄川,七○年代城市下水道系統及污水處理不發達,加上高雄市區城市發展迅速,民生與工業的污水都直接往愛河裡面排放,因此愛河一度成為臭水溝。

雨勢驚人,我趁機躲雨穿上雨衣,我仍要去趕赴與「海軍的約會」!公園內打草的工人不畏風雨賣力工作,看見他們敬業的工作態度真令我汗顏。

在快速發展經濟的背後,帶來了嚴重環境公共衛生問題,當時愛河岸邊盡是勞工階級雜亂無章的違章建築,河面漂流著任意丟棄的垃圾及各式雜物,使愛河更加的髒臭不堪。
歷任市長努力目標就是還給市民一條乾淨的愛河,主要計畫廣設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配合河岸撈污站,逐步將污水處理後以3公里長的海洋放流管輸送至外海。

在愛河沿岸隨處都可以停車歇腳賞景,有健康步道、親水平台,充滿親水休閒風情,在快樂騎車的同時也要時時小心行人!

沿同盟路直騎,抵達中都橋,橋下的「小貓洞」是便於單車及行人通行,寬1.5公尺,剛好符合單車會車的距離。

過小貓洞後雨勢變小,我得脫下雨衣趕路直行。

高雄市鐵路地下化工程配合「三鐵共構」已全面動工,除了進行中的地下化高雄車站新建工程,還將新建幾個嶄新車站,將來市區內唯一可以看見火車的地方就是愛河上的鐵道橋。

愛河單車道沿路依序會穿越橫跨愛河的建國橋、七賢橋、中正橋、高雄橋,白天單車道看起來是普通單車道,夜晚當河岸邊路燈亮起時,蛻變為美麗的燈景主體。
橋樑,是溝通河流兩岸的重要管道。愛河上也有著許多的橋樑,每一座橋樑,都代表著先人的足跡,而每一座橋,也都有著關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市政府也為車友建置了小小休息平台,騎累了,不妨停下車來,看看愛河景觀。

鹽埕區在明鄭時期居民便以曬鹽為生,1701年(清康熙49年),鳳山縣衙認為打狗海濱有漁鹽之利,故招徠20餘人來此開闢鹽田,因鄰近打狗港口,故稱之為「打狗鹽埕」。鹽埕的「埕」與台語的「庭」同義,皆指「工作場所的廣場」。

橫跨在愛河主流上的橋,大大小小最少有22座,記得曾聽當地人士說:『在愛河,橋上是橋,橋下也是橋,通通都是橋』。

愛河擁有高雄市唯一的自行車專用道, 由同盟路漫騎而來,沿著愛河進入河堤社區,全程採封閉與專用式設施,有效阻絕汽機車進入,讓居民可以安心享受單車騎乘或散步的悠閒與樂趣。

曾是潺潺清流的愛河,早年扮演著運輸、交通、休息遊憩等多功能角色,多少騷人墨客為她歌頌,多少愛情故事在此醞釀,充滿浪漫色彩,散發人文氣息的愛河,高雄曾以她為傲。

常常從鹽埕或鼓山區經「建國橋」去逛某大賣場的朋友們,一定會經過建國橋,大賣場現址曾是南和興產業公司所在,因此「建國橋」一度被稱做「南興橋」,日治時代還被改名為「川田橋」,建國橋是愛河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橋樑。

此時放晴的天空又飄來濃厚雲層,看來又要下雨了!

河西路上的河濱公園短短的綠蔭大道上,有巴洛克式柱子與涼亭、小徑,情侶可以情話綿綿的座椅,附近居民最愛的健康按摩步道,因此河西濱公園又有「綠色隧道」,或「河西走廊」的美名。

七賢橋位於「七賢三路」上,使用超過四十年,是連絡前金區與鹽埕區交通要道,更能直達高雄港牌樓,印象中端午划龍舟時,就從七賢橋一帶開始熱鬧。入夜後,跨河橋面一座座亮起燈光時,彷彿星光點點與水岸景觀相互映襯美不勝收。
高雄市愛之船搭載遊客暢遊愛河,沿岸穿越多座橋樑,只有七賢橋因為老舊且橋樑樑底太低,愛之船無法順利通行,往往要降低船棚才能穿越七賢橋,市府已規劃改建七賢橋,預計年底拆除,並提高橋樑高度,讓愛之船順利穿越,市政府預計在2012年年底完成改建。

從七賢二路開始就是鹽埕埔,今日的新樂街、五福四路與七賢三路之間在日據時代一處商業核心之地,這裡是高雄發跡地,也是高雄港開港之後最繁榮的地方。

進入河西路後這裡就是當年有名的風化區,當年在「聖淘沙」一帶只要三百元就能解決男性原始的需求。(目前已經沒有)

這裡曾經禁錮了多少年輕無辜的少女,她們曾經有夢,想化身小鳥飛過愛河得到自由,但事與願違,一道鐵門一道大鎖,讓出賣靈肉的少女終究回到現實!

成立於民國八十九年的高雄市音樂館,館內有演藝廳及戶外表演場,時常舉辦音樂演奏會,在飄揚樂聲伴隨下,漫步愛河更顯詩情畫意。

由舊市府大樓改建而成的市政博物館建於民國27年,光復後由市役所改為高雄市政府,民國八十七年完成改裝開放參觀,西式建築手法卻有著日本神社般屋頂,深具日本民族主義色彩。

在舊市政府外也備有公共單車,方便遊客借用,是相當貼心的設計。

中正橋位於中正路上,聯結前金區與鹽埕區,早期市民到市政府洽公或重要官員訪問高雄,由火車站出發一定會經過中正橋。中正橋昔稱「大橋」,意為愛河上最寬的橋。

中正橋建於1931年(民國20年),初以木頭搭建,1938年為配合中正路的闢建而改建成長88.6公尺,寬27.3公尺,擁有五個橋孔的水泥橋,是市內橋樑中,造型最美的一座,即使歷經二次大戰的轟炸,仍屹立無恙。光復後,改名為「中正橋」。
中正橋最美的地方不在橋面,而是在橋下,橋下整排的拱型鋼樑結構宛如道道彩虹,極具現代美感。

仁愛公園為高雄地下街舊址,位在高雄市中正四路與愛河交會處,高雄地下街在1989年12月18日的一場大火中燒毀。
高雄地下街是高雄市區進入最繁榮的鹽埕商業區門戶,1978年10月地下街第一層正式營運,開幕之初即造成轟動,是臺灣首座大型地下商場。
仁愛公園則是市民散步的好去處,此段愛河二岸都有許多河畔咖啡座,日間品嚐輕食、下午茶快樂無比 ,夜晚燈景浪漫迷人,是高雄市重要的特色景觀區。

由於鹽埕區開發的早,土地開發利用完全,缺少大型公園綠地,在舊市府改建成歷史博物館及音樂館後,結合仁愛公園,成為休閒活動空間,公園內有假山造景可供小朋友探險,大朋友則可到此散步、閒話家常,十分悠閒。
至於高雄地下街,就永遠留存在地底及市民心中吧!

高雄國賓大飯店於1981年啟用,座落愛河畔可遠眺壽山,臨近美麗的民生路林蔭大道,縱使週邊興建又高又新的豪華飯店仍無法挑戰國賓大飯店於高雄人心中的地位,從任何角度都能感受高雄之美,地處西臨港線、愛河單車道,每年在此舉辦元宵燈會吸引無數遊客。

民國九十一年開放成立的高雄電影圖書館是市民看懷舊電影蒐集電影資料的好地方,市政府將原鹽埕國中校舍改建成電影圖書館,不但為舊有空間創造新價值,更重拾都市的空間記憶,讓電影圖書館為明媚的愛河創造新世紀文化。

愛河擁有高雄市唯一的自行車專用道, 由同盟路漫騎而來,沿著愛河進入河堤社區,全程採封閉與專用式設施,阻絕汽機車進入。讓居民可以安心享受雙輪舞或散步的悠閒與樂趣。

高雄市區大多是重要路口,車友千萬不要傻傻等綠燈才通行,發現「行人優先」號誌,要按下單車通過鈴,再綠燈亮起後安全通過。

政治人物不止要給市民良好的生活環境,更要給市民好的單車道。
愛河單車道沿路景點多,愛河景觀也浪漫迷人,但車道設計仍有缺失,例如路面選擇不當,可能會導致路面不平整,雨天時打滑等問題,標示不夠清楚,人行道與車道混淆,或是穿越太多十字路口,路線不夠流暢等,若主管機關公務員能改善這些切身小問題,自行車道的效能才能發揮到極致。

五福三路的高雄橋,是連通鹽埕、哈瑪星及苓雅區的要道。
今日的高雄橋是在民國72年重建,因為橋身座落於五福路,大部分的高雄市民幾乎都已五福橋來稱呼它。愛河流到這裡進入大海。
五福橋又名愛河橋,當年龍飄飄還唱過「淚灑愛河橋」乙曲。
歌訶寫道:
又到愛河橋 明月對我笑
笑我癡情難忘 夜夜走上橋
尋找往日歡笑 甜蜜無限美好
如今自暴自棄 後悔太遲了......

愛河自行車道起點在愛河河口的真愛碼頭,這是銜接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的地方,也是假日愛之船的乘船處。

單車道行至此後,連結西臨港線自行車道,不再沿著愛河邊,望著美麗港灣景觀往鼓山方向前進。

騎行於臨港線,卻發現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開業二年的倉庫自行車學校居然因租約到期而暫停營業,我曾多次來到這裡參觀留下深刻的印象,上次帶小朋友來還相約暑假再來參觀的,看來我又開出了「不可能兌現的支票」。

自行車學校休館了,外部高掛的古巴革命家格拉瓦充滿浪漫、熱血、理想的性格照片仍堅守崗位,希望同志們一起來騎車吧!
相較於休館的事實,讓人不勝噓唏。

最後抵達臨港線單車道終點海軍新濱碼頭,雖然來的有點晚,但我還是風雨無阻騎抵營區。

每次來到營區參觀國防知性之旅,我的單車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汽車、機車、遊覽車都有專屬停車場,單車就只能自已找個不起眼的營區角落停放,還好我有帶大鎖來,不然提心吊膽的參觀也是很倒胃口的。

海軍新濱碼頭為了本次營區開放參觀設計了不少表演節目,跟以往不同的是進入營區居然要帶証件,可能是開放大陸遊客來台旅遊之後所採取的安全措施,營區是國家安全的基石,這是很合理的規定,大家都要遵守。

新濱碼頭所屬海軍部隊為讓參觀民眾多了解海軍,舉辦精彩的園遊會,與民同樂之間建立全民國防觀念。

隨著現代科技發達,海上旗語已漸少使用,仍是海軍信號科必具的學能,民眾也都熱於學習,體驗海軍官兵船上多元生活。

海軍「手旗」是利用左右兩手不同的位置組合代表A到Z以及數字0~9,再以旗號向遠方受信者傳達。

當大人小孩都「打成一片」就成認真學習的畫面。

帥氣的海官再也看不下去了,乾脆親自示範。
小弟弟手旗要這樣打,不是鬼畫符.....

艦艇識別也是認識海軍的第一步!

掃雷大作戰雖是用小釣桿,但要釣起小小水雷也是要有一雙穩定的手。

被掃起的可愛小水雷.....

還有試手氣專用的九宮格遊戲。

信旗、船艦識別、掃雷技能對小朋友來說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只要認真學習完成登艦參觀,海軍是不會失禮的!
紀念品絕對是讓你滿載而歸。

這是我得到的紀念品.....
實用,紀念性十足!

本次新濱碼頭營區開放重點在於開放艦艇參觀,這是難得的機會。
康定級巡防艦,也就是差點動搖國本也要查出弊案的外購巡防艦,中華民國海軍目前擁有同型6艘。
是有基準排水量 3,100噸、滿載排水量 3,680噸,全長 124.2m、全寬 15.4m、吃水 6.2m的龐然巨艦
從外觀直視清楚看到配備1門76快炮、四聯裝海欉樹防空飛彈發射器1具。

六艘拉法葉級艦已經到齊,傳統上以一些省會地名為命名依據。分別是:康定(1202)、西寧(1203)、昆明(1205)、迪化(1206)、武昌(1207)、承德(1208)。
雖然不合時宜,所以目前新艦就改以台灣地名為主,要改來改去很麻煩吧!

另一參觀目標就是新港級登陸艦中平軍艦。
中平軍艦編號233。艦長562呎5吋,艦寬70呎,滿載8500噸,滿載平均吃水15呎,人員編制軍官17員、士官192員,艦上武器配備兩座雙管40公釐砲及乙座方陣快砲,可搭載陸戰隊官兵320員。

中平軍艦完全改變過去兩棲登陸艦艇設計概念,捨棄傳統艦艏大門設計,採用尖型艦艏的設計,使新港級艦能達到之20節的高速,並運用在現代高速之兩棲作戰型態中。

中平軍艦艦身有引擎排水口,艦上柴油主機或輔機發動時都會排水,錨繩加置防鼠盾,主要防止停泊時討厭的老鼠由錨繩上爬上船。

今天對海軍來說是個大日子,開放參觀的艦艇官兵都穿上海軍丙式軍便服,接待官兵都笑臉迎人,讓遠到的我感覺好窩心。

一上船,值更台上的理事官及助理值更官忙著連絡,這相當於陸軍部隊的安全軍(士)官,在船艦靠泊時對外的重要管道。
LST本為Tank Landing Ship(戰車登陸艦)之縮寫,又稱 LST為「開口笑」。

中平軍艦有著超大上甲板,據官兵告訴我約有五個籃球場那麼大,平常集合使用,船一出海就不能再上甲板活動,平常都給直升機起降之用,問他們有沒有在上面踢過足球?小兵回答很妙,說那踢到海裡誰去撿?
中平艦的主要任務是搭載、運送和下卸陸戰隊人員、裝備、補給品及支援兩棲突擊,船上大大的吊架能支援吊運車輛。

中平軍艦是一艘艦長562呎5吋,艦寬70呎的大船,全艦就戰備部署時,為怕官兵找不到戰鬥位置,在每個角落都掛上演訓牌,只要跟著操演課目的方向跑,一定會找到該就位的戰術位置,真是很貼心的設計。

艦身通信天線,沒事千萬不要從這裡經過,特別是開機時,更不要在旁邊打電話,因為你的手機會爆掉!

中平艦雖然是兩棲登陸艦,屬支援作戰部隊,艦上仍配備兩座雙管40公釐砲及乙座方陣快砲,以供自保。

遇有海盜或不自量力的漁船想偷襲時,就不用「大砲打小鳥」了!艦旁的聯勤T75班用機槍就夠利害了!

中平軍艦母港在左營軍港,所以停靠點最多的是左營,因戰備或運補、演習等需要會依特性停靠高雄新濱碼頭、澎湖馬公等....

艦長當然都在駕駛台上指揮,執行岸補任務時艦長就會坐在艦外指揮台上發號施令!
如果沒有退伍,算算年資我也該坐在這個坐子上了!
(這個艦長專屬位置建議少坐,代表對艦長與指揮權的尊重,這是海軍的傳統禁忌,下次我不敢坐了!)

用力騎艦長下達俥舵令,小傳令兵馬上利用旁邊俥舵傳聲筒說:「用力騎艦長下令,左舵3度,航向230」!
駕駛台航行值更官回報:「正前方,距離1800碼處有一可疑目標」。
用力騎說:「通通打下去!」。

海軍亮皮小皮鞋看起來就非常有精神,小傳令兵服儀100分!

中平軍艦是一艘滿載8500噸的大船,在戰場上當然會是敵軍潛艦的攻擊首選,CR-201干擾火箭,用途為自衛、欺敵、反飛彈多功能先發攻擊利器。

駕駛台是每艘軍艦最重要的地方,航行值更官下俥舵令的位置,舵手在此緊握舵盤一次到位。

空軍有太*系統指引戰場找到回家的路,海軍在茫茫大海更需要有GPS等定位系統找到方向。

海軍有大*作戰網,讓每位指揮官都能在第一時間接獲艦令部戰術指示。

小姐,早就叫你不要玩,結果斷線了!這要是在戰時,是可以送軍法的!

中平軍艦原隸屬美國海軍兩棲第二艦隊旗下,編號LST-1181,命名桑特﹙SUMTER﹚,其名稱是取自美國陸軍湯瑪斯桑特將軍﹙THOMA SUMTER﹚紀念其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果敢與英勇之表現;該艦於1967年11月14日在美國賓州的費城海軍船廠建造,1969年11月13日命名下水,於1994年12月16日自美國海軍除役實施封存,停泊在東岸。
戰情中心是不准遊客進入,門口有衛兵把守,戰情中心外有雄雞吉祥物,這可不是現任艦長命名的哦!
這是1969年下水服役時由首任艦長命為吉祥物的「雄雞」,快有五十年歷史的「雄雞」,一路護佑該艦行過漫漫長路,啟封時我海軍也尊重傳統予以保留,永誌紀念。

戰情中心為軍機重地,任何人(含艦長)入內都必須把手機交出來,嚴格的通訊紀律才是保密的最高標準。

從門口高掛的工作帽就知道現任艦長的官階為何?

在軍艦轉角處都有長長水喉,這是搶救班在進行火災搶救任務時必須用到的裝備。

跟消防水喉一樣,希望永遠備而不用的「鯨型小艇」,是進行臨檢、人員救生、運輸...等的多功能小艇。

軍艦上遠眺高雄港,風雨欲來,港區濛濛,午後雷陣雨隨時會降臨。

中平軍艦因任務屬性,為少數海軍艦艇上配置海軍陸戰隊員的艦艇, 陸戰隊與兩棲軍艦結合才是海軍最強的投射戰力。

海軍艦艇女性士官兵也逐漸增加,只要上了有戰鬥系統的船(如拉法葉、諾克斯、成功級、飛彈快艇)是17500元的2號海勤(軍、士官志願役),服役五年以上(上士)就有超過六萬元的收入,相較於外界職場,要領六萬元要是個主管級吧?所以能在海軍服役真的是好福氣!

參觀完中平軍艦,剛好是換班休息時間,水兵們快樂分享長官請的冰淇淋,看到艦艇兵及海陸士兵能一改以前同處舊中字號擁擠、空氣混濁之通艙,每位海軍戰士都能睡在有中央空調之住艙,有自己專屬床舖、內務櫃、不再吃口糧或冷便當,我問過服役官兵說海陸與艦艇兵都能一起在艦上用熱餐,吃相同之伙食,幹部也都給予相同待遇,海陸士兵不再是中平艦上過客,而是一起出征的戰場伙伴,中平軍艦是他們海上的家,看見官兵都滿意於服役環境的自敖眼神,中平艦長該感到成就感,因為「你的兵跟你玩真的」!

準備登上參觀康定級巡防艦,海軍在每艘軍艦成軍時都傳統取了艦號,1208就是承德軍艦。

有爸爸在巡防艦上擔任幹部就是不一樣,全家人快樂在艦艇前合影,這是多麼快樂溫馨的美好時光。

可愛的大型公仔內藏阿兵哥,讓來訪小朋友驚喜連連...

雖然我已經過了驚喜的年齡,還是要合照乙張,見証此行!

新濱碼頭資深官室,據了解要士官長級或資深尉官以上才能入內,海軍與三軍一樣是講倫理比輩份的,新進一定要尊重資深、資深才能照顧後進,這是互古不變的真理。
資深官室其實只是代表該碼頭最高指揮官的一個聯絡室。艦上的「官廳」,或如果陸上有設軍官專用的場所,如理髮廳、交誼廳,才是士官長級以上才能自由進出。

登艦參觀了!

一上承德艦,艦尾後方大大的直昇機停放區,專供艦載機 S-70反潛直昇機專屬降落。

如何引導反潛直昇機降落?就靠這紅綠燈來管制,紅燈當然不能降,一定要等到綠燈才能停哦!

海軍當然不能讓每架造價600萬美元以上的 S-70反潛直昇機在艦尾曬太陽吹海風,內置機庫確保反潛直昇機的使用妥善,反潛直昇機平時是不出現在船上,只在任務出海後才由陸上基地飛往船艦會合,任務結束就飛離。

三聯裝324mm MK-32魚雷發射器(使用MK-46魚雷)

要讓這艘長125公尺,寬15.4公尺,吃水4 公尺的巨艦開出港,沒有八個小單位,計一百三十多位士官兵的努力,光靠右邊二十位軍官是沒有本事把船開出高雄港的!

承德艦最大的特色在於先進的雷達匿蹤設計,號稱是亞洲第一艘「隱形軍艦」。
其實也不能說它是「隱形軍艦」,因為它還是一艘看的到的軍艦,只是特別的外觀造成雷達截面積比飛彈快艇還小,更能減低水下音響魚雷攻擊的機會。

MK-16 Mod2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四聯裝雄風二型反艦飛彈發射器

駕駛台內操控台是所有海軍全軍艦最為人性化的設計,全艦都有監視系統,不管在那個角落,艦長都看的到小兵或幹部沒有在賣力工作!

在高達七層樓高的駕駛台上放眼直視旗津輪渡站,好久沒去旗津了,好懷念一盤一百的海產快炒!

快速的參觀完全艦,我已經好幾次參觀這艘船了,倒是船上的全空調讓人冷到發抖,法國人著重享受的造艦工藝讓又熱又濕的輪機室都有冷氣吹,在這種現代化軍艦上當兵夫復何求?

承德艦造型非常洗練簡潔,大半武器、偵察裝備隱藏艦身之中,除煙囪及桅桿外幾乎全無突出物。

加上艦身塗有反雷達波塗料與低噪音的設計,遠比成功級、濟陽級等艦出色。

就要離開新濱碼頭了,滿載著滿意的參觀成果離開,早上一場大雨雖然害我淋雨,也許是這場雨讓參觀人潮變少,才讓我可以每艘船都能看個仔細。

辛苦的憲兵弟兄站到現在超過三個小時,真是耐力驚人,在此也謝謝他們及海軍弟兄為國效力海疆的付出。

轉回西臨港線單車道,我要再走一回愛河單車道。

歷史差不多將近一甲子的鹽埕舊市區,是高雄市最早的一條百貨商街,雖然這條街道只有短短的百來米長,在全盛的時期(美軍第七艦隊駐台時期),商家達到一百多家,現在雖然鹽埕區沒落了,在這裡營運的商家仍高達七、八十家。

剛沿著另一方向騎過愛河單車道,接下來要騎行相反方向,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愛河。
愛河也有支流,從七賢國中附近的二號運河(三塊厝溪)等流入愛河,部份河道已被加蓋闢建成公園綠地或道路使用。

愛河沿岸有好幾座橋,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建國橋,就讓我來說說「建國橋的故事」吧!

建國橋有「鹽埔曉鷺」優雅的名號,其實「鹽埔曉鷺」是所謂高雄八景之一,昔日的鹽埕區廣佈鹽場更是台灣四大鹽場之一,鹽民將海水引入曬鹽,近海鹽場成為水鳥覓食之處,當成群白鷺鷥在清晨時分低空飛掠情景,文人騷客將這種景象稱為「鹽埔曉鷺」。
因為這個典故,愛河文史人士要求市府改建橋樑時,能建成一座造型優美的橋樑,以喚醒大家對鹽埔曉鷺的記憶。
改建後的橋雖然仍依路名稱「建國橋」,橋面則是佈置成「彩虹與白鷺鷥」造型的橋。

沿著河岸直騎,「地獄殿」,有點恐怖的廟名。

折返中都橋,早上在大雨中還來不及看仔細,原來雨後紅色的中都橋是那麼具美感。
中都橋非常類似台北關渡大橋的鋼構紅色鐵橋,旁邊有座南台灣最早設立的磚窯廠,可被稱為「高雄關渡大橋」。

中都橋一帶,著名的「中都唐榮磚窯廠」是唯一位於愛河中游段之國定古蹟,是全國第一座八卦窯的磚窯廠,極具歷史文化價值,轉個彎就能入內參觀。

我不知道已故的鄧麗君小姐與高雄有什麼特別淵源?卻發現「鄧麗君紀念文化館」,遊覽車載來一車車大陸觀光客,希望來自對岸的遊客也能看看我們美麗的愛河。

河道公園遍植花海,盛開阿勃勒花掉滿地,騎行於上,真是浪漫的不得了!

來到美術館一帶,遠望雨後的柴山,像濯洗過的青山一樣,在河道邊漫騎感受高雄市逐日蛻變的優質生活環境,愛河因自車道的設置將各景點連成一線,配合愛之船營運,二者相輔相成,成就了這條高雄最重要的觀光路線。

愛河在這裡剛好是一個迴頭彎,岸邊釣客把握雨後魚多時機,一桿在手希望無窮。

愛河總長十二公里,上游的源頭起於高縣仁武鄉的八卦寮一帶,接引曹公 圳的灌溉之水,由高速公路涵洞流至榮總處進入高雄市,雖然愛河沒有高屏溪或濁水溪等大河的波瀾壯闊,也無美崙與頭前溪等小溪的曲折纏綿,卻是被台灣民眾賦予最具浪漫情思的夢幻之河。

愛河邊鼓山區美術南三路、東二路一帶都是因河景而貴的電梯大廈,富麗堂皇的外觀加上特別的政治素材,在南部又有多少人可以買的起這樣高檔房屋。

沿環河街直騎又回到三民親子公園,刻意粧點過的河道攔污壩在親水設計下不再有惡臭,這也讓當地居民樂於接近愛河。

愛河水源是來自上游的灌溉水及雨水,水量大多來自中游段工廠排放的事業廢水及家庭污水,上游短而沒有固定水源,中、下游則水量充沛,全年不乾枯,這也是市政府整治愛河時努力從改善水質著手的方向。

行過龍心橋返回三民區,路旁有方便單車行進的「小綠人(車)」號誌。

愛河為什麼叫「愛河」其實其中大有典故,當年淺溪(愛河舊名)上有人經營游船所(出租小船供遊客使用),請高雄當地詩人呂筆命名為愛河游船所,並豎立招牌在河畔營業,某日颱風過境將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沒幾天剛好發生一對情人在溪邊殉情,還留下纏綿緋惻的情書,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殉情記」,在記者舌燦蓮花看圖說故事之下迅速發酵,於是成為了世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從此,高雄淺溪之名走入歷史,「愛河」有了全台灣更可能是全世界最美的名子。

三民公園愛之船停靠站為防大雨,特別設立躲雨小屋,剛才我就沒使用到,害我淋到雨....

光之塔位於同盟二路沿線三民親子帶狀公園內,夜晚來此在點綴的燈光下,這裡是高雄市夜騎車友必訪景點,聳立於公園中散發七彩光芒的光之塔是愛河最閃耀的地標之一。
光之塔下方標示著它的來由:西元2002年8月,高雄市沿愛河畔縱跨南北的凱旋線二十五座台電高壓鐵塔,因電纜地下化工程而需拆除,高雄市政府爭取留下這座電塔做為紀念,並發揮巧思結合藝術彩繪和能源環保科技,利用太陽能自行發電發光,搖身一變,光之塔成為美麗的愛河新地標。

光之塔週邊景觀橋,採鋼骨結構,雄偉的佇立於愛河之上,串連起三民區民眾往返愛河的方便之橋。

重回愛河之心,滂沱大雨已不復見,讓我重拾騎車好心情。

雨停了,我才有機會好好看看愛河之心,虹橋上人車分離的步道,讓喜歡騎車的車友安全推車前進,想靜靜坐下來的市民也有放空思考未來的好天地,要放鬆心情來這裡就對了!

幾個小時的放晴博愛一路馬路不再積水,在涼風吹送下早還給馬路清爽原貌。

遠望慈濟園區,朗朗晴空下,心情也為之開朗。

愛河原本是淺溪,沒有統一名稱,下游水道漫漫,日治時期主流河段約有四處,光復後不少河段為求都市更新曾截彎取直,一直到現在雖不見舊河段身影,但還是能發現舊地名,找到當年淺溪的舊回憶,民族一路舊市場「大港」就是傳統河道地名。

騎飽了,肚子也餓了,收好小折轉戰至鳳山市享受傳統好味道。
位於街巷內的鳳邑麵線,位於鳳山五甲國宅區內,是當地人經常光顧的小吃店,午後二點剛好是鳳邑麵線開店時,店內人不多,正是品味的好時機。

鳳邑麵線是以鳳山城為名,自1990年創立至今,已有20年歲月,用料實在講究在地口味的小吃,讓不少遊子回鄉後,指名一定要到店裡報到。
自從鳳邑麵線成為鳳山十大美食第一名後打開知名度,不少遊客像我一樣衝著高人氣而來。

進店裡馬上就看到店裡高掛招牌美食「麵線糊、肉圓、米糕、四神湯」樣樣都是台味十足的傳統好料理。


愛吃鳳山美味小吃的我馬上叫上各種美食準備慰勞一早騎車的辛勞。
麵線糊料多實在、新鮮美味,是食客來此一定要點的人氣招牌餐點。
肉圓肉餡與竹筍密合的紮實口感,讓人吃一口,就放不下筷子、想大快朵頤一番。
傳統米糕是精選糯米淋上傳統肉燥醬料,搭配小黃瓜與傳統肉鬆,一碗傳統美味盡在眼前。
四神湯以芡實、芙苓、蓮子、橫蔘、薏仁熬煮出來的湯品,清新順口的好滋味在遍嚐美食後特別容昜下肚,吃完後讓人還想再「續攤」!

講到「續攤」,當然不是去酒店,一定要去位於鳳山市體育路嚐「鳳山最美味-草地人豆花店」!

為了慶祝今天圓滿完成愛河單車、新濱碼頭參觀騎程,我點上用料滿滿的綜合豆花。

離上次來吃有三個月時間,豆花吃在嘴裡滑順有彈性的好味感依然不變,豆花輕咬細綿如雪,帶著焦糖香味的糖汁十分濃郁,我吃上一碗,記憶中最傳統鳳山古城好滋味就在這裡,請你一起來品嚐哦!

愛河,是高雄市唯一的河流,同時也是高雄在地的文化、生活意象。近年來愛河沿岸景觀的蛻變、成長,讓高雄這處港都之鄉充滿海洋之美。我親愛的車友,有空一起來高雄騎車吧!讓你的愛車穿梭於景觀車道,騎過綠草如茵與碧藍海洋,來到高雄,不妨放慢腳步,用心同騎一起讓高雄更加迷人。
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