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已經N年没來「曾文水庫」了,虛榮的心態,忘記了故鄉的美麗,
一心只遠征它鄉,如今回過頭來發現了還是自己的故鄉最美麗,最值得探索。
出發前一晚「路痴二人組」,一直舉棋不定,要去那裡好呢?
好像台南縣没有什麼自行車道嗎?或是自己没有去發覺而已…
好不容易有三天的假期呢!上星期去了九份,那種坡度確實讓我心有餘悸。這次要騎山路免談,天真的我真想去曾文水庫走走,應該很好款待吧!
那知道!毒辣的太陽,一大早就準備烤熟所有外出的旅客,
天哪!還是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山路呢!
我們把車子停在「江家古厝」停車場,缷下單車後一路奔馳往曾文水庫前進,
剛開始有幾段小坡,尚可應付,進入園區後因88水災莫拉克的影響,
園區有些的區域正在進行整修,整條道路水泥車、砂水車來來往往,
騎乘品質大受影響,過了發電廠,往大壩約有一公里的好漢坡,
真是騎的氣喘噓噓。
站在大壩上,才發覺到要節約用水了,水庫的水要見底了。
一路騎過來,遊客還真少,今天是週六呢?上了觀景台才見到七人騎士,
結果同鄉人,哇!世界變小了啊!
騎到盡頭想往大埔方向騎,管理員說地震的關係,有落石,我們是好國民,配合度高,於是二話不說,我們就往回走了。
觀迎參觀:阿蒯的家

我們把車子停在「江家古厝」停車場,缷下單車後一路奔馳曾文水庫前進。






曾文水庫為台灣最大水庫,供給大嘉南地區用水,兼具灌溉、觀光、民生用水等功能。
我們已經N年没來「曾文水庫」了,虛榮的心態,忘記了故鄉的美麗,
一心只遠征它鄉,如今回過頭來發現了還是自己的故鄉最美麗,最值得探索。


水庫大壩位於大埔鄉內,周邊著 名景點有:親水公園、鳥宮花園、露營場、青年活動中心、大壩溢洪道及紀念碑等。








過了發電廠,往大壩約有一公里的好漢坡,真是騎的氣喘噓噓。


曾文水庫集水區面積比日月潭面積大三分之一左右;由於集水區域 廣闊,極目遠眺,碧綠萬頃,壯麗無比,因以「曾水煙波」被列為新南瀛十勝景觀之一。



當滿庫洩洪之時,三門溢洪道全開,急流飛瀑,有如萬馬奔騰,令人觀止。


站在大壩上,才發覺到要節約用水了,水庫的水要見底了。





湖面煙波浩瀚,山光水色,兼具雄壯與秀麗的景觀特色,置身其中,心境豁然開朗,是放鬆心情遊憩的好去處。



參觀台位置高挑,登上中正樓,湖面景緻一覽無遺,吸引許多遊客在此駐足,緊臨旁邊的資料館,備有多媒體影片及圖片解說,介紹曾文水庫各項設施並提供旅遊資 訊及風景區生態環境說明,使曾文之旅更具知識性與趣味性。







騎到盡頭想往大埔方向騎,管理員說地震的關係,有落石,我們是好國民,配合度高,於是二話不說,我們就往回走了。








上了觀景台見到七人騎士,結果同鄉人,哇!世界變小了啊!















正午時刻,大門入口的曾文新村是我們午休的地方,
無意間發現了桃花心木大道,很奇怪呢?春天喔!
一地的落葉,走在其中,沙沙聲很有FU的感覺,玩了一陣子,
才心滿意足的離開,前往下個目標移動。
正午時刻,大門入口的曾文新村是我們午休的地方,無意間發現了桃花心木大道。


一地的落葉,走在其中,沙沙聲很有FU的感覺,玩了一陣子,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永興吊橋2年前因納莉颱風遭沖斷,經改建為觀光橋梁,主要連接楠西村與照興村,結合了玄空法寺、梅嶺風景 區、曾文水庫風景區。



永興吊橋是南縣最長也是曾文溪僅存吊橋。

楠西鄉永興吊橋全長近500公尺,可能是全台最長的吊橋。




晚上的永興吊橋,因有LED夜間照明設備,有如美麗的銀河。
永興吊橋已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吊橋暨漂亮又穩固,不會搖搖晃晃的。

橋面為木棧板鋪成,適合維修,可供機車和行人通行,過橋後也將規劃自行車道,由玄空法寺認養,廟方決定吊橋顏色和照明方式,讓景點更有整體感。

其實會去「玄空法寺」,是因為我們在無意中發現它在「永興吊橋」,的旁邊,當然囉!我們一定要入內參觀。



其實會去「玄空法寺」是因為我們想去「永興吊橋」,
位於楠栖鄉的紫色吊橋,遠遠望去好浪漫啊!騎啊騎的,
才發現它在「玄空法寺」的身邊,當然囉!我們一定要入內參觀。
去年與姐妹淘來過一次,留下的印象真好,不過這次感覺又不一樣了,寺方不僅擴大園區內的景觀,也舉辦了攝影比賽。

好「攝」之徒,背著道具,到此捕捉美麗的鏡頭,老公當然也加入行列,不知會不會拍反正湊一角也不亦樂乎。


玄空法寺正在建設山門,年輕的住持,充當解說員,詳細的介紹寺裡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的由來,其間的「木化石」與「入山門」的巨大屏風石,大有來頭。





九龍石在東部花蓮的深山裡,幾經波折、翻山越嶺來到西部的寺裡坐鎮山門,
由緬甸來的木化石如今可是奇貨可居的禁入品了!


玄空法寺正在建設山門,年輕的住持,充當解說員,
詳細的介紹寺裡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的由來,
其間的「木化石」與「入山門」的巨大屏風石,大有來頭,
九龍石在東部花蓮的深山裡,幾經波折、翻山越嶺來到西部的寺裡坐鎮山門,
由緬甸來的木化石如今可是奇貨可居的禁入品了!
由於玄空法寺的大門深鎖,所以我們無法進入參拜,真是可惜。



「玄空法寺」,由全真上人所創立,園區面積約3公頃,以奇木、異石的山水造景著名,呈現自然和諧的廟堂建築之美。

園區內以各式雅石、奇木規劃出「生命之路」的步道,步道旁廣植五葉松,特殊的林木,營造出幽雅的環境氣氛。

巧碰玄空法寺正在舉行攝影比賽,及展示過年期間各項燈展及文物展示。


園區內的化妝室,隱身於松林內,不僅氛圍靜謐,建築造型也很雅致,這座號稱5星級的廁所,時常讓信眾誤以為是廟堂,頻問導覽志工「裡頭供奉什麼神明」,鬧出許多笑話。


這座化妝室寺方用心打造,洗石子的建材,搭配黑色的琉璃瓦,外觀典雅,藏身綠蔭間,增添幾許神秘。







這裡每個造景擺設都是有很深意境,不僅景觀莊嚴、優美,
真是好山好水好靈氣的地方。


新住持新作為將廢棄之地變化成綠地、使大家讚歎不已!

這裡的景色真的很美,很值得大家的造訪。

每一顆石頭都刻上偈言。

寺內種有上百株五葉松,每株樹齡約有數十年以上,五葉松生長速度緩慢,高大外型五葉松在台灣低海拔較少見,其中還有一株五葉松樹形奇特,相當珍貴。

台灣五葉松屬於高山寒帶植物,主要分佈在台灣中部以北山區,生長在海拔三百至兩千三百公尺的地區。













「玄空法寺」離「江家古厝」停車場約有三公里路程,
很快的我們就進入「江家古厝」。江家古厝是超越時空的古蹟,
在這裡時間凝固在日據時代,或是更早的清朝,走在午後舊巷道裡,
在這裡時間倒流的感覺很強烈,連棟的村落古厝,在這裡看不到年青人了,
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者坐在穿堂裡,吹著慵懶的南風。
一個81歲的老伯伯,正在身家庭院旁除草,見到我們到來,
即娓娓道來,訴說著歷史,這些房子的年齡都比長者還老呢!
位於台3線台南玉井、楠西間有家「江家古厝」,
「江家古厝」是全台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閩南式大型農村村落。

楠西鄉有個「江家古厝」,是保存相當完整的閩南式大型農村聚落,
更留存了200年前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本時代的紅磚屋、
洗石子屋,廣場前還有個月眉形的蓮花池,仍維持以前的舊形制,
是過去農家主要水源。

江家古厝是超越時空的建築物,走在巷道裡好像時間凝固在日據時代 ,
在這裡有股強烈感覺好像時光倒流著,連棟的村落古厝,
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者坐在穿堂裡,吹著慵懶的南風。

佔地 3.5公頃的古厝村落,保留了200年歷史的土角厝、竹編厝。

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好像是台灣300年來建築變遷的縮影。

「江家古厝」是10 幾代聚居村落,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

江家子孫仍延續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的結構。

古厝充滿舊農村文化意義,可說是的歷史上博物館,江家古厝目前仍有20餘戶。

整個古厝10餘種建築格式,130多棟房屋,有的雖已整建,
但多數為20年以上屋舍,仍保有百餘年歷史老屋。

江家古厝目前有30戶100多人居住,全區130多棟房屋,
多數的建築以紅瓦磚為主。

「鹿陶洋江家聚落」登錄聚落區域範圍,楠西鄉鹿陶洋段354地號、面積3.5公頃。

百餘年歷史老屋,在傳統閩南式建築中,没有像豪門宅第,
有著雕樑畫棟,給人的感覺就是純樸的農村氣息。


老人家靜靜守著家園,幾代的江家子孫都保留家業未分家,
完整的保留了「宋江陣」的農家文化。

江家古厝歷史悠久,是台灣農村建築上的縮影,
各式各樣農村建築「紅磚厝」、「洗石子厝」、「土角厝」、「竹編厝」,
在在都可以見證農村聚落的發展史。

「江家古厝」目前由族人組成公司統籌管理,在聚落中禁蓋高樓,
完整的保留古厝,可謂是活的博物館。



廣場前還有個月眉形的蓮花池,仍維持以前的舊形制,是過去農家主要水源。


鹿陶洋江家聚落是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
已登錄為聚落,成為台南縣首例;
鹿陶洋江家宗祠登錄為台南縣第26處歷史建築。

江家聚落是台灣保存最完整、最大單姓聚落,建築有288年歷史,自有其保存價值。

江家古厝聚落在整體保存、建築多元樣貌及宋江陣等無形文化資產,
均足堪保存;江家聚落建築格局橫跨多重年代,
各年代建物均展現在同一場域之上,有如台灣建築史的演進史。




一個81歲的老伯伯,正在身家庭院旁除草,看到我們,
即娓娓道來,訴說著歷史,這些房子的年齡都比長者還老呢!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