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加工出口區主要作為太陽能源、金屬製品、機械設備、倉儲物流及其他產業營運使用。

雄偉具現代感的管理中心,目前加工出口區已進駐約七十家廠商,對繁榮地方經濟提高就業率有顯著貢獻。

良好便利的聯外交通運輸網,是加工出口區主要吸引廠商利多,加工出口區往南藉由現有之縣189號道路接省道台27線,或由沿堤公路,銜接88號高潮快速道路,三十分鐘內可直達高雄國際機場與高雄港各碼頭;往北經台一線銜接中山高速公路、南二高及縱貫鐵路,交通便捷。

今天行進路線為沿縣189號道路接沿堤公路,銜接88號快速道路,在萬大橋下大寮鄉再往林園鄉。這樣不用進萬丹市區可以少騎好多路。

進入萬丹鄉境,平順沿堤公路騎來十分愉快。

騎抵萬丹夏北村河堤單車道,在翠綠林木間騎行,早晨空氣中盡是幸福的味道

萬丹在飽受八八風災後各項農牧業已快速回復,昔日養蝦池改成田地,形成難得一見耕耘機在水池作業景象。

在上萬大橋前臨空遠眺崙頂堤岸公園。

萬大橋下已不復見漂流木,農民捉緊時間搶種....

在快下萬大橋前停車,因為不想多繞一圈,所以扛車下台階。
剛好人、車都可以過,馬上過橋洞往大寮、林園方向。

橋下發現人力業者廣告,千萬別打這電話到「工兵連」調人,這電話一定不是八軍團工兵連的電話。

再看一個,特總(種)工人,該是筆誤吧?

過了萬大橋正式進入高雄縣大寮鄉內,還是沿堤岸單車道走...

往另一方向看去,前騎的路真是漫長.....

溪寮村舊名溪埔寮仔,迄今仍有不少人叫著它的舊名,據鄉誌指出,原來是有不少人在溪埔地搭寮養鴨而得名。

溪寮村只有2000人,為大寮鄉第4小村落,有著雄偉的教堂。

車行至此開始進入「蠻荒」路徑。

自來水公司沿高屏溪岸建置不少大型抽水站,主要是引高屏溪原水進入處理站,供應民眾使用。因風災過後溪水濁度增加,只得讓抽水站停擺。

筆直的單車道,似無邊無盡的漫長...

進入林園鄉境內了!
林園鄉位於高雄縣最南端,西側緊鄰高雄市小港區,東以高屏溪(下淡水溪)與屏東縣新園鄉為界,北為大寮鄉與鳳山市,全鄉面積約有32.28平方公里,共分為24個村落。

自來水公司腦筯真好,早就算計好抽水站停擺,利用輸水幹管把原水從屏東那頭抽過來,直接供應林園石油化學工業區。

看到這延伸到屏東新園鄉的大水管真想跑步過去....

在這裡已經可以遠遠看到這次風災受創嚴重的雙園大橋。

遭大水沖掉外野的壘球場,將來再也不能使用了!

在河堤上看到林園石化工業區,此工業區是台灣石化工業重鎮。
民國62年開始徵收公私有土地397公頃,列為國家十大建設之一,隨後引進石化下游廠商,民國68年正式啟用,建立石油化學基本原料一貫生產體系,充分供應國內紡織及塑膠工業需要,以奠定工業發展基礎,也帶領林園地區的經濟活動進入一個全新境界。

林園石油化學工業區佔地達林園鄉的1/8,年產值驚人,提供林園鄉民非常多的工作機會,廠商也每年回饋建設地方,為地方帶來富庶與繁榮,對於林園鄉的發展影響重大,但對林園鄉的生態、環境卻造成空前的嚴重破壞,數次爆發全國矚目的大規模環保抗爭事件,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點,至今是懸而未解的難題。

雙園大橋,自民國六十一年底開始動工建造,工程全長2082.8公尺,寬8.5公尺,橫跨高雄縣林園鄉溪州村與屏東縣新園鄉五房村,經地方商議以兩鄉之地名合併,取名為雙園大橋。
在電影「海角七號」中阿嘉騎著老爺機車騎經此橋返回恒春,也是高雄車友南下必經之橋,如今,橋斷了,要再重新騎一回可能要等很久、很久!

雙園大橋(台十七線)是南部非常重要的橋樑要道,公路總局正加緊修復中....

林園鄉,因為有著高雄縣最大石化工業區,印象中總是與環境汙染畫上等號,很少有人知道在林園石化工業區旁有「林園紅樹林生態區」。

在當地保育人士及高雄縣政府大力支持,於民國八十三年起有計畫的人工復育紅樹林面積約4.5公頃。




林園鄉在紅樹林園區旁設立自行車道,提供鄉民及遊客休閒散步賞紅樹林好去處。

為了擁有更安全便利的觀賞環境,林園鄉公所設置觀賞棧道,河堤設觀賞亭台、自行車道,兩旁廣植花木,結合優美河口景觀為林園鄉增添一處獨特的觀光景點。
如今說:『紅樹林生態園區是林園石化工業區的「祕密花園」,一點也不為過。

高屏溪舊名下淡水溪,全長約171公里,流域面積約3275平方公里,是台灣地區流域最大的河流,流經高雄縣和屏東縣二十四鄉鎮,在高雄縣林園鄉汕尾出海,注入台灣海峽。

轉前往中芸港必須經過管線密佈的石化工業區

汕尾社區位於高屏溪出海口北岸,為典型小漁港,大多在冬天作業,以捕鰻苗為主。

中芸港有著漁港公園,建於港邊非常有特色,是鄉民騎車散步的好地方。

騎單車人可以順著大坡直上,會有意外的驚喜哦!

中芸漁港是林園鄉最大的漁港,漁市每天早晚各交易一次,每年端午節在港內舉辦龍舟競賽,為中芸港增添迷人風采。

在漁港公園最高點飽覽中芸漁港,遠眺中芸橋,漁港風光盡收眼底。

幾乎每條漁船外觀都很像,不知是不是怕船主看錯或便於管理,船上都寫上名子及代號

中芸國小天文館為4層樓建築物,主要以氣象變化、潮汐潮落以及配合各時節為展示主題,在觀星熱潮期間,更是南部觀星族的最愛,小朋友在這裡唸書不止舉目看到大海,到天文館又能一窺星相,真是好福氣。

離開中芸,林園南路盡是小葉欖仁樹,也有幾分綠色隧道的影子。

省道台17線,台灣西部主要道路,即所謂的「濱海公路」,起點台中縣清水鎮,終點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與台1線交界處),全長272.820公里。貫穿林園鄉是林園鄉經濟發展大動脈,更是林園人的驕傲。

接近中午時分騎入林園市區,街道車水馬龍,店家生意興隆,林園雖地處高雄縣邊陲,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生命力。

林園街道上中藥行,這店名取的真是好,不管是「行藥安全」或「全安藥行」都具有正面意函。

「潭頭駛牛車、中厝起大厝、林內綁掃帚」,這是老一輩林園人瑯瑯上口的順口溜,也足以代表具全國知名度的林園民居文化 。
林園鄉著名「大厝建築群」是追尋建築歷史的活教材。林園鄉境內有蔣氏、許氏、戴氏、劉氏、林氏大厝,各具不同建築特色和歷史記憶,一磚一瓦訴說著不同的歷史故事,是追尋心靈之美的好去處。
許氏大厝位於東林西路與文賢南路十字路口旁,是「洗石子」的傳統建築。

蔣氏大厝位於林園佛教堂對面,文賢南路巷內。蔣氏開基祖玉振公為武舉人,現仍保存燕尾式屋脊的三合院傳統建築,前面原本有山門,如今已不存在,傳說大厝前面(另一說法是在後面)的「豬寮穴」,沒有被林園鄉知名的勘輿家林半仙破壞,傳說中若將垂死的病豬放進該豬寮,皆能再度活過來,且生長的更健康、碩壯。

林園市街也有現代巴洛克建物,騎在林園市街現代、古典建築交錯非常有特色。

古厝門楣上,仍然可以明顯地看出「梅魁」,不難想像昔中高中文舉人的光采。

林園古厝大多就地取材以咾牯石及土礁的傳統建築。

林園北路、文化路口居然還能看到「永懷領袖」的銅像。在昔日「去蔣化」運動中是難得一見的。

林園鄉公所

造型像城堡一樣的幼兒園

往鳳林路走在清水嚴附近抵達潭頭村,昔日「潭頭駛牛車」,代表林園此地農業興盛之意。

清水巖風景區由多達26處景點組成,最主要的景點是清水寺,廟宇莊嚴清幽,海象地景形成造型豐富的岩石景觀,以及生長在岩石上的長壽茄冬,尤其令人讚嘆和珍惜,自古以來即列為高雄八景之一。

清水嚴下方的先鋒營區就是海陸九九旅駐地

先鋒營區門口,典型海陸營門,門禁管制嚴格。

清水嚴前辛苦的台電外線班,正為修復電力而努力。

目前新流感正肆虐,進出營門不論官銜大小一律量測體溫,這點國軍倒是做的很確實。

往山路直騎,清水巖在清朝道光年間即築已有寺廟,原為簡陋的庵,歷次多次重修,建築古色古香,台灣光復後,改稱為清水寺,再經多次整修,已成為寺宇莊嚴,清靜幽美的佛寺。

清水嚴旁著名珍珍茶葉蛋,為什麼叫「珍珍」,應該與女老闆的名子有關吧?因為在我拍照時居然還要女老闆同意才能拍喔!

此店位於清水巖路邊看似不起眼,卻是遠近馳名,據老闆娘說她的茶葉蛋是每天早上七點多就開始使用獨家配方的茶包熬煮,而且堅持用傳統燒材火的爐灶,不用瓦斯爐。

我不太習慣在店家門口吃店家的東西(因為不好吃我就會直接說出來),找地方開始品嚐。
茶葉蛋經過大鍋熬煮後,茶包的香味會深入蛋中,且蛋的顏色越黑,代表茶葉蛋香味越香越好吃,這顆蛋顯然是早上加進去的,代表生意不錯,老闆娘剛才誇口曾經一天賣掉三大鍋的茶葉蛋,看來所言不假!

雖然茶葉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味道才會進去,但珍珍茶葉蛋蛋白卻很入味,蛋黃搭配茶香讓口齒中留下淡淡的香味!

在這裡吃會不會就剛好就「入鏡」了!快閃...

清水嚴一帶畫屬國軍第四作戰區,在界標內都是國軍的土地。

林園鄉清水巖風景區由於是由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構成,不但景點多,景色也相當優美秀麗,除屬地標的清水寺外,還有文龍磐石、伏岫獅子、長壽茄冬、太公垂釣、流芳亭、青蛙戲虎、石台灣模型、中山崗、報恩樓、唐榮墓園等,每個景點各具特色,呈現不同風味的美景,只要跟著自行車道走,統統可以一次看個夠!

離開清水巖後前往林內村,「林內綁掃帚」指的是林內人以綁掃帚為業,台灣目前僅剩林內及嘉義朴子仍保留這項傳統手藝,是林園鄉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傳統文化。

林內村產製掃帚可不是上面五金行賣的這些「掃帚」

真正由林內人綁製掃帚是下面這種以糠榔為材料的掃帚。
林內村在民國5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以綁掃帚為業,在高雄和屏東兩地販售,辛苦所得相當微薄,僅得糊口。隨著時代的進步,工商業的發達,塑膠掃帚、吸塵器因應而生,林內村至今只剩下幾戶老村民繼續這種綁掃帚的手藝。

今日騎程九十二公里

回到家仔細一看總里程數,原來今天不小心已經騎超過三千公里了!從裝上里程表後今天真的很有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