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鄉位居屏東縣西南邊,以高屏溪鄰高雄縣,東接潮州、崁頂、竹田等鄉,南與新園鄉連接,北面與屏東市為鄰,交通十分便利。

下高屏大橋右轉彎沿屏東加工區直走,很快進入萬丹社皮村,小小的社皮村真是地靈人傑,出過立委、縣長、副院長...
這個小村子民風強悍的很,騎車很少載安全帽,據說有一次員警開單,村民把分駐所包圍!
不管是騎機車或單車還是要載安全帽比較好!

萬丹鄉是屏東生產牛奶重鎮,酪農把牛奶送到合作社,利潤比種田好!
知名味全牛乳有三分之一產自萬丹鄉。

萬丹鄉現有酪農戶89戶,乳牛總數約13230頭,每月平均產乳量約3,433,139公斤,產量佔全國第一名。

萬丹養牛戶大多住在飼養場,旁邊農地就種植牧草,每天開採收車來採,新鮮牧草當然產出最高品質的牛奶。

萬丹農地面積大,連人口數不到一千的廈北村都有小7,就開在田野中間,雖然顧客不多,卻是村民最親近的生活好伙伴!

這電線桿上面可沒有「泥火山」。
萬丹著名景點泥火山,路旁都有路標告訴遊客怎麼去!

萬丹鄉農民利用稻作休期種植紅豆、毛豆、蔬菜等。紅豆是水稻收割後播種,種植面積約九佰公頃左右,也是全國第一,所以萬丹又稱「紅豆的故鄉」。
紅豆主要用在甜食、點心上,除了內銷市場外,也外銷到日本,一般供糕餅業者製紅豆沙、紅豆餡、蜜紅豆,當然也包含當地著名「紅豆餅」。

萬丹有廣闊肥沃的平原,四通八達便利水渠,翠綠的農作物覆蓋著美麗的大地,藍天、遠山、綠野連結純樸景緻,鄉間泉水也肆無忌憚直流!

萬丹鄉上村到了!這村子就叫上村,只有上村,沒有下村哦!

萬丹鄉民自蓋自用小廁所,算是物盡其用,一看就知道「主人」是誰?

進入萬丹鄉了,萬丹分駐所外觀特別,把板凳菜砧造景都弄到外面,歡迎鄉民來坐,分駐所另設鄉親候車涼亭,提供往來鄉親候車、休憩,並利用萬丹崙頂村出產的菜砧及椅子堆疊成裝置藝術,拉近警民距離。

下午二點不到,萬丹街上著名阿國臭豆腐開賣,人潮開始排隊。

天氣實在太熱了,來杯養生青草茶吧!

位於萬丹西環路青草茶,現場喝一杯,出發前老闆又裝上滿滿青草茶,鄉民的熱情好客,沒話說!

來到萬丹沒有吃著名紅豆餅就說不過去了,這裡也是要排隊...

工作人員忙著趕工,也許是習慣常見排隊人龍,不管客人有多少,他們還是認真煎烤著紅豆餅!

人越來越多了,騎車、開車都來了!

還有騎單車的!
一個紅豆餅八元,各種口味都有....

復行上路,巧遇認真幫爸爸賣爆米花的小女孩,她在唸英文哦,比我有出息多了!

香火鼎盛的萬惠宮肇建於清乾隆年間,是鄉民宗教信仰的寄託之處。
萬惠宮媽祖廟不僅是萬丹,也是全屏東縣地區,最有文化藝術價值的廟宇,更是萬丹人最引以為驕傲的光榮。

在台灣幾乎每間媽祖廟都有神跡以顯法力,萬惠宮也有著媽祖顯靈空手接炸彈的故事!

紀念碑上說明日治時代美軍轟炸機空襲萬丹,媽祖化身美女,在美軍炸彈直下時淩空接住炸彈,炸彈落地後居然沒有爆炸!後來信徒發現媽祖廟金身大姆指斷了一小截,從此人人相信媽祖顯靈以護鄉民的故事。
我當然相信這是神跡...

美軍 五百公斤 炸彈,還真不小。
炸彈真是鐵制的,是不是當年那枚?則不可考......

萬惠宮旁邊造形特立的萬丹教會,歐洲城堡式建築,直立在繁華萬丹大街旁,說明萬丹是多元文化洗禮之地!

一路邊騎邊吃紅豆餅,發現紅豆餅又大料又多,就快掉出來了,趕緊停車拍一張.......

台27線旁這農地與我關系深厚。
這是我家的地,辛苦的父親就靠這塊地養大了我,小時候我在這裡拔草、跟哥哥打架、把妹妹推到水溝裡、把爸爸農藥「掉包」、將媽媽收音機開拆研究....壞事做不少。
當然農忙時割稻、採小黃瓜、蕃茄、苦瓜、紅豆、毛豆等樣樣都做過。
當年在此吃了很多苦,也在此許下將來絕不當農夫的心願!
現在反樸歸真,種田反而成「顯學」,說不定將來有一天我會拿鋤頭在這裡下田。

濃濃的紅豆餡加上十足的奶香味,我實在忍不住了,為確保騎車安全,找個土地公廟,大口配上青草茶,這樣吃就對了。

從台27線轉入屏55縣道,抵舊名赤山仔的鯉魚山,日治末期日軍為防美軍從高屏溪口登陸,征用民工在鯉魚山各地建築戰地工事。

萬丹鄉與新園鄉交界點赤山巖到了,泥火山也近了!

萬丹鄉著名景點泥火山一年要噴發一次以上,每次噴發滾滾的泥漿會發出沸滾的聲音,吸引許多觀光客圍觀,而這幢民宅剛好位在噴口週邊,也成欣賞泥火山最好位置。

萬丹泥火噴發地點,每次噴發黑色泥漿佈滿週邊農地....

從牆上遣留痕跡來看,泥漿噴出高度約 二公尺 左右。
雖高度不高,噴出泥漿此起彼落,就像鍋裡沸騰的水般,並發出沸滾聲音,晚上若點上火還會形成「出火」景觀。

泥火山噴發點剛好是苦瓜園,說來就來的不定時噴發讓苦瓜園主損失慘重,噴發後苦瓜園周邊就必須休耕,算是天然災害,在台灣被泥火山影響成天然災害大概只有屏東吧?

抵達新園鄉著名「十二犛頭鏢」,早年高屏溪氾濫成災,新園居民奉媽祖指示,在鯉魚山設置花岡岩打造的十二犛頭鏢,果然治水成效良好,卻將天災轉至對岸高雄鄉民,高雄鄉民請示玄天上帝亦作法在十二犛頭鏢上反制。
這段人、神鬥法的鄉野傳奇充滿人文色彩,代表殷實鄉民祈求風調雨順的心願。

新園鄉的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約在明末清初時代,有福建移民黃上房、蕭發現等四人率眾來此地開墾,在本鄉下淡水溪畔建立家園,故稱之為「新園」;二是早期此地並無水源灌溉,而漢人慣稱水田為「田」,旱田為「園」,故將此地稱之為「新園」,意指新開墾的旱田 。
鯉魚山傳奇典故...

海拔不到 四十公尺 的鯉魚山在日治時期為戰略要地,碉堡、砲台、指揮所都有,相當有特色。

鯉魚山碉堡有長長坑道,進去探險非常好玩!

就是這十二塊花岡石,法力無邊...

新園鄉堤頂公園單車道,可以一直騎到萬丹後村、崙頂等地

由堤防改建單車道非常乾淨,遠望高屏溪景觀美麗!

巧遇來自泰國勞工,假日也出來騎車...

萬雞鑽動....

新園鄉著名勝棋製餅店,吃到這家製作的「大餅」,就知道又要「包紅包」了!

新園鄉仙公廟

一路直騎抵達「仙公廟」,位於新園鄉仙吉村,此庄內有所謂「仙隆宮」,奉祀仙公,亦即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故取名為「仙公廟」。

沿路只有我與小折孤獨身影相伴

「王品」不止賣牛肉,萬丹萬壽路的王品羊肉強調現宰山羊肉,黃昏時刻生意正好!

再次騎過萬丹街上阿國臭豆腐,生意還是好的很,看到人潮,想吃的念頭開始猶豫!

路邊結實累累的龍眼樹,相信又是豐收的一季。

早年萬丹鄉民工作勤奮生活富裕,因此鄉內酒家林立,興盛時期達三十多家以上,近年來酒家文化式微,破落酒家見証萬丹充實人文社會色彩。

沿路騎至萬丹崙頂村,崙頂村被稱為長板凳及菜砧的故鄉,現今二項製品產量也居冠。

萬丹崙頂村社區營造十分成功,到處都有小公園。

時序該是稻作播種時期,萬丹鄉間卻有不少農田選擇休耕,雖然可以領到政府補助,看到空盪盪稻田心裡盡是感傷。

可愛的小兄弟併肩合影

弟弟回頭,就被我照了一張!

崙頂村椰林公園

萬丹崙頂社區以「菜砧心崙頂情」為題獲得今年的建築園冶獎。
崙頂社區入口裝置藝術非常有特色,以崙頂村產制砧板、長板凳、洗衣板等堆疊、懸掛而成,形成獨特景觀,也成功行銷當地特產品。
慢騎至圓滿砧(站),也為今天小折慢騎趣畫下圓滿休止符。

萬丹、新園自古以來就是屏東平原重要的米倉,富足的大地,孕育出豐碩農產及人文環境,紅豆、乳牛數都是全國第一,百年老街上美食小吃,讓遊客排隊等不到。
往南走到萬丹、新園交界鯉魚山、赤山巖、泥火山、十二犛頭鏢等天然奇景,都值得遊客佇足靜觀。單車慢騎於這二個魚米之鄉,不妨放慢速度,用心去感覺在地生活的樂趣。
這次風災萬丹、新園也傳出災情,特別是萬丹畜牧業,豬、牛等都災情慘重,我家田裡種的四分山東白菜也付諸流水、岳父的苦瓜園也泡在水裡。
農、牧業都可以重作,農民辛苦付出的心血卻不是「道義上補助」可以挽回,風災過後,只能願日日是好日,畢竟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