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板橋翻過大漢橋到新莊,就是今天的起點,同樣是沿著大漢溪上行,同樣是河濱自行車道,不同的是:如果由板橋端的大漢橋下出發,就可以避開路段中新莊環保隊車輛停駐場那股不舒服的味道。

大熱天騎車不要太逞橋,尤其是在膝蓋負傷的情況下,在城林橋這裡先休息一下好了。城林橋左右二側都有引道可以牽車下來,真的很方便。

這個傷口來得很白濫,因為在調校變速器時忘了膝蓋抵住了車輪,轉動車輪時就磨破皮了。
過了城林橋後,大漢溪沿途的景色是愈來愈漂亮,有空的話不妨到土城的鹿角坑溪人工濕地走走,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生態之旅,不過想到前方還有約30公里(大溪)的路要騎,還是下次再來瞧瞧好了。

小心~大漢溪中有水怪!在往鶯歌前進的路上看到這令人莞爾一笑的塗鴉,也許是要提醒在此戲水的民眾吧。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鶯歌鎮的南靖橋,前方不遠處就是陶瓷博物館,雖然天空的雲層還算厚,但出發前帶的二瓶水已經喝完,還是得趕緊到7-11補給一下水份。接下來的重頭戲 - 大鶯綠野自行車道就是由這兒開始。

騎過南靖橋,一個U字型迴轉,借道一下私立的陶瓷展覽館旁的空地,就是自行車道的起點了。(陶瓷展覽館≠陶瓷博物館,後者為公眾用途)。

長約7公里的大鶯自行車道,往北可以銜接至八里、淡水,往南則可以一路到大溪、龍潭,除了中新里有段斜坡下,全線堪稱平緩無坡,而且景觀多變,停停走走拍照就佔去不少時間。

人家說大溪好山好水,果然是真的,這個因為鳶山攔砂壩所形成的湖泊,與自行車道比鄰,湖畔的風格外透心涼,忘了雲洞已經開了,太陽光已經逐漸在發威了。

中新里這段斜坡,其實很短,大約100公尺左右吧,溜下去之後就是恬靜的農家景色。(前方的白煙是農家正在燒稻草冒出的)

在金黃色的稻穗中前進,這樣子騎單車很愜意!

水質比我想像的清澈,印像中只在平溪小格頭才看得到的野生水蘊草,竟然在這兒的渠道中長了滿滿一片。

離譜的是,水溝中竟然有為數可觀的野生田螺。

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今天可真是見識到了。

好葱是不是得要有好水才種得出來?和宜蘭三星鄉葱農的做法一樣,大溪農家們就在水道上搭棚洗葱,充份運用這天然清澈的水質。

剛收割好的稻田,過幾天應該也會放把火燒了它吧?讓灰燼埋在土壤中孕育新的生命。

還有這一片的荷田,已經到了可以採收蓮子的時候了。

繼續行至住於大溪武嶺橋下的大溪河濱公園,有涼亭、有湖景,還有偌大的草坪可以讓寵物儘情奔跑,只能用美、美、美來形容。這裡也是前陣子因為自行車道興建,而遭到強制遷移的阿美族 - 撒烏瓦知部落原住民重新落腳的地方。
翻過武嶺橋來到大溪老街,二瓶水又喝完了,趕緊再買瓶水止渴;這時發現,早餐那一碗鹹稀飯顯然無法應付這樣的操勞,於是隨便點個一盒涼麵+壽司就地解決,爽快之餘才想到:今天白騎了。

有圖有真相 - 終於抵達大溪了。既然又吃了過量食物,只好再加碼一段路,問了當地人,原來三坑自然生態公園離這約莫半小時,那就繼續騎吧!出發前為了不想再花錢買水,就向和平老街上的廟宇 - 「福仁宮」借個方便,把二瓶水裝滿後再上路吧。

燃燒吧~繼續燃燒吧~火熱的太陽把我的油烤出來吧!!誰叫我貪吃,得在中午的大太陽下繼續騎,來回一趟14公里又把剛裝滿的二瓶水喝完。

來到了此行的終點 -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景觀設計與大溪河濱公園雷同,但是湖面更加地寬廣,前方石門水庫的洩洪道舖天蓋地而來,像座巨大的城牆,氣勢感受格外不同。
原以為涼亭內是車隊在休息,走近一瞧,外地來的遊客就在涼亭裡唱起卡啦OK,果然一個人出遊和一家人出遊,快樂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休息中電話響起,一個人又騎到大老遠的龍潭,果不其然又挨罵,原本再打算去三坑老街的計劃就先擱著,先回家報平安比較重要。
自家中出發,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來回總里程89公里,算一算,一天就可以成功甩油350g,不但可以運動健身,其中的大鶯自行車道,更是一條適合親子間寓教於樂的好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