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烏來鄉有三條著名的越嶺古道,分別是福巴越嶺、桶後越嶺與哈盆越嶺
回顧近期自己在烏來的越嶺路上,著實花費了不少時間與體力,篇篇皆有記錄可查,依日期分別為:
2009.01.03 桶後越嶺北宜歸
2009.04.04 巴福越嶺16時
2009.04.25 福巴越嶺V.S巴福越嶺
2009.05.09 桶後、跑馬、北宜
2009.05.23 西坑林道越嶺阿玉山出雙連埤
2009.05.24 三顧桶後順時遊(高繞篇)
2009.05.29 另一種方式的桶後越嶺—單車+健行
2009.06.21 西坑越嶺 (探勘篇)
加上2009.0516熊空越嶺紅河谷,
之所以遲遲不敢走哈盆越嶺,實是怕到達福山植物園後會因非法入境,而被要求原路折返,那代誌可就大條了!
若要經過哈盆營地接中嶺古道出崙埤,可要有兩天的心理準備與裝備
和藍天隊長江啟祥兄聊起此事,他說:應該會放行才對。也曾上網查資訊,尚在猶豫不決時,正好有山友越嶺出福山植物園的訊息出現,所以打鐵趁熱,跟隨腳步,一圓三越嶺之夢。
2009.07.05依慣例中壢出發。清晨時刻往福山的路上,沒甚麼車輛進出,成群的烏鴉佔據道路,見有人到來則移位輸電線,俯瞰動靜。


北107烏福路17K左側叉路下行,一往卡拉莫基步道指示牌,過福山一號橋,沿柏油路上行,經一涼亭,約2.5K抵達哈盆越嶺入口處,旁邊已停滿車子,有一群「我們登山隊」的山友亦準備要走哈盆越嶺。他們先行,我則在入口處用餐,解決民生問題。








充電完畢,開始今日的越嶺路程,先扛車下水泥石階,過小溪涧,就有原始又平緩的山徑可騎車,別人用走的,我用騎的,這種感覺不錯。



途中的倒木,技術不佳的我是下馬牽車通過的

某些路段還是水泥路

1.5K崩塌處,架繩,路基穩固,可輕易通過,和李源越嶺時所拍的景象,有很大的差異

進入杉木林段,景緻超優的

先行的『我們登山隊』山友正在過溪,此溪為支流,水量不大,越溪並無困難,感謝他們禮讓在下先行

再過一處小溪溝,有木梯可爬

有某些路段仍須扛車通過

抵4K休息站,流了一身汗,小休片刻,這次換我禮讓登山隊先行

過4.5K來到拉繩垂降處,準備渡波露溪



渡溪後,繼續騎車快速向前推進
5K後有一落差大的路況,本以為要大費周章才可通過,實際上並不難

一旁的路門溪水量豐沛,處處有深潭,怪不得哈盆越嶺有『台灣亞馬遜』之稱



沿途路況可騎車居多


7.5K脫鞋渡路門溪,過溪休息時,山友也陸續抵達。



過路門溪後古道山徑漸小,雜草、碎石充斥,小心牽車步行為妙


9K哈盆營地和福山植物園叉路口,取左往福山植物園前進


依路況而言。哈盆越嶺路至此約有七成可騎,技巧高超者應有八成可騎,前進的速度不會比登山健行者慢
往福山植物園為登山路徑,路況不佳,攜車同行對體能是一大考驗,沒走幾步路就汗流浹背,上氣不接下氣

這棵倒木是翻過後拍的,看到那小樹被壓的痕跡吧!自己要通過倒木時是單車上左肩,翻過後要將單車下肩時,踏腳點滑落,人就被壓在單車下面(十足的車騎人)還好旁邊有樹卡住,但要爬出來可也沒那麼容易

鞍部地形總是會出現芒萁或芒草,不足為奇

又是一棵巨大倒木,舉車過倒木,再行通過

過越嶺高點,路徑明顯的黃土路,下抵鞍部休息站,旁邊就是志良久山的登山口



山徑相當清晰,,好走,偶有一小段平坦路,可以讓你騎個幾秒鐘

不停的推車、抬車,不僅人會累,戰馬也靠著樹幹喘息


沿途有許多的沼澤地,顯見此地雨水之豐沛

肚子餓得咕咕叫,擇地休息,祭五臟廟,民以食為天,餓了就該吃。這樣才有力氣幹活

出現水泥條塊與木板的階梯路,並可聽見遊客的交談聲,看來離福山植物園已不遠了


平緩的水泥條塊階梯路段,雙避震車騎著下山會很過癮

順利的進入福山植物園。這次出運了

經水生植物區抵達福山池,景色一級棒的美







解說員走過來關切幾聲,他是內行人,知道我是從烏來方向非法闖入,所以要我盡快離開
此時迅雷不及掩耳得下起傾盆大雨。冒雨離開福山植物園,直到員山才得以解脫。這一陣及時雨,洗去戰馬滿身汙泥,樂的它一路忘情的嘰嘰叫

走宜5縣至龍潭,又去池上飯包用餐,吃得飽飽的,飲水也得以補給

北宜公路上,車速不因越嶺而減慢,反而有所提升


在坪林休息後有兩位桃園龍潭的車友,騎雙北經過認出本人,同行至鬍鬚茶園才分手

過海倫咖啡拍照後直下新店。取到110線至八德埤塘公園,腳底板熱呼呼,脫下鞋子透透氣才上路,不疾不徐地返回中壢。



0150中壢----0654哈盆入口—1006福山植物園叉路口9K—1213福山池—1436北宜入口—1751新店台9甲叉路口—2016中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