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在台南念書,每次騎機車鑽小巷時,都會有遇到不同的路口跟景象,所以很怕迷路。話說在台南玩,一定要有認識的當地人帶你走才會玩的跟書上是不一樣的這篇分享文,我更加可以肯定。下次我也要騎我的單車鐵馬,去逛逛台南,順便找一下老師!台南美食,我來也!!!!!
感謝分享!看到這篇文章,如獲至寶。生在海安路,拆除後搬到協進街【現今的金華路、民權路口】,常常穿梭在海安路到協進國小的巷弄之間,沒如同大大這樣深入的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我家老爸生前是台南糕餅公會的一員,和舊永瑞珍的老頭家也常往來,或許與大大家裡的長輩也認識一二。現在我人在台北,一個月回台南一次,一定要帶著下一代走這條路。期待大大的下一篇分享。祝安康。
joy3124 wrote:這趟台南巡禮,好像是...(恕刪) 感謝高獨團一行15位車友昨日前來台南,促進了不少本地經濟。其中瘋600K老戰友 Stacey還全單從高雄過來,太令人欽佩了!很抱歉因為一早還趕到高雄參加半馬取得完賽獎牌後, 才又匆匆趕至台南與大家會合,耽誤了大家一些時間!不過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大家再回味一次,同時補充了文中沒提到的:巴克禮博士對台南的貢獻﹑第一間印刷廠松雲軒的興衰與正確位置…等。最後再一次感謝眾車友不辭辛苦遠從高雄而來,若有招待不週之處,尚請見諒!總結今天的騎乘只有四個東西﹑十六字代表,那就是(請用台語發音)…[看東看西﹑玩東玩西﹑吃東吃西﹑買東買西]!有圖有真相
感謝分享這麼多台南的景色下次去台南 也想跟隨作者的腳步看看 有關於台南神學院的那個建築我相當有興趣但我不是達人 只是有興趣而已我想應該是屬於仿Romanesque(不知道是否翻為「羅曼」)形式而Romanesque是歐洲中古世紀中期以前的教堂主要建築風格簡單來說 這個風格的特徵是圓拱形的窗戶且至少會有一側是以圓形或是多邊形呈現甚至是多個圓形或多邊形的組合這邊則是以簡單的一個半圓形結構呈現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福利客 以"Romanesque"跟"apse"兩個關鍵字搜尋照片還不少至於作者所提到的哥德式建築雖然歐陸的哥德式教堂仍維持了圓形或是多邊形的結構但較為明顯的特徵是尖形拱的窗戶而巴洛克式的建築雖以圓形拱的窗戶呈現較容易用來分辨的特徵 應是在窗戶圓拱處的key stone(拱心石)且常可看到以華麗的雕刻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