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0日1餐,10元一碗的羊肉湯,歹歹的。笙竣補充: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陽霞鎮跑高速會錯過很多好東西,不趕時間的時候在國道上找找美食,體驗體驗生活。輪台出來25公里,又拐上高速了,熱浪逼人,午休了半個小時,下午直到庫車。又到庫車,2012年只是傻乎乎地路過,這次必須去庫車王府看看了,惡補一下庫車龜茲古國的歷史
笙竣補充,來源百度龜茲古國龜茲古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曾經是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佛教從印度首先傳入新疆,再傳入中原,龜茲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成為“西域佛教”的一個中心。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潑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地方。”世界知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回答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如果人有來世的話,您願意出生在哪裡”的問題時說:“我願意出生在新疆那個多民族、多種文化交匯的庫車地區(龜茲故地)。”龜茲古國位於古代絲綢之路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孕育出的天之驕子,人類文化的大觀園。她有著狄俄尼索斯式的樂舞藝術,有著堪比敦煌的石窟壁畫,有著巧奪天工的紡織工藝,更有著海納百川的民族文化心理。走近龜茲,感受龜茲,解讀龜茲……龜茲古國位於古代絲綢之路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孕育出的天之驕子,是人類文化的大觀園。她有著狄俄尼索斯式的樂舞藝術,有著堪比敦煌的石窟壁畫,有著巧奪天工的紡織工藝,更有著海納百川的民族文化心理。 本書力圖抓住“龜茲為世界上東西方四大文明唯一交會處”地位出發,從龜茲為歷史悠久古國、絲綢之路十字路口、西域歷史輝煌舞臺、強大歷史背景、天空飛來的龜茲樂舞、世界震驚的石窟藝術、佛教東傳的中心驛站、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觀,美麗迷人的綠洲風情等十個方面,全方位、深層次、有重點、有系統地向全國全世界介紹龜茲古國,反映並弘揚龜茲文化,讓全世界都走近龜茲,感受龜茲,解讀龜茲……
2015年6月22日獨庫公路,聞名於戶外,一條崎峻險的景觀公路。我們只騎行了南疆一段,已令我難忘。很多人也許會問:一條公路,為何會成為一個“最美的地方”的參選者?答案只有走過這條路的人才會真正明白。這不是一條平凡的路。如果從庫車出發走獨庫公路,人們將經歷一個“從火焰到海水”的心理歷程。
在鹽水溝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河邊上有一塊白色膠泥,遠看像一頭小象,矗立在山腳下,它的身軀被壓在了大山下,似乎喘不過氣來,掙扎著露出了前半部分,勉強伸出頭,把鼻子紮進了鹽水溝裡,吮吸著鹹澀的苦水。據說,古時候庫車一帶大象特別多,其中的一個象王成了精,帶著大象們白天在鹽水溝一帶棲息,晚上出來糟蹋莊稼、禍害百姓,為害一方,龜茲國上下對它們都毫無辦法。當年唐僧西行經過這裡時,孫悟空經過一番苦戰,收服了它們,鹽水溝上白花花的鹽鹼,就是大象們戰鬥時身上抖落的皮屑。鹽水溝是一條穿越確爾塔格山的乾涸河床,因山溝的水流含鹽量高而得名。鹽水溝也是古絲綢之路的故道,是龜茲古國通向姑墨國的咽喉地帶.沿途可見建于漢唐的關類遺址數座,是昔日客商、軍旅、佛教徒們穿梭于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我們從庫車騎往伊寧,從庫車縣沿獨(獨山子)--庫(庫車)公路向北駛約60餘公里,所抵峽谷俗稱"鹽水溝",當地維吾爾人稱其為克孜爾亞(紅崖)山。今天看衛視節目介紹生活中洗滌用品的殺傷力時,想起前兩天在庫東公路10公里處的一間小商店休息遇到的老闆娘,她家在庫爾勒近郊的兵團,有十幾畝香梨地,她說現在種地已經很科學化管理了,到時候灌水、施肥、除蟲、打藥……都會有人指導,通知。所以很多人都會出去兼點別的活兒賺錢。當我問她家有多少棵香梨時,她說本來有580棵左右,但去年死了幾十棵,有很多幾十年的樹都好好地,不知道為什麼才十幾年的樹會死,可能是樹被抽虛了 。我想,為了得到個大賣相好的果實,農藥、肥料等把樹的生命都透支了。現在人們更想要的是自然,也只是希望更多的把美麗的事物保留下來吧!我們砍筏、造林、砍筏、造林、砍筏、造林、砍筏、造林,為的到底是什麼?
6月23日唱吧唱吧:五千點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驚恐的眼,沒有了笑容。八千點美麗夢幻,像是一首歌。不論你來自何方,將去向何處。一樣套牢,一樣的痛,曾經的苦難,我們留在心中。一樣割肉,一樣的補。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沖,讓世界知道任何大跌都嚇不倒英雄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