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38Dama 滿貫台中山線自行車道

誠𠢕耍!
tsiânn gâu sernn

圖傷濟看得誠忝tiám!
leone823 wrote:
到了泰安福德祠,對面那山丘就是往滴水崁的陡坡.

語音提示這是中40鄉道(永興路)從此就離開公館往滴水崁(仁里里)


leone823 兄,我有一個問題:

您騎自行車的這個路線,從永興路往后里 台電的變電所方向的陡坡,這個陡坡請問您是用牽車走上去的嗎? 還是有其他替代路線。

天氣逐漸溫暖,我有一個計畫,搭火車到三義,然後從 三義 開始騎車,經 苗49 鄉道,參觀 勝興車站,龍騰斷橋,苗52 鄉道 ,經 義理橋 , 永興路,后里,后豐自行車道,綠空廊道 回家。

所以會想知道那個陡坡是怎麼經過的,上次去勝安是往下騎,回程上坡騎三豐路,想問看看您剛騎過是否有其他較合適的路線?
烏都禾黑 wrote:
誠𠢕耍!
tsiânn gâu sernn

哈哈哈…烏都大
不是tsiânn gâu sernn.
鳥仔放出籠就像我家烏狗解開狗繩那般,忘了牠是誰.

出門就要盡興的玩!

烏都禾黑 wrote:
圖傷濟看得誠忝tiám!

我也有這感覺捏.
雖然已儘量拼圖,但仍覺得有些囉嗦,看起來真的累人.

抖音逼得YouTube不得另闢短影音專欄不是沒根據的.
會試著再精簡.
不過,仍會以橫幅出現.(雖然用手機須打橫著看)

有些路程影片做得太長像裹腳布,配樂也不好挑.
李泰祥那 一條日光大道 是精簡後的片子.(搭配樂曲長度)
寫意先決.

多謝烏都大的建議.
3Q.謝謝.ありがとう.

四輪車試車到埔里,應該可把酒廠名產滿載回寮惹.
lion01 wrote:
leone823 兄...(恕刪)

獅兄
我是按著官方山線的路徑跑(實驗性質)

你計畫的路線蠻讚的.
三義.勝興.龍騰斷橋...
這些都是上上下下路段,但有可看性.

義里橋之後(南向)須爬過滴水坎那小山頭.
跑官道就中40鄉道上山.
不長,就轉一個髮夾彎而已.
目前還沒真正騎上去過,都是牽上去的.

另一個替代路,應該就是"風鼓崎"了.
台13后里進入泰安那段下坡.

反正都得從大安溪河谷爬上后里.
風鼓崎較和緩,滴水崁較陡(短)

另一個挑戰路段就是往石壁坑

上了滴水崁後往后科路接圳寮路(中40)
續走圳寮路(貓仔坑)往石壁坑
最終會接上台三.

然後你就知道要怎麼走了.
從石城往石岡水壩回到東豐綠廊.
lion01

感謝您的流星般瞬間回覆,看完後我想以最短路徑牽車走上去才是正途。畢竟就哪一小段路而已,再不濟將車扛上肩也能走上去。有了火車的加持,心境越來越也,範圍越來越廣。

2025-04-09 13:38
leone823 wrote:
若把我丟離台灣,我應該只能幫人家補補內胎吧!


來,緊急惡補一下,輪框幅條調整

前提,因為我的前輪騎起來會在輪子轉到一個角度時會發出怪聲音,更換碟煞,甚至將碟煞拆除後,這個聲音還在,搞得我騎車時神經衰弱,決定調整幅條

當我用雙手去握緊幅調相鄰兩根,繞了輪框一圈後,發現有些幅條很鬆,有些很緊,大概騎久了有些幅條變鬆了,雖然輪框沒有歪斜變形,但因為載人時會在某個角度發出怪聲音,但在空轉時完全沒聲音,所以決定將輪子拆下來,將幅條再次鎖緊,解決問題。

將輪胎拆下來後,將內,外胎拆除來減重,並用兩張椅子撐起來椅子


拿一根粗鐵絲來當調整棒,轉動輪子,調整棒放在輪框地的前面頂端,就可以發現目前這個輪框有變形,成凸輪狀,目前這個距離較大


調整棒與輪框的距離非常近,幾乎接近,透過調整幅條前後調整後,就可以將這個調整棒與輪框外援的距離拉近到 +- 1 mm


調整輪框真圓度後,開始調整輪框左右偏移度

將調整棒放在輪框的側邊,就可以看到輪框轉動時輪框接近調整棒的距離較近,調整最遠處左右幅條數約10根幅條,讓距離變遠


調整棒與輪框的距離非常遠,調整最近處左右幅條數約10根幅條,讓距離變近


透過這種調整幅條的鬆緊度,就能調整輪框的真圓度與偏移度,因為沒有購買任何的機具與儀器,所以我的誤差標準就是 +- 1mm,雖然不是真圓度與0偏移,但考慮 26吋外胎的橡膠輪胎誤差也很大,所以我可以接受這種 +- 1 mm 的誤差,實用上也很正常。

提供leone823 兄作為增加自行車維修功力的基礎。
lion01 wrote:
來,緊急惡補一下,輪...(恕刪)

哇! 感恩獅兄,讚嘆獅兄!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上一堂編輪課上得零零落落,最後找老師傅當槍手混過去.
這堂要另存新檔從基本功學起.

朋友女鵝的車.

好幾年前看到女鵝這車,一直都是摺著沒打開過.

近期想騎到學校去,一開始捨不得這台,都騎Ubike.
小姑娘愛乾淨,嫌公用腳踏車有衛生疑慮,準備啟動這台.
但實在是擺得太久了,說輪胎可能要換掉,找我談.
我說那車幾乎是新車,輪胎只是沒氣扁了下來,根本沒壞.

抓出來看一下,真的是新車啊!
本以為輪胎是中國朝陽的,實際上是正新台灣製的.
406,20吋1.75的胎,40~65psi.很讚的配備呀!

前後燈因電池漏液傷及主體已無法使用.(新品放到掛掉)

拿手上多餘的充電式燈具給換上.

原車是七速,但被鎖了一速(14T沒動作)
沒適用的立車架,只好將車倒著調.

打好氣,剛好可充當一下快遞小妹幫我送送文件.
從太平一路送到豐原再回家.
沒騎過這麼高級的小摺車,心裡當然迫不及待,連夜將這趟跑完.

山線的鄉間小路.

旱溪橋頭的Hotel Lin.

豐原車站附近的夾娃娃店.


回到台中車站已過午夜.

給大媽的婦女節禮物?火車都過站了才在吹哨子!?

這車有點讓我驚艷到!
看那車架跟我的FD806類似,只差他是單臂,后下叉也是只有一邊.
卻意外的好騎,雖然配的是1.75胎.
但並無重拖的感覺,提速與維持都非常令人愉快.
很神奇的車.

因為最遲要在星期天交給女鵝,光跑這一趟當然不過癮.
隔天再來一趟.(這回就跑工業區跟望高寮)

康橋.

酒廠的文創園區.

平路要文青一點




也來些時尚.


女鵝應該不會爬到這裡.

我這是出任務,順便感受一下這車爬坡的感覺.

算是蠻厲害的,從台灣大道直到工業28路接遊園路還用不到28T.

這夜景看能不能將女鵝拐上來?



筏子溪溪邊有道路工程,引導你非得跑草地越野,1.75的胎當然不成問題.

這車文青且時尚,但粗用也堪得起.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剎車了.

從望高寮往下衝,要注意車速,最好維持在25K以下.
這剎車有些軟,或許換上較好的剎車皮能改善.

不過,下坡真的不要太快,在可控範圍內才是王道.


25_0411FD7S 日間試騎
lion01

那兩隻豬造型,一公一母,很悠然自得。哪邊可拍到?下次去拍張照片。

2025-04-13 22:57
leone823
leone823 樓主

七期.聯聚雍和大廈

2025-04-13 23:33
對於這種 HALF 造型, 感覺非常新奇,本來也是想去買一台,後來評估後覺得工藝複雜,主要零件都是被 GIANT 掌握,日後保養與維護有些困難,所以作罷。 GIANT 後續車型就沒再看過此造型。

這個路線也是環台中市一小圈( 約 50 公里 ),但是地形起伏度大,對車手體力要求高。在陡降坡的路段,V 煞不夠用了,車速快時會有危險,還是油壓碟煞會比較夠力與持久。
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閒閒沒事做,我們再加上一場 碟煞 保養課程

前提,本週拆了前輪作幅調調整強度後,油壓碟煞也拆下來做一下基礎保養,

將油壓碟煞拆開來做清潔保養,油汙,灰塵擦乾淨,來令片用銼刀將表面油汙摩擦掉一層。


油壓缸桶柱讓它單邊突出,然後用粗布將表面髒污用力擦乾淨


來令片裝上後移動單邊突出,再擦拭一遍


用一字起插入兩塊來令片中堅撐到間隙最大,再按把手讓夾具夾一個 1mm 鐵片夾緊,這種動作多做幾次,讓油壓缸動作能平順。


因為這次沒有拆油壓缸,所以以下圖片是我去年拆機車的油壓缸圖片,原理應該都一樣。
拆下來的機車後油壓缸夾具


油壓缸上面有一層油垢會阻礙運行平順,需要擦除


油壓缸上面有一個 0 型油封,油壓缸壁 還有一個 0 型油封


油壓缸壁的 0 型油封安裝位置


剎車來令片表面用鋼製銼刀,磨掉表面一層油汙,灰塵


剎車是個重要零件,關係騎手的個人生命安全,所以這種雨天或陰天,就適合拆下來好好的擦拭,維護保養。
lion01 wrote:
對於這種 HALF ...(恕刪)

單臂的小摺確實少見,大概是致敬Cannondale左撇子吧!

年初在回收場看到一台車況貌似不錯的FD7S.
沒去關注,也打消了進一步的念頭.
一是不想花心思去探究.
二是跟獅兄相同的看法,都是特規,不是那麼容易把玩.

女鵝這車算是意外的緣分,雖然瑕不掩瑜,但剎車其實很重要.
騎不快,沒事.煞不住,挫賽! 鎖死,彈射,空翻.

我只有一台07年的XC是碟煞,而且是線拉機械碟.
當時油壓碟已出現,但我仍不想採用,繼續沿用機械碟.
畢竟,拉線是直接驅動,不像油壓是間接作動.

其實,V煞的制動力並不亞於碟煞.
碟煞勝出的部分只在雨天或河床,泥濘地可拋開框煞的顧慮.
但維護或不預期的意外反而比線拉碟高.

汽機車因重量與速度高於單車,採油壓碟煞有其優勢.
ABS的出現也架構於油壓碟煞的成熟.
我印象較深的是以前那台Subaru二手車(前碟後鼓)

通常,手剎車都鎖後輪,但那台Subaru卻是鎖前輪.
在基本的油壓系統上硬是要加上機械結構,
讓手剎車拉線可頂開活塞鎖住前碟.
我找不到相關的圖文資料,但當時只要漏油就是頭痛.

手剎車線是拉動一組柱塞,然後頂出卡鉗油壓缸內的活塞.
藉此壓迫來令片鎖住碟盤.
柱塞有單獨的Cylinder,其間當然有O Ring阻斷油壓滲漏.
當Cylinder與O Ring間隙到達一定程度時,沒漏油是免錢的.

這些附件是有Repair Kit可供更換的.
但車子冷門,後勤零件也不充裕,只能往殺肉場碰運氣.
雖然正常情況下很耐用,但油品與橡膠油封仍會老化.
更可怕的是,即使你擺著不出車(省著用)
時間到了,相關耗材仍得更新.

車是擺著不動漸漸凋零,而不是被操死的.
汽油引擎就是被很便宜但不是黑科技的橡膠給搞死的。

1.汽油油管---橡膠材質,年限到了,老化龜裂,漏油,火燒車。

2.汽門油封---不管進汽門或排氣門的汽門油封,橡膠材質,年限到了,老化,龜裂,漏油,漏氣,引擎沒力。一個約$40元,引擎拆裝 $40,000元。

3.剎車軟管---橡膠材質,年限到了,老化龜裂,漏油,剎車失靈然後車禍。

4.冷氣管路油封--橡膠材質,年限到了,老化龜裂,冷凍油漏油,沒冷氣駕駛脾氣暴躁,然後車禍。

橡膠 0 型環 很貴嗎? 沒有,很便宜,但需要定期更新。您有空去更換嗎 ? 沒有。然後車就爛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