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長篇遊記】當年我在大陸騎車的那件小事(~~歸鄉篇最終章:台灣)

再見單車騎友小于




在廣州的最後一天,阿明特地找了其它些車友來宿舍吃飯,他自己也下廚整了菜肉海鮮等幾道料理,幾個人聚在一起吃著肉喝著酒,聊聊那些關於騎車旅行的事,這樣的情境是我在旅途中最奢求的場景,畢竟處在人生地不熟的各個城市,能剛好碰上志同道合的朋友齊聚更是難能可貴。
這樣的菜色配上濃醇威士忌(竟然不是白酒~真是太有心),可比上館子吃大餐還來得更溫馨。


常說台灣人熱情,但在大陸所遇到的這些朋友,我都覺得比台灣人還要過分熱情,所以很多事情不能以偏概全,到當地走走,才知道自己的偏見有多偏。

接下來要前往的城市,是過去認識的車友小于所在的地方,也是台灣人最熟悉城市之一的東莞(關於我跟小于認識的故事可參考東之國境丹東)。

阿明的宿舍位於廣州的東邊,也就是郊區的黃埔區,雖然當初要到阿明家還得穿過大半個廣州,那人車之多可不是蓋的,但如今要前往東莞反而方便,離小于家不到40公里路程,所以讓我隔日可以悠哉的和阿明等人吃完中餐之後,再上路也不遲。


天氣陰涼,還飄些小雨,這樣的短程距離和一顆想望見老友的心,讓這趟路感覺就是分分鐘的事。從下午3點出發,5點左右就抵達了東莞。


説説小于的近況吧。去年的冬天,我在丹東和小于分開後,兩人便往東西不同方向騎去,我一路騎向內蒙古,他則一路騎往黑龍江與俄羅斯的邊界城市撫遠。而我最後在東北過冬,他則回到了東莞,之後則和論及婚嫁的女朋友在東莞開了家水果店,浪子的心能夠定下來,是天大的喜事啊,本來還以為能穩定經營,慢慢的步上軌道,沒想到最後女友外遇,經過了幾個月的爭吵,最後留下這家租約尚未到期,原本是要兩人共同經營的水果攤,剩小于一人獨撐。

人生的際遇,真的是難以預料。

雖然這些都是之後才慢慢聽說的故事,但現在見到了一年不見的好友,還是開心的先來個擁抱,坐下來好好吃喝,聊得過癮才是。


來到小于這,又是被帶著各種吃喝,無論是去到不同餐廳吃著各地菜系,或是自己下廚整些拿手好菜,這舒服過了大半個月,感覺都要被這些朋友們給餵胖了,這也許算是另類的幸福肥吧。


和小于以及當年和他徒步藏區的好友小路一起到湘菜館吃火鍋,這份量也是非常嚇人...

隔天小于開著車,去到深圳找他表姐吃晚飯(結果我還沒騎車到深圳,人已經先到),又是在百貨公司裡吃了一頓大餐,幾個人團聚一桌,吃到了百貨公司準備打烊休息才悻悻然離開。


似乎還聊不夠盡興,隔天晚上又來到小于表姐的深圳家中,讓小于整了一桌子菜,表姐朋友們與我們再度共聚一堂,邊吃邊聊直到月亮高掛天上才離開。


和小于在東莞和深圳東奔西跑了好幾天,讓我都擔心起他的水果店上的水果們是不是還安全,結果反倒被他安慰起來,說著比起賺那幾個小錢,能夠接待許久未見的老朋友,才是福氣,讓我聽的心裡也暖洋洋,暗自下了決心,若大陸的這些朋友們有機會來到台灣玩,無論手頭上有多少工作,肯定都得先帶著他們在自家的土地上好好吃喝玩樂,認識一下台灣才是。

最後在深圳沙井鎮附近與小于分別,我則獨自騎著車再次回到深圳,但這次在深圳待的時間可相當長,其一是因為準備從深圳的口岸進到香港,剛好聖誕節夜也快到了,就希望趕在聖誕前在香港好好逛逛(不在聖誕節當天進去香港是因為那時候人潮實在太多,而且房價肯定也嚇人),其二是準備在深圳等著芝芝從廣西過來玩(與芝芝的認識可參考火爐廣西與仫佬族美女),所以最後在這也待了超過半個月的時間。

兩地距離不遠,花了3小時左右就騎到了深圳的青旅。

趁著等芝芝的空檔,除了再逛逛深圳一些小景點之外,也跟著之前在海南認識的美女車友一起吃頓飯,在廣東這一個月來,真的是除了吃飯還是吃飯,一點都不像在騎車旅行,反倒像是在台灣和朋友們到處吃喝的模樣。

首先來到深圳的當代藝術館參觀,但跑了大陸這麼多展館,我認為除了建築頗具特色之外,展出的內容還是差了歐美日本甚至泰國等地方一大截(台灣同樣也是在藝術領域差強人意)。


大芬油畫村,比起深圳的一些商業步行街及遊樂中心,這個油畫村算是個小小景點(而且都是以賣油畫的商家居多,但也不乏有些好作品可供欣賞),但對藝術品有濃厚興趣的我來說,在天氣好的時候來逛逛這個小油畫街,感覺非常有情調。


最後請出了我在海南認識的東北美女,一起吃頓飯。雖然我們在海南最終只算一面之緣,但剛好在深圳工作的她,聽說我終於騎到了深圳,趕緊把我挖出來,好好聊聊旅途中的趣聞,對於她們有興趣的人事物,大陸女孩可一點都不會含蓄客氣。

當初就在海南的青旅度過一夜...當然是分房睡啦!

時隔數個月,再次相聚在深圳。


在廣州除了美食,還有許久不見的朋友招待,讓我對廣州這個地方的印象極好,即便來到這裡得大多數人都是為了三餐溫飽,或是想拼求一個老婆本,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為了我這個來自遠方(可能從廣州算起來離台灣也不遠了)的異鄉人,願意放下手邊忙碌工作,只為了一頓飯一個招呼,這樣的熱情,容我再次對這群大陸朋友們致上最高敬意與感謝。



下一站:深圳愛情故事與聖誕香港



騎行:2小時/40公里(廣州→東莞) + 2小時/35公里(東莞沙井鎮→深圳)

深圳愛情故事與聖誕香港



第二次來到深圳(第一次意外地先被小于給載到這逛逛),最後在深圳也停留了半個月左右得時間,停留這麼久,也不是說深圳有多好玩,可以讓我在這東晃西蕩好一陣子,主要原因是前幾個月在廣西碰到的美女芝芝(我們認識的過程可參考火爐廣西與仫佬族美女),請了幾天的假要來到深圳陪我玩(也許算是我陪她?),一起去看她期待已久的藝術表演,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我要獨自前往香港,用一個旅行家的身份而非遊客,再次遊歷香港(前幾年來香港就是死觀光客行程,走馬看花)。

既然有這個機會,芝芝怎麼不和我一起到香港玩幾天?這就得談到大陸的特殊規定。台灣人持有台胞證,可以恣意暢遊港澳無阻,之前從珠海走往澳門,除了排隊較久,完全沒遇到任何阻礙(倒是在通關口要走本國居民還是外國遊客的通道,猶豫了許久),但大陸人要前往港澳地區,都還得辦個港澳通行證,甚至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辦過。

當初芝芝來到深圳時沒有特別辦通行證,理所當然沒辦法通關進香港,另一個原因也是沒有太多的假,所以我們只得留在深圳到處走走。

那天的天氣並沒有太好,灰暗陰涼,還帶些涼意。

「小馬哥~我在這~」還正在邊玩手機邊尋找她身影的同時,一陣熟悉的聲音從後方傳來。而小馬哥是我在大陸用的網名兼外號,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是感覺簡單好記,來到大陸都這麼介紹自己的多,大陸朋友也這樣稱呼的習慣了。

「要來個好幾天,妳就這麼一小包?還以為會來個塞滿的行李箱...哎呦,還頗沉」。一見面芝芝就把她的大包往我身上一套,感覺就像熟悉到不行到老朋友。

(怎麼沒有來個許久未見的熱情擁抱呢?)

我心裡的期待落空了。

「餓死了~小馬哥我們先去吃個中飯吧」。時間也剛好到了中午,芝芝摸著肚子笑著說。

「行啊,走吧」。

剛起步,芝芝空著的右手,直接挽住我沒提包的左手,讓我訝異的稍微瞪大了眼。

(嗯...雖然沒有熱情的擁抱,但這樣似乎也不錯吧)


自從與芝芝在廣西相遇後,我們也不時在微信上聊著。廣西、海南、廣東到現在的深圳,每當走到風景不錯的地方或是吃到好味的美食,總是不忘發照片給芝芝讓她羨慕一下,雖然總是不忘留下:「有興趣的話,我們下次一起去吃吃逛逛啊」的語句,但未來有沒有機會成行,一切都是未知數。這感覺就是台北朋友在line上講著:「下次有機會約出來吃飯啊~」,只是大家都知道就是個招呼語,這輩子成行的機會寥寥可數。

聊了這麼久,總不能都是毫無進度。聊天的過程當中,知道過去她在研究所交往的渣男,怎麼樣一次次的欺騙,工作上長官無理的要求,前幾個月她心愛的狗兒過世如何難過等狀況,聽得我也常為她抱不平及難受。有時也聊聊兩岸間男友、三觀的差異,當然直來直往的她,偶爾也會因為觀念上不同而聊的生氣,然後已讀不回的生悶氣,但還是開心的互相發發照片居多。


吃完飯後,先來到預定好的酒店CHECK IN。

「你好,我有先在網上預訂了兩間房,麻煩幫我登記入住」。由於這次訂的不是我常住的青旅或是招待所,而是常見的連鎖酒店,所以入住登記刷台胞證也相當順利。

「兩間房?」芝芝突然拉高了聲音。「怎麼還訂個兩間房,多花錢阿,一間標間不就行了」。

換我稍微瞪大了眼。雖然原本有這樣想,但顧慮一下,最後還是花錢多訂了一間房,沒想到芝芝自己提出要換標間(大陸的標間是指標準房間,也就是一房內有雙床的兩人房),還真是讓我料想不到。

「那...行吧。能幫我取消預定的房間,換成一間標間嗎?」

「好的,這邊為您查詢...行,還有空房,這是您的鑰匙,房號XXX,左邊電梯上X樓後向左走」。幸好今天不是節假日,換房的需求沒什麼阻礙。

不愧是大陸,即便是深圳這樣的大城,酒店房間還是挺大,放著行李後還是留著寬敞的走道。

「小馬哥,我們待會去哪啊?」要和可愛的妹子一起度過這幾天的假期,當然得先提前做好功課,哪裡可以走走逛逛,哪家店評論不錯,好吃實惠,盡可能地讓我們玩得開心,看著這段感情是否能升溫加熱。

華僑城創意園、世界之窗、歡樂谷、歡樂海岸、深圳大學等,都是我們一起留下足跡的地方,這幾天也不著急的走馬看花,慢慢地走著,踏遍我們覺得各個好看的地方。




幾天的時間,我們不停的走著聊著,好似要把這幾月沒見面然後還聊不上的,一次講完。我們從併著肩走,偶爾的相挽著手,直到第四天後我們牽著手一起走,似乎意味著我們的感情就此確認,走向看似幸福的開端。

當然也沒忘了去到我們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地,看一場讓人覺得似懂非懂的藝術饗宴。但沒關係,畢竟在這段時間,原本身為主菜的這場表演秀,慢慢地成為點綴我們感情的燭光,不慍不火的溫暖著這趟美滿的旅程。




為期五天的旅行,請了她好幾個年假,五天過後又硬是被我挽留多留了一天(芝芝只好多請一天假,事後也被她唸到不行),即使時間不算太長,卻也幸運地讓我們在一起,談了一場有點長程(應該是非常長)的遠距戀愛。


如果問我這場異地戀是否幸福美滿,我必須誠摯地告訴你,那叫一場痛苦。

在交往前腦袋被戀愛佔據,想著無論任何困難我們都能一起打破,距離不是問題,宗教不是問題,觀念不是問題、各自的家庭也不是問題,但直到幸運的在一起後,一切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卻通通成了問題。

大陸女孩比起台灣女孩,主動的多卻也強勢的多,喜歡的二話不說火速上車,但不愛了之後也可能說散就散。直到隔年的一月回台灣後,等春節過後,再次搭機回到她位於羅城的老家找她,不得不說這上千公里的距離以及無限的轉車(下飛機-地鐵-火車-公車),原本拍胸脯保證距離不是問題的我,再花費超過12小時的交通時程後,就讓我開始心裡害怕了起來。

距離是一回事,交通費用甚至出門的花費也是一回事。在她的觀念裡,交往時男方囊括所有花費是挺正常,也許她的觀念更是大陸女孩的普遍觀念,但幾次來回之後感覺自己的錢包越來越瘦,有一大半都是花在交通上,實在有些藍瘦香菇。

最終這段感情撐不到半年就畫下句點,原因是見面次數太少,要我每個月都能撥時間過去找她(畢竟台灣過去大陸算是方便),或者約在其它城市碰面,難度實在頗高,再來就是大陸俗稱的三觀不同,也造成了多次吵架不歡而散,有許多細節就不提了。總結來說,在一起的成本過高,分手時也沒有太多依戀,讓這段意外得來的感情說分就分,分手時同樣乾淨利落,一句簡單的祝福,從此以後斷了音訊,最多也只是在微信上看看她的朋友圈,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習慣也慢慢消失,只剩那短暫的幸福回憶。


回到現在的場景,和芝芝依依不捨的分別,目送她進車站回到廣西之後,隔天我也準備踏入香港。時間來到聖誕節前,看著網路上標示的香港青旅房價,似乎沒有漲價太多,這也是我挑在聖誕節前一週,而不是聖誕節當天進到香港的最大理由。

從深圳進到香港有兩個通關口岸,一是羅湖口岸,是能處理較多旅客的大口岸,另一個則是我主要進出的福田口岸,恰巧和深圳地鐵四號線(龍華線)為同一出入口,對我來說更是方便,且聽說福田口岸比起羅湖的進出人口少,應該更能省下不少時間。



11點半踏進香港,又是熟悉的繁體字,但比起當初進到澳門時,感動也少了一大半。不像澳門一出關就是老舊商業大樓(挺像單純跨過不同縣市的感覺),口岸離香港市中心還有一段距離,因此直接乘坐落馬洲地鐵,快速地挺進到香港市區。

有一種回到台北捷運的感覺。




直達紅勘的費用30多港幣,香港的交通費用確實不便宜,由於知名的香港理工大學就在旁邊,花了些時間進去逛逛,同時也順便和一位在湛江認識的香港大哥吃飯聊聊天。

以當時2018年,香港最低薪資來到10000~12000港幣(折合台幣約4~5萬),但房子爆幹貴,學費也貴(正好兩個孩子正在讀大學及高中),畢業後的年輕人不想去大陸發展,也許還是跟一國兩制的狀況有關,能出國的就出國工作,經濟不允許的就留香港本地,畢竟香港經濟也不算太差,就是房價令人卻步(即便在外租房,一房一廳的格局租金也得8000起,而且香港房子狹窄舉世皆知),真是寸土寸金。

與大哥拜別後,獨自往沙門馬場過去,開啟人生第一次的賭馬。今天是平日,所以沒有辦法目睹人潮爆滿的空前盛況。

即便是平日,人潮也不少,許多大爺大媽看起來是基本盤,在這看馬報吃個茶點,宛如日常休閒娛樂,頗有以前群眾聚集金融交易所看盤的感覺。

既然來到馬場,我也來賭個手氣。觀望了許久,選定了幾張獨贏,每注只要10港幣,還算便宜,反正輸了就當作紀念。

馬出閘,從一開始的難分軒輊到後來跑出差距,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紛紛出爐...望了一下手中的彩券,咦?獨贏及分猜前三名的全中!這是新手運嗎!雖然這場看來就是保基本盤,即便猜中獨贏賠率也才2倍左右,不過有中就好,沾沾喜氣。

從馬場回到旺角大約6點多,正逢下班人潮滿滿,在附近的街道巷弄找找有什麼好吃。

果然隨處可見咖哩魚蛋、餃子及燒賣等,這間大池記在旺角似乎也頗有名氣。

中國冰室是許多港片取景地,但要我認真回想是哪部片有這場景,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

這價位在香港來講算是便宜(但對我來說就有點貴了),東西也好吃,難怪是香港人的回憶老店。

吃完飯後慢慢走往維多利亞港晃晃,途中經過廟街、砵蘭街、油麻地等讓人印象滿滿的地方,不是因為上次來過走過的印象,而是經常在影片中看到聽到過的地名,80、90年代港片的文化輸出確實驚人,讓我這不太看港片的動畫宅也能保有深刻印象。

夜晚的香港老街頭,比起白天人潮匆匆往來的景象,更是讓人有更多港式韻味。

越往維多利亞港走,百貨街道上就有更多燈光飾品,也有更多聖誕裝飾,雖不知道平常是否就有這種氛圍,但真覺得選在聖誕前來香港逛逛,真是來對了。




由於第一次到香港住飯店,多花了不少錢所以住的房型偏好,這次來到香港住青旅,也算是讓我印象極深。香港青旅是分四散在各大廈的不同房間裡,比起整層樓或是單一層樓都是青旅的大陸,顯得特別許多。而房間也小的可憐,狹窄難擠,真要是背著大包的背包客,可能得抱著包睡才行。四人房,當晚一人狂打呼一人半夜了還在開聲音看影片,各種杜比音效環繞,讓我那天快清晨才真正睡著。

為什麼不學澳門那會住珠海天天進關逛澳門?搭著地鐵回口岸再回到深圳青旅,起碼都得3小時起跳,而且口岸10點半關門,這樣就沒太多時間可以逛逛香港的深夜景緻,交互考量之下還是住香港方便些,但歷經這次香港青旅體驗,下次還來香港時真得考慮住飯店了...(或是住深圳的口岸旁)

雖然起床這會已經將近11點,但香港的早茶似乎可以吃得挺晚,因此就出發品嚐看看。

常在影片上看到的香港雙層巴士,真是顯得可愛。

本想來知名的海安咖啡吃吃有茗的豬排三明治,很不巧的今天竟然休息!只好拐向往旁邊的蓮香居。蓮香居也是相當知名的早茶店,維持著過往老香港時手推車隨人拿取的模式,除非有不在車上的餐點才另外點的模式,有一種在台鐵高鐵上服務員手推便當車叫賣的感覺,十分有趣。

一壺茶一些籠包燒賣,就能吃上一整個早上,這就是真正的港人港式飲茶風格。而當然在香港吃正宗港式飲茶,可不比之前在佛山順德吃飲茶來的經濟實惠,隨便點點也將近100港幣。

悠閒吃完早茶,往上環的半山扶梯那過去。

這場景是梁朝偉、林青霞、王菲、金城武等眾星雲集的電影 - 重慶森林中,知名的一個場景,同時這裡也是上環中環等上班族、居民每天的必經之地,整個扶梯穿梭在都市叢林當中,設計得相當巧妙,即便沒有在電影中宣傳,本身也夠獨特。

到頂後則是前警署及監獄,如今已經成了古蹟,周圍也做了相當多的翻新及景觀改造,而時節最搶眼的當然就是各項聖誕裝飾。


從上環繼續走到中環的皇后大道,這裡商譽大樓林立,更顯得有台北信義區的感覺。而不同的地方則是著名的叮叮車(有軌電車)在這裡不斷來回穿梭,形成更特別的城市景觀特色。

經過太原街、藍屋及銅鑼灣等地,即便都只是短短幾公里的距離,但各個地方都各有特色,對於喜歡獨特城市景觀建築的我來說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十分有趣。

最後找了幾家網路評價不錯的小店吃美食,燒臘飯、魚蛋、三明治,雖然價格都是稍貴了些,但美味程度可都有保證,一點都不雷。

回旺角再吃吃小東西。

也不知道怎麼走的,跑進了舊大樓,但從這裡望去,左顧右盼上看下看,就是70年代香港群聚大樓的影子,香港電影中無論懷舊片、鬼片等需要人潮又帶有陰暗的場景(讓我一直不斷想到2013年由麥浚龍自編自導的香港殭屍),這裡絕對都是取景的最佳地點。


早上時的大樓場景。

白天的廟街牌匾,但沒有晚上大排檔滿佈的氣勢,就像夜市在白天看起來一點靈魂都沒有的樣子。

搭著車來到了油麻地警署,早上時大門深鎖,現在看來是只剩用拍片取景的功能。

最後來到上環郵政局後方的港澳碼頭走走,在天氣一片大好的時候來到這逛逛,暫時遠離人潮壅擠的香港還是挺不錯。


因為時間充裕,還來到藝術展覽館參觀。裡頭有許多攝影及美術作品,比起大陸的藝術創作內容顯得更有想像力、爆發力,我想跟人文素養及藝術養成方式有絕大關係。

最後再用一頓正宗港式燒臘飯做結尾,這油蔥真是超靈魂的佐料啊!


這次在香港主要都在旺角-尖沙嘴、上中環一帶等地遊覽,無論是城市景觀設計還是充滿香港氣息的老街道,都比起第一次來香港時走馬看花,有了更多深刻體驗。香港雖小,但要在幾天之內全逛透還有點難度,偏郊區的西貢、石灘等地,都還沒有踏進去感受當地郊外的生活,只能留著在未來哪天,再來到香港報到時體驗看看囉!




下一站:揭陽再會美女車友
wei0972 wrote:
深圳愛情故事與聖誕香...(恕刪)


紅色和綠白色車身的那張照片,其實是叮叮車(有軌電車),並不是雙層巴士,
只會在香港島才會出現的專屬有軌電車

2013年由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取景地是典型的古舊公屋屋邨,比舊大樓其實更陰森

摩天輪和草地那處其實是 中環 郵政總局和碼頭(往尖沙咀)
如果搭乘渡海小輪,大約 需時 5 分鐘就到達尖沙咀
(上環的港澳碼頭是前往澳門的~若然要到澳門逛,就要跑到那邊購買船票)


中國冰室(取景地): 任達華主演的"PTU"
(但冰室現已結業)

wei0972
wei0972 樓主

竟然釣出了專業達人來回應我拍到的場景啦[打氣]也謝謝幫忙解說電車的不同,叮叮車真的是相當可愛又很有歷史感,而常看王家衛、杜琪峰等導演電影的人,去香港走一遭根本是電影巡禮~感謝解說

2024-03-09 20:57

揭陽再會美女車友




在深圳待了不少時間,也經歷意料之外的緣分,打從進廣東之後,幾乎沒騎多遠,而現在終於準備動身離開深圳,下個階段最後的目的地,也就是這趟旅程的終點 - 廈門。

要回到廈門當然不是一兩天的事,還得有600~700公里的距離,但比起將近20000公里的這趟旅程,這可是簡單到不行的距離。首先從深圳出發,我先準備到下一個中繼點 - 潮州稍作休息,但在進到潮州之前,則會先到揭陽這個城市,與過去相遇過的大陸朋友先聚上一聚。


啟程日當天,豔陽高照,在12月的南方,太陽曬得暖烘烘的確實不錯,比起去年11、12月在北方的時候,那可是冷到瑟瑟發抖,牙齒還會不自覺發顫磕碰,完全不想出門呢。

休息了這麼長時間,腳力果然有差,才剛剛騎出深圳市區,就覺得腳有點痠,果然運動這件事只要稍微停歇,退步得比想像中更快,也許還得多騎個1、2天才能恢復狀況。

從深圳到潮州有許多條路可以走,我選擇繼續沿著海邊的路線前進,一路騎到了位在惠州市霞浦鎮這個海邊小鎮,也是想著說不定能在久違的海邊扎營,享受一下海風吹拂的快感。


騎到了晚上接近6點,在鎮上吃頓飯後,天色也已經全暗了,幸好鎮上的附近充滿路燈,不至於摸黑全看不見,但要在遠離鎮上一些的海邊扎營就有點難度,烏漆嗎黑的什麼也看不見,只得放棄,找找看鎮上週遭有沒有什麼好地方,隨便睡上一覺就好。最後找到了一片廣大草地,但整理的這麼好的草皮,肯定是別人家的地,因此順著附近周遭人家問了一下,才知道這是一處海邊停車場,所以也就安心睡下。

晚上幾乎沒人吵,睡得相當舒服,唯一就是沒有遮蔽,太空曠了,半夜想要上廁所都不知道該往哪跑。

原來昨天睡的草皮不遠處就是馬廄,裡面有好幾隻健壯的馬兒。

準備繼續今天行程。由於霞浦陣就鄰近海邊,因此今天的路途就乾脆繼續挨著海邊騎...通常這樣想時,即便看著地圖感覺馬路離著海邊頗近,很多時候卻連海面都看不到,所以能不能迎著海風享受這段沿海路,還是得看緣分。

沒想到路途中還是非常幸運地能看見海灘,騎到累的時候也會下來走走散步。

在鎮上吃飯的時候,不時地看著手機,看看下來的路途中有沒有一些值得前往一看的景點,意外的發現到在惠東這有處海灣,似乎是個很特別的景點,即便稍微偏離往潮州的路,不過按著我就喜歡東篡西竄的個性,花幾個小時騎過去看看也沒什麼不好。

從霞浦稍微繞點路騎到雙月灣,大約80公里,將近我平常騎一天里程數的時間,既來之則安之,希望接下來騎去的地方不會讓人失望。

沿著海岸騎去,天氣不太熱還挺舒服,雖然沒有像台灣花東那種碧海藍天的爽快感,但許久沒騎在海岸線,心中還是有一股莫名興奮。這段路並不平穩,還是有許多上上下下的起伏,久沒騎車,竟然在這種小坡上還能騎到氣喘腳痠,體力也下降太快...

下午將近5點才騎進鄰近雙月灣旁的港口鎮,由於今天的天氣陰涼,此時天色就有些暗了,所以也不敢多逛,先找找今晚扎營的地比較重要。


在離鎮上的不遠處,發現一處海灘,就位在雙月灣觀景處的旁邊,不知道是否因為目前是冬天,所以海灘上一個人也沒有,而原本這裡用鐵皮搭建的兩處鐵皮屋,也關門沒有營業,在這種沒人吵又有遮蔽的海灘,根本就是露營的完美場所!這塊舒服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排上我心中完美扎營地的前三名啊!今天就先享受著萬籟無聲,只有海水淅淅及海風颯颯的夜晚,明早再好好欣賞雙月灣吧...


早上7點多醒來,由於有不少樹木遮蔽,還有我頭上那片屋頂,讓陽光不至於直射我頭頂,相當舒服。收拾好上路時大約9點,準備往雙月灣觀景處一探究竟...但來到入口處後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要看到惠東最美霞灣雙月灣的景色並不簡單,還得要爬好一段陡坡上去,本來靠著一雙腳,慢慢走上去不算辛苦,但現在我可是踩著單車,負重50公斤,看著這樣的陡坡,我都覺得頭疼...不過既然都來了,還是硬著頭皮騎上去吧!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征服這2-3公里的斜坡,這坡度跟鹿野高台的陡坡差不多,差點沒把我累死,而旁邊正在賞景的遊客,看見我這一台車與車上裝備,都不禁給我拍手點讚(我也佩服我自己...),幸好這裡的景色也確實漂亮,兩道大大海灣,中間則是密密麻麻的城市大樓,只要天氣好,無論是晴朗無雲的白天還是夕陽餘暉的點綴,這裡都是會是絕美的拍照點。


花了好一番工夫與時間來到這,沒有踩到雷而且還在完美的無人海灘住上一晚,也讓我非常滿意,算是不虛此行。

在鎮上吃完飯後也已經11點多,今天預計要抵達90公里外的汕尾,這樣的時程感覺有些緊迫。

從雙月灣這要往鄰近的黃埠鎮意外的相當不簡單,沿著海岸邊騎,離開鎮上往外走便開始看到一棟又一棟的海景房正準備築地拔起,再往後騎,則是大片農地及海產養殖地,中間有3-4公里的路是一大段土路兼起伏路,看來是正在修但還沒修好的路,把我顛的全身酥麻,這段路背山面海,景色還算不錯,也有幾處沙灘幾乎沒人,如果驅車在這裡扎營住上一晚,似乎也是個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騎過這一段之後就好多了,幸好路上沒有扎胎。

進到海豐縣轄區後,真有種回到福建的感覺,連綿小山,偶爾騎一騎還騎進小山裡,峰迴路轉,之後又是一片農田,雖然離福建還有段距離,但在福建騎車的回憶開始又湧上心頭。5點半進到海豐縣城,想著這樣的小縣城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住店洗個澡休息,結果幸運地,問的那間旅店,直接拿我的臺胞證登記,連去派出所報到都不用,省下不少麻煩。

隔天8點多,早起在外頭逛逛,吃點當地小吃當早餐。牛肉餅湯,雖然其貌不揚,但熱呼呼的牛肉餅吃下肚,感覺香氣濃郁又有彈性,另外再點小米(感覺像是小肉圓)嚐嚐,但吃起來沒有比平常吃的大肉圓來得涮嘴。


從海豐縣城到今天的落腳處雲落鎮,相距約100公里,但中間沒什麼大的縣城,路過的小鎮上看起來好吃的東西也不多,因此也就只能吃吃許久未嚐的沙縣小吃果腹。一路上以農地居多,並沒有什麼太奇特的風景。

下午4點進到了揭陽市界,距離跟好久不見的朋友相聚又更近一步。


今晚則在雲落鎮附近落腳,難得的騎上100公里,所以等騎到鎮上時也已經6點,天色已經暗了大半,還得花時間找營地,只得買個麵包當晚餐就匆匆上路。最後在附近的小道內找到一間砂石場,離主要車道有一段距離,晚上應該不至於被轟隆隆的車聲吵醒,希望明天砂石車司機有睡醒,不要直接從我身上開過去就好。

這幾天的好天氣沒有持續太久,半夜聽到雨聲滴落,啪啦啪啦的落在帳篷頂,即便原本睡得安詳,也禁不住吵,緩緩的睜開眼,靜靜的看著帳外的落雨,一會後才重新睡去。

早上,雨水似乎沒有停歇的意思,看來今天只得穿上雨衣,淋著雨一路到揭陽。雖然雨勢不大,但才騎了20公里左右,內外依舊全部濕答答。幸好從雲落鎮到揭陽市不過50公里的距離,不用淋到一整天才能住店休息,算是幸運。

3點半便進到了揭陽市,找的旅店也不用去警察局額外登記,看來廣東這的住宿管理比起其他地方感覺更鬆散,對我來說卻也更方便。6點半等朋友下班後,便尋著地址去找她。從318公路分開以來,也已經過了半年時間,即便當初只是共同騎車不過十來天,但冒險犯難、互相照應的那份情誼,我相信仍能保持多年。

和車友妹子麗麗找個當地知名的潮汕牛肉火鍋,準備大快朵頤,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真正的當地牛肉鍋(就跟去到北京吃到北京烤鴨一樣,正不正宗就不知道,但好吃合口味才重要)。

牛肉都是一大盤一大盤,且還都有一定厚度,看來就是老闆一大片一大片切下來,而不是用機器切如薄片,所以吃起來更過癮,重點是好吃又便宜,兩個人吃下來只要100出頭呢!

我身旁的這位美女,就是當初團隊一起沿著318一路挺進西藏拉薩的其中一位團員(走進藏區的故事可參考新溝鎮與小夥伴的相識),雖然很可惜的我沒辦法跟著一起騎進拉薩,最後只能在理塘跟團員們say莎呦那啦,但我們中間依舊用微信不斷分享著自己的旅途,直到一路騎到妹子工作的所在地揭陽,我們才有機會再度碰面,共同吃上這一鍋熱騰騰的火鍋料理。





下一站:重返廈門、最初的起點與終點




騎行:5小時/80公里(深圳→霞湧鎮) + 5小時/80公里(霞湧鎮→惠東線雙月灣) + 6小時/90公里(惠東線雙月灣→汕尾市海豐縣) + 6小時/100公里(汕尾市海豐縣→普寧市雲落鎮) + 3小時/50公里(普寧市雲落鎮→揭陽市)

重返廈門、最初的起點與終點



從進到廣東以來,身體就不算太好,時常都在感冒、咳嗽不停和稍微感冒中間徘徊,所以這陣子很難保有完全愉快的心情和體力向前衝(當然人在大陸,沒有醫保之類所以沒辦法看醫生拿強效藥,只得在藥房買買成藥吃)。

進揭陽的那天,不停下著綿綿細雨,即便和車友麗麗一起吃完暖呼呼的火鍋,雨勢還是沒停歇,隔天也依舊如此,好吧,既然天公不作美,而且還在咳咳咳,那就多休了一天等看看是否雨停,直到再過一天後,看著雨依舊還是飄著,但已經不想在揭陽的旅店看著窗外的雨發呆,所以接近中午,就整理行李上路繼續往前。

幸好揭陽和潮州距離不到50公里,即便淋雨騎車也就2小時左右時間。

12點左右出門,也就在3點前抵達了潮州。令人興奮的是,潮州也有青旅,更是安心的住下。


潮州也是個很有歷史城市,從宋朝開始該地經濟快速成長,因此在潮州當地也有非常多的文物及古蹟。由於我住在離牌坊街及廣濟樓城門不遠,就希望在這多住兩天,如果天氣好就能就多走走逛逛。

下了幾天的雨,今天終於是陽光明媚的的好天氣,也幸好我早已經轉移陣地到潮州,正好趕緊去逛逛附近的古蹟。廣濟樓,又叫廣濟門城樓、韓江樓、東門樓,建於明朝時期,歷代均有維修,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壯觀的一座,是潮州名城的重要標誌,又是古時抗擊兵禍的要害城門,是當時護城的重要關閘。

走上城牆,這裡同樣像西安城樓一樣,可以在這裡騎車繞城,但是比起西安,這裡可就小了非常多。

城樓旁就是韓江,有天然護城河的城寨易守難攻,到現今則搖身變成了民眾賞江遊憩的好去處。


城樓斜對面就是潮州知名的步行街-牌坊街,如同一般常見的老街,吃喝玩樂都有的地方,但這裡卻有更多讓我出乎意料的甜點小吃。

料超多超豐盛,讓我想起剛進大陸泉州的時候那碗四果冰,但這碗甜品更讓我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陽光明媚的日子,但遊客不多,讓我可以好好悠哉的逛逛。


第一次看到鹹水粿這種甜品,買來嘗試看看,嗯...大概就像包餡的鹹粿,但味道並沒有鹹甜分明,比想像中的清淡。

這裡賣春餅的有好幾家店,一開始還以為春餅是潤餅之類,結果是炸春捲。


來到潮州真是豁去吃啦!已經好久沒吃到這麼撐過,但幸好這次分了好幾頓吃,想起上次在廣東順德的茶餐廳吃到差點吐出來的飽,那才叫可怕。在這裡大吃大喝的好處是,物價比起在廣州時低了不少,讓我更可以放心吃喝。

這裡逛起來倒是有點像福州三坊七巷,通常一個地方連出舉人狀元或是親人在朝廷幹得有聲有色,這地可能就會築起一幅幅的牌樓,表示這裡地靈人傑山明水秀,就像台南出總統一樣。

最後再看看晚上的牌坊街與城樓,燈亮的非常漂亮,但這裡店家都休息的早,7點左右就開始準備關門休息,因此想要晚上出來逛逛的可得提早,再晚就只剩純賞街景的份了。

待在潮州果然比待在揭陽好玩的多,幸好早了一天走人,讓我在潮州多呆了1、2天可以好好吃喝逛。而潮州也是我回廈門之前,待的最後一個大城市了,幸運地能用豐富的小吃做結尾,也是讓人喜出望外。接下來就只剩二百多公里的路途,就正式結束這趟環華單車旅行囉!

從潮州準備繼續出行的當天,沒有昨天的炙熱陽光,稍微涼快一些,是個適合出發的怡人溫度。到廈門前只剩不到300公里,運氣好的話應該在第三天就會回到廈門。


11點多才出門,才騎出潮州城市不久,路面就有不少起伏,感覺越接近福建,就有更多崎嶇不平、滿滿上下坡的路,真是令人懷念。騎了20公里,拐往縣道往饒平方向,馬上遇到3-5公里的小山路,多久沒有爬這種山坡道了呢?我想距離上次爬這種坡,應該已經是在廣西的巴馬了吧。

依路程看,今晚應該就會進到詔安縣,而詔安縣正屬於福建漳州轄下的縣城,也意味著我終於再次回到了福建,完成跨越大陸將近20個省份的單車之旅!


由於今天出發的晚,導致6點太陽下山後我還在外面閒晃找扎營地,最後也幸運的在省道附近的小道旁找到閒置農地,在村裡感覺挺顯眼的,不過就這樣吧...既來之則安之。

鬆軟的土堆草地睡起來還挺舒服。

12月底,早晚溫差還是挺大,即便是在南方,6點起來依舊感到寒冷,也因此拖拖拉拉到9點才上路,此時太陽也已經高掛天空。太陽出來後的氣溫很適宜騎車,但唯一就是不時吹著逆風,讓每一步地前行更加困難。

南方的田地很多都是整的漂漂亮亮,但12月底了還有這麼青翠的作物,感覺應該是茶類作物。

中午到雲霄縣吃飯,此時意外的聽到了閩南話,我的媽呀,是多久沒聽到閩南話了,雖然還帶有一點當地口音,但9成都是可以聽懂,再次感覺到果然是回到了福建,而回到福建也意味著,離台灣不遠囉!


暫時的離開國道,騎到鄉道上晃晃,人少車少,路面意外平穩。一邊欣賞著田園及遠山,一邊迎著帶有寒意的風往前,真是再愜意不過,而這樣的日子,到了明天也終將結束。


騎過一片片養殖場,這裡是漳浦縣臨海的沿海大道,這樣的道路雖然廣闊好騎,但是卻很難在道路的周遭找到好的扎營地(有些地方多是雜草叢生要不就是水泥地,我可憐的帳篷無法落釘阿),最後仍在附近瞎晃到6點多,直到天色都要全黑,才在某個村里的一塊小樹林中找到落腳處,幸運的是這小林子十分隱蔽,村裡又幾乎沒有大車,讓我能安心地度過在大陸的最後一次扎營,只希望一早不要有土地主人來趕人就好。

一早,看照片就能發現其實旁邊也有好多平房、透天厝,這裡幾乎就是村裡中心,能夠找到這樣隱密的林子還真是幸運到不行。最後一次扎營,完美的收官。

想當初第一次在廈門扎營,也是在人家的村里地盤,而回到福建的最後一次扎營,依舊落腳村裡,還真是有種前後呼應的感覺,這幾年下來在大陸野營的心得,就是地大真好,很多地方地廣人稀,很多時候就是在找更舒適更少人的地方睡上一晚。

9點多騎出村回到沿海大道,繼續向著終點廈門前進。


果然是福建,騎沒多久就有各種坡道等著,即便今天陰涼,還是騎的汗流浹背。下午三點多,騎到了漳州港界,這裡是個船港,可以直通廈門港。

從南邊要進廈門,除了繞行一大圈(從港界這算起還得多繞70~90公里路程)的路進到廈門之外,也可以直接從港口坐船直接進到廈門島內。

而因為繞行這一圈實在太大,所以我終究還是選擇直接坐船進廈門,用節省時程的方式結束這最後一米路。

下午4點,終於回到最初的起點廈門,說實在的沒有太多興奮,而是有種「咦?結束了嗎」的感覺,而廈門對我來說,也就像是來到新地方,畢竟當初一踏進廈門的土地,跑通訊行跑銀行,四處奔走做行前準備,根本沒太多時間好好逛逛,所以這次回到廈門,還會多花幾天待在這裡好好逛逛才離開,對我來說已經是途經新地的日常。

又是熟悉的這片沙灘,時隔近2年,人事依舊。

單車環華的最後一天可惜並不完美,本來要入住的青旅,又因為登記問題不給住,廣東時那自由奔放的住宿登記,回到福建後又三不五時的卡關,在大陸的旅店狀況還真是千奇百怪,即便已經將近6點,最後還得趕緊在網路重新尋找新青旅住去,幸好現在完全不趕行程,悠哉的找下一個願意接納我的地方吧。


2019.1.1,我在台灣迎接新年,此時我人正在金門,想不到第一次踏上金門竟然是我剛好環華結束的隔天,比起結束環華旅程回到廈門,此時能回到台灣,而且能吃上比臉還大的雞排,反倒更使我感動。


但由於這不是本篇重點,所以先略過不提。


轉到了另一間青旅,環境地點人氣,都比上一間把我退貨的旅店還要來得更好,果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打從進到廣州,已經很久沒有在青旅裡感受到眾多年輕人團聚聊天玩樂的氛圍,意外的住進這間旅店後,那種熱鬧的氛圍又回來,讓人感覺興奮。

我剛好在大廳交誼廳玩著手機的時候,意外聽到台灣口音,抬頭一看,果然是來到廈門玩的台灣朋友,也正好讓我順勢加入了他們的話題,這麼一聊,之後在廈門的幾天行程,也就幾乎和他們一起行動遊玩。


前年匆匆略過就離開的廈門,如今真得好好走走,而且身旁正好還有一些新朋友陪著,逛起來更是加倍有趣。

一早和新朋友們來八市(廈門第八農貿市場),當然不買菜不煮飯的我們,奔著得就是街上幾間好吃的小店。後續也在不同地方吃了沙茶麵、小籠包、烤蚵鮮魚、陳佳甜品、第一次品嚐的海底撈(服務真是好到嚇人)、蛋滿灌等,雖然是這兩三天的戰績,但能和大夥一起吃吃喝喝就是開心,只是真是這幾天肚子都是滿載狀態。





中山路、沙坡尾、胡里山炮台、白城沙灘,都是我們邊走邊聊邊消化的好去處,這些地方都是用一雙腳慢慢走過去就可抵達,可想而知廈門這地真如澳門一般,實在小而美。


來到廈門,無論是自由行還是跟團,應該都不會遺漏這裡最大的市集-曾厝垵。從前的小漁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廈門熱門的打卡景點,除了裡頭越來越多的美食小吃聚集,許多逐漸成形的文藝特色及新舊交融,才是這裡吸引人的最大賣點。當然,如果不想這麼多,當成夜市、酒吧街,悠哉的逛一下放鬆也是挺好。


大冰的小屋真是快要遍及各省商圈,但是既然看到了,還是不免走進去聽首歌嘮嘮磕,這樣平易近人的民歌說唱,台灣還是少見的,就讓我在大陸多點回憶吧。
 
敬自己一杯。


廈門是騎行的起點、也是終點,花了將近2年時間,終於回來這個陌生的老地方。雖然中間依然有非常多遺憾,譬如終究沒有從內蒙古橫越阿爾山直衝北京,甚至還得拖著壞車,坐著火車進北京 ; 陝西的一大段路也是以車代步,沒有辦法自己騎過更是遺憾,更別說沒進到西藏拉薩。

路上也有許多人問我怎麼不騎新疆,畢竟新疆比起西藏,沒有身份問題,但當時自己計算的結果,新疆幅員遼闊,幾乎等於大半個中國,要是再繞大圈點往新疆過去再騎回頭,可能更得花上大半年,拉拉口袋望向自己身上的盤纏,最終只能作罷,也成了其中之一的遺憾。

旅程不可能盡善完美,但對於自己能走完走過這一遭,我心滿意足。





終點站:福建土樓行與歸鄉




騎行:3小時/45公里(揭陽市→潮州市) + 5小時/80公里(潮州市→詔安縣) + 6小時/90公里(詔安縣→漳浦縣) + 6小時/80公里(漳浦縣→廈門)

### 環華之旅。騎行END ###
大推~ 我目前拜讀到第三部而已~~ 過癮
wei0972
wei0972 樓主

感謝觀看~好不容易終於把這個篇章寫到尾聲,最後應該還有一篇台灣環島記錄,先感謝眾多網友支持[笑]

2024-03-20 19:46

福建土樓行與歸鄉




回到廈門,並且和新熟識的朋友踏足廈門各大景點後,本應該心滿意足的搭船返鄉,回到許久不見的台灣故鄉,但每個夜裡,卻一直有個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就這樣回去,你,甘心嗎?」

有什麼好不甘心?


(再往南繼續騎吧...騎到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

這麼刺激的迴音嗎!?原來我的雙腳還渴望著汗水嗎!?


沒這麼誇張。只因一個景點,沒進去參觀一下實在感覺可惜,那就是位於福建漳州的土樓。

「沒進過土樓,別說你來過福建」。這就是在我心中不斷翻攪的那句話。


我雖然是從漳州進廈門,但我是從南端的港口搭船直接進島,並沒有騎車在福建漳州的各個縣城穿梭。這算是最輕鬆快速的做法。別忘了福建的小山丘多如牛毛,有時一個拐彎,可能又進了小山。

當初可以選的另一條路,就是從潮州出來後,沿著東北方向騎往漳州南靖然後直衝土樓,再從經過漳州市後,騎進廈門完成這趟旅程。唯一的差異就是進到廈門的時間會再拖個一週吧。

但最後還是選擇直接進廈門,才能讓我有機會在台灣(金門)大喊2019 Happy New Year!

至於土樓之旅呢?

廈門離土樓還有一百多公里,騎車來回也得二百多公里,且土樓位於山區,想要騎車在這些小山裡穿梭參觀土樓,還真有些難度。

幾經考量之後,最後決定直接在旅遊APP上參加個土樓一日遊,可以從廈門搭大巴直接進到土樓,附門票附導遊附中餐只要168,感覺似乎挺划算還不費力。

早上7點多出發,還沒進到土樓也將近12點,因此連路都還沒走上幾步,就直接先來旅行社的團伙飯店吃中飯。當初在找團時就有人反映這餐吃得很爛、不愉快,但今天親眼一看,其實菜色也不算差,反倒還算挺豐盛。

吃飽喝足才有力氣閒逛世界歷史遺跡。

「漳州地區有13000個大小不一的土樓,最出名的就是田螺坑土樓群的四菜一湯,有沒有感覺你們剛吃得比這還豐盛?」妙語如珠的導遊不是逗著車上團友哈哈大笑。難得有著解說員跟在身旁上說天文下說地理,比起我自己在網上胡亂瞎搜資料、單純觀看土樓造型,來得更深入又有趣。

停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雲水謠景區,原本名為長教村,但因為2006年由中、台合拍上映的電影雲水謠,讓這個地方的名氣大增,遊客絡繹不絕,因此這村乾脆直接把名改為雲水謠,成為福建土樓群必逛的景點之一。

在這個景區首先看到的土樓之一,是這裡歷史最悠久的和貴樓,通常是南靖土樓群的第一站。在村裡大多是簡姓人家,且門前插有唯一的旗幟,表示這土樓有出高官人材。

和貴樓又稱山腳樓,最大的特色是當初建立於泥濘地上,但200年後的今天仍屹立不搖。同時和貴樓也是土樓群中最高的方樓。

既然身為一個景區,那就不只有土樓,離開土樓後更有小橋流水,以及鄉村午後那份悠悠時光,走在這樣舒適的道路上,身心暢快。


走了莫約20分鐘,終於進到村內,雖然可以感覺到這是有特別開發過的商業步行區,好幾間的店舖商家排排站,前方正對環繞整個村的河流,逛累了就坐在石板路上的長椅休息,肚子餓了就在旁商家買水果零食止饑。雖然沒有大山大河或幾百年歷史的厚實,但少了人潮的喧鬧,讓雲水謠的那份從容自在,更能滋養旅遊的興致。


懷遠樓是雲水謠境區內的第二座大土樓,外頭雖然胖嘟嘟圓滾滾,但裡頭卻是方正格局。




土樓不愧是土樓,泥土攪和成牆,搭上各式木材成梁祝,在深山中屹立不搖。

從遠處望,土樓看似真不大,但特殊的圓環造型以及裡頭如同現代大樓的集合式生活圈,能夠團結居民,在明清時期有效抵抗倭寇守衛家園。


本來一日遊的行程,在參觀完雲水謠的傍晚就準備回程,但我選擇在雲水謠多留幾天,或者是說以雲水謠(幸好這個景區也不乏青旅,能夠放心的住下)為據點,準備在這幾天去逛逛各地方不同的土樓及小村落。也因為這個選擇,讓我能在晚上看到雲水謠不同的一面。

夜晚的雲水謠,五光十色,不同於白天的安詳,晚上更有不同氣氛,微涼的夜晚更適合情侶,在微光下散步在流水聲的橋岸旁,詩情畫意。

不同於一般小農村,晚上到了便一片黑暗,只剩蟲鳴此起彼落,這裡則是四處都安上燈光,在夜色中添上不少情趣與溫暖。只是這裡店家休息的早,晚上還需早點出門覓食,否則只能找間便利店買泡麵果腹了。

隔天,搭上公交車往著名的四色一湯過去,來瞧瞧這份菜色究竟多精緻。

天氣不如昨天的好,偶爾還飄點陰雨。

田螺坑的土樓建築分佈四處,隨著公交車在山路轉,不時就能看到一些小土樓。由於剛下過雨,山上還不時出現濃霧,讓我想起當初從稻成搭著大巴往香格里拉市的時候,大巴也是不斷的濃霧間穿梭。

來到土樓遊客中心下車,走個一小段路便來到奇蹟土樓群:四菜一湯。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所組成,田螺坑東、西、北面環山,南面為大片的梯田,5座土樓依「金、木、水、火、土」進行布局,一個方形土樓屬土居中,4座圓形樓環繞其上下左右,由於其建築的形狀,所以被人們稱為「四菜一湯」。


從遠處看,土樓群無聲無息座落深山,低調,還集多功能於一身,保衛家園,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能稱作當年的建築奇蹟。



步雲樓裡還有各個商家在這裡經營,真不愧是勤儉持家又生財有道的客家人。

而另外一個建築奇蹟的土樓:裕昌樓,又稱東歪西斜樓,座落在四菜一湯附近的下坂村(說是附近,也大約離有3-4公里,可以走山路當健行,或是等個好久才來一班的公交車過去),由於時間還早,就慢慢步行過去參觀。

裕昌樓相當大,裡頭空間廣闊,但看這左歪右斜的樑柱,是不是感到驚奇又害怕?只是建完過去700多年,如今仍依然完好,可見這巧奪天工的建築方式,其成就不輸現代任何一座摩天大樓。

再往前走數公里,就可來到座落在塔下村這個村落,一個寧靜小村,聽說每年5-6月螢火蟲繁殖季時,還能看見滿山滿谷的螢火蟲,可見環境之好。



小橋流水,山林靜謐。如果要說在福建我走過看過的各式村落中,最宜短居旅行的地方,我想非這裡莫屬。




一個小小村落,裡頭也有不少大土樓,為這裡更添可看性。

從村裡往上走一小段山道階梯,會來到一處石柱擎天的地方,這是明代張氏至此開基,建造土樓,後人遂留下石柱以此紀念。


靜謐的小村,讓我也想在這多留一天,因此找了這裡的青旅登記住下(沒錯,這裡也有青旅喔)。但由於村民都是早睡早起,所以即便是我們正常的晚餐時間,也已經沒幾家飯館營業,隨意找了家店解決晚餐。但卻意外找到美味的炒芋粿,這可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做法,鹹香軟Q的滋味,讓我在塔下村吃了好幾餐。

正好同間青旅的兩位住客,空閑時間便與他們聊著,只是乾聊也費嗓子,就到附近的茶葉店泡茶聊天。

福建也不愧是茶鄉,各種茶葉應有盡有,由店家幫忙泡著,除了省我們一番功夫,重點是還泡的香氣十足,潤喉好喝(但還是得提醒,外地來的遊客買賣小心別被坑殺)。

聊了數小時,直到夜深人靜,我們才飽著肚子,抱著睡意慢慢走回青旅休息。小村莊的夜景雖然沒雲水謠來的有情調,但此時萬籟無聲,連腳步聲都顯得過於巨大的這般安寧,讓我心中對於退休後的生活有了模板。


原本與當初一日遊的旅行社談好,回程由他們免費接送,直接從塔下村返回廈門,但意外地突然說沒車過去,還得自個回一趟雲水謠才有車搭,算了,反正不趕時,就悠悠地在做一次公交車回去吧,還能再見雲水謠,也算是場意外的再會吧。


下午4、5點從雲水謠出發返回廈門,等到回到廈門,再轉車回青旅,也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的事。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單車環華之旅,中國大陸尋奇旅行也正式宣告結束。放棄了還算優渥但忙碌的工作,轉身成為一介四處漂泊的單車旅人,途中沒有大風大浪(天寒地凍、日曬雨淋倒是少不了),也認識不少大陸朋友,而這趟旅程讓我最自豪的,就是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一段段彌足珍貴,未來還可以說給孫子聽的旅行故事。


隔天下午2點左右前往廈門港搭船,正式入閘已經是5點多的事,讓我等得更不耐煩,但想到這是最後一次站在大陸的土地上,也就算了吧。

晚風微涼,吹乾了我在進關前大包小包的過安檢、還得提包上船的一身汗水。到台灣的旅客比起當初從台灣往廈門的旅客要少得多,我想也是。

風平浪靜,而我也早早進入了夢鄉。


早上7點多,開始廣播有免費早餐,我也被溫柔的廣播聲吸引(吵醒),才緩緩步上樓,吹吹清晨的海風,感受屬於台灣的鹹味。


8點多船終於靠港,經過入關檢查後,又是拆裝行李的過程,直到9點多才正式下船。令人感動的事,即便才一大清早,我的朋友們早已蹲點基隆港,準備迎接我光榮(?)下船,對於他們的支持,如今想來還是十分感動。

敲碗敲碗!回到久違的台灣,見到久違的朋友,更想念許久不見的台灣美食。也許很多人會說故鄉的味道最是吸引人,尤其對於時隔多年返鄉的遊子,記憶中的味道是騙不了人。但我想說的是,真的比較過後,台灣美食的那股油鹹香,放眼吃過大陸的許多小店,這美味和CP值還是屌打無誤。

一股腦地吃了基隆廟口的美食及甜點,與朋友暢聊後,自己獨自踏上返家的最後一趟單車旅。從基隆騎回板橋的40公里距離,如今看起來,感覺好近。從基隆到汐止,再從南港騎進台北市區,經過華江騎行道回到板橋,和我當初往大陸的道路,大抵相同,但心境卻有截然不同的差異。

比起大陸的瞬息萬變,這一路騎來,風景依舊。回到家裡已經是晚上7、8點,家裡的擺設仍與2年前相同,只是換了台新冰箱與新洗衣機,媽媽早已熱好的飯菜在等我,彷彿是跟平常下班時一樣,也彷彿是昨天才出門,今日回家。

一切照常不變。

而我的旅行,在此,告一段落。



回到台灣的時間是2019年,但很羞恥的竟然在事隔多年,在2023、2024才把這段回憶文撰寫完,中間很多流水帳,也不少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事,很多滋味依舊點滴在心頭,可惜有更多的激情沒有辦法在文章中表露無遺,只能怪自己文筆太差,就讓我放在心裡好好咀嚼吧。


本來還想著隔年再去大陸拜訪各地朋友(畢竟台灣去往大陸更方便些),但隨著世界大事:肺炎(新冠病毒)事件的發生,讓我與當初大陸朋友們隔絕至今,雖說在這兩年疫情早已趨緩,隨時想出國就出國,只是當年的那股激情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有與追逐生活的平凡與無奈。現在想來還是十分可惜。


也感謝這幾個月的時間陪我一起回憶路上的網友們,希望未來還有飄揚過海,繼續踏著風塵的機會,才能有更多段關於單車旅行的那件小事。


### 環華之旅。全文END ###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