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o9537 wrote:大大~你去七美沒有去...(恕刪) 沒有嗑到鮑魚真的很氣因為自己對當地價錢不了解怕帶沒多少錢的我會因此而吃虧也罷啦~至少留給我下次再去的好藉口當然有經過好多夜總會啦只是那天晚上月光特別明亮所以也沒有怕到哪裡去,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cqbr wrote:城隍廟前的讚哥海鮮雜...(恕刪) 很多美食跟旅遊訊息都是等我回來後才發現的看來我還玩的不夠透徹呢連七美南滬城都是回到澎湖才知道有這個地方
版主留下不好印象的排骨麵是在澎湖長大的我每年回去仍然必吃的東西,與版主描述的實在有完全相反的感覺,可能大家的感覺不同吧,不過建議有去玩的人還是可以試試看,排骨酥入口即化,個人認為在高雄,台中,新竹住過好多年了還是沒有吃過比他還好吃的排骨酥麵,至少帶幾十個人回去玩過大家也這麼覺得....
另外在馬公國小附近的北辰市場有家"應時勢筒仔米糕",一樣也是我在台灣怎麼找也找不到比他更好吃的米糕了...市區有家"紫光冷飲店".他們炒的什錦炒麵也是澎湖子弟的我每年回去必吃的...在澎湖長大的我小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吃海鮮,都是車排骨酥麵,米糕長大的...話說最有名的花枝丸他兒子還是我同班同學...呵~
第一天行程~布袋到馬公~第二天行程~七美~第三天行程~七美(二)第四天行程~馬公市南岸+湖西鄉2010/7/22馬公市南岸+湖西鄉第四天今天早晨一樣也是被早起運動阿姨們的聊天聲喚醒,也是我即將踏出澎湖本島馬公市區以外的一天,“要先往西走奎壁山呢,還是向北行至跨海大橋呢,或是往南去看風櫃洞”。因昨天下雨的關係,擔心氣候不穩定。不然就先往風櫃嘴前進吧,(…應該是風櫃洞啦,風櫃嘴騎多的壞習慣就是改不了名字)單程只有公里的路程就算下雨衝回來應該不成問題。雖說氣候不穩定,但騎在路上天氣還是一樣熱的誇張。過沒多久太陽就完全露臉,前方的路面都熱到出現海市蜃樓,一路上都是緩上坡無風,我的汗一直滴在路面和我的車架上。真是給他熱啊……。看著跟我同方向的旅人都是騎著機車不然就是開車,很多人都在對我比著大拇指或是跟我揮手加油,我除了跟他們道謝之外突然覺得很悲哀……怎麼沒有跟我一樣的瘋子騎單車來旅遊呢?路上沒人陪我聊天好無聊喔>”<一直自HIGH也是會膩的離開市區快一個小時在澎線201鎖港緩上坡路旁我看到一家奇特的磚紅色的建築物讓我突然有看到非洲摩納哥建築物的感覺別問我為什麼就像之前有一個心理測驗,問你看到紅色會聯想到螺絲起子一樣。原來這是一間旅館,內有咖啡廳。只是會讓我懷疑蓋在這種地方真的會有房客來投宿嗎?離市區有段距離耶~而且吃飯買東西都不方便。真怪!才這樣想往前騎沒多久,另一間更怪的房子出現在我眼前這是一棟推算四層樓的螺旋型房屋路旁也有好奇的民眾跟我一樣停下來拍照有人說像蝸牛,有人說像比薩斜塔但熱昏頭的我只想到一個建築物名稱“巴別塔”http://zh.wikipedia.org/zh/%E5%B7%B4%E5%88%A5%E5%A1%94這個’巴別塔”如果要形容只能說可愛以及帶有童話風。塔底漆上粉紅色,塔身主要為白色周圍以五顏六色的瓷磚和玻璃球做裝飾在人煙稀少的路旁是一棟很醒目的建築物。從外觀看應該只有三個房間,能住的人也不多,不過因為在海岸旁,周遭都無其他建築物視野極佳,黃昏晨曦都可看到漂亮的景像,晚上或許還可以看到星空。除了跟前一棟”摩洛哥’一樣交通不便利外,真要我選我會選擇這間俏麗的”巴別塔”。到了蒔裡就聞到一股濃濃的魚腥味這裡有漁港以及蒔裡沙灘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澎湖本島最窄的地方道路左右兩旁的海岸相隔不到一兩百公尺對於習慣台灣海峽到太平洋直線距離要三百多公里的我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景色喔發現同鄉的祖祠了快拍下來在澎湖穎川地區的祖祠還蠻多的這是不是也是代表著另一種移民文化呢穎川祖祠旁面向大海的水仙宮,許多當地民眾在出海前總會來此地乞求航海平安聽說澎湖縣廟宇的數量居全台之冠大大小小的廟宇加一加共兩百多座在某些老外觀念中廟宇=教堂這樣的數量與密度無怪老外都覺得這真是太神奇了蒔里沙灘如此細長又白淨的沙灘只能在外島看到可惜垃圾蠻煞風景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海浪不大比起山水沙灘,這邊遊客少得可憐整個沙灘只有我一個人獨享YA~我的個人沙灘斥資2億 澎湖將建仙人掌公園這是2008年5月14日中國時報的標題青灣仙人掌公園跟許多一時興起的建地一樣,08年建好的公園因後續維修不當+無人看管許多仙人掌都枯死了!!!(仙人掌會枯死耶cool~~~)園內雜草叢生,柏油路面都已龜裂損壞所謂的清代古砲台也只是一小堆廢墟而已原本美麗的景色大多已不復見若不是騎單車前往,應該很少人會佇足此地吧漂亮的澎湖縣縣花---天人菊鮮橘嫩黃的天人菊,有著強韌的生命力,正如島民在惡劣環境下百折不饒的精神一樣,因而被選為澎湖縣花。(引述自澎湖縣政府資料)也因島上長滿天人菊,故澎湖又有另一可愛的別稱”菊島”。傳說中的風櫃嘴的兄弟”風櫃洞”登場了遠方的一群人就是站在風櫃洞處如果沒經人指點是很難找到風櫃洞在哪裡的小弟有幸遇到一個帶團的民宿老闆當他在帶人看風櫃洞時就偷跟在旁邊聽他解說不然我自己找可能要找很久風櫃洞就是一般俗稱的海蝕洞所謂的風櫃聽濤是由於漲潮海水灌入狹小的海蝕洞,空氣激盪旋轉,洞內響起像是風鼓轟隆、轟隆的聲音,也是風櫃名稱的由來而要看到風櫃噴水則是要每當遇颱風漲大潮時海水從海蝕洞上一裂縫噴射而出,形成如鯨魚噴水的奇景,如果搭配陽光的折射,可看到水霧中的彩虹此種景象據說澎湖其他地區民眾也很難有機會見到在回頭時看到路旁有往蛇頭山的標誌,就想說順便去逛逛吧到蛇頭山會經過一個小漁港路有點小條,或許需要稍微找一下。蛇頭山(圖片太少或不清楚我也沒辦法,因為天氣太熱讓我懶的照太多照片XD)站在山上從這一側可以看到馬公市區,往北邊看可以依稀看到跨海大橋,往西邊看可以看到西嶼鄉除了可已扼守馬公市對外航運外,在古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沿著山上小路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個用園藝磚美化過的小台地,附近還有國軍的崗哨遺跡。在明朝時期西元1622年荷蘭人曾在此地建立貿易聚點,並建設一座碉堡。此碉堡與台南安平古堡有著緊密的關係,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因為明朝派兵驅趕,荷蘭人逐將碉堡拆除並運至台南一鯤身興建另一座碉堡,名曰熱蘭遮城,已做為台灣地區的貿易聚點,此既為安平古堡的前身。後因生活機能不便,經向當地平埔族購得赤崁一地,鼓勵漢人居住此地,形成日後台灣第一街的繁榮景象。風櫃尾荷蘭城堡 全臺最早完成之西式城堡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 2006/08/13)法國海軍慰靈碑此為紀念西元1885年中法戰爭末期的鎮海之戰,殉職的法國法軍將士。同年3月孤拔主艦因受到招寶山炮台的中國軍隊攻擊,使的艦首主桅斷裂壓到孤拔,孤拔因傷勢過重於同年6月病死於蛇頭山;又有一說是當法軍占領澎湖後因水土不服,傳染病孳疫虐橫,使得包括孤拔在內的數百法軍將士客死澎湖。孤拔遺體本來葬在馬公市中正國小旁,後來法國政府將其遺體遷葬回法國,目前該處僅剩衣官塚。軍艦松島殉職將兵慰靈塔用以紀念被人炸沉在此海域的松島戰艦100多名殉職日軍官兵。松島戰艦是日本一艘極端精良的驅逐艦,甲午戰爭的時候重創清朝北洋艦隊,後來駐防馬公風櫃半島附近的海域。當時艦上官兵約300人,日本政府多年後調查才發現兇手,並予以處決!炸沈松島戰艦,並造成一百多名日本官兵死亡的人正是該船的機關長,該名機關長父親是中國東北人,母親是日本人,在日本出生,他的父親因為反抗日本暴行,遭日軍關東軍處死。機關長為了報父仇,於是先後利用自己服役於日本海軍的機會策劃炸沈三艘日本戰艦,松島艦正是其中之一。(引述自沿著菊島旅行)包括此塔在內蛇頭山許多地方都在整修,路面有許多碎石子或沙土,各位朋友前往時務必小心下來蛇頭山時已接近正午,但從風櫃半島回程的路上都沒有餐飲店可吃,就連騎過蒔裡沙灘時也因為肚子餓懶得下去玩水。等騎到鎖港時實在受不了,就跑去鎖港的7-11吹冷氣吃午餐。今天真的很悶熱,沒食慾的我完全不顧營養法則,一到7-11就先買一罐芬達來喝,再買涼麵和大亨堡來嗑,雖然裡面沒有座位,不過我給他很厚臉皮的站在裡面吹冷氣吃午餐,店員也只是不時好奇的看我在幹嘛再盤他的貨掃他的地。店裡沒客人站到累時,就坐在地上隨手看著免費的雜誌。沒多久在7-11剛好遇到一個當地的車友,他推薦我去山水沙灘看一下,還說那邊有很多外國觀光客會去那邊衝浪。看了看地圖附近有一個山水沙灘,離這裡不遠大概10分鐘就到,想說難得吹到冷氣等一下再離開好了。往山水沙灘的路會經過一個山水社區的小聚落,這邊有一間地中海風味的白色民宿,裡面有許多外國遊客居住,運氣好還能看見外國妹穿比基尼躺在外面的涼椅上聊天曬太陽呢(我就是那運氣好的人XD)山水沙灘還有一個俏皮的名字,叫作”豬母落水”。傳說有一隻母豬來到這個沙灘散步時,被一個等待已久饑餓的大章魚纏住,母豬雖奮力卻仍掙脫不了,就被章魚拖入海中捕食,這就是此地名的由來。政府來台後覺得這名字不雅,於是以觀音山為意,將"山"與海水的"水"字改成"山水"來當作該地地名。來到沙灘怎能不玩沙,尤其這邊的沙子細細白白得很是漂亮,如此漂亮的沙灘連狗狗都跑來尬一腳看我漂亮的海景別墅落成,還有就地取材的貝殼當裝飾呢。有沒有看到背景漂亮的海灘,雖然遊客比石理沙灘要多很多,不過這邊的海岸線比蒔裡沙灘長,要玩沙這邊有一大片的空間可以讓你瘋,如果要玩水這裡的海水也很清澈,沙灘平緩。而且要不是我有戴泳鏡來,沒想到遊客多的海灘也會有魚在海中游,雖然海中生物比起七美來說少很多,但沒想到魚對人的戒心也沒想像中高,好多魚都從遊客的腳邊遊過但遊客卻都不自知。我看到水中的沙灘因潮流的關係形成波浪狀,一直延伸到視線所不及處,看到清澈的海水、浪狀的白沙覺得好美,優閒的享受著我更是感受良多。這邊的沙灘人很多,外國人也多,漂亮的外國人更是多。在我玩累上岸要沖洗時,看到迎面走來一個身材超好的外國正妹,穿著比基尼的姣好身材展露無遺,看傻的我拿起相機也只拍到她的側影。海灘真是好地方呀!!!夕陽、海灘以及裝酷的帥哥,希望可以吸引剛剛外國妹的目光。(可惜沒機會了)回到鎖港的我尋找傳說中的南北塔,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尊有著超大神像的寺廟,讓我想到家鄉雲林溪口的超大鄭成功像。鎖港的地名,因小管魚游入港內,原名是『小管港』,後政府來台覺得此名不雅,取其諧音為鎖港。鎖港南塔南塔稱午塔,北塔為子塔,故又稱鎖港子午塔,兩塔外觀相似。有關兩塔由來轉錄南塔旁碑文如下。兩座塔應有將近二百年歷史,在兩塔未建前,中間有座天然沙丘,沙丘頂約有兩三層樓高,是進出港口的地標。後來在一個強烈颱風過後,村民損失慘重沙丘也不見了,北極殿真武大帝降旨,建南午塔北子塔鎮山母,來鎮煞驅邪。所以有這樣的俗語:『小管港了(沒)一座山,豬母水了(沒)一個垵(港)。』,或許是因為鎖港沙丘飛到山水的港,蓋平港口當時的山水港的關係吧。該塔始建七層,村民每個人,親搬一塊石頭到建塔地點,建造七層塔,來鎮煞驅邪保護村民。頂端是武將,手拿金鞭型石碑,四角尖峰添上紅硃砂,青草靈巧攀登塔峰。大約離現在五十多年前,南塔有一位出家尼姑至塔下焚火升天,隔大約不到一星期的一個清晨,太陽還沒出來,南午塔發出嚎哮聲,有如虎嘯雷震幾聲,鄰近居民正納悶,就聽到塔倒下之聲。後真武大帝指示,將塔改為九層,理由是人口增加,為永續長久永保居民平安,共九層,每一層有無數個一,九層重疊相加,就是無數個九,意即九九九,永保居民久久久,所以頂層峰頂,現有阿彌陀佛石碑,扁型頂峰。離開鎖港時我想時間還早,今天也把湖西鄉逛完應該沒問題,所以我順著澎25線轉澎20線,經過馬公航空站來到隘門林投公園,觀看園內的建成記錄得知1946年民國35年種植大量林投於此處,後來在1986年民國75年級的偉恩颱風,林投公園付之一炬,經歷過無數個重建的年頭,今年的林投公園具附近店家說已經回復到以前盛況的七成了。公園裡綠茵扶疏,在澎湖這個風大地勢平坦水土保持不易的地方,多虧這裡位處東南方,有著旺盛的西南氣流所帶來的雨量,才有如此廣大的園地。我怎麼看外型都像是貴賓狗的木製字牌國軍公墓-忠烈祠順著林投公園筆直的小道走到底,會抵達紀念抗日名將吉星文以及紀念823砲戰罹難的官兵的忠烈祠,忠烈祠介於隘門沙灘與林投公園之間。門口的牌坊旁擺著國軍退役的飛彈以及自走砲,廣長中央豎立著紀念碑,兩旁有著除役的老戰車,公墓內大體上是左右對稱的設計。祠堂本身設計與中正紀念堂雷同,除了屋瓦顏色不一樣外,斗拱與柱體都小上許多,不過雙扉大門與八角屋簷,還是能看到中正紀念堂的影子,至少樓梯沒那麼多就很慶幸了。門扉上的題字為”英靈不泯”。隘門沙灘從忠烈祠或澎204線可以走到隘門沙灘,還有另一條彎進忠烈祠旁的一條小路可抵達隘門沙灘。導覽手冊說此沙灘遠本有著美麗的景色,但因為後來的盜採砂石與人為破壞,使得地層裸露,沿岸盡是黝黑的玄武岩岩塊,早期的沙灘美景已不復存在。後來是老村長李天育以十年的時間用木竿和破漁網將海沙留住,才能形成如此美麗的景色。不過老實說連續好幾天看沙灘也有點膩,也因為時間不夠多所以不好再繼續駐足。倒是有一個莫約國小四五年級的小男生對我行李袋後面綁著的國旗充滿好奇,一直盯著它瞧,然後對我高舉他的雙手大喊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萬歲,聽到他這麼喊我什麼話也說不出口一度梗塞,內心更是百感交集,雖然我們每天都看到國旗,但已經有多久沒有認真的喊出這句話了,如果我到國外旅行聽到有人這樣大喊我是不是會當場落淚,思念我的國家。我無法隨著他大喊,只能對他比起大拇指說了聲謝謝,也在心裡默默祈禱,祈禱他在幾年後還是會大聲喊出這句話。離開林投公園一直往前走會遇到一個難得的下坡,右手邊有一個林投公園日軍上陸紀念碑,除了裡正角紀念碑外,這裡是當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軍登入澎湖的另一個地點。順著小路走進去會看到一個涼亭,下午時間許多社區的居民會在這邊泡茶聊天,但我在四處看來看去除了一座抗戰勝利紀念碑外,完全找不到日軍登陸紀念碑,問旁邊涼亭泡茶的老伯伯才知道,我看到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就是以前的登陸紀念碑,原碑是日軍於1924年所建立,後澎湖光復後才將上頭的碑文成現在看到的字樣。因為忘記拍攝照片故以的沿著菊島旅行照片替代回到澎204線道繼續往東直走會來到尖山發電廠,從隘門沙灘就可見到三個大大的彩繪煙囪,分別是海豚.天人菊.跟一隻不知道名稱的鳥XD,可惜內部無法開放參觀,聽說內部正在整修中過一段時間會開放某些區域參觀。P.S 後來才知道尖山電廠有生產冰棒,可以入內購買,那我看到大門口掛的謝絕參觀的牌子算什麼>”<。過了龍門會經過一段杳無人跡的平野,抵達道路的底端後就是澎湖本島的東端---裡正角,這裡有著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該紀念碑是日軍最早在澎湖所立的紀念碑。當初紀念碑後來被國民政府移除,原址改建為土地公廟(照片沒拍到)。原本的土黃色紀念碑文被改成台灣光復紀念碑,並移到現址旁,照片中花崗石的”明治二十八年混成支隊上陸紀念碑”則是後來新立的。說到最東端,澎湖本島除了菓葉外,離這裡不遠的後灣沙灘是另一個適合觀賞日出的地方,此處離社區有段距離,周圍的光害不嚴重,夜晚也是個很好觀星的地方。會來到裡正角這個景點的遊客很少,我到的時候只有一家五口在這邊逛,她們因為看到我在這個大熱天一個人騎單車環澎湖而驚嘆不已,聽到我說這幾天都住帳篷更覺的不可思議。熱情的媽媽搶著要跟我合照,還告訴她兩個小孩子說要遇到獨自一個人旅行的單車背包客很不容易,要把握機會拍照,雖然媽媽熱情但小孩子還是很害羞,不過最後來是跟我一起拍了好幾張照片。他們要離開時跟我說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剛從奎壁山來這裡的她們說,再過半小時海水就要漲潮了,如果想看那特別的景色的話時間可能會來不及,聽到這個我嚇了一跳,那景色可是我最期待的東西呢,怎麼能夠看不到呢?但離奎壁山還有近十公里的路程,這意味著接下來我必須要趕路了……往前走來到往菓夜觀日樓的路口,本來有往裡面騎一小段,但因為都一直看不到建築物除了擔心看不到奎壁山的景色外加上擔心太陽下山前趕不回馬公,所以就沒有再繼續進去了。後來回到台灣看這張照片讓我覺得怪怪的,一般來說名勝地區前的地名應該是所在地,怎麼旁邊小指標的方向不太對勁勒。牛呀牛呀牛,大熱天還有食慾吃草你吃得是青草,但我確沒有青草茶可以喝經過北寮保安宮總算來到奎壁山了,焦急得我馬上跑到海堤邊,幸好看到了一大片的潮間帶,離漲潮少說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原來剛剛裡正角的消息只是虛驚一場。奎壁山之所以讓我最期待,是因為奎壁山到離它北邊300公尺遠的赤嶼,只要每逢退潮中間的陸地就會露出海面形成潮間帶,這個S形的步道可以讓人走到赤嶼,漲退潮時站在岸邊觀賞讓人彷彿有目睹出埃及記中摩西劈開紅海所形成的海中步道。奎壁山因為從海上遠眺北寮海岸時,整座山像是一隻海上的烏龜,因此早期稱此地為”龜壁山”,後政府來台將這地區取其諧音改為奎壁山。興奮得我馬上來幫愛車小紅拍一張照片,後面的潮間帶一直沿伸到赤嶼,等到漲潮到只剩一條小路時配上夕陽餘暉那景色應該是最美的時候。退潮後潮間帶還蠻廣的,這邊有許多潮間帶生物,常有民眾或當地居民來這邊撿拾漁獲貝類。澎湖因冬季東北季風強盛,常可在沿岸邊看到許多風車。赤壁旁邊的潮間帶,不同顏色的火成岩滿有趣的,石頭切面都很銳利在這邊走路要小心,因為我在路上有遇到從奎壁山遊完回程的人,裡面就有一個小姐跌倒擦傷,結果因為過敏傷口處就腫了一大顆起來。(未完……待續)
大哥~~你太小看澎湖的旺季了...旅客多到嚇死人...偷偷告訴你...還坐過台華輪隔夜船...晚上大概11點從高雄出發早上6點到馬公...活像個逃難船超載還有一票人是做在甲板上...所有的交通船都超載...船老大還會跟你說全部先進去...等出海再出來看風景...要不然會被海巡攔下來...澎湖的旺季粉恐怖的...還有我一點也不羨慕去澎湖開車或騎車的...路上一堆測速照相...腳踏車自由行才酷阿...慢速前進...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樣的...說真的有的人拿著導覽就往前衝...很多看不到的...(以前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