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長篇遊記】當年我在大陸騎車的那件小事(~~雲川藏最終章)

仙境雨崩與第一口的糌粑



在香格里拉數日,也走了不少地方,同時想著既然都來到德欽,不去一下同樣位於德欽得飛來寺以及人間仙境雨崩村,似乎真的有點可惜,所以再和零哥短暫相聚之後,隔天就背著包,前往這兩個好地方。

香格里拉與飛來寺相距不算遠(以大陸距離來看),兩地距離約170公里。從市區跳上12點半出發的大巴,先在車上小睡會,過了一小時後發現正在峽谷中穿梭,鬼斧神工的地形樣貌非常奇特,可惜人在車裡沒辦法多拍照,否則又是一路拍到底。



過了將近4小時,終於來到德欽的飛來寺,這依山而建的寺廟就位在梅里雪山的一側,雪山上的永久凍土,搭配日光初露,一直都以「日照金山」的美景吸引不少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及觀光客前來。

由於我住得青旅距離飛來寺還有十公里遠,因此一到青旅後就有人吆喝要不要拼車去飛來寺,雖然還想先逛逛這個小城鎮,但最後還是先跟著大夥拼車往飛來寺過去。

今天有著難得的好天氣,即便位於高海拔,被太陽直射,走在山路上,還是頻頻噴汗。在同夥中有一個從義大利來的外國遊客,一路上也跟他聊了許多,發現我們之後的目的地都是位於西當的雨崩村,所以也決定休息一晚後,明天一起拼車到西當,然後徒步慢慢走進雨崩村。

這裡最出名的日照金山,最好拍的時間是日出與日落,而現在時間是下午5點,離日落也還得有將近3個小時,所以也只能先拍拍太陽斜落在一頭的景色。

飛來寺比起香格里拉的松贊林寺,顯得渺小許多,而會來到飛來寺的也大多是站好點拍照,所以也沒多逛這個寺廟。晚上7點,先回到住宿的旅社,而旅社頂樓的空間,前方也是一覽無遺,有機會能夠拍到日落景像,所以也有不少住客提前來卡位,就希望能在8點日落時拍到美景。

對面的山頂雲層似乎有點厚阿...最後也只能拍到稍微的明暗變化,讓人有點不滿意,不過能夠拍到整個梅里雪山的全貌,也算是一種收穫。

隔天不到6點起床,再度挑戰日照金山,只是天公不作美,半夜下了場雨,所以今天雲層更厚,也只能看到露出的一絲含蓄日光。


早上8點多和一些小夥伴們拼車準備前往西當,來的是兩位藏族小兄弟,他們似乎已經在這裡當黑導多年,而我們今天也會跟著他們一起行動直到抵達雨崩村。從旅社開車前往35公里外的西當,山路崎嶇,路途也稍微有些險峻。10點抵達西當後,開始準備徒步上山。

路途上圍繞著梅里雪山前進,放眼望去盡是雲霧。


雨崩村進出的道路有限,大多得靠徒步進村或是當地人騎著摩托穿梭在山路間。由於昨天下雨,地上滿是泥濘,還好雙腳萬能,慢慢走往8公里外的神秘小村。

都是土路,不太好走,路寬勉強有一台車可過,但頂多看到當地居民騎摩托經過,很少看到真的開車(或者得需要越野車)。

左邊兩位就是我們這次的藏族導遊,感覺還像是個高中、大學生。


山間、雲霧、農屋,一路過來真的挺像一般的爬山,很難想像裡頭竟然還有村庄,以及深入其中後大自然壯麗的景色。

過去十幾二十年,雨崩村從完全的祕境,到現在陸續有了開發,讓挺進這個山間秘境不再遙不可及,就如同台灣的栗松溫泉,早年由原住民發現,寥寥無幾的人願意咬牙窮盡山林野路抵達秘境溫泉,到後來透過電視台、網路不斷傳播,來得人更多,也讓進入的門檻越來越低,如今更適合體力充足的一家老小前來,因此要說秘境,到如今也不完全這麼神秘,就是稍微費點體力腳力,但也不用擔心,沿途上好幾個休息區呢。

沿途可看到藏族的五色旗風馬旗,也越來越有種藏族神秘聖地的感覺。


花了3個小時上山,正對面梅里雪山時終於看到下坡,這也意味著我們差不多接近村落。


似乎能遠遠的看到村落了,果然是群山圍繞的神秘村莊。

總共花了4個多小時,終於抵達上雨崩村。雨崩村分上下倆區塊,一般若從西當進村,則會先抵達上雨崩,而兩處相比,上雨崩感覺更商業化,甚至還能看到酒吧!



回頭一看,這大概就是上雨崩的全貌。

還得再走一陣子才能到下雨崩,那才是我們住宿的地點。


看看下雨崩這個景色,是不是有種讓人置身瑞士阿爾卑斯山的感覺?



隔壁鄰居養的白氂牛,看牠壯碩的體格和神采飛揚的模樣,簡直就是牛界的巨石強森,帥度堪比阿湯哥,似乎是多屆牛牛比賽的冠軍!

這就是我們在村莊內的唯一主道,除了旅社、餐廳、小賣部,其它都是當地居民的房子。


偶爾還會被動物擋路,麻煩先生走快一點好嗎,路上塞車了。

稍微往村庄外圍走,路上隨時都可以看到驢馬牛。


天氣好的時候,不管從哪個角度拍,都是絕美!(尤其搭配太陽在山間不段變換照射角度,每隔一段時間都能拍出不同的亮點)


我們住宿的地方,外表看起來是一間不起眼的木房,但裡頭設施據藏族小伙說是全村最好,而我住起來也是這樣的感覺,屋內甚至不是上下床位,而是軟綿的大床,一晚上竟然只要30RMB,還有附設餐廳,只是這裡的飯菜不便宜,一頓飯都得15RMB以上,位處偏遠,這樣的價格也是不難想像。

和義大利朋友EMANU研究他的相機和照片。


隔天的行程是前往神瀑,本還想著是不是能早點起床,從神瀑那拍一下不同角度的日照金山,結果藏族小伙睡過頭了,6點多才出發,一路連走帶跑的衝上神瀑,差點沒把我們給累死,只是還沒到第一個休息點天就亮了,中間還下點小雨,走上石頭路也已經7點(石頭路是許多藏民來到神瀑求福後,一一在路邊堆砌起來的小石頭山,排這座小石頭山也有祈求平安的意思存在),看來是沒機會拍日照金山了。


8點多到達神瀑,看著從高山上宣洩而下的瀑布,你也只能讚嘆大自然的奇妙。藏族人相信,這神瀑的水是卡瓦格博尊神從天上取回的聖水,而到水下轉三圈許願,就能保佑平安祈求願望成真,冷歸冷,但既然都來到神瀑,怎樣也要下去給他轉三圈(只是赤腳走在瀑布下的石頭上,比腳底按摩還要刺激,走的全身酥麻)。


回去的路上也不這麼著急了,悠悠的走下山回到村內,雖然路上雲霧不少,但還是能看出山頂上的凍土冰川,對於明天的冰湖之行,顯得更是期待。


下午1點多回到村裡後,不是吃飯及睡午覺,就是在村裡到處走走逛逛,不管在大城裡、鎮上還是小村落,這都是我最喜歡的漫遊時光。

但可能是因為放鬆後下午睡多了,夜晚躺上床後,直到凌晨3點才真正睡著...

隔天頂著熊貓眼往冰湖前進!為了抵達冰湖,我們還得再走回上雨崩,然後持續上山。

動物特輯,這裡的牛馬完全不怕人,就讓你默默的拍照,牠吃牠的草。

穿過了小牧場區,接下來就是大區塊的林區。

在山林裡穿梭,路上滿佈石頭及爛泥,讓腳踩的疼,走得滿頭大汗,但為了美景就默默忍耐(另外還有幾個妹子同行,妹子都沒唉了,我怎麼能唉唉叫呢)。

雖然天氣不算太好,但依稀可以看到我們離冰湖更近一步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午1點多終於到了冰湖,總共花了4個小時上到頂,來回果真也要花了快要一整天的時間。



冰湖的美麗嘆為觀止,在上面的永凍土似乎就是卡瓦格博峰。相傳1991年17名日本登山客來到卡瓦伯格峰挑戰登頂,卻被雪崩淹沒,全體罹難,至此聖山-卡瓦格博峰便從未有人成功登頂,除了是預防未來再有憾事,也間接守護這座藏族人心目中的聖山。

欣賞完這座美麗的冰湖,緩緩下山,也慢慢補足上山時沒拍到的美照,即便是下山途中,往前望去的景色依舊十分遼闊動人。


在雨崩待了多天,名聞遐邇的神瀑及冰湖也都去過,基本上沒什麼遺憾,所以隔天也準備和今天一起上山的小伙伴們離開雨崩,但這次並不打算走回頭路回到西當,而是走另一條出村的道路 ─ 尼農大峽谷。

從尼農大峽谷出村,一路大部分是下坡路段(反過頭來表示從尼農進村就得一路爬坡),十分好走,路上幾乎都是小石子及碎砂居多,反倒沒甚麼爛泥路,比從西當上山的路要好的多(但從那走的好處是景色更好),也難怪從這下山時看到的藏民更多,也許村民現在都走這條路吧。

花了5小時走出峽谷,來到大巴登記後車處,等著準備回到飛來寺取行李,然後回香格里拉,這段德欽-飛來寺-雨崩之旅,算是順利結束。雖多花了不少錢,但這趟旅行讓人興奮難忘,即便現在回想起來,也感動的讓人眼眶含淚,能默默對自己說:「來過真好」。


在幾個日子陪著我們的藏族小伙農布,在走完神瀑之後,因為有事就先行下山,等我們回到香格里拉之後再約著碰面。回到香格里拉的隔天,農布就和我一起走了好幾個地方。

首先到了普達措公園,這公園是當地最大的濕地公園,裡頭有森林、草原、湖泊,是散步的好地方(但老實說我更愛納帕海),可惜天公不作美,稍微飄雨,也讓照片拍起來灰暗許多。跟著農布的最大好處是進出許多觀光景點都不用門票費,只是最後我還是把油錢和門票費折算給農布,難道這就是藏族做生意的方式?


聊天時農布有問到想不要回他們家看看?以往都是在屋外欣賞藏民的的建築,有機會能夠進屋參觀,我當然雙手贊成!因此我們逛完普達措公園後,就驅車回他位於市區不遠的家。

在進他家門之前,先去了趟松茸市場,裡頭也是擠滿人潮,人山人海,只是看到這松茸的價格,雖然已經便宜許多,但還是讓人貴的買不下手。


下午回到農布家,裡頭非常整潔乾淨,裝飾也很有藏族風。奶奶手沖了一杯酥油茶給我喝,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奇特味道,有些奶腥味,帶有一些渣子,天涼時很容易下口,畢竟酥油茶是藏民傳統的高熱量茶飲,如果晚上能夠再來一杯多好。

這就是搗鼓酥油茶的器具。

然後農布及奶奶手把手教我如何自捏糌粑。原本都是粉末狀的糌粑,倒入一些酥油茶並且靠著手捏的溫度後漸漸成形,變成一球或一長條的糌粑,可放鹽或白糖來做成鹹口或甜口味,我當然愛吃甜口,所以就加入幾勺白糖,吃起來的味道糯糯的,也算有嚼勁,是我非常喜歡的口感!第一次吃到的正宗糌粑,這味道跟內蒙古的額爾古納奶茶一樣讓人回味無窮。


在德欽-香格里拉的這一個多星期,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也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如果在東邊我最愛的城市是青島,那在西邊我最享受的一段旅行時光,就是在稻城及香格里拉的這段時間,即便要來到這裡,比起其它城市困難許多,但這絕對會是我人生中,必定回顧的城市之一。




下一站:民工的一頓飯與豔遇之都麗江

民工的一頓飯與豔遇之都麗江



(本日繼續多圖...)

準備離開香格里拉這個好地方,心中有萬般不捨,但想到後面還有這麼多酷炫的城市等著我,還是背起行囊繼續騎吧。

再會了~香格里拉!

接下來的目標是人稱豔遇之都的麗江,看看路程大約將近170公里,似乎是個兩天能到的地方呢...(想想之前到稻城的時候就被公里數騙了!)

反正且戰且走吧!

路上的風景還是不錯,人車都不多,這就是可以讓人一路騎下去的景色。


今天出門的時後天氣仍是陰涼灰暗,又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果然才騎不遠,就開始有間歇小雨,穿著防風外套還不礙事,但礙事的是肚子...

才剛騎到離納帕海不遠處的小中甸鎮時,肚子不爭氣的開始咕嚕起來,不是想要找廁所,而是燃料耗盡了!先去路旁的小店吃碗過橋米線再繼續上路。從香格里拉出發後的路況基本以平路和起伏路為主,算是相當好騎,沒有又需要翻山越嶺的環山路我就阿彌陀佛了。

最難預料的還是天氣。吃完點心,離開小中甸不久後,雨勢就開始慢慢變大,騎到真受不了時,路旁剛好有間不錯的木屋,就趕緊拐往那休息一下,看看這雨有沒有機會停,這時後才下午3點。


說是小木屋,更像是臨時搭建出來的休息處,兩旁則是防風布蓋著的房屋,有點像農舍的感覺,而獨立在另一旁的則是廁所。

這場雨下到了6點多才停,但看著地圖,前方還得翻過一座小山,而這時間也差不多該是找地方扎營,仔細思考後,那不如就直接在旁邊的草地搭帳篷休息一晚吧,有屋頂有草皮,還有可以坐著滑手機的地方,看起來這環境算是相當好!找了屋主交涉,發現原來住這裡的是從麗江過來做臨時工的漢民,他們在附近的農田里幹活,偶爾也做一些粗工,但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我也沒多問了。

由於這里地處偏僻,附近也沒什麼飯館,幾個大叔大姊直接邀請我一起吃晚飯,睡人家的地還蹭人家的飯,真是不好意思,雖然是些簡單的炒菜,小米椒配飯,但願意這樣接待我這陌生人,讓這頓飯不只吃的飽,心裡更是暖洋洋(肚裡也很暖,大叔還拿出他自釀的米酒讓我喝上好幾杯)。



真的是好久不見的帳棚君。


隔天早上9點多和大叔們打個招呼後出發,天氣依然沒有太好,但路面是乾的,只要不下雨都好。


緊接而來的就是一段山路,但山里一片霧濛濛,有一段路可見度不到2公尺,騎起來更是特別刺激,幸好爬坡路騎不快,只是濃厚的水氣讓人呼吸起來不太舒服。


過了這座小山,再騎過一些起伏路後,就是讓人興奮不已的好一大段下坡,這才是我要的山路阿!而在這段下坡的過程中,也看到好幾個騎友正在奮力向上騎,這些騎友應該是走著滇藏線上來,也就是從雲南出發一路往上準備到西藏拉薩,但依我自己騎過這兩段路的經驗,比起川藏線,我感覺滇藏線的難度還是更大一些,一是坡度更陡,二是路窄,三是高原的風景更少了點,如果是剛騎車上路的新手,從川藏線過去還是更好的選擇。

一路往下滑行的過程中,還有另一個香格里拉普達措公園及知名的虎跳峽景觀區,但礙於我今天到麗江的路程還頗遠(約130公里),所以也就不到處逛逛,而是一路朝目的地過去。而這下坡路段帶來的好處,讓我才在中午左右的時間,就騎到了路程的一半(65公里),也許能比我想像中的更早到達麗江。


在虎跳峽鎮吃了中飯,還想著能在太陽下山前抵達麗江,沒想到才騎沒多久,3點多就開始下起大雨,真是天不從人願,而這場雨竟然下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將近5點才緩下來,當然,也拖了我不少時間。

只能在路旁水果商搭起的臨時攤位上休息,等這場雨過去。

在一大段舒服的下坡及(強迫)休息後,本以為可以一路直挺挺的騎進麗江,沒想到過了虎跳峽不久,看著標往麗江的路,又是指著山裡,才知道原來進麗江也不容易阿...

看著地圖,原來麗江也是個三面環山的山城,而從我的這一側,緊鄰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想進城當然就還得再爬一座山過去。10多公里的山路讓人累得不要不要,幸好前面有一大段路都是下坡,不太耗費體力,才不至於騎到這裡軟腳,只是隨著時間逝去,等騎到接近山頂時,也已經傍晚6點半,此時正位於一座山間小廟,由於依山勢而建,十分特殊,休息時也下車進去逛了一小圈。

接下來騎進山頂的起伏路,這裡的風景也是相當好,如果有機會騎個摩托再來逛逛多好。


直到進村後也已經晚上8點多,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也就先下車在村裡吃飯,這時候離麗江市區還有15公里...


摸黑繼續往前,很難得的又必須夜騎,雖然晚上涼快,但還是有些危險,畢竟路上幾乎沒有路燈,得靠著一支手電筒摸黑前進。再繼續爬過幾公里的小山路後,離著我住的麗江束河古鎮也不遠了,等出了小山後路況就平緩許多,最後抵達青旅,也已經晚上10點,這是繼常州-南京、鹽城-連雲港的百公里路途後,第三次一路騎到大晚上,最後半腿軟的抵達目的地,未來再有當天上百公里路程的時後,還是必須把天氣或扎胎換胎等狀況考慮進去,才不會又是摸黑騎到虛脫。


麗江的束河古鎮與大研古鎮,都是在麗江必去必逛的景點之一。束河古鎮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據點,也是馬幫重要的城寨,雖如今都只成歷史洪流,但現今仍做為旅遊大城及其古蹟文化而赫赫有名。

在這個諾大的青旅,設施齊全,也能在這煮菜做飯。在青旅裡認識幾個年輕小夥伴,而透過他的介紹,也認識了來此地遊玩的書法家朋友,就幾人在這古鎮中悠悠逛逛。

先帶大家逛逛束河古鎮吧!


路上隨時可見馬兒,真不愧是過去的馬幫重鎮。



路上攤販與小店林立,無論金銀飾、古玩、水果餐飲甚至酒吧基本都有,在這從早玩到晚都沒問題。




比起逛飾品店藝品店,我還是更愛獨自漫步小鎮中欣賞。

而這裡另一個特色就是清澈的水質,連河底的小魚都一覽無遺,原因在於麗江的水大多都來自哈巴雪山的雪水,清澈乾淨的雪水幾乎沒汙染的來到麗江,才繼續往下流。


走進小巷,裡頭更有些幾百年的古蹟房屋,看來至少有上百年歷史,持續往屋內走進,更是越來越乾淨,感覺仍是有人細心維護,原來是當地有名的茶商。淺嚐一杯陳年普洱茶,香氣迷人,比起在外喝的普洱茶,層次果然高了不只一級。




而這樣有味道的古鎮,自然也吸引不少新人來這拍婚紗照,今天至少看到了5組人以上的婚紗團隊,非常熱門(也可能是旅拍團)。



而另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跟隨著書法家盛楊老師的腳步,跟著去拜訪另一位書法老師。這位書法老師在此地開了一間高檔旅社,從外而內都有著風雅帶些時尚感的擺設,個人也常喜歡這樣的設計。

而我們幾人在那聊天,品松茸吃土豆喝杯小酒,相談甚歡,也因為在青旅多與人接觸相識,才意外的有機會與這些文人雅士聊上幾句,若總是一個人獨走,可就沒有這些福氣。


再來逛逛大研古城(麗江舊城區)。舊城區依山而建,所以有地勢高低差異,而這裡的人潮相比束河古鎮來的更多,所以我們先避開人潮,走走地勢高的文昌宮,再往下慢慢逛去。





民清時期,人潮熙來攘往,可見此地當時繁榮,我們也只能從一些舊照片中,回憶過去。



可以走的地方太多,可以看到有趣玩意兒也多,讓我們從下午一路走走逛逛,一直逛到夜深才肯罷休。


走進四方街,就越覺得擁擠,在台灣除了夜市或是演唱會,以及一些特殊節慶(如過年阿里山賞櫻),很難看到這樣的人潮,而今天,是連六日都不是的星期三。

到了入夜,閃起燈火後又是一番不同的滋味。

在大研古鎮,酒吧的數量確實不少(但價格也比其它地方貴上不少)。聽說十年前,麗江與現在同樣熱鬧,但當時有的是音樂人、文學家、或者想要浪跡天涯的旅人,各種三教九流齊聚的地方,瀰漫一種「不知何去,就去麗江」的氛圍,而因此麗江在網上更有了「豔遇之都」的稱號。現今是否還有那樣多的奇遇,我不知道,但我喜歡在這深飲一杯酒,享受當下的生活。


這樣的古鎮,在雲南非常多,而相比其氛圍,我覺得以麗江、大理來說更勝當初走過的烏鎮、西塘,但要來到雲南麗江,除了搭飛機,其它的方式都辛苦許多(坐火車、自駕等),如果有機會,來趟麗江之旅確實是個好選擇!最後放上青旅的可愛狗狗做結尾,在麗江待了4、5天後,接下來的又是繼續下一個古城之旅!





下一站:發燒騎行與古城之旅



騎行:3小時/50公里(香格里拉→上吉沙) + 13小時/130公里(上吉沙→麗江)

發燒騎行與古城之旅




如果說騎行路上最讓人難受的,扣除掉外在因素如路況、逆風、永無止盡的山路或車子壞掉等狀況,身體上的不舒服其實才是這段路上最大的阻礙,而今天這趟路,也是我騎過最難受的一段路之一。


早上,目送書法家盛陽老師及一起逛街的小夥伴阿健離開旅社之後,我也在10點左右出發繼續往下個目的地 ─ 大理前進,但剛好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樸素的小古鎮 ─ 沙溪古鎮,就在大理不遠處,最後決定先去沙溪古鎮逛逛,然後再轉往大理。

從麗江出發,到沙溪古鎮大約才百公里路程,應該也是一天能到的距離。走著214國道,回到從香格里拉到麗江的主幹道上,從高騎到低,比起進麗江那時的辛苦,現在則是舒服許多。





平常這樣的路途,配上晴朗的天氣,應該是騎著最舒服的時候,但剛騎上路不久,就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且肚子也慢慢有翻攪的疼痛感,難道是吃壞肚子?不只肚子,四肢也開始無力,各種令人難受的狀況,竟然一次襲來!

不時的下車休息,讓上面這些照片成了今天唯一的風景照,後來則是難受到極致,連擺弄手機拍照的興致也沒了,只能慢慢地緩步往前。雖然沒有像是到麗江那樣的山坡道,但緩緩地上坡路也讓雙腳痠痛到不行,甚至頻頻下車休息,這完全不像平常騎行的我,雖然知道身體好像有些毛病,但實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後來騎了大約50多公里,來到了九河鄉這個地方,終於不支倒地...也沒那麼誇張拉!就是真累到不想再騎了,想說乾脆吃個飯,然後直接找個草地搭帳篷休息。進到飯館,點了一碗炒飯,但吃著吃著,就停下了筷子,第一次把飯吃到一半就吃不下,沒食慾到這種程度,身體感覺都不像自己的一樣,剛好看到飯館對面的小學,有著一大片草地,暑假期間在這裡支個帳棚應該沒關係吧...

只是帳棚一撐開,把行李往裡頭一丟後,連地墊也沒鋪上就直接躺下睡著了...再次醒來之後竟然已經晚上10點,第一次在野外直接累到不醒人事,後來想想,這樣不舒服的狀況應該是發燒了,所以全身無力又頭昏腦脹,幸好在村子裡,又離著大馬路不遠(只是車聲喇叭聲挺吵)所以即便半暈倒的倒在帳棚裡,也沒有被人騷擾,只能說是萬幸!


從昨晚6點搭帳篷一路睡到了隔天早上7、8點,早上起來也恢復了點力氣,頭也不再昏沉,慶幸自己恢復得相當好!繼續往沙溪古鎮前進!


由於昨天已經騎了一半路程,今天只要騎約50公里就能抵達目的地,所以應該能夠中午左右就到古鎮,下午再好好逛一下這個可愛的小古鎮。

不久後就騎到了大理界。


退燒了,身體舒服許多,又能繼續看著風景前進。


終於看到了古鎮的牌匾,但進沙溪古鎮前還得爬一個小山丘。


下午1點左右,就進到了沙溪古鎮,比起麗江、大理這些有名的大城鎮,這古鎮確實小了不少,但也因此留下更純樸自然的原貌。

恣意逛逛這個小鎮,意外的還可以逛很久,我看得更多是在自然風景與老房子,還有能代表這裡文化的一些蛛絲馬跡。

也許是因為刻意的保護限制,這裡幾乎沒有超過三層樓的高房,在青旅的頂樓一眼望去,幾乎就可以看完整個小鎮。



小鎮的路間與周圍小店,都能讓人細細品味,而我最愛的是它的不擁擠(畢竟許多有名的觀光城鎮,如剛離開的麗江,人潮多到可怕)。


這裡是小鎮的中心,有個舞台及前廣場,似乎會在每年的特定節慶舉辦節目,到那時候就會像台灣古早時期,廟宇前舉辦殺豬公祭神法會那般熱鬧。


木造老房還是相當有味道。


古蹟般的磚瓦建築,可以看得出來仍然有在維護保存,才能把百年以前的建築樣貌,一路保留到現在。



養馬人家繼續拴著馬兒,等遊客來嘗試騎馬逛小鎮(當然,要收費的)。


再往外圍走,就會有小橋流水及自然風景,閒著沒事來這裡走走逛逛也相當舒服。



市場街,人潮也不少,來這裡吃飯或是找找小點心都很不錯。


小鎮不大,在這裡短暫停留一天的時間也足夠逛完,去大理之前能拐個彎先到這個小鎮走走,我覺得是個恰到好處的選擇,畢竟一直在熱鬧的大城裡穿梭,就如同不斷把各種重口味的菜餚塞嘴裡,無論再美味好吃,吃久了總是膩,而剛好逛到沙溪古鎮,就像各種盤餐中間的小菜及甜點,解膩的剛剛好!

而我的最佳網友零哥,人也剛好正在大理,晚上便開著車過來找我,一起喝了幾杯酒,等明早再隨他一起去到金庸小說筆下最知名的國度之一:大理國!



下一站:一路向西去大理



騎行:4小時/60公里(麗江→九河鄉) + 3小時/50公里(九河鄉→沙溪古鎮)

一路向西去大理




「是不是 對生活不太滿意」
「很久沒有笑過 又不知為何」
「既然不快樂 又不喜歡這裡」
「不如一路 向西 去大理」

在成都,聽到前女友結婚的消息,陪伴我那一時半會療傷的時刻,就是這首郝雲的去大理。時隔2個多月後,走過318進到川藏到雲南,途中甚至差點魂斷異鄉,最後終於在8月下旬,來到了大理國。

和零哥再次見面,雖然中間只隔2周,心裡依舊期待興奮。這次直接上零哥的車,一路驅車直達百公里外的大理古城,開車不過幾小時就到,這也是騎車一天能抵達的距離。跟著零哥到處走逛,但有更多時間是自己漫步在大理,也花了些時間繞行洱海一圈,接下來就用照片給大家看一下大理這個地方。


1.大理古城:大理建設的早,西元779年南詔遷都開國,至今成為西部旅遊重鎮。古城建立的井井有序,棋盤式的街道,感覺就像走在西安城內,街道寬敞好走,不時能看到各式古蹟。

從另一側的鼓樓可以上去望著整片古城,雖然因為樓層不夠高只能看到一部分(這裡比起麗江、沙溪還是大的多)



另一側還有特設的洋人街,民清時期許多來大理經商的外國人都喜歡齊聚在此,因此特別設了專區。


當然,更令人興奮的還是夜晚的大理,五光十色,特別有活力。




這裡的酒吧也不少,在古城裡逛累走累了,選擇一家評價好氣氛好的酒吧進去坐坐,也是體會大理的夜晚一相挺不錯的消遣。

由於大理是棋盤式道路格局,且路面也較寬,比起有部分依山而建的麗江大研古鎮,這裡逛起來更舒服些,不會太過人擠人,也不需要一直爬著階梯,但總覺得麗江還是有種更為豔麗的氛圍,大理則是更適合一家老小來逛逛的地方。


2.洱海:
在古城內逛了2、3天,景點也看得差不多,晚上除了蹲酒吧,再不就是待青旅吃宵夜看電影,也該是騎車出去逛逛的時候,而來到大理必走的另一個地點,就是洱海。環行洱海約120公里,也是騎車一天能繞完的距離(但如果要深度在洱海周遭的各個小古鎮及景點拍照、四處休息喝喝茶等,建議分成兩天走完會更好)。我從大理古城沿洱海往上走,準備順時針繞一圈回大理,接下來就帶大家看看沿途風景。

左面蒼山右面洱海,在自然的懷抱中慢慢往前騎,從大理古城往上騎約20分鐘即可到喜洲古鎮,這裡多為白族人,也是個白族古鎮,裡頭有許多當地小吃及特色服飾,來這裡吃吃喝喝逛飾品就對了!




剛出爐、熱騰騰的粑粑,有鹹口及甜味,吃起來像酥餅但中間還有些黏呼的餡料,非常好吃的小點心。

再繼續往北面騎去,開始能夠看到洱海的面貌,但這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廢水淤積的緣故,不僅湖面髒亂,優養化嚴重,也不時散發一股惡臭,趕緊逃離。


騎往西北邊後,湖面水質就好的多,而美麗的山河水景,吸引不少遊客及新人前來拍婚紗。



從東側這一面騎,常可見洱海在身旁,有如騎在台灣東海岸,非常舒服。繼續往南走,則會到另一個古鎮,双廊古鎮,比起剛剛經過的喜洲,這裡更為商業化,但也建設的更好,人潮自然更多,但依著洱海邊設計的古鎮,走起來有種回到淡水老街的感覺,若有機會,能在這住一天欣賞洱海景色,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繼續往下走,也差不多回到大理市區,但在進市區前,還是有很多自然景觀及特色廟宇,讓大家前來拍照留念。



來到大理,必須得聽一句話:「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句話就能大致大理可以看什麼,何時來看最好。而若是隨意走走,不只可以逛逛大理古城,騎車繞行洱海,若有時間,更可以上蒼山,盡收整個洱海風光,也能逛逛美麗的大理大學。在這住個一星期十來天的,也更能感受整個大理的美。

居高臨下的大理大學,俯瞰整個大理市,在花開的季節前來參觀更美!


在大理待了將近一周,和零哥在大理的工作室暢談了幾個夜晚,知道他和現任女友正有結婚的打算,將來也會繼續在雲南這繼續發展。除了當導遊挣些收入,更想發展露營房車,我認為在大陸發展這樣的市場比在台灣更有潛力,第一是地大物博,郊外土地少有管制,有個露營車更可以實現走哪玩哪,第二是車體限制較寬,即便多做改造設計也能上路,我認為這樣的項目確實有搞頭,也祝福零哥未來能雙喜臨門!

下一個目的地則是雲南的最後一站 ─ 昆明。很高興能在香格里拉與零哥相遇,舊友相遇永遠都有說不盡的話與各種感慨,路走多了,朋友也多了,一路上更是有機會碰到許久不見的老友,而接下來到昆明的路,想不到又是數個與舊友相遇得契機。





下一站:新朋舊友的騎行之旅

新朋舊友的騎行之旅




和零哥再次相遇,多了個人聊天,讓這趟大理行不會總是形單影隻,但如今準備離開大理,再回到獨行的日子,也讓我多了些感慨。

今天仍是陰涼的天氣,早上還下點小雨,最後還吃碗雲南的特色麵 - 洱絲後才上路,還真是有夠拖拖拉拉。


而今天的目的地不是一路直衝昆明,而是會先拐往離大理不遠的祥雲縣,找尋前幾個月在四川偶遇的騎友 ─ 湯森(我們的相遇可參考結夥騎成都)。我們幾個人一起抵達成都之後,我留在旅社當義工,有人騎318往拉薩過去,有人去到雲南,有人則一路騎回家,騎回家的就是白族兄弟湯森,後來也得知他在祥雲縣和朋友開了家小飯館,而我正準備在離開大理後順路去會會這位幾個月不見的小兄弟。


從大理古城出發,經過下關,一路騎往山林中,前面30多公里的平路騎起來相當舒暢,之後才開始有了緩上坡。


照零哥的說法,只要騎經過那約10公里的緩上坡後,就可以一路下坡到祥雲,但果然事情沒這麼簡單,10公里上坡過後,雖然有著下坡路段,但之後還是得再騎10公里的山路及緩上坡後才真正到達祥雲縣,最後那幾公里的上坡確實累人(可能也因為騎到晚上7點多了吧,肚子也餓得不行),幸好在天黑之前順利抵達湯森的店。


8點多,湯森和他的廚師好友整了一些菜,備上白酒等著聊聊我這一路上的故事,果然有故事就要配著酒。


白族特殊的大煙筒,有點像水煙及煙斗的結合,但味道之濃郁,讓我差點受不了。而這頓飯也在邊聊邊吃偶爾乾一杯的舒服氛圍下,直到11點多才結束,而等他們收拾完店面後,湯森還幫我租了店對面的一間小套房要我好好休息,來到人家地盤又蹭吃又蹭住,實在不好意思,但當地人的豪氣,讓我也只好欣然接受美意,誰說只有台灣人熱情大方,只要聊得來,乾杯酒,處處都是熱情的好朋友。


由於昨夜聊的晚,今天9點多才醒,直到跟湯森拜別準備再上路的時後,也已經11點多了。從祥雲縣往前騎,大多是平路和起伏路,算是好走。而往前騎了大約10多公里後,正準備休息,就看著幾個騎友正在一個涼亭休息配西瓜,而且看著車上裝備,感覺是長途旅行的騎友,這也讓我興奮起來,趕緊過去一起聊個天,而一問之下他們也剛好準備到昆明,也因此意外的又撿到了小夥伴,讓這幾天到昆明的旅程不無聊。

這幾位騎友分別是剛大學畢業的阿齊、離職後出來騎車一陣子轉換心情的阿剛,以及說是當直播主的瘦仔,他們也是騎上路後才結識的夥伴,很意外的我上路這麼長時間竟然沒遇到幾個騎友(我這比例算少吧)?

一起騎行40公里後,開始上坡路,大多是混合著下坡的起伏路,對我來說非常輕鬆,但對這些新的小夥伴來說,可就稍為困難,所以我也沒事就停下來欣賞風景,順便等等還在後頭的小夥伴們。

一路往上騎,直到過了力必甸村後那段路,風景非常優美,處處山明水秀,而且能找到許多的平原草地,特別適合在這裡扎營享受無人又好風景的地方,可惜此時才6點,大家都沒特別準備糧食,所以最後也只能放棄這些美妙的營地,先騎往下個村子天申堂鄉,吃完晚飯再作打算。

途中有段路正在修路,路上泥路及滿布小石頭,還有大車小車交雜,不只路況危險,也讓我的輪子和車一度陷入恐慌危機,幸好最後安全通過,沒有爆胎。

來到天申堂這個小村解決晚飯後,接下來就是找營地,沒錯,很難得遇到小夥伴們都自個兒有帶帳篷,終於可以來個營火晚會(誤),但他們搭帳篷的停車場是水泥地,我的帳篷沒辦法下釘,最後我只能獨自再往下條路過去,找個砂石場旁的小草地扎營,等弄好後再回來與他們會合。去便利店拎著幾瓶啤酒,一起喝酒嗑瓜子聊天,這樣的夜間聚會倒也新鮮,成了我進大陸騎行以來第一次的共同扎營。



山里霧氣多,扎完營沒多久,帳篷裡就開始溼答答,但幸好早上起來是個大晴天。今天的目的地是70公里外的楚雄市,這應該也是相當輕鬆的路程。

今天路況好,基本都是下坡與起伏路,才中午12點半就騎到40公里外的南華縣,所以也在這縣城裡吃個中飯才繼續上路。


而後面30多公里的路也相當輕鬆,騎在沒車少人的小路及平穩的道路上,讓車子的速度不只提升一個檔次,一邊欣賞田野風景一邊向著目標前進,這算是最舒服的騎法。


非常順利地在下午4點半就進到了楚雄市,也找了間還算不錯的旅館住上一晚,能夠好好洗個熱水澡還是舒服,而我們就剛好住在楚雄有名的彝人古鎮旁,稍微休息之後就進到這個古鎮逛逛,順便吃個晚飯。

但走過的感覺,比起麗江大理這些有歷史的古蹟古城,這裡倒比較像是少數民族式的旅遊村,晚上更像是個大型夜市,聽說是以彝族的火把節為亮點,斥資營建的人工古鎮,作為剛好路過可以逛逛的景點,能在這裡解決吃喝順便散步,倒也還挺不錯。


看著地圖,離昆明尚有200公里,這兩天拼一點有機會到。早上起來下了些雨,不過等我們出發之後,就開始出太陽,讓我們還沒正式出發就先滿身汗。

今天的路線是準備從楚雄騎到約90公里外的祿丰縣。

沿著320國道走,出了城沒多久就碰到2-3公里的爛路,聽說這條路從2014年修到現在還沒修好,也許又是貪污惹的禍,還是只能慢慢顛過去。

過了爛路後又開始爬坡,但山不高,大概一小時左右就能上頂,然後一溜煙的再往下滑。接下來都是些起伏路,也算是好騎的路段。

進祿丰縣前,有一段如同峽谷般的道路,彷彿回到四川重慶前那環山壁路,風景雖沒有像川藏線途中那些壯麗遼闊,但也算是大理出發後少見的險路,而後來才知道這裡曾因為地殼變動後被擠壓出來,顯露出的化石,讓祿丰縣成了一個重要的恐龍化石出產地。

5點多我們一夥進到了縣城裡閒晃,6點多吃飯時突然下起大雨,且大到宛如颱風過境一般,讓原本要去地質公園附近扎營的我們頓時打消念頭,而這場風雨也到了8點多才慢慢消停,我們也就枯坐在飯店裡,等到雨停後才找尋接下來要住宿/扎營的地方。

很特別的,今晚我住宿又開始不順利。詢問了好多家旅店,都說需要本國身分證才給入住,看來又遇到當初在福建時同樣問題,但這次有本國人陪同還不能住,就讓我納悶了。詢問了許久,有些小夥伴開始不耐煩,瘦仔直接說要不找個空屋睡會就行,阿剛還是希望陪我找個旅店,幾個人稍微鬧著情緒,最後決定今晚先分道揚鑣,瘦仔和阿齊去外頭找個空屋或空地扎營睡,而我和阿剛則繼續奮鬥。

9點半,終於找到一家旅店肯給我入住,但還得去警察局登記房間號碼,幸好警察局離著不遠,旅店一晚40RMB也不算貴,只是設備比起昨天的旅社可說是差的多。房間算是小髒舊,空氣也不太流通,是比較不好的住宿體驗,想著明天應該就能到昆明,也就先將就吧。

頭上不只滿滿烏雲,還有滿滿麻雀(電線上小細點都是),走過這條街都怕被鳥屎滴滿身,趕緊快速穿越。


今天的目的地則是終點站昆明,由於路途較遠,所以早上9點不到就騎車上路,陰涼的好天氣讓我們快馬加鞭努力往前,只是沒多久就碰上10公里的山路,一夥人慢慢騎,一邊爬坡也不時下車休息,花了不少時間,直到1點多才騎到50公里遠的村鎮吃午飯。


下午稍微下雨,但這只是假象,沒多久又艷陽高照,唯一慶幸的是接下來少有剛剛的上坡路,都是起伏路段為主,甚至經過昆明前的安寧市,之後更有一大段下坡,騎起來更是舒服。


晚上6點多來到滇池,這也是雲南除洱海之外最大的內陸湖,在這裡稍微逛逛之後,幾位小夥伴也決定在這個美麗又不會太過吵鬧的湖泊周遭找個地方扎營,認真找找,確實也能在這找到舒服且人煙稀少的地方拉起帳篷,但由於我在昆明還另有熟人,所以在吃完晚飯後,也就跟這幾位共騎好多天的小夥伴們道別。

而我在昆明的熟人,也就是東北瀋陽的1995青旅掌櫃少雷(我們的相識可參考瀋陽溫馨大客棧),目前也正在昆明理工讀研究所,而他暫住的青旅,是1995的前義工小丸子所開的旅社,一切就是這麼的剛好,而我竟然能和半年多不見的少雷,在昆明繼續相會,只能說是命運的安排,所以這幾天在昆明休整的日子,我也就暫時寄居在小丸子的青旅,與他們一起閒話家常。







下一站:四季如春,春城昆明



騎行:5小時/80公里(大理→祥雲縣) + 5小時/75公里(祥雲縣→天申堂鄉) + 4小時/75公里(天申堂鄉→楚雄市) + 5小時/90公里(楚雄市→祿丰縣) + 8小時/125公里(祿丰縣→昆明)

四季如春,春城昆明



從大理騎過將近450公里的路途,終於來到了雲南的最後一站 ─ 昆明。昆明的氣候相當適宜人居,即便是盛暑8月,氣溫仍然維持20多度,晚上在高樓打開窗,還能感受些許涼意,即便到了冬天,氣溫仍多維持15度以上,不太乾不太濕,如果退休養老,昆明算是全大陸最適宜的地方之一。

剛好隔天碰上下雨的青旅時光,就是悠哉滑手機打王者的最好時光(想當初我大學也是過的這麼糜爛...)


昆明可惜的是市區當地並沒有太多讓人驚豔的景點,當地最大的內陸湖滇池,整治的比較像是溼地公園,但再往外圍延伸出去,看到的就以高樓住宅居多,優美程度遠不如洱海周圍那般豐富,較為可惜,唯一的好處應該就是位居其它旅遊城市的中間,往西南可到西雙版納(這也是我少數沒踏足的旅遊城市,似乎有點可惜),西北則是我走過的大理麗江。

也因如此,我在昆明待的時間並不長,來到昆明最孜孜念念的還是那些老朋友們。由於剛好是暑假期間,學校也放假,所以沒事就和少雷一起走走逛逛附近的小景點,或是在外頭回味東北菜,甚至買些菜肉重溫當初在瀋陽青旅整一桌菜的溫馨時光,這實在是透過旅行才有機會體驗的氛圍,直到現在仍讓我印象深刻。

儘管昆明市區內沒有太多景色,但還是有些小景點能帶著大家逛逛。首先是官渡古鎮,但明明跟三國的官渡差之千里,怎麼還是名叫官渡呢?如今還是讓我很疑惑。


也許因為知名度確實不高,所以在這古鎮遊覽的人潮遠不如大理、麗江,古鎮上除了幾個歷史久遠的鼓樓古寺,其它更吸引人的,應該就是路旁的小吃吧。

古鎮旁就是雲南省博物館,若實在覺得古鎮逛的無聊,還能到這裡轉轉吹吹冷氣,增加一些知識點。

騎車逛逛滇池的濕地公園,邊吹風邊看風景,甚至可以三五好友來野餐,也算是提供當地居民或是來到昆明工作、讀書的外地人一個好去處。



離開前嚐嚐自宅開伙,通常青旅都有配備廚房,小丸子開的這青旅也不例外(反正就是居家型青旅),跟著小丸子、少雷一起整一頓家鄉東北菜,邊吃邊閒話家常,聊聊少雷母單24年後意外結交的女友(還是他青旅的長住客妹子,本來在旅社還天天鬥嘴的歡喜冤家,如今意外結成一對);和小丸子在一起多年的男友竟然是和我差不多歲數的大叔,一個稍微禿頂的有為青年;兩個從哈爾濱來到昆明讀書的男大生,玩王者榮耀玩到差點被退學;獨自來到雲南旅行的年輕女孩,志向是旅行作家...好多的故事在飯桌上冉冉開花,品嚐美味的同時更得配上幾口酒,這才是青旅中最溫馨的一面。



在昆明修剪了留了一年多的長髮,變得更乾淨俐落些(雖然還是長髮造型)。也在昆明和幾位微信上的網友見面,有些都已經是半退休的老大哥,但聽著他們的人生經歷與未來計畫,精采程度都讓我覺得自慚形穢。雖然待這的時間不長,但卻也讓我多認識一個新城市,與一些新朋舊友的聚會,更讓我感動不已,畢竟,對一個從台灣遠道而來的騎行小夥,只要離開了這個城市,未來就更難有相聚機會,更別說是離開大陸之後,下次相聚也許連對方的孩子都大了...


準備離開雲南,騎進貴州廣西,雖然未來難度比起川藏線那會,已經大大的降低,但之後還有更多光怪陸離的事在等著我,當然也不乏溫馨感人的好事,不管何種事,都是在騎行路上的挑戰,一路解決,一路前進。也希望大家持續收看大陸騎車的新篇章 ─ 南迴篇(貴州>>>廣西>>>海南)


────── 雲川藏篇(四川>>>藏區>>>雲南) END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