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 享受北京(下)
在新旅舍當義工的生活,跟瀋陽有很大不同,畢竟這裡來客多,而且還要輪流煮飯,比起在瀋陽時整天優閒有看不完的劇,更精實的多,而且這裡還有幫忙收拾房間的打掃阿姨,也大大減輕義工們的負擔(不過有個正職員工好像才是正常)。



還在北京這個四月天,讓我遇到兩回變異,一是最常在地理課本讀到的黃害,竟然讓我在北京親身碰見。那天在外走著,不管手摸什麼都是沾滿一層土,天空一片黃濛濛,也難得看到幾乎人人戴口罩,雖然在中國是個不能說的秘密,但親身體驗後才知道它的威力。



另外一個異象就是四月雪,某天正在洗著床單時,突然看到雪花又從天上飄下,雖然不如當初仍在東北時那又急又大的雪,但也足夠把許多地鋪上一層雪白,聽說這是北京三十多年以來的四月雪,難道又有什麼冤情(電視都這麼演)。
好吧,廢話多了,還是來看看今天主題。
本篇最重要的曬一下長城之旅,既然來到北京,必走的地方除了故宮之外,另外一個就是享譽國際的長城。長城基本上有很多段,而最被遊客知道的就是八達嶺長城,其它還有慕田峪長城及司馬台長城,甚至還有野長城,也就是無人管理無人修繕的斷壁殘垣,但卻吸引很多喜歡挑戰原始風貌,有著齊全攀爬裝備的老手前去挑戰,而我這新手一玫,還是乖乖在好走的長城逛逛就好。
先來看看八達嶺長城,這是所有長城中管理的最好,交通也最方便的長城。但缺點就是人多,非常非常多,尤其往年到了五一、十一、春節這種假期時,長城根本就跟熱鬧的夜市一樣,動彈不得,所以想要去長城的朋友建議避開連假與六日,才會有更好的觀光體驗。
坐著公車一路到了長城關口,往內走就是上上下下的長城坡道。





我已經是平常日來走長城,但人潮依舊多,且看來都是以東方臉孔、大陸本國人居多。





人多,總是會有老鼠屎,但這點不只中國,台灣甚至世界各地也都有類似狀況。

一路綿延不知盡頭的長城,遙望過去一覽無遺的風景特別好,但要在長城走一路看景,也是非常考驗腳力。










而過了幾天,再度挑戰慕田峪長城,這段長城比起八達嶺,更往郊區些(但我從五環這出發反而近一些)。這段長城的特色是,外國人比起本國人來的多,也許在國外旅遊雜誌如孤獨星球的推薦度比八達嶺來的更好吧,而我的體驗也是如此(畢竟人少了些)。



入關的一小段後,就會準備往上爬,中間會經過一些飯店及民宅,當然體力不好只想上長城走走的,這裡也有索道纜車,可以悠悠哉哉的坐纜車上去,我的話當然就是慢慢爬上去。





比起八達嶺,慕田峪長城的坡度更大一些,走的時候感覺還好,但直接看的時候很驚心動魄。














中段。












後段。這時候走的真有點累了,但後段的坡度更大,可以看到更好的景色,因此腳發抖還是得走過去看。















最後有一段將近80度的坡,根本是用手攀上去的,但是爬上去後往下一看,搭配樹叢漸漸開花,景色果然是絕美。
北京的景色就介紹到這裡。很多路獨自一人走著,景色再美也難免會有些惆悵,還是得有許多朋友不斷給我支持鼓勵,才能讓我走更久更遠。譬如當初在瀋陽第一次碰面的小專,沒想到竟然又在北京碰到(充滿緣份第四次的碰面),雖然是在一個坐車得花我3個多小時的偏遠農村地,但能夠來這裡碰見了老朋友聊聊,也認識新朋友,感受一股農業大學生的純樸氛圍,也是很難得的體驗。





很快的一個月就要過去,將要踏上劇續往前的旅途,所以今天小義工們還幫忙加菜慶祝,讓我吃了一頓道地(?)的北京烤鴨。




再見了夥伴們,想不到這一頓休息,就從去年的十一月到現在(中間其實也只騎了幾天的車就壞了...),如今也算是正式再度踏上旅途,只能祈禱車子安穩的陪我一路走下去。



最後秀一張天安門,當作結尾。

接下來從北京一路往西再到內蒙古省會 - 呼和浩特市過去,再往下拐頭往陝西、四川。會這樣走的原因,就讓我下篇娓娓道來。
下一站:一星級招待所 五星級幸福感
正文開始
一星級招待所 五星級幸福感
修好了陪我上路的老婆(雖然車況也慢慢越來越差),也在北京待了將近一個月,終於要再度上路。看著自己那層遊泳圈肚,還有休息好幾個月的大肥腿,又得重新建立肌肉強度了。
持續往西北前進,準備再度前往內蒙古。內蒙古的版圖狹長,除了挨著東北的呼倫貝爾地區,另外就是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地區。
會再往內蒙古過去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有瀋陽認識的朋友正在包頭工作,因此想西北騎往內蒙古直到包頭後,再往下拐到陝西。第二個原因則是想看人生還沒看過的沙漠 ─ 庫布齊沙漠。
往西北方向騎去,往前騎大約40公里左右,腳就開始覺得稍微酸了,果然真是休息太久。慢慢往郊區騎去後,沒多久就到了長城腳下,看來我跟長城還是挺有緣份。慢慢的從緩坡到大斜坡,有些地方甚至還得下來推車,腳都快踏到抽筋,第一天出發就充滿挑戰。





往旁過去是居庸關,也是我沒走過的一段長城,但如今能夠踩著車一探雄風,也是足夠。
而最後在距離八達嶺長城前5、6公里的地方,實在也是累到不行,最後只得在盤旋的山路上慢慢找看有沒有適合扎營的地方,最後竟然找到一塊廢棄的飯店,也算是相當幸運,重新展開我幾個月不見的帳棚,在這裡扎營休息。

晚上比起在東北那會,可算是溫暖的多,窩進睡袋裡相當舒服,但昨晚帳棚邊傳來草叢沙沙的聲音,這種規律移動的聲響,按常理來想應該就是蛇類夥伴在我旁邊竄,幸好最後牠沒過來跟我一起睡,不然可能是我第一次野外扎營被嚇死的經驗。

隔天,經過5公里的山路後,終於來到了八達嶺,靠著自己的腳上到了長城口,也算是格外有趣。下山時還經過湖水林區,非常漂亮,也許昨天在這裡扎營更舒適百倍,可惜昨天是沒力騎到這了...



離開北京來到河北界,就發現外面有滿滿的貨車,聽說都是爲了進北京正在等待接受查驗(畢竟剛好在開人民大會),但這綿延好幾公里的貨車海,感覺等個一整天都不見能進去,也再次體驗大陸交通的可怕。


頂著感覺有些炙熱的太陽,也終於確認離開了寒風刺骨的騎行之旅,慢慢重回暖陽的懷抱。



而進到河北的這段路也是平坦好走,最後選擇在懷來城區雞鳴山下的田裡扎營,這裡非常的遼闊舒服,可惜旁邊就是鐵道,晚上仍會聽到火車慷烺悾隆的,還得配上耳機才能慢慢入睡。


配上灰濛的天,這座雞鳴山有如水墨畫般的色調,現場看起來比起照片更美上百倍。


半夜下起了雨,正擔心隔天的行程會不會被雨攪局,變成哪都走不了,不過幸好雨勢沒有變大,頂多下起了毛毛細雨,但到了10點也幾乎都停,看來今天還是能繼續前行。
雖然沒雨,但辛苦的是馬上又得面對山路。4、5個大坡,把我的腳摧殘好一陣子,蹬著是汗流挟背,即便今天大降溫,從原本的20多度一下來到只剩10度左右,汗還是依舊留不停。騎了約10公里的山路,才終於來到下一個城鎮 ─ 宣化市。



看看時間,現在也已經5點多,雖然已經過了冬天,太陽落下的時間也漸漸延後,但現在都還沒找扎營地,心理有點著急。往郊區騎去,又是好幾個坡的山路,而且感覺不斷上升,依經驗來看這除非騎到一個段落,否則好的扎營地確實難找。直到6點多騎上一段高地後,才感覺有了希望,但仔細看,這裡又有幾個小區與旁邊店家,看來也是沒得扎營,而另一條道路過去,是興建到一半的開發區,只是這裡幾乎看不到草地,繞了30分鐘,也是一無所獲,找不到任何一個滿意的地方。
最後繼續往前騎,直到繞過幾處工廠,才在小路裡發現一塊空地,看起來還算平穩,但扎營時順著燈光仔細看看才發現竟然是類似垃圾場的地方,只是離著那一大堆垃圾還有一段距離,沒辦法,畢竟都已經晚上8點多,甚至扎營完後都快9點,只能說沒魚蝦也好,睡上一晚馬上跑吧。
只是晚上突然吹起一陣陣狂風,帳棚也被吹的颯颯作響,一直到早上,連鬧鐘都沒響就趕緊起床收拾,睡眠品質真的非常差。6點半起床收拾好也才8點多,但騎不到幾百公尺就發現車輪沒氣...睽違數個月的補胎,幸好不是在昨晚爆胎,否則可能真的會發瘋。
中間折騰了好久,連補了兩次都還是有漏氣,但手頭上沒有水桶可以查到底有沒有確實補好,最後直接換上另一個內胎,但是也搞了好幾小時,最後再出發時也已經11點多,實在是浪費好多時間。

結果一出村,就是個泥土路,真的很怕會不會騎沒多久又爆胎。
路況差,風又大(且幾乎是逆風),外加上了國道之後,又是一個又一個的上坡,舉步艱難,騎的背後發熱,但冷風一吹來又冷的發顫,各種內外因素讓這段路感覺像騎上天堂路。




看這周遭環境,感覺比起前幾天的北京,此地宛如貧民窟,或者像是在荒地建起幾個房屋,就在此生活,也讓我看著感慨。
而就在我騎了大約2小時,實在是騎到體虛,中午先到了一個簡陋的飯館吃個飯,中途還跟一些司機大哥聊聊天,結果幾位大哥又偷跑去幫我把飯錢給結了,心裡真是過意不去,只希望司機大哥接下來的工作平安順利。


吃完了飯,休息了一會之後,正準備出發,但發現外面的風仍猛烈的吹,不緊吹的猛還吹的寒,想想剛剛騎上來的狀況,真的騎到腿軟。
「大姊,請問一下這裡有房能住不?今天風真的大,感覺騎不動了,想在這住一晚」。
依過往經驗,這種地方是沒辦法住的,但真的騎到腳抖又稍微受風寒,全身感覺不太舒服,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問問。
「行阿,我們旁邊都有屋能住,一晚20就行。」
聽到能住而且價格便宜,馬上眼睛就亮起來,當然應聲答應。重點是大姊也不查證,頓時鬆了口氣。房間都沒人,雖然簡陋也只能擦澡,但好歹能蓋上棉被睡個好覺。今天騎不到20公里,可能因為昨天沒睡好今天又被冷風吹的有點感冒,總覺得全身無力,能在大姐的飯店這睡上一晚,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旅途中,這樣的狀況也發生過幾次,都是在意外中找到稍微能安身的地方,否則真差點倒臥街頭。而這樣簡陋的飯店,即便只有一星級的設備,但能夠即時給我幫助、給我能夠暫時休息的一塊小地方,在我心中,都能夠讓我有著五星級的滿滿幸福感。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呢?
下一站:二進內蒙古
騎行:7小時/70公里(北京→八達嶺長城前) + 5小時/85公里(八達嶺長城前→張家口懷來縣) + 6小時/90公里(張家口懷來縣→張家口萬全縣) + 2小時/15公里(張家口萬全縣)
正文開始
二進內蒙古
頭腦昏昏沉沉,從進飯店後的下午就開始昏睡,晚上起來跟阿姨點了碗麵吃,才慢慢有精神。隔天,身體好的挺多,就希望天氣配合點,讓今天的路程輕鬆一些。
走出門外逛逛,幸好,風小了,感覺溫暖了些,也幸好昨天沒有硬著頭皮趕路。
把行李慢慢駝上車,跟阿姨打聲招呼後,繼續往前騎去,只是一上路就面臨挑戰。根據地圖來看,整段山路總長約25公里,昨天已經騎了10公里的上坡,所以接下來應該還有15公里的路途。
看不到盡頭的坡路及S彎,用力的蹬著車前進,汗珠也慢慢把背打濕,最後總共花了2個小時左右,才進到了張北界。


張北縣也算個旅遊城市,最知名的景點是張北草原,就像講到呼倫貝爾就會想到草原一樣,而我想著既然來到了張北,不如就往張北草原去看看吧。
只是一路爬坡上來之後,也應該就要往下爽爽地滑到平路,但在張北這段路騎了好陣子,都沒見到下坡路,而是以平地為主,就讓我納悶了,後來一查才知道原來這裡算是個高原,而我正騎在海拔1500公尺的路上,著實讓我意外(難怪昨天到現在幾乎都在爬坡,騎的我喘吁吁),這也是我第一次騎在高原上。
張北不愧是旅遊城市,張北草原這雖然看著地不大,但路邊住宿酒店都非常多,看來在這裡住個一晚好像沒啥問題的感覺...後來才知道一切都是錯覺。
慢慢騎往張北草原,但越騎越發現,青綠草芽都還沒長出,尚未發芽的樹木及黃澄的野草佔據了大部份的視野,看來這次早到了張北,翠綠的草原終究沒機會欣賞到。
好吧,既來之則安之,何況路上還能看到許久不見的牛羊馬群甚至駱駝,也算是特別的經驗。(據說,在這裡的駱駝都還得有身份證,不小心駱駝死了還算犯罪呢)








蔥綠的草原只能在腦海裡自己拼湊,但我相信肯定是遼闊美麗如畫。
在這個乾黃的土地上悠然自拍,時間也慢慢過去,想著現在也才下午三點多,慢慢的騎往市區裡找個青年旅社,晚上悠悠著在城裡晃著,絕對是最好的選擇。等到五點多往市區過去,找到網路上看到的旅舍後才發現,似乎有些問題...

原來張北草原這鎮上所有的旅店都得到6月之後才會開始營業,現在才4月,風景都不算好所以沒什麼人會來...聽附近居民這樣講完後,頓時感覺五雷轟頂,竟然快到傍晚才聽到這個讓人難過的消息,因此就快快衝出村,看能不能在附近找個地方扎營,但早些在路上沒備水沒備糧,出了村一路上完全沒便利店,又不想再回頭只為了買水買泡麵...隨著太陽落下,整個視野被夜幕籠罩,慢慢伸手不見五指,我心裡也越來越著急。
晚上7點,還是在路上騎著,沒有找到理想的地扎營,肚子也餓的不行。騎著騎著,發現前面有亮光,竟然是家飯館,也顧不得店外觀看起來好不好,東西看著好不好吃,就只得下車先吃頓飯,幸好味道還不錯...

吃飽後休息了一會,但越休息越不想繼續外頭奔波找地睡,想著昨天的經驗,也許似乎可行?(感覺這飯店也另外有房間可以休息)
一問之下,果然這裡另外有房間可以睡,價格也還可以,好吧,就繼續花錢睡上一晚,畢竟今天也本來打算住青旅,只是無奈消息來的慢,到了這裡才知道整個小村鎮都還沒營業,也好佳在這裡又不用查證登記,我也安心的在房間裡呼呼大睡(當然這小飯店另外經營的房屋,幾乎都沒什麼設備,就是一個房間幾張床,也沒有另外的洗澡間,所以也都只能擦擦澡入睡。
隔天,繼續上路,結果又碰上逆風,這也真是衰運,尤其接下來的一段路依舊是上坡路多,有時真是騎到眼神死。



想著如果當初是在冬天騎這段路,又是寒風又是一堆上坡路,可能連想死的心都有,只能安慰自己幸好當初不是11月時來騎這段路。
從張北這的住宿地出來後,還有將近百來公里才到內蒙,中間還會經過尚義這個小縣,今天大概也會在這附近扎營休息。


不得不說這段路的路面相當好,雖然常有許多大車經過,但少見路面被壓爛的跡象,因此騎起來還格外順利(只是一路上補給點少),而沿路經常可見非常多的風力發電機組,整個地也許有成千上萬組,可想而知這裡的風勢。
最後挑選在路邊一個小公園旁紮營,意外的好睡(可能因為完全沒人),也讓我有回到東北內蒙那段任意找地扎營都舒服的感覺。




隔天中午在尚義縣城裡吃了午飯,沒多久再度進到了內蒙,想起當初吸著鼻水進到內蒙,這次能夠頂著太陽二進內蒙,騎行條件比起來也算舒適不少(就是從張北進到內蒙這段路,被風吹得我體虛腦殼疼),唯一可惜的就是這兩次都沒得看見美麗迷人的大草原吧!




從張北進去的第一個內蒙城市是烏蘭察布,接下來的路途沒有像前幾天的長上坡,而是以上下起伏的小坡為主,騎起來頓時輕鬆不少,晚上扎營時也方便,往旁邊拐過去很常看到四處都好扎營的草原地,只是牛羊便便也不少,搭帳篷的時候還得好好看看有沒有剛好搭在米田共上...



(畫面上小顆的黑點都是羊便便...)
只是在內蒙古睡過第一天後,就慘遭意外...從扎營的草原一出去,就是個大斜坡,正努力地往上爬時,車輪突然洩氣了!難道扎到釘子嗎?還是又被碎石給刮破?不管怎樣,還是只能先下來換胎吧,因此就只能在山路旁丟下一堆行李,在這趕緊把胎補好上路。補好胎再重新整裝完也已經11點,剛好往前不久就是一個小村鎮,也只能先進鎮子裡填補肚子,否則過了這個村不一定有下個店呢。



來到飯館,顧店的是位老奶奶,說著一口當地話也讓我完全聽不明白,也不會用手機,讓我們全程很像雞同鴨講,好在肢體語言全世界通用,也讓我第一次在大陸用比手畫腳的點餐,幸好點碗麵吃還是可以的,只是在內蒙古的物價似乎比起河北又貴上一些,隨便一碗湯麵都是10RMB起跳。
烏蘭察布市的北面是舊城區,大部分的人都在那裡生活工作的多,而南面是新城區,許多還在建設的高樓,但生活機能尚不好,但由於我並沒有要在市區裡住上一晚,所以也就經過時匆匆一瞥。




今天的扎營地不好找,往旁一瞧,大多是農地居多,時間也晚了,最後找到一條小路拐進去看看是否合適,但中間經過一小段碎石路,實在很怕會不會又被扎到破胎。等到往裡走找到一塊還不錯的空地,搭完帳棚後,才發現車後輪漸漸消氣了...我的媽呀,真的又再度發生悲劇,早換一次胎晚換一次胎,好久沒碰上這一天兩破胎的狀況,但是現在月黑風高,想找到胎上那一個小洞難度更高,但沒辦法,不補上明天也走不了,只好花更多時間,慢慢地找出小洞,補上。
隔天一早起來,收拾玩行李後又發現車輪再度沒氣,看完我也差點沒氣,到底是發生什麼鬼毛病?重新再拆下來檢查後,發現本來補好的內胎,又同樣出現一個洞在原本扎破的位置,感覺事情不對,往外胎一摸才發現竟然有根小小針刺,真是心累。等到重新補胎,收拾完畢準備再出發,也已經是11點的事,感覺忙碌了一上午,肚子又開始咕咕叫。





雖然路上看到不少不錯的山景,還有一小段滑的很過癮的下坡路,但還是感緊騎往縣城找店填飽肚子最重要。騎了30公里來到縣城,吃飽飯(老闆多招待好多菜)休息到下午2點消化完才能繼續上路。
一路騎來發現,比起呼倫貝爾那段路以樹林居多,這裡反而是農地較多,所以真的沒有想像中好找扎營地,最後找到的地是在別人家的農地旁面積不大的草地上扎營,比起農地還是草地舒服的多。



這也是進到內蒙古省會 - 呼和浩特市前的最後一天扎營,同時也非常期待終於能進到青旅好好洗個澡休息(畢竟也快10天沒法好好洗澡)。
離著呼和浩特也只剩不到50公里路,也許中午左右就能進到城市裡。從烏蘭察布到呼和浩特這段路以平路居多,所以騎起來真的格外輕鬆,而今天上路沒多久,就遇到一個單車騎友,這位仁兄厲害的是每天從市區騎兩個多小時到郊外上下班,說是可以鍛鍊身體,而我也佩服他的毅力,要我每天提早2個多小時出發上班,比叫我加班更難受。
在呼市郊區機場前與這位大哥分開,而我進到青旅也差不多才下午1點多。從北京出發,花費10天時間,終於進到了內蒙古的省會,中間除了大長坡直上高原的路程較辛苦,另外就是逆風攪局,除此之外這段旅程也不算困難,但若要跟呼倫貝爾那段比較,這段路確實無聊許多,也就添個經驗吧,畢竟不是天天都有美景或是奇事,平淡且稍有波折的路途,才是這段旅程最稀鬆平常的事。



下午5點,下起了大雨,似乎老天冥冥之中也在幫忙,不讓我落個狼狽不堪的下場。


騎到這裡,內蒙古之旅似乎也過了一半,佔的篇幅不多,但這才是單車騎士的日常。只是平淡無奇的日子並沒有多久,突如其來的意外再度襲來...
下一站:危機再起!鄂爾多斯的悲劇
騎行:6小時/80公里(張家口萬全縣→張北縣) + 5小時/60公里(張北縣→尚義縣) + 5小時/70公里(尚義縣→烏蘭察布興和縣) + 6小時/80公里(烏蘭察布興和縣→烏蘭察布卓資縣) + 6小時/80公里(烏蘭察布卓資縣→呼和浩特賽罕區) + 3小時/45公里(呼和浩特賽罕區→呼和浩特市區)
正文開始
危機再起!鄂爾多斯的悲劇
「阿......阿嘶」。
睽違10天的熱水淋在身上,讓我爽到發出嬌喘。雖然從北京到內蒙古這一段路並不是沒有地方住,但住下的都是簡單休息的旅店,廁所有個洗手台就已經很偷笑了,哪還有浴室這種奢侈空間,所以大多是簡單擦澡解決。
來到呼和浩特的第一天,抓緊時間把車子上油保養、補內胎、洗衣服,花了3小時把東西都打理好,才算完成本次住店的任務,而隔天也趁著難得的休息,騎著車好好逛了一會市區。而這段悠遊的路途中,最讓我感覺特別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宗教廟宇建築,包含了中式鼓樓、佛寺及清真寺廟,比起呼倫貝爾地區,這裡的清真文化更甚一些。






清真文化的食衣住行,即使不往新疆那過去,這裡也已經感受到濃厚的氣息。







呼市的博物館,窮人旅遊的最好去處。



比起呼倫貝爾,呼和浩特市周遭的旅遊地並不多,因此休息了一天後再度出發往西走,接下來的目標是包頭,也是西行的最後一個城市,而會往包頭走的原因是再去會一會瀋陽青旅時的朋友,也是旅社老闆少雷的朋友冬爺。
呼和浩特離包頭不過200公里左右的距離,如果路上沒什麼問題,也應該後天能到。
隔天,騎著車,繼續西行。



休息時偶遇幾個蒙古族小朋友,硬是要跑過來玩,天真可愛。




來到一個景區叫哈素海,本想著這裡環境優美,又有公共廁所,也許可以找個隱蔽的地方偷偷紮營住一晚,但騎著騎著,最後騎了7、8公里路才找到一個美麗的草原,雖然離著公廁也已經好一段距離,不過也不勉強,睡的好更重要。



傍晚及半夜都下起大雨,還擔心明早起來會不會帳棚濕答答,幸好隔天早上陽光明媚,不僅天氣好的讓人舒暢,這裡的環境也都保持自然景觀,上路時也不斷在這佇足拍照,享受難得的清新自然。





從哈素海出發,再騎120公里就到包頭,一天百來公里的路途也是自江蘇後最遠的路程,竟然已經是將近半年前的事...而這段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第一次跨越黃河,想不到首次渡黃河會是在內蒙古而不是河北,算是給自己蓋上一個小小的里程碑印章。





包頭的景觀跟一些縣城沒什麼兩樣,但比較特別是這裡有許多軍事武器研究基地與相關企業,而冬爺也是相關研究員,只是具體作什麼內容也就不多說,還是來敘舊喝酒吃肉更是痛快。

喝到半夜時分的我們,可惜因為冬爺和室友們都還得上班,我也得繼續出發,而沒得狂歡至天亮,所以一早跟帥氣的小夥伴們道別後,繼續往下一個主場 ─ 庫布齊沙漠。
包頭離著庫布齊沙漠已經不遠,只是這郊區大車多沙塵多,騎的也是特別痛苦,直到再度黃河,來到幾乎是無人區的沙漠周遭後,才反而更舒服一些。



假城寨真公園,裡頭就一個小小地方,可能是依照當年王昭君可能走過的路,沿路修建這樣的小景點。
進入到了沙漠景觀區,離著北京最近的沙漠地貌,也是我第一次踏足的大型沙漠景觀(公園裡玩沙的不算啦),感覺地理就是要眼見為憑才能真正記得,希望未來的地理老師能帶著小朋友親自走一趟,比起講台上講的嘴角全沫還要來的有用一百倍。
















看著還是有很多綠色植物,再往裡頭騎去才發現剛剛都只是前段,真的要深入內部,那才是真正的無人沙漠地。



有這麼多綠色植物也是因為政府鼓吹鼓勵造植被,才讓沙漠面積沒有逐年擴大。
興奮的在庫布齊沙漠又跑又跳,發微信朋友圈開直播,玩得不亦樂乎,而太陽漸漸落下,索性也乾脆在沙漠裡住上一晚,感覺更有味道。實際在沙漠裡搭上帳棚,雖然沒有辦法穩固的打牢地釘,但只要沒有狂風,應該也沒啥問題,而躺在沙漠上的感覺更是軟乎,如同躺在綿密的軟墊般舒服,只是停車支架剛好在這時候「喀」的一聲,應聲斷裂,真是令人尷尬,未來車子也都只能靠著樹幹或牆壁才能不倒了。



雖然是在公路旁扎營,但由於這裡幾乎沒人沒車,所以半夜也安靜的很,就是夜晚溫度驟降,大約5-7度低溫讓我緊抓羽絨睡袋不放,但比起冬天那段路,也已經非常舒服。
(若未來都能平穩的騎,騎到讓人可以玩的像孩子一樣的新景點,那該有多好)
抱持著這樣天真想法的我,慢慢沉睡在沙漠的懷裡。
隔天,跟沙漠揮一揮衣袖說掰掰,下個目的地是鄂爾多斯市。今天的路途不比前幾天平穩,開始有了上上下下的坡,而由於路途上有很多小石子,也放慢速度,怕又是被小石子給扎破胎,還得花一堆時間換胎補胎。一直騎到10點,天氣也漸漸熱了起來,感覺像是在夏天騎車,頭頂和背部也逐漸冒出不少汗珠。





到了另一個地界,進到鄂爾多斯的一個小縣城吃飯,往草原區騎去。想不到一過沙漠,轉眼間就來到一片大草原,這轉換之快也是讓人訝異。







雖然不像是想像中那油亮的大草原(也可能是時間還沒到),但看著牛羊悠悠吃草,藍天白雲與一望無際的田野,心情也十分暢快。只是高興愉悅的心情並沒有持續太久,正悠悠踩著腳踏,爬上斜坡的同時,突然「崩」的一聲,還以為又被東西給扎破輪胎,趕緊下車查看,車胎看著沒什麼事,但車輪又出大事!
沒錯,車條又斷了,看著斷的地方,應該與之前修的地方不一樣,但看來重新調整過的車輪,在張力不均,零件老化以及高強度的載重下,終究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難以知道什麼時候爆發。




又是一場噩夢,雖然有過葫蘆島那一次的經驗,也更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但想到旅行又得因為這種原因宣告暫時終止,心裡也是難過。
由於特地繞到草原地區,離著鄂爾多斯市還得有50多公里路,也只好慢慢踩著變形的車,找一處地睡上一晚,明天到了市區裡再作打算。


由於這次不像葫蘆島時,一次斷了3根車條,讓整個車框嚴重變形,這次僅斷了一根,所以變形的不算嚴重,騎起來雖然費力,但也還能保持一定速度。隔天早起出發,將近12點時就來到了鄂爾多斯市區,首要任務就是找車店,看看老闆有沒有機會修車條,讓這趟旅行還有繼續往前行的機會...來到美利達車店,看著車框與車條,老闆也是苦笑著說沒辦法修,畢竟連北京都沒有700c的車條,更別說這種N線小城市,但沒有跟老闆多叫幾根車條也是敗筆,沒料到竟然才騎不到一個月,其它車條也跟著一起崩,只能說自己太過大意。
老闆人好,雖然沒辦法修車輪,還是幫我修整了一下齒輪線和鏈條保養,也幫我換了斷掉的車腳架,雖然不如以前的剛勇,但能把車簡單立著也解決未來路上很多麻煩。

原本抱有的一絲希望,如今也斷了線,現在能走的就剩老路 ─ 火車。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只要把行李及車打包好,跳上火車就可以直接往下個目的地。下午3點半,告別車店店長,往10公里遠的鄂爾多斯火車站過去,雖然還得經過好幾個坡,但仍是加急的騎往車站,也騎得滿頭大汗,最後只花40分鐘就抵達車站。

再不開心,事情至此也終究告一段落,一踏進車站裡問行李托運,才知道這個站竟然沒有這個服務,還得到另一側的車站才有!
滿臉的黑人問號,但沒有的就是沒有,宣告著我還得騎30公里到另一側的火車站點才能結束,但看著今天的時間點,似乎也只能再這附近度過一晚,明天再趕往另一侧的火車站。最後選擇了一個佔地遼闊人煙稀少的公園住上一晚,還不是旅遊旺季的鄂爾多斯,比起許多熙攘的大城市,這裡寧靜的夜晚,也更好讓人思考接下來的路途規劃。





爲了趕上中午12點半的火車,早上6點就醒來收拾,準備往另一個火車站過去。騎著半殘的車,再度經過了幾個坡,終於在11點左右抵達。

踏進托運中心,想不到行李托運中心竟然還沒半個人,是都全體翹班嗎?打了電話過去聯繫,才知道他們人大多在市區處理業務,早知道昨天也先把行李送過去,再悠悠踩著空車過來多好,算了,能趕著上車時間前完成托運就萬幸。
訂了直接往西安的車票,距離700-800公里,共計9小時左右,但位子全滿,只剩站票,我的媽呀,從台北站到高雄的時間已經夠難受,如今還得兩倍時間!只是當下也沒太多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一路站到西安。只是想不到又得意外跳過陝西最有特色的這一段路,也是讓人心裡難受。

人生的缺憾很多,這段路也很難稱的上完美,只得抱持著初衷,才能把路走得更廣更遠。

好擠好累。
晚上10點,終於到了西安,看著頭上城牆閃亮的燈光,路上人山人海,突然感覺回到西門町的夜晚,越夜越帶勁,不愧是人稱大唐不夜城的古都。而我也將漫步這個古都,探尋旅行,但還先得把我這台車修好才行。

下一站:嗨翻大唐不夜城
騎行:6小時/100公里(呼和浩特市區→哈素海) + 7小時/120公里(哈素海→包頭市) + 6小時/100公里(包頭市→庫布齊沙漠) + 7小時/90公里(庫布齊沙漠→鄂爾多斯布爾嘎鎮) + 4小時/60公里(鄂爾多斯布爾嘎鎮→鄂爾多斯布東勝公園) + 2小時/30公里(鄂爾多斯布東勝公園→西安)
正文開始
嗨翻大唐不夜城
再度經歷單車掛點的悲劇,無奈之下只好跳上火車,一路跨越800公里的距離,來到西邊最嗨的大城市,同時也是十三朝的古都西安。
有了上次的經驗,懂得用火車托運單車與行李,這次也學乖了,不再省幾塊錢而拿著一堆行李,因此在前往青旅的路上輕鬆不少。
搭著公車,沒多久就來到青旅,這家青旅位於西安回民街旁的小巷內,稍微有點難找。到了青旅也差不多11點,老闆楊哥與老闆娘娜姐還在1樓公共活動區裡等著我,真是非常感謝兩位的耐心等候接待。
但來到這家青旅,我的身分並不是住客,而是...繼續義工的生活。
沒錯,又跑來大城市裡當義工了,好像當義工的時間比起騎車的時間還要更多許多?當然背後有幾個考量,其一是還得找材料找地方修車,不知道得要花多久時間,其二是馬上就要五一長假,接下來就是各地人潮湧入旅遊城市的時候,這時間不僅旅店難找,而且價格都貴上不少,原本依計劃可能得要半個月後才進西安,剛好在野外渡過五一長假,但現在才4/28,肯定是要在西安渡過這個長假,比起花大錢住宿,在西安人擠人,也許當個義工蹭一下吃住更划得來。


能找到這家青旅也算幸運,其一是距離旅遊點近,周圍的交通也方便,其二是這家青旅才剛開不久,人手不足,而且馬上要面臨五一這段挑戰,我也算來的正是時候(而且也不算新手,畢竟也當了快大半年的義工,對於收拾床單被套打掃衛生登記住宿也都駕輕就熟),因此楊哥娜姐帶我簡單參觀環境,之後再教個幾天,也放心把店教給我打理。
幸好離著五一還有幾天,因此還有點時間整理,熟悉附近環境,而原本沒太多人的青旅,在四月三十及五一當天,瘋狂的冒出了人潮,我也幫忙帶上帶下的,忙得不亦樂乎。但雖說忙,住客一來也就是幫忙拿床巾枕套,介紹一下環境而已,畢竟是青旅,還是得自助居多。
反而我的工作都是半夜才開始...別想太多,可不是半夜被叫去妹子房間暖被,通常住到青旅的大多是想省些住宿費的大學生,這大學生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晚睡晚起,因此晚上到半夜這段時間,不是學生圍繞著我聽騎行故事或台灣生活,就是招呼大家玩桌遊打王者,也因此有好幾天的時間都被搞到半夜3、4點才睡,真是太折磨我這老人家。

五一逐漸過去之後,我才漸漸有了時間,整棟房才逐漸冷靜,彷彿我一個人的旅社,也趁機走逛旁邊的回民街與其它地方。
不得不說,比起在瀋陽與北京的自給自足,在西安更有機乎嚐到一些特色料理,不僅經濟實惠更是好吃,讓西安成了我回憶當中的美食之都。






五一那段時間真是人山人海...
來到西安,絕對會被提到的美食就是泡饃,泡饃配上熱湯、牛羊肉還有香料,那更是讓人讚不絕口。




饃在當地不只是當作主食,其中還有著各種巧藝。饃太大或太小都會讓口感不佳,所以掰饃還得多練習才能掰的好,而掰饃這樣的儀式就宛如廣東的早茶,是屬於當地人閒聊僗話的最好時間。慢慢掰碎饃後,再把這宛膜拿給服務員,廚師才會開始加料煮肉,然後把屬於自己的饃給加進碗裡,成為一碗獨特的泡饃。(其實若趕時間也可以讓店家代勞)
來到西邊,突然感覺麵食、饃成為了餐桌上的常客,尤其西安的麵食變化之多堪稱全國第一,正好比起米飯,我其實更喜歡吃麵食,可說是來對地方。


由於回民不吃豬肉,所以在回民街吃飯肯定是牛羊肉居多。這是我最愛的餐館,牛肉油潑麵配上辣而不嗆的大蒜,吃完總是讓人口齒留香(臭香)。
當地有名的一家麵館,麵食都是手工現打、現作、現下,這在台灣已經是相當難得,另一個特色則是褲帶麵及BiangBiang麵,褲帶麵是以條計,男生通常吃不過兩條,女生一條就已經非常飽,一條又粗又大的麵條直接下在碗裡,加上調料配料,咬下一口Q彈帶勁的手打麵,那滋味完全打中了我這麵食愛好者。




BiangBiang麵則是當地特色麵,來源眾說紛紜,但同樣屬於寬麵的一種,只是比起刀銷麵或褲帶麵,麵體更薄了一些,但同樣吃起來彈牙爽口,可說是來到當地必嘗的一種麵食。
酸辣饃,將饃掰碎放入加有花生醬、之麻醬、醬油、辣椒等口味豐富的調料後,品嘗那諸多變化的美食,算是回民街上某家自創的吃法,雖只是一間小店但生意可使相當火爆。

來到西安,當然不可少的就是牛羊肉串,雖然不比呼倫貝爾的牛羊肉鮮甜,但西安這的牛羊肉沒有太多羶味,烤串的味道也是相當好。尤其老闆楊哥和娜姐請的烤串吃起來更香。


還有各種不同的美食,只是真的太多,眼花遼亂,有些也忘記記錄,就只好留在下次的西安之旅吧。
在西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只美食,還有各種故事,再會廈門的室友、青島偶遇的西安大哥,如今再相聚,還有夜衝華山挑戰極限等...好多的事跡,就讓我慢慢與大家分享。
有了美食,肯定也必須有美女。
先提前說個故事,在西安這段時間,修車肯定是一件最重要的事,當初就是因為沒有多的車條可以安裝,所以才只能搭上車直衝西安,所以這時候在網路上買了DT的車條,也買了車條板手,也許未來真的車還有問題就能自己動手調整。
只是當地美利達、捷安特老闆都沒辦法調整車輪,最後只好到鄂爾多斯車店老闆推薦的"閃電",聽說店內都是滿厲害的技師,也確實閃電內的師傅真有這個功力能好好調整車輪(調整的過程發現有好多搖搖欲墜、已經有點生鏽變形的車條,最後也是東湊西湊才把它調整好,只是狀態更不比北京的時候了...)


5/13,天氣挺好,好的有點燥熱,拜別了楊哥及娜姐,全部準備就緒,繼續我的單車之旅,正當騎了30多公里來到咸陽時,正準備過個紅綠燈然後用力踩下之際,「崩」的一聲,車條又斷了...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我也只能苦笑,但想著還有備用車條及板手工具,自己動手的時光想不到這麼快就來臨。
上午11點,天氣正熱,而我在太陽底下拼了命的修車,取下斷掉的車條,換上備用條,用力一轉,但發現張力完全不對,不斷左轉右擰,在毫米之間的來回調整,果然是因為經驗差距嗎?花了3個小時,車輪仍然彎彎曲曲,果斷放棄,最後再花了80RMB叫計程車回旅社,回到旅社才想起來今天連中餐都沒吃,癱坐在椅子上只差沒流出兩行老淚。


看來這車輪是沒辦法繼續撐了,因此找了之前一直有在關注的DIY車輪大神,請他幫忙編織一個合用的新車輪,等了幾天車輪到貨後,送去閃電換上,才真正結束了這一連創悲慘的遭遇,連車店老闆再次看到我也不禁噴笑了出來。



最後終於超越上一段路,解了我一口悶氣。
而這段期間的另一個插曲,則是被當地警察刁難的經驗。
在第一次出發的前一天,有個警察來旅社查看是否有營業登記,而旅社也剛好只有我一人,查著查著,突然查到我身上,我只好秀出我的台胞證,但一般來講,我是不具備工作身份,但義工...微妙的身份,本來還要求我要跟他回警察局登記,但也許最後上頭怕鬧出什麼麻煩,因此叫我趕緊走人就不計較。
當然我本來就預計隔天走,所以也倒感覺沒什麼影響,只是又因為車輪掛點意外回來旅社,這警察也開始說我這配合度差,刁難了起來,無奈之下,楊哥把我帶去他開的另一間旅社,是類似瀋陽公寓大樓般的旅社。
因緣際會之下,碰到了目前遇見過最美的小姑娘姚姚。趁著五一跟著朋友一起來到西安玩,今年也準備到南京大學攻讀馬克思哲學碩士,真算是學霸型美女。




也順便介紹西安的夜晚,如果問我最愛的城市夜生活哪些最璀璨迷人,我覺得除了未來將會去到的成都與麗江以外,再來肯定就是西安了。
西安的城牆,從遠望去宛如明亮的巨龍盤旋在整個城市,卻又跟滿州里的氣氛截然不同,是一種充滿活力的美感。











夜晚的西安,路上可見拍著抖音的小夥與街頭演唱的小歌手,也會偶遇在城牆邊的小酒館,偶爾播放著民謠,也偶爾會聽到薛之謙、汪峰等流行音樂。永興坊就是包裝過後的徒步街,入夜後彷彿夜市,吃喝玩樂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出口。









最後放上我最愛的一張照片,暫時結束這回合。

西安的故事,說的是人與人的相遇,在此之前,讓我先聊聊一段驚險萬分的挑戰,那就是在深夜爬上2000多公尺的華山之行。
下一站:夜衝華山
夜衝華山
五一過後,住店人潮也漸漸少了,我也更有時間出去溜達。來到西安前,唯一最想去到的景點,就是中國知名五嶽之一的華山,華山以險峻出名,而我在爬過有小華山之稱的丹東鳳凰山之後,對於華山就更是孜孜念念,如今終於到了西安,想當然早已做好準備去一探究竟。
五嶽當中最高的就是華山,要往返的路途也算相當長(當然不想全程途步的還有纜車可以坐),從山下爬到山頂並且走完東南西北峰,基本也要10小時以上,因此才有了夜爬華山的走法。一開始從網路看到這樣的時間點入山,也是讓我相當訝異,但也覺得特別有趣,畢竟這是在台灣攀山時從沒想過的走法,因此跟著網路建議的時間,下午從西安出發前往華山。
下午4點從西安火車站對面的汽車站搭大巴出發,前往位於華陰縣的華山出發,車程大約兩小時,所以離著市區也有段距離。

白天的火車站一點都沒有氣勢,還是夜晚來的有魅力。
6點多來到華山腳下的商店街,在這裡可得把零食小吃及水等資源都備好,上山之後可不是平地這個價。而這家店似乎是這個大巴的合作店家,可在這裡吃飯及休息住宿,但我還是到了附近找特色麵吃吃,然後開始瞎逛等入夜。


先來逛逛華山景區前的佛寺,這些地方都是可以隨意進入,要進到收費口還得走上山一段路才能到。






吃完晚餐,悠悠滑著手機等到大約晚上9點,才正式出發上山。挑晚上時上山的好處是沒有太陽很清涼,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剛好看日出,如果腳程快的可以等到10點或11點再上山,而我沒有特別加快腳步,慢慢的爬上華山頂時也還太早,在山上等了大約一個多小時才到日出,所以若想一路奔到山頂的其實可以更晚些出發。
而晚上再度穿過寺廟,進到華山口的那段路,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推薦夜走華山,因為超亮也超美阿!






來到景區收費口,一路照明充足且人潮非常多,一路上根本不用害怕。
進到景區後有一大段平路(後面會在放上圖片),地勢平緩,很適合當作熱身,一路走了約十公里後,才真正得面臨無數個階梯。
雖然一路上四周充滿照明,但回頭一望還是不知道自己爬了多高,也只能埋頭苦幹一路向上。



路上真的餓了也不用怕,這沿路商家開的還挺晚,只是價格就比山下稍貴。一路上也有需都休息的涼亭,許多年輕人也都會聚在休息點補充熱量邊聊天,而我也跟著一名職業軍人聊了起來,然後跟著一起往上攀登,沿路有個人聊天也不錯。
途中有些小景點,但由於太黑了,裡頭也幾乎看不見,所以還是繼續往上走。而到了開始要攀爬一些較傾斜的階梯時,燈光也特別作了改變,讓這段路有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到了中間後段,百尺峽千尺幢才是挑戰的難關,將近70度的斜坡,得緊緊的抓住旁邊欄杆,或踩或爬地慢慢上去,深怕一個腳滑就墜到萬丈深淵(沒有任何防護腰帶或欄網喔),相當驚險。





很多人都是透過爬姿慢慢攀上來,因為實在太斜了。
這時候夜爬的好處就來了,因為眼前的燈光把底下的階梯照的通亮,所以就只會專注在前方的路,往回一看也黑的看不清到底現在爬了多高,讓恐高症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而這段路等到白天我回頭走下山的時候,才發現高的我完全不敢往下爬回去。
終於爬上北峰,這裡是攀到峰頂前最大的平地休息處,此時大約半夜兩點,離著日出還有好多時間,太早上去東峰頂也只是吹冷風,所幸在這裡休息一下再出發,但由於這裡也有將近2000公尺,所以山風吹來也是相當冷,所以還是必須將防寒衣帶著才不會被冷到皮皮抓。





等到大約3點多,繼續再往上攻頂。過不久後來到金鎖關,這裡就是東南西主峰的入口處,而我們先往東峰頂看日出去,等白天了之後再過去其它地區,此時大約4點多。



不得不說這金鎖關在晚上看來非常有氣氛。
在攀上最後一道90度關卡前,冷風吹得快要凍沒條,所以有商家正作著外租一件50RMB的大衣的生意,生意也非常好,畢竟實在太冷啦!





攀上90度的岩塊來到最頂端,前方也已經擠了大片遊客,3點多在北峰的時候下了點小雨,不過很快就停,而整路過來抬頭也不見半顆星星,感覺今天烙賽的機率有點高。
5點44分,天氣預報今天的日出時刻,但仍只見一道微光從雲層間穿出,然後整片天空就微微亮起,看來是沒辦法享受到金光沐浴的視覺饗宴,也罷,畢竟日出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期。




日出後,華山的奇景顯露,山勢景觀確實獨特,親眼看過後也不難了解為何中國畫家獨愛山水潑墨畫,那種虛幻又氣勢磅礡的山勢,真難以用一般畫技來表現形容。
看完日出,從東峰主峰依序往南峰再到西峰,最後回到金鎖關原路下山。


有些路段真是斜的可怕。



來到南天門,旁邊就是華山知名的長空棧道,也是網路遙傳知名的自殺景點,由於走上棧道時除了一條小小防護繩,也沒有什麼防護圍欄,真的要縱身一跳實在非常簡單...只可惜剛好棧道正在整修,所以不開放。





西峰南峰的景色也是相當具有特色,也不多作介紹,大家賞賞圖就好。























回到金鎖關附近,算正式走完這幾個主峰,而我也累到不支倒地,在旁邊的桌子上沉沉睡去了大半個小時...


開始準備下山,從金鎖關後就是原路返回直到下山。上山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高度,下山時往下一看,內心懷疑我到底怎麼爬上來的...尤其百尺峽千尺幢那段斜坡,真是嚇死人。








除了原路返回的選擇,其實旁邊還有開闢一條較為平緩的山道,下山時真覺得那陡坡實在太可怕,膽小的大叔我還是決定走山道下山。







終於回到一開始進山的緩坡,但如今已經走了將近15個小時,本來雙腳在走階梯時還沒什麼感覺,一走到緩坡平地突然發軟,抖的不成腿樣,硬撐著出了景區之後也已經到了下午1點半,華山全程徒步就得花我16個小時以上...






經過這次華山之旅,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腿軟,也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秒睡。下山後到了商店街,吃了一碗麵後大巴也馬上到來,結果一上車,在椅子上坐下後不到1分鐘直接睡死,連怎麼回到西安市區的我也不知道,難道這也算是斷片的一種嗎?
當然,隔天腳痛到不行,也全身無力,第一次把自己虐到這麼慘,如果沒有爬山習慣或是有基礎體能訓練的小夥伴,建議到華山時還是乖乖坐一小段纜車,才不會讓隔天的行程整個泡湯(累到不想再出門逛啦)!
這段華山之旅,除了一圓我的夢,也再次難得體驗到徒步旅行的感受,講完了與自然奇景的相遇,接下來要說的,正是人與人之間難忘的故事。騎行總是越走越遠,有些朋友也許是一輩子也難以再見,而難得的正是在西安竟然能與好幾位朋友再度相遇,這就是緣份吧。
下一站:相遇在西安
正文開始
相遇在西安
西安除了麵食讓人懷念,更讓人溫暖的,是那濃濃的人情味。
剛踏進大陸,來到廈門時,住進公寓式的青旅,那時候同房的室友包含了一個歐洲人、韓國人、西安人、廣州人,還有我這個台灣人,感覺五湖四海的人都到齊了,而這位西安的周大哥,便是唯一約定等我到達西安再來相會的好朋友,想不到來到西安再見面竟然已經是將近一年前的事。
約在西安某個地鐵站,再次見到面,不像多年未見的好朋友,反而像是曾經熟悉的網友,畢竟這麼久的時間,長相都快給忘了,不過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那股熱誠,又重新被點燃,馬上熱絡了起來。



後來才知道,周大哥也是個騎友,只是騎的那台比我更重一些,而剛好今天正是他們車友的聚會,準備騎進秦嶺好好享受一下追風的快感,很幸運的也被邀進這圈重機車團,跟隨他們好好飆一下。而聊天中才知道,原來在中國,重型機車是不讓騎進去大型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青島、成都、西安等等非一線城市,同樣也是不讓騎,因此他們要肆意飆風,也得來到郊外山區才行。


跟著周大哥和車隊朋友來到秦嶺穿梭,而我也正好勘查一下秦嶺的地形地貌,畢竟再過不久後,也換我單車衝秦嶺,迎風飆速幾個小時後,來到了一家他們熟悉的農家院大肆吃喝,好不快活,聊天中也聽到他們即將驅車前往拉薩,心中也是滿腔熱血,也祈禱他們這趟路一帆風順。


來點上帝視角。本想著比起單車,重型摩托衝往拉薩更是輕鬆簡單,當然也確實如此,一天跑個三、四百公里那都是家常便飯,但有時候距離沒問題,但也有其它問題,譬如隨時必須算好油耗,千萬不能騎到一半沒油,還有在高原上奔馳,體感溫度可能都來到零下,凍的手腳不聽話,偶爾碰上雨、雪等惡劣天氣,騎車速度快,但也更加危險...透過這些朋友們的微信看到拉薩、納木錯等風景優美地貌的同時,也看到許多博命前行的狀況,都讓人為他們捏把冷汗,才深深體會到每一種旅行方式都有其獨特的運行方式,也有不同的暢快與危機,沒有好壞,只有自己更喜歡哪種的前行方式。
這是關於人與人相遇的第一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則是一餐之緣的故事。
話說當初正從江蘇離開,準備踏入青島之前,在日照海邊的餐廳吃飯時偶遇的西安大哥(詳情可見不醉不歸的青島之旅),當時也說來到西安時,必須得找他出來,讓大哥再請吃一些道地的西安菜,而我也兌現承諾,來到西安的第一天就先跟大哥道聲好,也約好過幾天出來吃飯。
李記攪團,似乎也是當地一家知名餐館,攪團、茶葉東坡肉、釀皮等餐點,對當時的我來說,可算是人間美味,當然吃飯的同時,也不斷分享我這大半年來的騎行過程,宛如一場小型分享會,當然一山還有一山高,才知道這西安大哥也跑遍大半個中國,退休後就不斷在各地找尋各種風景名勝,雖說不像我克難的用雙腳騎遍各地,但也是看過不少奇景,不害臊的說一句,也因此我倆才有惺惺相惜的感覺吧(沒有情不自禁)!

我已經暫時停下了繼續騎行的步伐,但也許到如今,這位大哥還是繼續享受退休後的觀光生活也說不定。
這是關於人與人相遇的第二個故事。
關於第三個故事,也許更可說是萍水相逢卻又有相見恨晚的感受。
已經不記得是在微信哪個單車交流群,還是哪個網友轉貼我的朋友圈才加了好友,總之到了東北,在每次發些朋友圈通知近況時,這位大哥總是給我加油打氣,慢慢的也就知道這位人物,而想不到他人就在西安,所以等我到了西安後,也主動約了我哪天一起吃飯,我當然也一口答應。
金大哥,咸陽人,某天也搭著公車往距離西安30多公里的咸陽過去。本以為只是兩個人吃飯聊天,沒想到竟然是整家子將近十多人一起來聚餐,這可把我給嚇壞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金大哥的大兒子下禮拜準備要結婚,所以邀請了當地官員以及一些商界人士先行聚餐通知消息,只是很幸運的我也搭上這桌酒席。
早些時間都在敬酒互相道賀,我也難得可以坐下來好好吃頓大餐,等到了有機會與金大哥細聊的時候,也已經9點多。原來我們九月時本可以在哈爾濱碰面,當時金大哥也同樣在進行長途騎行,只是我前腳剛走,他後腳才到,所以也剛好擦身而過。
互相聊著經歷,原來金大哥之前旅居日本經商8年,等到這幾年才回中國,而這幾年也是有空就在中國各地長途騎行,北邊曾有過從滿州里一路騎進到俄羅斯貝加爾湖再回撫遠縣,還在俄羅斯遇到兩次搶劫的驚險過程,而南邊則有從廣西騎進柬埔寨、泰國及越南,結果又免不了行李被偷的經歷,要說在騎行這方面,金大哥可還算是我的大前輩。
一老一少,卻有著很多得相同經歷與興趣,所以聊到的酒席結束,仍是意猶未盡,最後應金大哥邀請,去到家裡借宿一晩,繼續天南地北的聊著過往事跡與未來目標,直到夜深人靜、直到連西安的燈火也陷入暗幕,才結束這段讓人滿足的談話。

這是第三個故事,也許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大不同,但有相同興趣愛好,就能讓初識卻如同故友,暢談人生。
簡短的三個故事,卻是我徘徊於幾個城市後,感受到最有人情味的一個地方。初來乍到一個新地方,除了用美食、美景或是特殊的人文風情來評斷此處,但最大的關鍵點,還是這個地方的人給自己的感受,溫暖/熱情/包容等正面感受,都足以讓這個城市印象分數昇到最高。感謝這些西安朋友帶來的溫暖。
最後再分享一些西安之景,作為西安篇的結尾。
白天的西安城:走在歷史的痕跡上,眺望新世紀的景觀


























大雁塔、小雁塔:唐代佛典重地,如今成相機的糧食。














不夜城:城牆內外,入夜後同樣都是五光十色













下一站:翻秦嶺,進蜀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