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公里
爬升3040公尺


CHAPTER 2 力行產業道路

出發時間:早上7點
預計抵達時間:傍晚8點
第二天下半場
第三章 "武界高峰巷 卓社林道" 快速連結
力行產業道路
一條讓我又怕又恨的道路
單速登山車獨攻力行產業道路 當下驚慌失措版
SSCX單速車田字環島前傳 事後回憶重點版
前傳提到的力行悲慘經驗
力行產業道路算是第一次越級打怪踢到鐵板的旅程
騎一條超出我能力範圍的路線
力行產業道路就像是一個陷阱
進去了幾乎沒有回頭路
先爬上海拔2500的天池
再整路爛泥下滑到海拔1200的力行一號橋
繼續上坡爬到霧社
中途有無止盡的爛路與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型崩塌
而且只要遇到下雨便封路需要在裡面過夜
當年在網路上拜讀了文章後就傻呼呼借了台"單速"登山車來挑戰
好不容易翻過高點以後
下滑完最陡的坡(-30%)
居然齒片就碎掉了
在當地找不到任何救援的情況下
只能用踩半圈的方式勉強前進
最慘的是力行產業道路不是一直下坡
下滑到力行一號橋接下來約有15公里的爛路
而且多半是蠻硬的上坡
最後遇到狗追情急之下踩斷剩下的齒片
只能慢慢牽車走出去剩下的路
幸好當時遇到佛心的菜車司機將我救出這條可怕的道路
也免於天黑卡在深山的危機

那次經驗真的是徹底把我嚇傻了
再也不敢輕易地闖進這條路
不過為了偉大的田字環島
要玩就要玩大的
而且要挑戰自己恐懼的極限
評估了近日力行的路況
認為35c的越野公路車輪胎應該是可行的
沒有避震
更細的輪胎
公路車的設定
操控上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再勇敢一次吧
一定要靠自己騎完這條路
不要再被載出來了
全新鋼製齒片,什麼都不怕!
不過在挑戰刺激的力行之前
還有一段大禹嶺等級的坡要爬
福壽山農場-天池
而這段...是我最討厭的
因為不光是陡而已
車上裝的還是...顆粒胎
早上6點,起床
田字第二天開始
吃了從羅東帶上來的麵包及泡麵後
6:40離開燕華樓
今天的裝備可說是最厚重的
外面2度的低溫
把所有能加的禦寒衣物全加上去

離開旅社就開始爬坡
身上保暖衣物馬上就熱起來了

遠方的燕華樓旅社
剛開始的爬坡還照不到太陽

相較於昨天的濃霧
今天的天氣非常乾冷
找到一個視野很好的停車場

太陽終於照到了梨山的山谷
氣溫也漸漸地暖和起來

接到中131福壽路上
看到這個標誌代表到天池連續10公里爬升600公尺的陡坡要開始了
路況不佳,建議改道
今天我要和你正面對決

汪
厚重的顆粒胎
真的費力很多
還好這隻狗狗很乖
(雖然我一隻手已經準備好要按電子喇叭了)

下方是剛剛拍照的停車場

甦醒的梨山市區
下方的路是往大禹嶺方向的台8線


經過幾個陡坡後
抵達了梨山地區的中華電信基地台
到這邊的坡度還算是40-20齒比應付得來的部分
雖然比起上次少了2.1的胎和前避震
但是身上厚重的行李爬坡的感覺還是差不多累

接近福壽山農場入口大門
坡度變得稍為平緩
高山上罕有的雙向分隔島及行道樹

遠方的德基水庫
水面非常湛藍
不能通行的德基段台8線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

早上8:20
氣溫2度
福壽山農場大門


雙線道的路越來越陡

還有4.5公里
看來還要爬好一段路
這時...


警告!路面結冰
終於看到冰塊了
小心地避開
路上冰塊絕對不是好惹的
坡度越來越陡
更多髮夾彎
半牽半騎
根本沒有心情拍照

水管爆掉所形成的冰柱
似乎印證了在極低溫的野外尿尿有可能形成尿液冰柱(?
繼續牽車

終於來到靜觀亭了
早上9:04
短短5公里
花了將近50分鐘
痛苦的折磨
再往前一點點就要下坡了

剛才一路爬上來的陡坡
遠方的福壽山農場


靜觀亭全貌
早上9:10
抵達天池收費站
終於通過福壽山農場爬坡的試煉了

接下來準備迎接
最精彩的
力行產業道路

最後一個警告牌
衝了

羽絨衣,面罩上身
待會即將迎接寒風刺骨的下滑
天池到華崗的路段
翻過了大甲溪,合歡溪的分水嶺
準備進入眉溪的上游區域
海拔2500沒有遮蔽
風勢非常的強勁
這時才感覺到輪胎一跛一跛的
不過路面差到幾乎沒有感覺

這段平坦帶有點上坡
非常適合高速行駛
壓抑了這麼久終於
爽阿~
不過開心到忘記拍照了
拿舊照來給大家看一下風景

(2014/8/22)
從剛才的中131正式進入投89的範圍
養護規格天差地遠

看的到下方的翠巒聚落
待會過華崗後準備超陡下切到馬力觀

(2014/8/22)
進華崗前的一間荒廢派出所
裝了35c越野胎迫不急待想體驗爛路彈來彈去
目前看來路面都還不錯

阿~期待已久的爛路終於來了
來狂野一下

(2014/8/22)
華崗市區
當正準備要往前面連續5公里
從2400下降到1900
有幾個-30%陡坡(根本爬不回來)
超級刺激最終導致上次斷齒片的雲霄飛車路段
突然
肚子突然抽痛了一下
趕緊往華崗高海拔渡假村
啊啊啊借過~~借過~借個廁所

(2014/8/22)
實在太急根本沒空拍照
進去卻看到空無一人的大廳
繞了一下沒有看到任何工作人員或遊客
只好失禮的衝向廁所
終於解脫了
趁這個時刻把身上裝備做一些調整
脫掉羽絨衣以免影響操控
一切都準備好了
從廁所出來環顧一下四周
這裡真是華崗最高級的度假村
下次有機會要來這邊好好玩一下
臨走前正好撞見了在廚房的工作人員
對到眼的那個剎那真的是非常尷尬
抱歉沒有先跟您說一聲
實在真的憋不住了阿....
新區域 華崗 廁所 成就解鎖(笑
本來還擔心說是不是要蹲在路邊大便...
感謝華崗高海拔渡假村
解決了我的心頭大患
繼續出發
華岡到馬力觀的路上有一條捷徑(灰色部分)
就是我稱的雲霄飛車坡
由於藍色的主線時常坍方
大多數居民都會使用這條捷徑

秉持者田字環島不繞路的精神
只騎畫出線型最漂亮的路徑
衝了

先爬一小段上坡
開始沒有護欄了

有一種騎在天邊的感覺

雖然這邊的溫度比較高
但是陰涼處還是要非常非常小心

特別是,有水的地方!
因為很有可能是冰
結果馬上...中獎了

這一大塊看起來像水漬
但其實整塊都是冰塊
遠遠地已經有所警覺
所以先停下來站著跨在上管
想說可以這樣扛車過去
結果我的左腳踩到了冰塊
瞬間往外劈腿
反射動作使勁全力蹬
還好蹬開了....但
又落在冰塊上,又滑了一下
滑一下,蹬
再滑一下
短短約一兩秒我的腦袋身體閃過好幾次跑馬燈
全身肌肉緊繃
已經做好最壞情況摔倒的撞擊準備
霎那間左腿蹬起來時
我用大腿內側夾住車架上管
讓前輪接觸冰面打滑
往前移動一點點
左腳再使力用力一蹬回勾
右腳靠著車架運用反作用力
藉由把車架滑出去的力量跳開
左腳安全著陸
保持平衡的那毫秒
手再用力把彎把拉住甩回來
不要被車子拖著滑出去
一切大概發生在三秒鐘
當時我的腦筋完全空白
一直狂叫:挫屎 挫屎 挫屎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些動作可以救車回來
只記得那瞬間只有一個意念
不要跌倒
拚了命也要把車子和人安全著陸
事後回想起那一個瞬間的反射動作真是不可思議
想辦法形容和拼湊這個連續動作
(總覺得超級牽強和唬爛)
平安脫險之後
整個人冷汗直流
力行果然是不能輕忽大意的
為了接下來的安全著想
拿出手機
在公路車交流天地開了直播
以便萬一我真的又摔車了至少大家能知道
也有辦法求援
由於是直播所以只能從facebook想辦法把影片存下來
又因為網路訊號很差的關係
所以可能看起來很卡
但最主要是路面實在太爛
用手機錄看起來非常的暈
由於開直播如果要拍照要中斷
所以接下來到馬力觀的照片只有幾張重點
那就只能用舊照代替囉
影片是完整錄影
可以看一下那段究竟有多麼刺激
只要再遇到任何水漬或照射不到的陰影處
一律 一律 一律
扛車"跳"過去
繼續前進

鼎鼎大名的-30%急彎

雲霄飛車坡

(備註:這裡仍是宅急便服務範圍喔

(2014/8/22)
超級神勇宅急便
感受到這驚人的坡度了吧

遠方的第一個大崩壁
這個崩壁的規模時在大到有點令人害怕
完全沒有植物抓住土壤
萬一大雨一來可能整片都會沖刷下來
隨著高度漸漸下降
距離大崩壁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劇烈的震動幾乎讓我握不住車把
雖然帶著長指手套
但是手掌還是十分疼痛
直播中可以感覺到很努力在控車
深怕一個不小心輾到碎石或石頭又滑倒了
不知道為甚麼我開始當起直播主持人
講了一些很沒有內容的路段旁白
偶爾停下來看看網友的回覆
繼續往下

(2014/8/22)

(2014/8/22)
這條路也不是全都是下坡
中途有一小段上坡
如此狹窄沒有護欄的路
大型的菜車照樣行駛

(2014/8/22)

(截圖自直播畫面)

(2014/8/22)
爬了一小段上坡突然我的後輪出現嘎~一聲
原來是綁在坐墊包下方的備用外胎滑出來磨到後輪了
震動這麼劇烈區區兩條鬆緊帶應該很難好好固定
先暫停一下
此時海拔也比較低了
氣溫慢慢變熱
把最後的羽絨衣脫下來連同外胎塞進後背包裡
這個背包真的會被我給撐壞
身上已經穿那麼多衣服了
包包還鼓得不像話
最危險的下坡路段快結束了

(2014/8/22)
終於看到馬力觀了
也代表雲霄飛車路段結束了
翠巒教會

左上角的護欄就是剛才切下來的道路
真的有夠陡的
之前就是在這邊斷齒片的
根本不可能爬回去啊
當時旁邊的小朋友還問他爸爸能不能幫我修腳踏車
只是這種特規的零件我想這邊不太可能會有
不過
今天很幸運的
我 的 齒 片 , 完 好 無 缺
雖然說接下來還有將近40公里才能逃出力行產業道路
不過度過了最陡的雲霄飛車段
也算是放下了心頭的大患
剛剛的結冰路面也算是有驚無險地通過了
這時候手機已經發燙
直播了這麼久,電量也有些低了
演出只好到這邊告一段落了
手機收起來充電
節省一下流量
接下來的路段
馬力觀到力行村
要通過一個稍早看到的大崩壁


(2014/8/22)
準備開始了
先過了一個彎
這邊常常照不到太陽
所以終年泥濘不堪

(2014/8/22)


往回看馬力觀
這只是前菜
幸運的是今天的路面算蠻乾燥的
轉個彎後危險才正式開始

崩壁旁亂丟的垃圾
過了這個崩壁後
馬上又接另一個大型崩塌


崩壁上的石頭隨時會掉落
在這裡拍照真的非常危險

還有一半的距離 塊陶啊


之前在這段路有避震器的情況下已經吃足了苦頭

下方的翠巒部落
終於通過了
這個崩壁算是力行規模最大的
通過了以後緊接而來的是更爛的路面
路基陷落,柏油隆起,充滿泥漿水漥的路面
有幾次差點定竿摔
這裡的路面時在會讓人懷疑車子到底能不能開進來
可惜當時保持平衡都有點困難
所以沒有拍下來

由於穿 SHIMANO XC90卡鞋的關係
實在不想一腳踩進泥巴坑裡
只能盡量保持平衡衝過水坑

地質十分破碎
剛剛就是從那麼高的梯田上切下來的
在往前走不遠處
右邊有一個小岔路
接到力行吊橋
可以少掉約一公里的路
也是這趟旅程中的第一座吊橋

隱藏在樹叢中的吊橋入口
進去之前有一個off road的小下坡
直接給他滑下去

當地的機車都會走這條吊橋
橋上限重600公斤
看起來蠻穩固的

準備過橋了

看的出來左邊有一點斜斜的

在橋上望向剛才的崩壁


深不見底的山谷

導航顯示我正在河道的正上空

嘗試來一張邊騎邊拍
狹窄的橋面,如此的高度真有點怕怕的
這趟旅程還會遇到許多吊橋
每次經過吊橋總是特別開心
有一種"單車專用天空步道"的感覺

回到主線繼續前進
吊橋的另一側

遠方的翠巒聚落

又一處崩塌

下方是有名的紅香
不過下去幾乎要切到河谷
爬回來將會是一場噩夢

第二次經過這段路
沒有斷齒片的惶恐
終於可以比較仔細看看四周的風景
繼續向前
經過一處民宅
到了馬烈霸社區(力行村)的上方
這也是力行產業道路中最大的聚落

(2014/8/22)
主線再往前走可以看到整個聚落

(2014/8/22)

但這次我在剛剛上一張照片的民宅旁邊找到一條陡峭的岔路直通部落

真的很陡的下坡
不過配備顆粒胎+油壓碟煞
什麼都不用怕
下去有兩個急彎
還要迴轉走下面的叉路
剛好遇到一台車會車
有點卡卡但還是順利通過
這算是一條非常大的捷徑


直接下去就是部落了
今天這邊的人真的很多

可以看的出來剛才下坡的斜度
力行村
又名馬烈霸社區
位於力行產業道路的中心位置
海拔約1500公尺
主要居民是泰雅族
之前來這邊的時候都沒有遇到當地人
但今天家家戶戶都非常熱鬧
除夕夜所有族人都回到家裡團圓

早上11點
由於早上在華岡執行了一次大規模身體輕量化的行為
又經歷了馬力觀雲霄飛車下坡的緊張刺激
腎上腺素爆發讓我忽略了體能的消耗
接下來的路段短暫下滑到最低點的力行一號橋後
將開始一連串的爬坡
上次斷齒片那次就天真的以為一路下滑出霧社
所以只喝了一罐330ml的雪碧就上路
當然結果就....可以預期到的非常淒慘
這次來就知道了
大吃一頓洋芋片餅乾特餐囉
補充熱量
再加一罐黑松沙士
通常在深山部落的補給
我會去雜貨店多過於餐廳或小吃店
大部分吃餅乾洋芋片比較多
泡麵有時候會吃太久
喝太多湯有時候也不太好消化
不過大冷天就另當別論了

經歷剛才的泥水爛路
車子已經變得超級髒
加了顆粒胎就是要去玩泥巴呀
這麼髒才有越野車的感覺

相較於早上的寒風刺骨
這邊已經變得非常炎熱
大概有二十幾度的氣溫
稍早包在身上的衣服在劇烈操控下早就讓我汗流浹背

來到部落入口
準備繼續前進

部落入口的圓環
繼續準備下滑囉
力行產業道路的上半場
從天池到力行一號橋
途中經過的路是力行產業道路最可怕的爛路與下坡段
非常考驗爛路操控與下超級陡坡的技巧
過了馬力觀後更多的崩壁與爛路
力行村算是上半場下坡爛路的終點
今天真的蠻幸運的
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新買的鋼製齒片非常給力
雖然一路上仍提心吊膽
但能撐到這基本上後面就沒問題了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路面與天氣情況真的太好了
力行產業道路最令人害怕的是下過雨後的爛泥路面
搭配上長距離崩壁真的非常折磨人和車子
幸好都沒碰上過大的爛泥坑
而且這次騎的又是更難操控的越野公路車
今天相較於兩年半前的莽撞
老天終於給了我力行產業道路的通行證
並且給了我一個超好的天氣作為祝福
最後的下滑約4.5公里
路況跟稍早比好非常多
大概是因為比較多居民使用這條路進出的關係
一路上過癮的髮夾彎
路面還是有一些小小的坑洞與起伏

投89線26k
快到橋了

下方瑞岩部落的農田
地形如此崎嶇的深山居然有這一片平坦的田地

對面山谷中的那條路
就是待會要一路爬坡的路段
看起來一場硬仗是躲不掉了

上午11:37分
抵達力行一號橋
整條力行產業道路的最低點
時間倒回到2014/8/22
其實一直從馬力觀到力行村
一路都是不同程度的陡下坡
齒片斷了其實沒有非常嚴重的危機
頂多只是不能加速而已
下坡還是讓車速挺快的
加上粗胎越野車避震器
偶爾遇到幾個爛路水坑隆起
還可以衝爛泥享受全身泥巴的快感
地上的坑洞還可以充當迷你跳台
斷齒片的危機隨著操控的樂趣拋諸腦後
之前沒有研究這條路的高度剖面圖
當一路快樂的下滑到力行一號橋時
看著海拔高度一點一滴的流逝
一直掉到1200公尺才驚覺到大事不妙
說好的一路都是好玩刺激的off-road下坡呢?
看看另一端綿延到天邊的上坡

(2014/8/22)
It was at this moment that he knew
he fucked up
接下來的路段約有22公里
前面約15公里的路段全部都是爬坡
雖然不是說像剛才那麼瘋狂的雲霄飛車級的坡度
不過也要爬到海拔1700公尺
不過當時沒看過坡度圖的我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面臨的地形挑戰
齒片已經斷掉了
假如一路都是下坡那還有機會滑出去
有上坡的話幾乎只能用走路的
更何況還剩二十幾公里的路程
萬一又有剛剛那種瘋狂坡該怎麼辦
內心非常的不安
只能使用單腳踩的方法硬幹上坡
(再貼一次影片)
而且當時又只有單速
登山車的粗胎,沉重的車身,避震器吃掉很多力量
單腳累積的負荷
每一次的換腳都是在一次地啃食所剩無幾的齒片
那一天經過的車子非常少
不是那種小客車或是載滿器材的工程車
可是我不想放棄
不想攔車造成他人麻煩
但是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天黑還困在深山
加上那時候在力行村只喝了一杯雪碧
身上巧克力條又只剩一根
外在條件實在...非常不理想
沿路無止盡的爬坡
深怕又遇到泥漿與水坑
這段路也沒有街景
事前也無法得知接下來的路況內容

(2014/8/22)
不久到了紅香部落入口
看到了這個牌子
嚴重崩塌改道慈峰產業道路
慈峰產業道路之前有稍微看過坡度等高線圖
幾乎是從山壁直線切上去
短短10公里要爬升1100公尺
查地圖甚至還有35-36%以上的變態坡
當時真的覺得...我今天是走不出去了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往主線前進


(2014/8/22)
每一次遇到的崩壁
遇到的修路和坍方
一點一滴擊碎希望與信心
恐懼和飢餓啃蝕著我的心靈
望向背後大軍壓境般的烏雲
在這種地方遇到暴雨無疑是雪上加霜
更有可能引發大型崩塌
被困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可怕地方
當時只盼望能早點遇到下坡
在不知道半踩半牽了多少次之後
抬頭一看
遠方的山壁高處有一條上坡
轉進山凹處才發現
原來現在才在這麼下面而已
拖著疲憊飢餓恐懼的身軀
好不容易抵達剛才看到的另一端
又發現還是上坡

(註:街景圖拍攝於2015年,2014年的時候還沒有資料)
這時經過了一戶民宅
突然爆出凶猛的狗吠聲
已經餓到累到意識恍惚的我
整個人突然嚇到跳起來
情急之下用力踩了踏板一圈
啪~
有如電影中主角被子彈打中的那個瞬間
齒片被我扯爛了
這一聲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
鍊條再也勾不上去所剩無幾的齒數
連卑微的單腳騎車都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剩下不知道還有多遠的路
完全只能用步行的方式
在不知道走了多久之後
後面突然來了一台菜車
居然停了下來
並表示可以載我到埔里
原來是稍早在馬力觀時
到處去詢問求救時遇到的菜車司機
但因為那時他們高麗菜還沒裝上車
所以沒有辦法幫忙載我出去
雖然已經用斷掉的齒片騎這麼遠了
在當時不知道以為只剩幾公里就結束的情況下
腦中還是有閃過一絲絲的猶豫
但馬上回想起剛剛所遭受的絕望困境
再無謂的頑固堅持
只會丟掉老天原諒你的機會
山永遠都在,撤退的勇氣與完成一樣重要

他們倆個爬上超高的菜車
用繩索把車子吊上去綁好
技術真是令我十分佩服
但接下來他們的駕駛技術更令我驚艷

帥氣的司機大哥
第一次搭這種大菜車真的非常興奮
特別是還走在路況這麼爛的力行產業道路
在馬力觀已經親眼看到精湛的轉彎技巧
沒想到居然能有機會實際坐在副駕駛座上
擁有最好的首排臨場震撼視聽體驗
司機與我聊了很多
華崗當地的菜車運作模式
我坐的這台其實是開往台北果菜市場的首班車
後面幾班基本上都是晚上在開
他們還稱他們車隊為:瘋狂夜菜車
大禹嶺到武嶺的路段他們稱為好漢坡
力行主要是武嶺下雪的替代道路
途中讓我最驚豔的是在途中遇到一次
兩輛大車在狹窄的力行產業道路中會車

我坐的這台車直接倒車300公尺
直到如今我只能用傻眼來形容當時的衝擊
開到後面還有遇到兩個大崩塌
司機稱這兩個叫7K和4K
這兩個崩塌甚至比馬力觀到力行吊橋之間的那幾個崩壁還危險
只要雨稍微下大一點
這邊就會封路甚至坍方
只能回到力行村過夜或是想辦法從慈峰產業道路牽出去
而且當時我的身後暴雨正在後方步步逼近
司機說我很幸運
要是沒遇到他真的很有可能出不去
開著開著果然遇到傳說中的7K和4K



7K的崩壁是我遇過最嚇人的
擋土牆已經被撐破變形
不小的水流從裂縫滲出
更慘的是我正坐在兩層樓高超級大噸位的大菜車上
平常的我是不太怕高的
但是當開到崩塌最脆弱的懸崖時
窗戶旁就是不見底的深淵
真的是不禁打了個冷顫,手掌感覺毛毛的

4K崩塌雖然規模也不小
但至少看起來比較穩定
不知道開了多久
看到民宿代表終於出來了
接到台14甲霧社和清境之間

當時在規劃田字時
其實沒有很仔細去算
我在哪裡被狗追
在哪裡上車
花多久時間開出來
在我的印象中我好像已經快騎到了高點
才差幾個彎就到了
但是在菜車上因為一直和司機聊天才沒有很注意地形
所以在田字環島騎這段時
才發現誤會大了


然後查看照片詳細資訊才發現
從上車到出力行一共耗費44分鐘!
你看看你看看!!!
當時堅持用走的話
一定走到半夜餓死了可能都走不出來
最大的重點是
在田字環島出發時
我並沒有仔細算這些數據
所以......
回到今天
2017/1/27 上午11:37
地點:力行一號橋

溫度20度
豔陽直射
從兩度到二十度的劇烈溫差
力行最令我害怕與不安的路段要開始了
有了兩年前近乎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經驗
我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帶了滿滿的補給品以免肚子餓的情況發生
(但我還是沒有帶額外齒片
我對接下來的印象是要爬坡
而且是一個曾經放棄的坡
田字出發到現在
第一次要經歷炎熱的爬坡條件
也就是說出發時未包含身上穿滿保暖衣物
光工具和一些其他極端溫度的衣服(暴風雪極寒和大熱天短袖)
滿出來的行李量還要在外加兩件外套一件長袖車衣禦寒內衣
我的15公升包包仔就塞不下這麼多的東西
於是靈機一動
我把包包付的雨衣掏出來
由於shimano包包的雨衣上緣有鉤子跟鬆緊帶
不像一般電腦包雨衣是直接用鬆緊帶包住整個書包
代表書包外和雨衣還有空間可以放東西
脫到剩一件短袖一件背心和一件長袖內衣
其他通通硬塞硬擠到包包內
吃了第一天運上梨山的bcaa
準備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
出發!

離開力行一號橋

劇烈的照射溫差
力行一開始的爬坡就不太親民
兩個超陡髮夾彎
經歷剛剛爽快的下滑
現在都得一點一滴償還
不過好處是這邊的路面品質還算不錯

紅香慈峰十字路口
兩邊都是會爬到要死的岔路
慈峰直上翠峰
而紅香還要下到更深的河谷對岸再爬回來
已經快12點了
原本預計12點是到霧社的
今天最後面還有卓社林道
天黑摸黑騎林道可是很可怕的
希望能早點克服內心的恐懼
並逃出這個又臭又長鳥不拉屎的超級泥漿凹陷地獄
出事還超難救要走一整天才出的去半路還沒東西吃的鬼地方

這是所謂的:踢到鐵板....嗎?
如果這邊沒有鐵板大型車應該開不上去
AFTER

話說兩年半前還沒有鋪設這些東西
BEFORE

(2014/8/22)

(2014/8/22)
感覺十分脆弱的紅香聯外道路橋梁
再見了,力行紅香
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再來

這個田地真的也太平坦了吧

沉重的背包
厚重的刷毛褲
單速的齒比
崎嶇的路面
有時候遇到爛路的時候手把要一直往地上用力壓
一路下來手真的好酸
特別是戴短手套沒什麼緩衝
AFTER

BEFORE

又一處崩壁
看起來感覺蠻新鮮的
應該是最近才崩的

往回看慈峰地區的茶園

下面那一條就是剛才爬上來的路線

這邊其實已經過了我之前被菜車救走的地方
之前從力行一號橋來到這邊花了79分鐘
而這次同樣路段花了46分鐘
哈~這就是碎掉齒片登山車與公路車的差別
痛苦指數天差地遠
不過當然兩天的情況根本不能相比
事實上在田字第二天時我根本忘記了我上車的確切地點
更忘記了那天我到底騎了多久
不過千真萬確兩天唯一相同的是
這段坡真是有夠...又臭又長的啦


遠方山脈的缺口延伸出去是惠蓀林場和國姓
2010年曾經鄉公所計畫延伸投80線(惠蓀林場)
沿北港溪谷開闢一條新路到瑞岩部落
可以避免掉力行產業道路極不穩定的路況
這也是當地部落居民的共識
但是2013年工程人員渡溪進去探勘
用空拍機去人到不了的深山險峻地區
卻發現這邊也是地形破碎
工程上難度太高
目前還是以維護力行產業道路為主要方向
個人是覺得蠻失望的啦
不然搞不好有機會還有另一條路可以到這些超級難抵達的部落群
好吧看來只能繼續走這條路囉

鬼打牆般的風景
茶園 爛路 爬坡
路上都沒遇到什麼車
太陽的曝曬 沉重的行李
兩年半前的回憶一直迴盪在腦海中
到底出不出的去 我不想騎了 不想騎了
怎麼爬都爬不完阿
萬一在這邊車子壞掉 肚子餓低血糖 該怎麼辦
今天路上都沒有車...萬一出事,會有人來救我嗎?
AFTER

BEFORE

(2014/8/22)
過了這個牌子以後路開始鑽到森林裡面去
我也"確定"這段路我已經上車了
終於有點進度的感覺了
但.....別忘了我在車上待了44分鐘才出去
代表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說這樣的森林是蠻美的啦
但為什麼還要繼續爬坡阿
不是差不多要下坡了嗎?
在經過兩三個鬼打牆的山凹後
終於
進入眉溪的流域啦
一直順流而下就會經過經過人止關,埔里
就地形理論上"應該不會有"爬坡了
烏溪的上游,北港溪真有夠煩人的啦

回頭看那又臭又長的爬坡
下午12:53
我終於靠自己的力量爬完啦
真的是太高興啦

(我才不要再往回騎呢)

在這裡眉溪和北港溪的分水嶺
還有一條小岔路是去北東眼山的

往北東眼山有一條鋪設良好(?)的林道
約5公里可以爬到2000出頭的北東眼山"山頂"
是少數有路可以幾乎通到三角點的路
山頂是中興大學高冷園藝試驗場
裡面還有北東眼山的三角點
據說裡面還蠻漂亮的
也是列入2000公尺高上口袋探索名單之一
不過這次重點是田字環島
加上進度似乎比預期的慢非常多
所以還是快閃吧
下坡了~乘著風 滑翔

結果才過約一分鐘
傳說中超可怕爆漿擋土牆爆裂的7K大崩塌到了
AFTER

BEFORE

靠近一點看這規模還真可怕
對照一下遠方通過崩壁的小汽車
真的看起來隨時會整片垮下來

終於抵達災難現場
準備迎接爆漿擋土牆與不見底的深淵
曾經讓不怎麼懼高的我冷汗直流
當年
蘇花太魯閣888都不算什麼
這個崩壁 千真萬確
榮登2014年度 TIM坍方大賞 最可怕崩壁寶座 第一名
終於等到機會用單車近距離觀看這雄偉壯觀脆弱的崩壁景觀
直到....
疑?怎麼感覺怪怪的
AFTER

BEFORE

原來是擋土牆已經被沖走了阿
沒事沒事
你說沒有擋土牆是不是感覺比較安全啊~
看起來穩定多了呢(其實什麼時候要崩根本無從預防
看來之前超害怕的7K大崩壁只剩一個小土丘(?

其實還是很長一段崩塌啦
只是視覺上看起來沒那麼恐怖而已
今天天氣真的超好
路上沒有爛泥
心中的大石也放下了許多
畢竟這段行前規劃對我而言真的十分頭痛

依舊是一成不變的茶園與蜿蜒的山路
但現在是下坡
看得到盡頭的山路感覺真是充滿希望
雖然水泥地的垂直排水溝槽真的震到手受不了
加上下坡源自於輪胎安裝造成的跳跳車效應又來了
無疑是個互動性非常高的震動回饋手把
阿~7K的弟弟 4K來啦
AFTER

BEFORE

隨著越來越接近4K
遇見一些零星崩塌
似乎在預告這個弟弟也是不好惹的

路面越來越猙獰
絲毫不因快結束了而隱藏其銳利的爪牙

擠壓變形的鋼梁
整個看起來就是一副在挑釁的樣子

終於正面迎戰啦
別小看路面感覺沒什麼
實際上這個崩塌位於一個非常陡的下坡中
大概有15-20%左右
其實不太好操控車子

第一彎道
非常急遽的坡度落差
回頭看
這才是開胃菜而已

往前一看
似乎後面還有更難的路況挑戰

話說在崩壁停下來真的挺可怕的
又想記錄這種大自然災難的震撼與人類的渺小
又怕一個地震甚至一顆落石不偏不移的打中在我身上

這段崩塌的長度真的很長
最重要的是很陡的下坡
通常惡劣路面假如是上坡的話
對公路車的上坡威脅反而沒那麼大
所以有些人能用公路車從霧社進力行爬到梨山去
因為這個方向下坡的路面都蠻穩定的
雖然上坡的坡度真的很變態
但是頂多定竿摔不會像我騎的這個方向
每次下陡坡爛路都宛如命懸一線
真要緊急煞車停下來也不是說停就停的
只能冷靜的在混亂不堪的泥濘中抓出最安全的路線
然後隨時準備撞擊預備姿勢
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個看起來很安全毫不起眼的石頭或爛泥
會在你最意想不到的角度出賣你
這趟到這邊為止很幸運的沒有摔車
天氣好是最大的助力
再來就是秉持謹慎卻大膽的騎乘
最後就是不怕手震到歪腰
終於通過了4K大崩壁了
往回望剛剛的路
注意對面遠方的小小的電線杆
這麼近的距離就下降這麼多
4K崩塌的坡度真不是開玩笑的

4K的崩塌最後方有一個小岔路
可以下切河谷然後從霧社小七旁邊的路出來
雖然這條路地圖上沒有路名
但...我就叫他"眉溪產業道路"

(連google預測行車時間都比走原路長快一倍,就知道這條路不是好惹的)
眉溪產業的路口非常不起眼
當天經過時甚至完全錯過不知道從哪裡岔出去

沒想到這條路居然2013年就有街景
進去看一看吧

這坡度...這路幅...這路面
往下繼續看....

我只能說....好險當初沒規劃走這條
切下去河谷還得想辦法爬回來呢
這種路況和情境氣氛真的會觸發內心最深沉的恐懼
還是繼續走主線就好
今天已經有太多的爛泥巴了

繼續爽爽下滑...嗎?

想太美...過了4K崩壁後又開始爬坡了
這時候我已經幾乎失去耐性了
已經爬得要死要活
剛剛又通過這麼多崩壁
現在還想要給我怎麼樣的折磨

路面主要是水泥混合路面
手震的好痛
其實只有一點點爬坡而已
大多都是上上下下的迷你丘陵

深厚的茶園漸漸遠去
周遭的景物從田慢慢變成工廠
旁邊高聳的山壁慢慢變低
空氣中多了一點文明的氣息
埔霧公路的車流聲音慢慢接近
代表
終於快要出去了

路面越來越穩定
相信可口美味的柏油路就在不遠處

已經看的到山稜線的邊緣
快出去了
山壁的另一側是台14甲線清境農場段
衝阿~~~~
終於
下午1:25

力行產業道路終點
投89線53.225公里處
從梨山到這累積約59公里
進度落後一兩個多小時
全台第一爛路的究極考驗
騎到完全失去耐心
終於克服自己的恐懼
成功用自己的雙腿改寫了
困在裡面喪失希望被載出來的陰影
終於在第二次的嘗試
並且在田字同捆包的狀態下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規劃路線時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也感謝之前的經驗與救我出來的司機
不然第一次糊里糊塗闖進來
後果很有可能田字會在第二天殘念
最重要的是
wolftooth鋼製齒片真的超給力
完好無缺的撐過來了

53.225公里
真是遙遠漫長的一次孤立體驗
力行產業道路 路況不佳 建議改道
我下次一定會改道的 相信我

雖然當下嘴巴說再也不來了
但是其實我還蠻嚮往這裡面的世外桃源的
前提是....拜託路不要那麼可怕
感謝老天的眷顧
不管天氣 路面 摔車機率 心理狀態

這路面...好想躺在上面打滾阿
多麼平坦,多麼整齊
超級想舔一口那美味的柏油路面(誤

這邊大概是台14甲線4公里處
霧社和清境之間
終於到田字環島中最中心的點了
這趟旅程還會經過這裡兩次
西進武嶺和東進武嶺時
不過在這個時刻我只想享受成功突破力行的喜悅
之後第8還第9天會有多痛苦
還不敢想像撐過這麼漫長的路下來會有什麼感覺
下滑去霧社囉
平緩的路面襯托出跳跳胎的彈跳現象
隨著坡度與高速下滑更顯現問題的嚴重性
還是沒有裝正啊(嘆~
不過經過剛剛60公里的極致爛路考驗
相信應該是不會蛇咬或炸胎了吧

美麗的碧湖
霧社水庫
也是待會要前進的方向
不過早上的力行爛路挑戰
只是今天的上半場而已
下半場將要面對前傳中提到的
霧社高峰巷樹林內超級陡峭的爬升
霧峰道路茶園山谷間的瘋狂下切
武界隧道前的漫長爬坡
最重要最刺激的是
卓社林道
一條完全沒去過
只看過街景圖而且看起來非常"驚險"的一條林道
而且照現在的時間進度似乎非常不妙
非常有可能要獨自摸黑下滑沒騎過的偏僻林道
今天的挑戰還沒結束
更困難的還在後頭
車子真的有夠髒的

下午1:36
抵達霧社小七
這趟旅程終於又回到便捷的超商系統的懷抱了
經過這麼多爬坡的煎熬
好好的吃一頓飯
氣溫25度
要繼續南下了
接下來的路段可以執行輕量化一些些了
看了氣象接下來幾天都不會遇到寒流個位數的氣溫
剩下可能會需要用到這麼重的裝備的路程大概只剩東西進武嶺
也是6-7天以後的事
希望是大熱天
但也有可能會下雪
除了微調日期
(先西東進再北橫蘇花 或是 先北橫蘇花再東西進)
(或是西進西出再北橫蘇花再東進東出)
簡而言之就是萬一遇到雪只能這樣躲避 挪動個幾天
登武嶺之前一定要確保能拿到外套
做了一個有點冒險的決定
把我的羽絨衣和帽t自行車外套
用交貨便
從霧社寄到埔里
雖然看起來沒什麼
但詳細的天數計算
3+7天的期限
萬一這幾天在南部只要殘念了
我還要想辦法搭車來埔里或霧社拿回我的東西
這就是之前所說的行李透過交貨便在全台到處流竄
也是一些進度壓力的來源
萬一物流出了狀況
有可能天數進度上會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只是為了減輕行李
所進行的沙盤推演罷了
因為接下來將會慢慢進入南方的熱帶
肩上越重也會對接下來的路帶來更多的負擔
總之
就是之後還會回來埔里(或霧社)拿我的臭衣服繼續西進
如果我還沒殘念的話
發個文
和大家分享有夠恐怖的力行路況

除夕夜的挑戰
下午場 霧社高峰巷 霧峰農路 武界 卓社林道 過坑水頭山 投69 日月潭伊達邵
第二天還有約60公里的路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
究竟能不能天黑之前逃出林道
晚上能不能平安抵達飯店呢
待續
122公里
爬升3040公尺


CHAPTER 3 武界高峰巷 卓社林道

梨山出發時間:早上7點
霧社出發時間:下午2點40
預計抵達伊達邵時間:晚上9點
進度延誤1小時
準備加緊趕路了
終於離開了緊張刺激的力行產業道路
"暫時"解決好了行李與禦寒衣物的問題
20度豔陽直射溫暖的冬天
吃飽充電完畢
離開了霧社
經過莫那魯道紀念碑後
來到了大安路(投83)與埔霧公路(台14)的交叉口

通常攻武嶺結束後都是從右邊的台14下滑
過了這個路口就準備迎接暢快的霧社-人止關髮夾彎高速路段
不過也有另一個選項是經過(投83)武界
但是距離較長
也要多爬好多個丘陵地形
和翻越卓社隧道前的陡坡

這條路線被列為是加長版的西進武嶺
更多的爬升
更遠的距離
還有...更多的水溝蓋
不過
這次的路線不是只有投83
為了軌跡看起來更"田字"
規劃時就發現了大安路(投83)的入口旁邊有一條小小的"高峰巷"

恩~真是個漂亮的直線
但是在山區路段直線般的軌跡通常是很致命的
因為山區內的河谷多半是隨著河水侵蝕而顯得彎彎曲曲的
在周遭地形等高線圖沒有平行又直的峽谷地形的條件下
直線的山路通常只會有兩種結果
一是長距離直線的隧道(爽)
另外一種就是直接硬切上山頭的超陡上下坡(夭壽)
甚至是直接從稜線切上去的路
當然...不論上坡或下坡
通常都會變成是一場硬仗
任何的爛路不確定因素在這種長距離多天數的行程中
都是非常的危險
所以,探路是一定要的
SSCX單速車田字環島前傳
不過當初進去是傻傻騎著
吊煞單速車+公路胎
當然結果可想而知的...慘不忍睹
不過沒有在裡面被菜車載出來
甚至用輕量化的FUSION 3 XLIGHT外胎都沒有被刺破
已經算是超級無敵幸運了
唯一的糟糕事大概只有手按剎車按到快抽筋
以及在爛路水泥路面閃碎石閃青苔嚇的一身冷汗吧
不過至少讓我熟悉裡面的路況
而且這次有了顆粒胎
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而且有了早上的"力行經驗"後
面對爛路的操控信心應該提升了不少
好了
大致介紹完了接下來的下一道關卡
時間一點一滴流逝
我們出發吧
今天是除夕夜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沒有營業

沒有要走霧社水庫邊的大安路(投83)
從一旁的巴蘭聚落開始陡上

下午2:50
開始登霧社高峰巷
任何刺激爽快甚至驚險的下滑
都要先經歷一段痛苦的爬坡過程
更何況地圖上看起來那麼的"直"
這座山可不是好惹的
果真

一開始的巴蘭聚落爬坡就得死命地蛇行
不然一定會定竿下來牽車
兩旁的房子內的小朋友幫我加油
彷彿是騎在那場全世界最陡的爬坡挑戰賽
每個騎士用盡全力死命撐著不要定竿摔
一旁的觀眾瘋狂的加油
(雖然說坡度可差遠了)

強烈的逆光直接打在我眼前
萬一有車子下來有可能會看不到
經過了350公尺
開始進入樹林段

樹蔭擋下了不少強烈的陽光
但是接下來的坡度也越來越陡

看起來前面坡度漸漸變平緩了
但....

想太多
更陡的還在後面
搭配單速齒比,沉重背包,阻力大顆粒胎
下來牽車了
目前海拔1360公尺

(2016/6/8)
看到了1.5k里程牌
此時我已經牽了好長一段
雖然之前騎這段也是頻頻牽車
也見識過這段樹林迷航與陡坡挑戰的煎熬
但"憑感覺"總是無法精確傳達到底有多折磨
讓我們來看看坡度圖吧

才兩公里的距離
就爬升了243公尺
幸好不是太長
不然那惡名昭彰約10公里爬升900公尺的大禹嶺
真的是每次經過開始爬之前都得深深嘆一口氣
兩小時的絕望牽車之旅又躲不掉了
經軟體分析大概坡路約落在15%左右
果真很陡
繼續前進在樹林裡繼續半牽半騎
終於,來到一處岔路

前面繼續上去是高峰山
無止盡的爬坡綿延到幾乎山頂三角點的位置
右下是連接到霧豐農路
待會下切到松林親愛部落
也代表鬼打牆的樹林爬坡段終於結束了
接下來


(2016/6/8)

(2016/6/8)
太 壯 觀 了
(因為光線問題採用一些舊照對比)
剛才還困在無止盡的黑森林
現在就在接近稜線高度
一望無際飽覽群山的梯田茶園
剛才所有的焦躁無奈煩悶
全部一掃而空


(2016/6/8)

山谷的下方就是台14埔霧公路

沒有護欄的景觀公路
真正一望無際的秘境
流連忘返

(2016/6/8)

經過約2.3公里的景觀道路後
看到前方的埡口
翻過去就要進入霧豐農路了

(2016/6/8)

"想必是爽快的下滑吧"
探路的當時的我天真的想著

(2016/6/8)
喔不...青苔爛泥,破碎的柏油路
全身緊繃小心翼翼的下滑
這種地方用公路胎一定很容易就滑出去了
按到手抽筋的煞車
只能沿著車輛行駛過稍微平坦的車轍
遇到不平整的車轍時還要左右兩邊跨來跨去
每跨一次都是一次差點摔車的人生跑馬燈
不過今天
我裝的是顆粒胎
以往那些令人心驚膽顫了小碎石或高低差
在我35c的輾壓之下完全毫無威脅力
衝阿~

隔了半年,路況似乎有改善了些
青苔變少了,也因為近日沒有下雨的緣故
地板也較上次經驗乾燥許多
所有先前害怕的高機率摔車熱點
完全如履平地
威脅解除的狀況下,膽子也大了起來
車速從20-30來到了40公里

樹林中隱約的能看到高峰山另一側濁水溪的河谷
下方就是仁愛鄉親愛村
也是待會下切接回投83的聚落

在懸崖邊沒有護欄的小路
我們正在一大片茶園的頂端
迎接許多梯田間的髮夾彎

淤沙量不小的河谷

梯田間小路段,開始
這種路真的會一不小心就出去了

(2016/6/8)
底下的親愛村

(2016/6/8)
遠方河谷的那座"松林橋"就是霧豐道路的終點
也是這段吃力的劇烈下坡段的結尾

看起來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呢
今天的空氣品質也不太好

(2016/6/8)
繼續在懸崖邊的狹小水泥地
慢慢進入有樹林的地方了
緊接著迎面而來的是6個地濕劇烈髮夾彎

(2016/6/8)

(2016/6/8)
探路的時候到這裡時
心情已經從剛剛在高峰眺望美景的興奮
慢慢轉變的有點不安
這一大灘水加上急轉彎差點讓我的吊煞失靈
路面的狀況越來越差
爛路配細胎讓我的恐懼越來越大
是不是待會又要扛車,甚至這條路根本接不出去
想像中最慘的狀況大概像早上馬力觀的雲霄飛車坡那樣
這麼長距離的下切,萬一遇到斷路(照這樣看真的機率不低)
結果要原路爬回去一定會非常崩潰
正當我想什麼時候才要結束的時候
殊不知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2016/6/8)

(2016/6/8)
前方已經沒有人工開墾的梯田
要進入可怕的無人森林了
要繼續下去嗎?
下切這麼多落差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2016/6/8)
接下來的森林段
更多驚險
更多枯枝落葉
更多青苔碎石
已經做好下一秒會爆公路細胎的準備
但下一秒
不是爆胎
而是更傻眼的場景

(2016/6/8)

(2016/6/8)
WHAT THE HELL IS THIS !!!
突然前方的路...就這麼...陡降下去
這坡度..根本是...滑雪跳台了吧

(2016/6/8)
不誇張
真的是滑雪跳台
當下的我真的傻住了
小心一步一步緩緩地牽車下去
這個坡度別說用騎的
穿登山卡牽車走都很困難了

(2016/6/8)

(2016/6/8)
對照一下上方的6個困難髮夾彎
這邊開路人員彷彿聽到我的抱怨
索性直接切一直線跳下去了
終於勉強牽車下滑雪跳台了
應該可以騎車了吧
但...

(2016/6/8)
這又是怎樣
路...沒了?

(2016/6/8)
別想動我公路胎的餿主意
他已經夠可憐了
繼續扛車過去

(2016/6/8)
呼...相對於親愛村的高度
現在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代表應該...快出來了....吧(?

(2016/6/8)
不...更多的青苔
更多的爛路
途中還有遇到野狗,工程車在砍橫倒在路上的樹幹
這條路就一副沒有車在走的樣子嘛
拜 託 快 點 出 來

(2016/6/8)

(2016/6/8)
看到橋了
怎麼還沒到阿

(2016/6/8)
更多爛路更多青苔
更多狗
命懸一線的公路胎
終於....

(2016/6/8)
下午3:10
逃出生天了
2016/6/8
下午2:27到3:10
5.5公里"下坡"花了43分鐘


5.5公里下降516公尺
真的蠻陡的
不過今天
有顆粒胎,什麼都不怕
這個彎甚至還能帥氣的撇輪過去



衝阿~挾著顆粒胎的光芒
輾壓揚起陣陣塵土
每個過彎都自信毫不猶豫

到了滑雪跳台坡
透過輪胎的加持
甚至能嘗試直接騎下去這個半年前把我嚇傻的坡
順暢的往松林橋殺過去

好天氣 好路面 好裝備
衝啊!衝啊!


下午3:42 逃出生天

田字環島第二天
下午3:22 霧豐農路開始下坡 3:42 逃出生天
只花了20分鐘就完成這段
相較半年前探路時被嚇得半死的43分鐘的恐懼煎熬
這次真的是一路都用衝的
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
雖然早上的力行產業道路一樣也是騎過了兩次
但在這裡兩次裝備有顯著的提升
這次的路面與天氣更幫了很大的忙
現在時間還是晚了半小時
而且冬天太陽比較早下山
接下來還有最後一段卓社林道

下午3:43 松林橋
完成了今日2/3的爛路
太陽已經慢慢西下了
時間所剩不多
趕緊往武界的方向前進

接回投83線
距離武界還有16公里
加緊腳步衝了
雖然這一段算順流而下
但是因地形的因素
還是帶有許多的瞬間坡
剛剛如虎添翼的顆粒胎頓時成了累贅

爬過兩三段爬坡後
來到了曲冰遺址

曲冰遺址是台灣首次在高山地區發現史前時代的遺址
目前是三級古蹟
最早有人居住可以追朔到2800年前
之前遺址曾經開放公園參觀
但是因為有些遊客任意撿走古物
嚴重傷害古蹟
所以後來又把古物深埋泥土下並封閉


遺址旁邊的空地種了一片櫻花林
過了這個彎之後就開始下坡了



整路大概都是上上下下的
牽車時順便拍個照
細長的影子感覺非常不妙

經過的原住民部落
這邊叫萬豐舊部落
位於最南邊的哥哥原平台
北邊還有兩個平台 一個叫姊原一個叫妹原(河的另一岸)
姊原是曲冰部落的位置
至於為甚麼稱為曲冰呢
因為從高山上看下去這條蜿蜒的溪流
陽光照射造成的反光很像一條彎曲的冰川

過了不久
一旁的溪水水面越來越高

來到了武界的隧道群中第一座隧道
萬豐隧道
之前武界(投71)與萬豐,曲冰(投83)
是無法連通的
由於中間的武界壩與武界水庫阻斷了之間的交通
也使得隔壁村的兩地得翻山繞路到埔里
再經由埔霧公路到霧社
最後由霧社進入投83到萬豐
然後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也因為河谷邊都是峭壁
常常大水阻斷交通
自古以來武界與萬豐與萬大就是不同的原住民族群
南邊的布農族,相夾在中間的賽德克族,北邊的泰雅族
自古以來因為地形阻隔爆發非常多次衝突
近代交通越來越便利
部落間的衝突也沒有以往那麼緊張
以前有一條古道可以來往兩地
要經過兩座吊橋
經過921之後古道就坍方了
勉強能用爬的過去
不過88風災後整座橋消失只剩下橋頭
古道也無從找起
兩地又再度交通中斷
幸運的是
2009年萬法道路通車之後
打通了萬豐,新武界隧道
讓以往需要繞路的兩個小時車程縮減為短短數分鐘

萬豐隧道是委託國工局打通的
所以有一個高速公路規格的長度路標
(不是國道六號打通到這裡喔)

昏暗勉強能會車的隧道

另一端的洞口
出來馬上銜接一座高架橋

遠方武界壩的壩頂
這個水庫的規模不是很大
迎面而來遇到的一大群遊客
他們在拍些什麼呢?

原來是右邊的武界水庫
在這麼崎嶇的地形中有這麼大片湖泊
公路又剛好在水平面的視角

周遭的地形非常陡峭
又有水庫的阻擋
根本沒什麼地方能做路基
而且水庫水源保護區也不能輕易大興土木
也難怪這一段要到近期才有現代化的道路能通

前方一個90度急彎
從寬廣的雙線道瞬間變狹窄的隧道
這是新武界隧道
也是投83,投71的終點交會處
(雖然其實只有一條路
但過去因為兩邊不同鄉道編號才會不同

終年潮濕,陰森的新武界隧道
裡面有一個去武界水庫的台電隧道
這種隧道中有隧道的路線總是增添些神秘感
特別是有鐵門阻擋的
太魯閣和谷關有很多這種台電電廠隧道
真希望可以弄張施工隧道工程圖
好好一窺究竟這些神秘路線最後會通向何處

新武界隧道的另一端洞口
開鑿在一座90度峭壁之下

非常有中橫的隧道風格

出來身處在茂密的森林中
和剛剛寬廣的水庫湖面形成巨大反差
往前一點點就到了武界了
下午4:30
抵達武界部落
到這邊在河谷順流而下的路段結束了
接下來即將開始爬坡
從海拔700濁水溪河邊的武界法治村
到海拔1050的卓社隧道洞口
6公里爬升350公尺
不算輕鬆的爬坡
更何況這次有顆粒胎與水溝蓋的挑戰

天色已經快暗了
待會還有今天最大的挑戰:卓社林道
情況實在非常,非常不樂觀
今天已經騎夠多爛路產業道路了
摸黑將會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
但是
不管再怎麼緊迫
天再怎麼黑
剩下的距離還有多遠
有一件事情事完全不容許妥協與忽略的
那就是...我肚子餓了
而且是非常餓的那種感覺
稍早高峰巷霧豐農路的快速下滑
曲冰萬豐的飆速趕路
腎上腺素和興奮感抑制了身體的訊號
到了武界時全部襲捲而來

(由於太餓了忘記拍食物了)
隨便在路邊找到一家原住民的小店
大致位於上方圖片那輛車停的地方
點了罐黑松沙士和一盤烤香腸
快速補充糖分
今天武界非常熱鬧
全部都是小朋友
聚在一起看電視,互相追逐嬉戲
吃完之後老闆居然請我一盤原住民烤肉
超好吃,真的"超好吃"的
頓時忘掉了時間的緊迫
只想享受眼前的佳餚
和當地人聊了一下卓社林道的狀況
大致上是水泥鋪面,四輪傳動高底盤很好開
但是那個晚上吼,要小心騎車
如果要去日月潭要趕一點路了
建議還是下到埔里走131上魚池比較安全啦
不過我的意志已經堅決
今天~就是要走卓社林道
不管天黑了沒
不然就枉費這麼辛苦騎這麼笨重的顆粒胎了
吃飽了
滿嘴洋蔥與大蒜味
真是過癮
脫掉一些剛才禦寒用的衣物
要準備開始爬坡了

下午5:00
天色昏暗
通過濁水溪的新武界橋
準備迎接卓社隧道前的爬坡路段
遠方的武巴公路
不知道多少次想進去河床玩
但由於沒有越野車也沒有團跟
每次經過這裡時天也快黑了
所以也沒辦法進去瞧瞧
一離開橋馬上開始超陡爬升
剛吃飽充完電渾身帶勁的抽阿~~

回頭望向剛才爬的坡
這個坡真的很兇悍
一開始就來個8%的
其實武界最熱鬧的地方不在這條武界產業道路
要轉進去界山巷
俗稱的武界的西門町

不過現在每分每秒都非常珍貴
多一絲絲的陽光照耀
少一點點陷入危險狀態的機會
走囉~~
再見囉~武界 法治村

顆粒胎power!
這段六公里的爬坡除了大車多
坡度折磨人外
最著名的就是自動湧水的水溝蓋
武界在原住民語中也是湧泉的意思
對於公路車來說
最怕的就是濕滑沒抓地力的水溝蓋間隙了
上一次經過這邊"每一個"水溝蓋時
斜切是基本功
但還是有好幾次打滑或重心不穩的現象

(2016/6/8)
還有連續幾個水溝蓋串連在一起的
無疑是公路胎殺手

(2016/6/8)
不過這趟很幸運
由於是冬季枯水期的關係
地面是乾燥的狀態

加上裝的是顆粒胎
誰 怕 你 啊
直接通通輾過去
隨著高度慢慢爬升
剛剛所在的武界部落從這裡看
變得越來越渺小

可以看到武界最熱鬧的地區都集中在左側
繼續前進
其實這個坡段主要陡的只有離開部落的那段
剩下都是一條緩上
眺望視野極佳的景觀道路
只是...
只是有很多,很多,很多殺人水溝蓋而已
遠方的新武界引水橋

這座橋是連接新武界引水隧道與栗栖溪引水隧道
長約165公尺,距離河面55公尺
這個工程是為了取代1934年開通現已老化的舊武界引水隧道
台電興建一條長16公里,全台灣最長的引水隧道
連接另一端長2公里的栗栖溪引水隧道
也算是台灣一項浩大的水利工程
下次想從旁邊的小路到橋頭看看

過了這個髮夾彎
差不多過了這段爬坡一半左右的位置
景色漸漸從爬升離開部落
轉變為往山裡的隧道口前進
此時部落開始放高空煙火
慶祝一年的尾聲
全家大小回到部落團員
一起吃除夕夜的團圓飯
而我呢...
還在深山裡騎車
真是不應該
在煙火的慶祝之下爬這段
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與歡樂交雜的滋味
似乎為這趟旅程增添些史詩悲壯感(自己在那邊...)
更高的角度俯瞰武界


這天空與山頭的顏色似乎一直在提醒著
快要完蛋了
剛才就是這樣一路盤旋而上的

最後一次看武界

這天色....真的很不妙

以前沒有卓社隧道時
舊路是要繞到山頂的武界檢查哨
差不多還要加個3-400公尺爬升
再加個9公里吧
但舊路可以有更遼闊的視野俯瞰整個武界
可惜現在舊路沒在養護了
武界東端已經坍方(有替代農路)
但是到隧道口之前的路已經幾乎呈現回歸大自然的狀態

(2016/6/8)
聽說有公路迷進去探勘才沒幾百公尺就遇到大黃蜂攻擊
雖然今天的路線是極致爛路之旅
但是這條岔路需要找農樹上切坍方
披荊斬棘躲黃蜂等不確定因素
而 且 我 快 要 摸 黑 了
還是算了吧
不過這次沒去
真的之後很可能不會再去了
下午5:36
來到卓社隧道武界東端
也是這段爬坡的高點(?

三條隧道中
長度最長
路面最爛
海拔最高
裡面積水狀況超級嚴重

長約一公里的隧道
衝啊~
過了之後就可以爽爽下滑了(?

卓社隧道埔里西端
投71線開始一路下滑

然後馬上...

轉進小路
繼續爬坡
說好的下滑呢
看來意志已決
準備冒險了

荒煙漫草
真的沒什麼人來走這一條路

喔不....太陽下山了
現在回頭還來的及喔
不行
不要留遺憾
都已經把顆粒胎騎上來了
緊接著來到一個T字路口

恩~左轉看起來裡面還蠻多民宅
感覺蠻安全的
尤其是今天除夕大家都回老家
應該....
問 題 是 這 次 我 們 得 右 轉

下午5:46
天色超暗
還要走卓社林道嗎?
之前規劃第二天時稍微看了一下地圖

原始規劃是投71武界路繼續下滑
再走投70接到投69光明路過坑路
沒有走武巴公路的話
路線一定會往北繞一大圈
直到離出發一兩個月前的某一天
放大地圖居然看到深山有一條小徑
上面標示著"卓社林道"
那時碰巧看到卓社林道重鋪路面的消息
印象這條林道路況應該不會太差
就列入偉大的田字路線選線名單中
研究一下坡度

挖靠...
3公里爬升300公尺
好...就算全程牽車也不會太久
後面的下坡則是...
3.6公里下降 584公尺
這個數據也太恐怖了吧
稍早的力行,高峰巷的下坡
已經知道林道陡降是一個非常要命危險的路段
剛才的霧豐道路下坡5.5公里也才下降516公尺而已
趕緊看看街景內的路況


爬坡段看起來...坡度還...可以
在懸崖邊的小路眺望遠方的景色其實蠻讚的
大概4K過後會遇到一處岔路
往前直走是卓社林道的主線
可以到裡面的良久林場
騎到最尾端甚至可以扛車下切到武巴公路的石城谷
不過查看一些那段下切...恩,非常困難

這次路線是右邊的水頭山產業道路
可以一路下切到魚池過坑
接到投69就能一路騎到日月潭了
不過呢
看一下那恐怖的3.6公里下切584公尺的誇張數據
這段一定非常的"驚險刺激"

這段路無疑是第二天最高的不確定性來源
衡量一下風險
白天的狀況應該不至於太差
問 題 是 現 在 要 天 黑 了

這個景象無疑勾起孤單一人對於陌生的陰暗叢林最深沉的恐懼
出發吧
邁向未知的深山

田字出發到現在
終於要進入從來沒有騎過或探路過的路段了

一個人在森林小路中前行
天色越來越暗

這時我的GARMIN碼表出現了低電量警示
這時只能將碼表收入包內
插上行充
雖然說現在需要和光線賽跑
但是碼表沒電就沒有紀錄
趁還剩一點點陽光
花費了十幾分鐘處理
等到整裝完畢
天已經幾乎全黑的狀態了

天上的光線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照明功能
田字環島的夜騎路段正式開始

坡度越來越陡
經過約1公里的爬坡後
慢慢開始下來牽車了
一路上充滿了各種野生昆蟲的聲音
滿地落葉與樹枝
迎面而來惱人的蜘蛛網
路面由水泥路慢慢變得破碎
後面只剩兩條車轍且滿是雜草的土路

限速20公里
我都已經陡到下來推車了
是不可能超速的
回頭一看

晚霞與閃亮亮的埔里市區
先前街景都是白天
都沒有發現這裡也有這麼漂亮的景色
第一次看到真是又驚又喜
這片城市夜景也讓晚上的深山內能辨認方位
(雖然是只有一條路啦)
兩顆LEZYNE MEGA DRIVE火力全開
在夜晚的深山林道中是不可能有路燈的

真的全暗了
身處林道的深處
目前爬坡段感覺還蠻舒適的
雖然幾乎整路都在牽車啦
可以很清晰看到埔里的主要街道
超美的

目前已經前進了約3公里的陡坡爬升
基本上到了這條林道(今天走的部分)
最深處的一個位置
轉個彎後基本上坡度會變緩和一些

在懸崖上的景觀道路
坡度終於可以用騎的了
這邊真的是壯觀到
想下次帶朋友來林道騎車看夜景
儘管是這麼危險的恐怖小路

水泥路面消失了
從峭壁邊進到了森林中
代表卓社林道和水頭山產業道路的路口要到了
那白色的登山布條看起來真是毛骨悚然

直走是往卓社林道的深處
這次要右轉下水頭山產業道路
也是這趟旅程中最擔心的一個段落

晚上6:34
衝囉
最後一段爛路
也是最刺激的一段
一開始下坡就是碎石土路
緊接著接一個髮夾彎
還好油壓碟和顆粒胎還算撐得住

將航向瞄準市區
準備起飛(下滑)囉
在黑夜中看不到確切的坡度
所以爬坡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
相同下坡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感
但是危險因子和摔車可是一點都沒少
甚至因為視線差的緣故更容易滑倒
開啟危機直播模式
但是...沒有訊號
只好採用錄影模式記下這段驚險的下坡
開啟錄影機
準備衝囉
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在這麼危險的陡降理當小心慢慢下滑
但是我卻越滑越快
時速來到了4-50公里
遇到髮夾彎甩尾過彎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下坡中
完全沒有一絲絲害怕的滋味
只有滿滿的期待
我就快要出來了
過了之後沒有爬坡了
也沒有討人厭的林道
除夕晚上那邊的茶夜工廠都沒有人
也不用擔心狗狗突然衝出來
(事後想想還真的只是命大)
路面漸漸轉為乾爽的水泥路面
坡度仍然是陡到快要前空翻的陡度
但整體路面品質已經比前兩個爛路段落好太多了
越滑越快
越滑越順
先暫停一下拍一下照

左下方那些小小白色路燈就是待會要去的魚池過坑

看一下手機
瞬間電力只剩下17%
先暫時緩和一下放進包包裡充電吧
繼續衝囉
繼續肆無忌憚的快速下坡
隨著高度下降
髮夾彎也越來越多
樹林也越來越茂密
突然前方路面上橫躺了一根
長約1-2公尺
直徑約一個拳頭大的樹幹
情急之下前輪使勁一跳
跳過了
正當要鬆一口氣時
後輪馬上傳出一聲巨大的撞擊聲
一瞬間後輪突然鎖死
突然眼前出現跑馬燈
我以為在這裡我就會噴出去了
使勁的把後輪鎖死
握住龍頭在-30%的陡降中想辦法停車
終於停下來了
回頭查看後輪的狀況
幸好沒有爆胎或是變形
只是剛剛那根跳過的樹幹卡進幅條之間
隨著輪子轉動卡在後上叉
輪子才會瞬間鎖死
假如剛才前輪沒有跳過
絕對會卡到前剎前空翻
更慘的是會插到雙腿受傷
雖然有遇到了點小狀況
但看來車子沒受到甚麼損傷
只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能再這樣魯莽的亂衝了
雖然路面還不錯
但畢竟是林道啊
什麼是都有可能發生
驚魂未定
決定還是拿出攝影機記錄
以策安全
小心翼翼的下滑
通過下方更狹窄的髮夾彎群
手在長時間的震動下
沒有避震真的是震到快斷掉了
但是還是要緊握握把小心控制方向
經過一連串下坡後
看到路燈了
通過一段像是人家後院的路
地板溼溼滑滑的
終於
晚上7:01
抵達了過坑

過坑部落
光復後改稱中正村
是一個漢人與原住民混合居住的聚落
現在改稱卡度部落
這裡有很多日式房屋
日本時代是模範聚落
採用當時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經過剛才的激烈下滑
還有九死一生的摔車危機
我癱軟坐在地上休息
也鬆了一口氣
今天所有的林道爛路全部完成了

放個煙火慶祝一下
終於
今天最艱困的挑戰
完成了
田字環島的爛路段
終於結束了
其實是當地居民慶祝除夕夜放的煙火

這時候才發現因為剛才碼表充電的緣故
進入了傳輸模式沒有開機
所以剛剛那段卓社林道就沒有被記錄到
但是還好我還有帶超強電力的BRYTON 310
所以兩個碼表無間斷記錄淘汰賽現在已經陣亡一位了
雖然兩個多小時前在武界有大吃一頓
不過經過這麼多上坡
這麼多刺激驚險的路段
肚子又餓了
趕緊找了間雜貨店吃"今年的年夜飯"

入夜溫度也低了
分不清楚是因為剛才太累還是受到太大的衝擊
一邊喘息一邊顫抖地挑選些零食洋芋片
希望能攝取到足夠熱量能撐到日月潭伊達邵
但是今天老闆娘似乎不太開心
吃完後就匆匆把我趕出去
沒辦法他們也要吃年夜飯嘛
吃了些塞牙縫的東西
實在沒有很飽
不過也沒有什麼辦法了
只能繼續前進了
趕緊打電話給今晚住日月潭伊達邵的大統飯店
不然如果太晚趕過去我怕就不等我了
這時候突然一陣尿意
趕緊去過坑派出所借個廁所
順便多穿件保暖衣物

在派出所時遇到一個值班員警
非常驚訝為什麼我會在這個時間出現在這裡
大致跟他說正在環島今晚住日月潭
他居然跟我說:那來跟我們一起吃年夜飯吧
2017年除夕夜在"警察局"吃年夜飯

吃碗豐盛的"砂鍋魚頭鍋"
感謝當地帥氣警察的熱情招待
在我正擔心熱量不足的危機下
邀起我吃這頓十分獨特的晚宴

營火為寒冷的冬夜中帶來些溫暖
今天警察局只有這位警員值班

我們一路從剛剛衝下來的驚險水頭山
到這周遭附近的風景
田字環島的路線
未來幾天的行程
後來聊到一些比較沉重的山地管制與原住民土地的一些問題
也感嘆現在山地管制的規定
年輕時他也去過很多很嚮往的夢幻山頭
有時候也只能說生不逢時
也可以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能去的不同美景
在深山部落中過年真的是一次新鮮的經驗
和市區的冷冷清清真的差很多
晚上8:25
一天的疲累終於在這裡填飽了
真的很想就在這裡過夜
緩和了緊張的情緒後
整個人就軟了下來
日月潭大概還剩下10-15公里的距離
沿著投69線就能抵達
相對於剛才的緊張刺激
全線柏油路沒有劇烈上下坡
雖然這條算是最東北邊上日月潭的鄉道
不過也是個熱門的單車路線
(當然是白天啦)
出發了
繼續鑽入黑暗中

往河川的源頭前進

在這邊要注意要過橋
不然一直往水源頭走只會是死路一條

雖然說回到了公路
不用擔心一些奇奇怪怪的野生動物
但是還是要怕...
狗啊...
還好今天這隻狗很乖
嚇死我了
這段路主要都是靠在山壁
偶爾會有些邊坡坍方

投69中庄村
前面是接投69-1的T字路口
直行走投69主線
經過一些小聚落
今夜路上都沒有遇到車子
那個方向應該是魚池對面的山頭

一個名叫東光的小聚落
投69在這邊有分支成投69-2和投69-3

廟的涼亭右轉那條路是投69-2
投69-2會接到131縣道
直行
前面這個路比較容易走錯了
看到一間雜貨店
直走是投69-3

要右轉才會繼續主線投69
(投69-3繼續走只會到一個水源頭的死路)

繼續往前走
會遇到131縣道
(這張照片是往回看,左邊是131,右邊是剛才過來的投69)

遇到幾個夜騎摩托車的年輕人
看到我在這個時間點從投69出來他們有一點嚇到
跨越東光溪
不久後又遇到下一個岔路
直走就是131縣道
順著九族文化村的路標左轉投69

路上旁邊的民宅變好多
家家戶戶的燈都亮著
裡面都傳出圍爐吃團圓飯,全家一起看電視打麻將的聲音
偶爾會有些人出來跟鄰居聊天
好不熱鬧
不過整條街上只有我騎著腳踏車拼命趕路
呼嘯而過的樣子顯得格格不入

前面的路口是金天巷與投67的交叉口
左轉往九族文化村
直走往日月潭孔雀園方向
但是已經走入歷史了
(聽說要蓋飯店之類的)

過了這個路口
路標限制大客車通行
為什麼呢
要開始爬坡了


最後通往日月潭的最後一道障礙
1.5公里再爬個100公尺
就結束了
直走到底
道路繞過一棟民宅
爬坡開始

路幅已經縮小到跟風櫃嘴一樣
坡度也不是開玩笑的硬

髮夾彎
撐住
抽上去啊
今天一整天
揹著沉重的裝備背包
從兩度到二十幾度急遽的溫差變化
總爬升3000公尺的旅程
早上的福壽山爬坡
力行一號橋爬坡
霧社高峰巷爬坡
卓社隧道,卓社林道爬坡
外加今天的各種不能休息的下坡
隨時保持緊繃
剛剛水頭山還出了點狀況
顆粒胎在柏油路又重現跳跳車的本質了
剛剛投69平原丘陵段沒有多大的影響
但到這裡
最後的爬坡
最後一根稻草
垮了
我沒有力氣了

下來牽車吧
還有多遠
遲到快兩個小時了
飯店,床鋪,便利商店
日月潭
你們在哪裡啊
怎麼那麼遠啊
晚上9:19
投69線18.7公里終點

終於到日月潭啦

今晚的住宿地
伊達邵
看著碼表
累計里程破200
總爬升破5000
難熬的第二天終於要結束了
成功的克服了很多內心與外在的挑戰
一口氣串聯這麼多的難關真是非常不容易
21甲環湖公路我從來沒走過
不過什麼都不重要了
不管還有多遠
重要的是,我終於完成第二天的困難挑戰了
剩下五公里的環湖公路
一個人在寧靜的日月潭邊騎車
今天經歷了各種險峻陡峭的山壁
破碎的峽谷
與大自然抗衡的公路

就讓我們用平靜的湖面
結束今天的旅程
緩和一整天的緊張情緒
讓我們慢慢的前進

這路面
這路幅
回到有路燈雙線道柏油路的懷抱
日月潭纜車站
再過不久就是伊達邵了
今天晚上的住宿地點

對面的水社碼頭
平常騎中央山脈都是走對岸的台21線


晚上9:37
抵達日月潭伊達邵大統飯店

老闆娘在樓下迎接我
一天的辛勞終於結束了
把車子放在樓下餐廳
終於

床鋪
我來了
洗澡兼洗車褲
把一整天的汙泥沖乾淨
到樓下去
把輪胎和車架上的泥巴沖乾淨
今天真的是有夠髒的一天
真的是餓斃了
趕緊去伊達邵的市區買點晚餐(還是消夜)
和明天的補給
第二天住宿點附近終於有便利商店了
在山裡待了一整天
突然給我這麼多選擇
真的有點不知道如何下手
最後買了可樂和照燒豬肉烏龍麵
還有一堆明天要用的威德in和巧克力
離開回到飯店的路上看到一個喝得爛醉的女人發酒瘋被警察關切
恩~看來晚上在外面要小心一點
回到飯店吃飽
跟爸媽視訊拜年
今年沒有在家裡吃年夜飯
理論上是一件超罪惡的行為
這都得感謝爸媽支持我這趟:
"今天不去以後就不可能去的旅行"
今年沒有紅包可以拿
雖然說我也快超過可以拿紅包的年紀了
不過今年給予這趟旅行最大支持
就是我歷年來收過最大的紅包了
一定要完成喔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
堅持下去
*(當然生命安全還是第一啦)
吃飽穿暖喝足拜完年了
摸一摸剛剛洗澡順便洗的車褲
天啊濕成這樣明天怎穿啊
於是我就把立地式衣架搬到一個電風扇好吹的角度
然後一個不小心手滑
碰!!
整個立地式衣架直接砸在光溜溜的腳上

喔~慘...了
哪裡不受傷
偏偏正中最重要的"腳"
這趟旅程是腳踏車旅行
腳 是 動 力 來 源 啊
雖然傷口看起來沒有很大
但是單速車的沉重齒比爬坡對腳來說已經十分吃不消了
加上一個傷口在那邊磨擦
要不要考慮...撤退了
趁這裡聯外交通還很方便的時候
唉~
這就是"樂極生悲"的最佳寫照
鬧鐘設定早上五點
明天再說啦!
明天春節大年初一
準備前往塔塔加阿里山
待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