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
路線︰大武-知本-池上

騎乘距離︰110KM
騎乘時間︰6:43
最高時速︰49.3KM/H
平均速度︰16.5KM/H

昨晚跟黃伯伯說起,在這裡看日出,應該可以看見太陽從海平面昇上來吧,於是便跟他約定早點起身到海邊(其實就是三十米外公路的另一邊)看日出。

早上四時三十分,我和黃伯伯兩人就坐著椅上,看著天邊逐漸變色,可惜的是,遠處天邊有厚雲,只能看到太陽發出的金光穿過雲層透視出來。

我和黃伯伯就在海邊這樣一邊聊一邊等,透過雲層背後發出的金光,知道太陽已經越升越高,但就是看不著它,沒法子了,唯有等待下一次吧。

之後,黃爸爸載我到大武吃早餐,他實在太客氣了,跟我事先說好是他請客,我也不客氣了,謝謝他請的早餐。份量並不是重要,而是早餐背後黃爸爸那份熱心待人的心,才是最值得我感謝。

爸爸和海風439的合照,實在感謝黃爸爸的熱心和無私的精神,為環島的車友們多一個住處。相信對於在海風439待過的車友,也和我一樣,439在我們心中,永遠佔著一個重要的地位。不是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免費住處,而是因為它令我們相信世上還是有好人、好事的存在。


收拾行裝,出發時刻剛好是八時,出發前黃爸爸問我有沒有拍過在單車上騎車的樣子,於是便拍下了這兩張相。告別黃爸爸,又再次上路了。


從尚武到台東市,大約大三十五公里的路,除了經過金崙後的一段上坡,大約有一公里長,其餘的都很平坦。
走到金崙前,忽然看見一道身影在我旁邊出現,還跟我打招呼,原來是少弘,不一會兒,又看見他哥哥,我跟他倆兄弟還真有緣。
到金崙的7-11,看見康誠和少弘已在休息,旁邊還有一位小姐,但不見了英杰。原來這位小姐是英杰的太太,他今天是坐車,哼哼,還有夫妻檔接力,真令人妒忌。

接下來金崙的一段上坡,是今天路上比較吃力的一段,大約有一公里是上坡路。不過,只要捱過了411K後接下來便是四公里的下坡路,一路滑到太麻里。

兩年前,八八水災的重災區,台灣牛附近的泰和橋。

另一個比較陡的坡,該是在台東399還是400 K 左右,大約五百米。

越過後,便看見台東在不遠處,然後又是一段兩公里的下坡 (回想去年爬這段,又大雨,又斜,真要命)
因為去年從玉里到台東是走台11,所以今年想走台9 線北上,到瑞穗後再接台11到花蓮。那大部份的花東縱谷,大部份的台11線和台9線,便全部跑過了。

在7-11吃過思樂冰後,正打算出發時,才發現後胎破了。還好,附近有一個修理單車的店,修理的大姐只是花了十分鐘便弄好了,還順道替我檢查一下車子,總算沒有重複去年在成功破胎時的狼狽相,等候修理時,老闆的媽媽還請我吃自家制的甜品︰「沒有塑化劑哦」


沿路經過美農、鹿野等地,本想在鹿野停留。但此時心中興起一個念頭,不如今天踩到玉里,明天一口氣到花蓮 ,那多出的一天,便可以到太魯閣遊覽。


心裡既有這個念頭,腳下便用力踩了。從鹿野到池上一帶,道路兩邊有大量田地,一片片稻海,在陽光照射下,金碧璀璨。

越過這道橋,便是池上了

不過,從鹿野到池上一段是上坡路,縱是不過三十公里,但到了池上己是接近六時。
在池上市區,繞了一圈,看到有一間叫「換鵝山莊」寫著有住宿,便進去問問,有分650和700兩種;再問問老闆,到玉里還有多遠,回答是三十公里。考慮了一會,心知今天該不會到玉里,在看過房間後,便決定在這裡住下來。


池上換鵝山莊- 價格700,房間整潔,有空調、獨立浴室及衛生間,有洗衣及乾衣機,方便洗衣服。亦連一簡便早餐,蕭老闆相當客氣有禮,個人推介。(相片的效果差,令房間看上去比較舊,但真實情況是很好的)。


來到池上,便得試試著名的池上便當,味道不錯,價錢還真便宜,只要70。


我吃的這一間,就在換鵝山莊旁邊,裝潢是仿火車站的設計 (外面還真的有兩個舊車廂) 。
天氣︰晴
路線︰池上-光復-豐濱-花蓮

騎乘距離︰ 148KM
騎乘時間︰ 8:30
最高時速︰ 50KM/H
平均速度︰ 17.5KM/H

早上六時醒來,收拾一下行李,先吃過蕭老闆預備的簡便早餐。

今天的目的地-花蓮。114公里,我也很希望「只是」114公里.......
在離開時,老闆推介我先到附近的大坡池看看,再出發。




老闆的推介果然沒錯,早上的大坡池人少,處處表現出一派安靜寧謐。

在大坡池流連了一會,便正式向瑞穗進發,今天會走很長的路。

途經六十石山,這是看金針花海的好地方。後來,在花蓮遇上一對香港情侶,他們說從這個路牌,一直駕車往上走,也要十五分鐘才到.....
要到瑞穗,先經玉里。池上到玉里的三十公里,都是平路,很輕鬆便到了。

再看到這個路牌,回想去年爬玉長隧道的情景,就像是早幾天發生的事。

來到玉里,當然要吃著名的玉里麵。

吃麵時,正在附近聊天的街坊,也給他們拍過照。



吃過麵後,便沿193縣道往瑞穗,沿途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又少車,美極了。
十一時到達瑞穗,看到有郵局,便把一些用不著的東西,例如,充電器、衫褲等物,先寄回台北的單車瘋,以減輕重量。不過,再上路時,其實也感覺不到車子輕了多少。真的很便宜,才70元。

瑞穗到光復,距離是約二十公里左右;起初,我是走縣道193,但走了十公里後,感到這段縣道比前一段難走得多,決定還是走省道比較好。
一跑省道,整個人便活起來,十公里的路程轉眼便過去了。



上次到光復時,沒有到糖廠參觀,這次便連灌兩杯冰紅茶,和吃了著名的冰條。
在光復鎮上,吃過午餐後,便出前往太巴塱,我是打算走台11甲到豐濱,沿海岸到花蓮,想不到卻是惡夢的開始…….
台11甲全程約19KM長,當我看到頭4KM都是輕鬆的平路時,便滋生了輕敵的情緒。
越過富田後的道路,是一連串的上坡路。已經走過東源到壽卡的上坡路,這段路應該很易搞定吧....,在爬了大約三十分鐘後,已經到了山頂。滿以為是開始愉快的下坡路,但下滑不到五百米,發現面前又是一連串不見盡頭的上坡路。
心底立時湧起一種被玩弄的感覺,一邊苦苦的踩,一邊禁不住破口大罵,把所有懂得的粗口一古腦兒說出來,罵的對象由道路設計者、台灣政府、馬英九甚至上帝也罵了。這時路邊一位正在修路的大叔,指指前面「還有三百公尺就到了」,聽了這話的我,猶如吃了興奮劑,連忙出盡吃奶的力踩上去,到達山頂後,先目視確認了,這次是長長的下坡路,才一口氣下滑到豐濱。


走回台11線,豐濱到花蓮,剛剛五十公里。沿路看見不少路旁的田地盡是種滿稻米,這麼近海的稻田還是第一次看見。

著名的親不知子斷崖。

比起台11甲,台11還是有上坡路。重點是在磯崎後的上山段,從芭崎到牛寮坑,我的爬坡加推車大法又大派用場。

嗚呀!走了三公里的上坡路,終於看見了芭崎的休息處了。

在休息處向下望,便可看見山下的磯崎。又一次證明「望山跑死馬」,看是很近的距離,但真正騎嘛........

怎麼爬160公尺比起走壽卡還要辛苦?此時距離花蓮尚有三十公里。
經過休息處後,再往上爬一段,便是愉快的下坡,一直下到水璉

水璉後又有近一公里的上坡路,還是慢慢硬踩上去,之後便是連續穿過三段「跳浪」隧道,名符其實,單車一直往下衝,有如在浪上跳躍。

下午六時,我才剛穿越海洋世界,距離花蓮尚有大約十五公里左右。

終於在晚上七時,走進花蓮市區,挑了花蓮青年旅舍入住,想不到一住便是住了三天....


這裡多人間床位420 (有冷氣),有公共洗手間和浴室,距離火車站大約十分鐘路程。
天氣︰晴 路線︰花蓮 - 太魯閣布洛灣 - 花蓮
騎乘距離︰ 70KM
騎乘時間︰ 4:16
最高時速︰ 50KM/H
平均速度︰ 16.1KM/H

今天本打算讓屁股休息一天,坐旅遊車到太魯閣遊覽。
但到十時才起床,加上自己也想試試從花蓮到太魯閣要花多少時間,再踏車出發。
匆匆在KFC吃了個早餐後,便沿著台9往太魯閣進發。

沿途的路十分平坦,只是大約一個半小時,便到了中橫公路的牌樓前面。


先去遊客中心參觀一下。

之後便沿著車路,正式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

本來的計劃是到天祥後回頭,看著小冊子寫的距離是20KM,心想小菜一碟吧。



慢慢走,沿路風光不錯,但卻發現怎麼全是上坡,我沒想過今天會這麼辛苦哦。

走到溪畔砂壩,遇見一位車友,他說前面燕子口挺漂亮呀。

好吧,聽他說,到燕子口吧。走到布洛灣時,已經把水全渴光了。真的要再走到燕子口,還要逞強嗎?

想了一想,算吧,便把車倒頭,往來路折返,在看過長春祠後,肚子傳咕咕聲,便決定走到新城吃午飯。

殘念,下次再來吧,太魯閣。

Family mart的 便當,又一餐了。
回花蓮的路上,傳說中的中橫果然難走,只是開始升高百多米,便這樣子,那些獨走中橫的真不簡單;同時自己也真是個大白痴,沒有做足準備,便貿然往太魯閣出發,結果走不到一半,便得返回。

回程時,途經七星潭,遠處的便是蘇花公路所在。


或許是天氣關係,沒有想像中美。
回到旅舍,晚上,在旅舍休息時,終於下了一個決定,走蘇花。
天氣︰晴
路線︰休息
這天,甚麼事都沒有做,就只有吃和睡,我和一頭豬是沒有分別。
既然已經想通了,用單車走蘇花,今天就給一個借口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這是我住的Formosa Backpacker hostel

牆壁上寫滿來自各地的背包客留言。

自己也加上一筆吧(呵呵,很醜的字)

睡到十時左右醒來,問問hostel的職員nita附近有甚麼好吃,她推介公正街包子。嗯,就去試試吧。

果然是很有名,坐下後看見很多提著行李的人也來吃。


吃完後,在附近的街道走走,感覺像回到香港的女人街。

太陽實在太猛,決定回到HOSTEL享受冷氣好了。

為走蘇花公路,在網上作了最後一次資料搜集。此時,hostel內除了nita,就只有老闆的小狗。看得有點累了,便睡午覺去。

睡到五時左右醒來,想到自己好像沒有到花蓮的海邊走走,便決定出發到南濱公園。
走在中山路上,忽然聽到旁邊有人叫我,原來是少弘,車上還有幾個人,有兩個可愛的小孩子跟我打招呼,原來他又到了花蓮,不過會休息一天,星期日再出發。我倆就這樣在街上寒暄了幾句,然後又再告別了。


到了南濱公園,一個人坐在海邊的防波堤看風景,迎著太平洋吹來的風,好舒服,我沒有想到自己會在花蓮留了三天。


在海邊看看雲,看看人,時光便不知不覺溜走了。
明天,走蘇花,是令人興奮、期待又充滿徬惶不安的一天
天氣︰晴
路線︰花蓮-新城-蘇澳-頭城-福隆

騎乘距離︰168KM
騎乘時間︰12:30
最高時速︰50.7 KM/H
平均速度︰16.5KM/H
踩著月光﹐打開車窗。
離開這城市想找個解放。
一路開往,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寂寞的逃亡,
我想是偶爾難免沮喪 想離開 想躲起來
心裡的期待,總是填不滿
我看著山下千萬的窗,誰不會感到失望
就算會徬徨,也還要去闖
關於未來,只有自己明白
不想讓心情,被現實打敗
一路開往,最高那一座山
孤單的想像,寂寞的逃亡
我站在靠近天的頂端,張開手,全部釋放
用月光取暖,給自己力量
才發現關於夢的答案,一直在自己手上
只有自己能,讓自己發光
【逃亡】-孫燕姿
在我充滿不安和缺乏勇氣的時候,我最愛聽這首歌。

今天,終於來到了,太魯閣大橋前面

天朗氣清,這是注定跑蘇花的一天。

環島的人,對蘇花應該都是又愛又恨的心態吧。愛者,沿途有堪稱環島最美的風景,還有完成後征服困難那種快感;恨者,沿途的陡坡、與車子貼身而過的親密接觸、還有隧道內那種轟隆隆的回音。
走,還是不走?是一個兩難。在走蘇花前,上網爬過不少文章,看到了一個折衷的方法,先走一段崇德到和平,再在和平坐火車,一直到花蓮的那天我都沒有改變想法。
直到跑完太魯閣的那個晚上,內心掙扎了很久,最終決定闖一闖。我知道自己,要是不走這一段蘇花,會在心中留下一段遺憾,一個不少的遺憾。我可不想被後悔糾纏,也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再次環島的機會,既然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那就一口氣踏過蘇花吧,甚麼火車計劃都拋諸腦後。
當然,安全是首要,所以也盡量做好安全措拖,特意到hostel 附近的特賣場,買了後車燈,為前車加裝一個手電筒,自己也放上兩條反光條。該做的也做了,便安心睡覺。
為了避開砂石車、大卡車,我特意挑較早時段出發,0330便起床,0400從花蓮出發,

Just me,the music and the night.Love it
出了花蓮市區,走在台9路上,看到遠處天邊已經漸漸發出金光,那是我看過最美的景色,我知道相片是縱拍下了景色,也記不下我心中的感動。

0520到達太魯閣大橋,穿過這裡,便是一條不歸路.....

沿路走到崇德隧道,身旁皆有砂石車呼嘯而過。看來我那「星期六+清早=砂石車絕跡」的設想是行不通,但已經來到這裡,回不了頭。
最後一次檢查單車,看到砂石車後沒有車,深深吸了一口氣,
「Let’s do this」,便義無反顧地向崇德隧道衝入去。
崇德隧道只是三百五十公尺長,我沒命狂衝,也沒有算過自己用了多少時間,眼裡只有前方的出口,耳邊盡是巨大的回音。

走出隧道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不久後便回頭便看見砂石車從隧道口走出來。

單一條計,以這個匯德隧道最長,近1500米,無盡的回音.....

走過這兩個隧道後,信心大增,往後的,一個接一個克服了,

北上的車路,路邊比較多空位,可以閃避後車。

但別要站得太出哦........

來蘇花,也是為了看清水斷崖。看著眼前美景,最好的做法是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靜心細看

尾段的和仁和清和平隧道群,感覺很漫長,縱使自己已經拼命地踩,還是看不見盡頭,耳邊又傳來車輛的回音,唯一可做的就是用力地踩。

走過最後的和平隧道後,看見遠方的和平,心裡也感到平和,慢慢的下坡了。

太魯閣公園界碑, 是蘇花公路地標之一
0700 到達和平,到了鎮上的7-11再吃一個早餐。公正街那幾個包子,在爬完坡後,早就消失不見了

在吃早餐時,店外的貓貓真寫意。

告別花蓮,開始進入宜蘭。


因練習曲而聲名大噪的漢本車站。

和平到南澳這一段是蘇花三坡第一坡,最高點大約是250M左右。除了有幾段比較吃力外,其他還好,慢慢龜速上,總有爬完的一刻。

回首和平。

車路的旁邊,就是海.......

見到觀音石,還有十多公里才到南澳。

遠處便是南澳了,愉快的下坡路開始。

到了南澳,這個原計劃中的終點;但經過今早後,我現在已經有信心闖過餘下的兩個坡了。

在7-11休息了一會,補充體力的時間又到了。休息後,又再出發爬第二個坡,目的地是東澳。
這個時候,已是上午十時,車開始多了;砂石車、大卡車、觀光車、私家車….開始逐漸出現在窄窄的蘇花公路上;遇上由砂石車帶頭,後面是由十多輛車組成的「車串」,我也會下車閃在一旁 ,讓它們先過。畢竟,時間很充裕,沒必要冒上不必要的危險。

在曲折的山路爬了近四十五分鐘,終於到了最高點-新澳隧道,也是蘇花公路此段最後一個隧道。

由於隧道是南北各單管雙線行車,加上此時北上的車輛仍不多,心理壓力相對少,踩得很輕鬆,還有空拍照。
走過此一隧道後,又是連續幾公里的下坡路。


東澳-一個極小的地方,除了一個火車站站、警察局外,就好像沒有甚麼大的建築物了。我也只是在這裡的士多,補充了飲料,便又匆匆上路,快點攻下剩下的一個坡。

翻過這個大坡便到達蘇澳,但這個坡也是蘇花公路最高的一個坡,最高處約390米。從東澳到最高處,大約有七公里左右的上坡路,感覺就好像要再走一次199甲。

好美。看到這樣的美景,覺得熱天來,才有這樣的美景。
沿著車路爬爬,也有些司機跟我說加油,有人在看著,自己也只得硬充好漢;到了後來,真的支持不住了,騎不動就用牽的,有一位好心的大姐,停車問我是否需要幫忙,我不好意思回答︰「沒甚麼,只是有點累了」。
再累再辛苦,不管是用踏還是用牽的,也得一步一步把路走完。

見到開路先鋒爺,代表還有大約三公里就到頂了。
這次走蘇花,或許因事前作足了資料搜集,知道每一個坡大約的制高點在那裡,心裡就邊看著邊倒數,知道自己每向前走一米,距離最高點便近一分。


走到台 9 115K左右吧.......還有少許......

當看到這個停車場,已經代表差不多到最高點了。停車場內有流動咖啡車,嗚呀。可惜此刻的我是在想思樂冰呀……..

走蘇花,我是靠記著這些避車處,支持自己慢慢的騎。

上圖左邊的塌陷處,就是去年十月強颱吹襲時,大陸旅行團失蹤的地方,過了這裡,剩下來的就是下坡了,應該是這次環島中最後一次大下坡了。
下坡帶來的速度感雖然很爽,但心理壓力其實很大。因為上坡儘管辛苦,但自己知道只要慢慢走,不會有甚麼亂子;下坡則不然,在高速下坡的過程中,更需要集中精神,因為路中的一塊小石頭,已足夠引起意外。

經過近八公里的下坡後,終於見到南方澳。


不巧遇上停電,7-11沒有思樂冰供應,算是走這個蘇花公路的一個不完美。但無論如何,我已經走過了這段蘇花公路了。

走過蘇花後,大吃一頓。
從凌晨三時起床,到現在差不多十個小時,奇怪在我絲毫不感疲憊,反而越見精神,或許是騎完蘇花後,所帶來的精神滿足蓋過一切。

吃過午飯後,又再上路,該走台9還是台2?我選了台2。
時間還早,不過下午兩點。看來用力騎一點,今天走到福隆該不是難事。
不過,最大的問題卻是從屁股傳來。
「火燒檔」!我是「身體力行」地感到這個名詞的由來,從蘇澳開始,檔位便開始隱隱作痛,到了頭城,已經有如被火燒一樣。雖然,心知此時再抹上凡士林,已是於事無補,但能頂得一時三刻,總聊勝於無。

在頭城的龍記牛肉麵,黃爸爸推介,這間店很有個性,賣完就關門了。

遠眺龜山島


頭城到福隆,大約是三十公里左右的距離。

不太遠,而且平路多,但從大溪漁港到三貂角的沿岸,好像走極都走不完。

進入新北市了。

六時,終於去到了台灣東北端的三貂角燈塔。為了看看這個燈塔,我把車子鎖在路旁,自己一口氣走上山去

七時,終於走進福隆,街上盡是嬉水歸來的人潮。隨便找了一個大東旅店便住下來了,800,有獨立衛生間及浴室,但房間比較殘舊,反正只是睡一晚,沒所謂了。

今天是完全地破了自己的紀錄,169.87KM。走過了最危險的蘇花公路,在網上報了平安後,隨便在路旁便當店吃了一個便當,便回去睡覺了。
此時此刻,距離關渡大橋只剩下一百公里。
DAY 13 19/6/2011 回到起點
天氣︰晴
路線︰福隆-基隆-淡水-台北關渡

騎乘距離︰113KM
騎乘時間︰7:03
最高時速︰50.7
平均速度︰16.1KM/H
最後一天,最後一百公里。

早上起床後,收拾好,退了房,在對面的便當鋪吃了個稀飯當早餐,便開始我環島之旅的最後旅程。
走在台2,最後一百公里是很好記。我只需看看台2路旁的標示牌,便知自己距離終點尚有多遠......


沿路走過鹽寮、澳底,看見不少車與我反向而行,才醒起今天是星期日,大概不少人是會到福隆一帶的海水浴場消消暑吧。

途經龍洞的港口,看見防波堤做成鯨魚的形狀,實在有趣。

陰陽海,看見這裡的海水呈現不同顏色,名不虛傳。

北部濱海公路的景色很漂亮,路旁的怪石形態各異,藍天、青海、白雲、怪石,實在賞心悅目。

相隔八年,再次走到金瓜石;八年前,我第一次一個人當背包,就是到台北
但當走入基隆市後,我便發現像一下子掉入地獄,車多路窄,有時一不留神便錯過了指示路牌。


在基隆吃過午飯後,很快便穿過界線,走進新北市。



走到野柳一帶,今次過野柳公園門而不入,有點遺憾.....也好,下次又有借口再來了.....
接下來的目標,便是富貴角燈塔,衝呀。


在富貴角燈塔前,遇見一群車友,該是假日出來活動一下。
「環島嗎?」
「是」
「今天要到哪裡?」
「台北,今天返回關渡就完成了」
「加油」
此時距關渡雖不過三十公里左右,但卻是我環島中最長的三十公里......


石門,婚紗攝影熱點。

但不遠處,卻有一個有如鬼城的空樓.....
走進三芝區後,開始一連續串起起伏伏的緩坡。
要是像壽卡那種直直的大上坡還好,慢慢上就是。這種起起伏伏的緩坡,加上挺多的燈號,當你爬坡完,想痛快的衝一段時,又遇上紅燈.......一路上上停停,很教人心浮氣燥。
更慘的是,時近四時,道路開始擠滿了返回台北的車輛,公車、小房車、重機車、機車,全都擠在一起,身為弱者的自行車,只好遠遠的靠在路邊慢慢的走........
到了登輝大道,實在再忍受不了突然有機車從左邊閃入。雖然明知是要繞遠路,還是決定離開台2線,走進淡水,沿河邊的自行車道,返回關渡。
沿著自行車道,整個人便感覺自在多了。

再次走到關渡大橋前,想起十多日前,自己便是從這裡出發,回想起來好像不過是幾天前的事罷了,但我卻已經繞了台灣一圈。

這一刻,自己已經疲憊不堪,但也得留一張跟關渡橋的合照。

碼錶 1246KM。我在這十三天內走的距離。回到租車瘋前,沒有人拍掌,沒有人叫嚷。只有自己明白,「我完成了」!

返回租車瘋,在檢查過單車後,梳洗了一下,打包好行李,便到旁邊的店吃了一個豐富的扒餐,慶祝環島一圈。

坐捷運返回台北時,拍下了這張相片。直至現在脫下了手錶,仍能看見手腕上的「錶印」,只是膚色對比沒有這麼強烈。
膚色可以隨著時間消退,但記憶不會褪色。
我永遠忘不了在某一年的夏天,我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走了十三天。
永遠忘不了在某一年的十三天內,我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走了1200公里。
永遠忘不了在這一千二百公里內,我一個人遇見那麼多熱心的人和壯麗的景色。
我永忘不了這片土地 ﹐那美麗的名字 – 福爾摩沙。

完成環島兩個月後,終於把整個遊記完成了。
以往大都是放在個人的blog內,有沒有人看也沒打緊,反正就是為自己日後留個回憶。
凡事總有第一次。這是第一次把遊記有系統地放上討論區,原來貼文也不是一件易事,特別是當文字連結大量的相片。
環島,每人都有不同理由。有人是為了尋找,有人是為了釋放,有人是為了挑戰,有人是為了征服,正因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不同,也造做了一個個不同的故事。
我很慶幸自己人生中能有這一個故事。
以下是小小環島後的感受。
1. 我生活在香港,城市人的往來往往是貨銀兩訖,互不拖欠;即使親如朋友 ,我們外出吃飯,也各自付鈔。
但來到台灣,特別是南部,容易感受到那早已遺失了的人情味。在街上遇見的人能隨時隨地和你聊天,在休息時有人請你吃東西,隨時拿出飲料叫你拿去,或是邀你到他家中作客…等等,初次,身為一個異鄉人,對於台灣人的熱情是有點受寵若驚,甚至不習慣;但漸漸覺得,人間的好意,我為什麼要拒絕呢?所以後來便變得老實不客氣,你敢請,我敢拿。
2. 在我看來,台灣對於單車客是一個頗為「user-friendly」的地方。在道路上,可以安心踩,不怕遭到其他道路使用者「迫害」(進入城市後是另一回事);沿路都有不錯的支援,不論是糧水或是住宿;對比起香港,實在好太多。
3. 在環島時,腦海在想些什麼呢?「我思故我在」?不,我踩單車時想的是一些很實際的問題,例如「他媽的,還要上坡上多久」「待會休息,我要好好吃一餐」「真希望現在來一場暴雨,快曬乾了」 只有在看到美景時,腦袋才停止胡思亂想,好好去欣賞眼前美景。
4. 我這次環島,有很多地方都是僅作為休息點,城市內的景點未曾遊覽。畢竟,環島的時間有限,能夠有閒聊去看景點當然好,沒時間看也不算是損失,因為環島途中,就已經是旅行。
5. 環島時,除了在花蓮看到有外國背包外,一路上甚少看到其他國家的遊客。台灣東部及南部的風光,以及以單車環島作招徠,該能打動不少外國遊客。在離開台灣時,剛好看到開放陸客的消息,陸客無疑是消費力強,但很多時他們不懂入鄉隨俗,不懂得尊重當地文化,說俗一點,就是「窮得只剩下錢」,究竟台灣是需要那一類型遊客到台灣觀光呢?是比較沒消費力的背包?還是消費力強的陸客? 你問我,我可不希望連台灣都到處是陸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