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移居美國三十多年。因為年紀大一點所以記憶有點差。不過我還記得一些新榮里的事:
1.潮州大戲院歷史優久。因為是公家蓋的所以建築比起其他的私人戲院更大更有板。以前是高屏地區數一數二的大戲院。 每次放映日本片總是人山人海。
2. 在民國40-50年代,潮州最大的旅館是新生路上的南峰大旅館。 生意非常好。老板賺很多錢而成為潮州最大的金主。
3. 在新生路靠近民治橋有一家張醫院。 張醫師在4-50年代就開一輛小跑車,家後院有泳池。醫院生意不是最好,但是醫師是鎮裡最會享受的人。
4. 張醫院對面就是天主教堂。教堂已經成立很久,神父和修女好像都是德國人。是鎮里可以看到阿多啊的地方。大大如有機會可不可以找出其歷史。
5. 我在潮州國小的校長是張啟寬先生。那時鎮上的人對他都很尊敬。
我再幾天就要飛回台灣開始單車環島。從高雄出發逆時鐘。到時如果林園大橋不通則會繞道潮州。
很期待看到你的再訪潮州下集。
又記起了新榮里的一些舊事:
1. 潮州大戲院旁的柯家。柯家從日據時代就是鄉紳。其教育小孩方式有別一般家庭。我們都是放牛吃草油麻菜籽式的自由生長。柯家小孩是被教導要做大事的,所以一般小孩在外嘻戲玩樂的圈子裡是看不到柯家小孩。柯家後來出了柯縣長和一位高科技公司的頭頭。
2. 50年代台灣大量出口香蕉到日本。 高雄青果合作社潮州辦事處就設在育英路和昌明路口。經濟部也在那裡設一個撿驗所。那時潮州臨近各鄉鎮的蕉農要把香蕉載到撿驗所接受驗收才能賣到外銷的好價錢。每到香蕉驗收日撿驗所前是車水馬龍。香蕉外銷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撿驗所的主任姓鐘 是新竹的客家人。他有倆個美麗的女兒是我的好朋友。不過已經失去連落有三十多年了。高雄青果合作社的理事主席是吳振瑞。我幾年前在美國曾偶遇其後人。
3. 40年代後期有一家外省人在三角公園旁的一塊空地搭棚賣擔擔麵,榨菜肉絲麵,水餃。那是第一家把外省餐飲帶進潮州的店。很多鎮民都是第一次看到和嘗到外省食物。
我不記得張醫院是在那一座房子。但是它在天主堂的對面。
powLI wrote:
用力騎大大:根據可靠...(恕刪)
++++++++++++++++++++++++++++++
砲哥你好:
你好有心哦,原來那是當年我的「死敵」-糾察隊。
為了不被糾察隊登記,當年我翻了多少圍牆,所以,校園照片怎麼來?你可以想像出來吧,潮州高中目前沒有「狗洞」了,據我的觀察真的沒有可以跑出去的巧門,但圍牆還是一下就過!
向你美麗的教官夫人說聲歹勢啦!
對了,我來指認一下當天早上那位看到我沒有吹我哨子的美麗教官...
原來是我那身「老虎皮」(車衣)救了我!
這會不是「砲哥嫂」?

別生氣,我太座都有人叫「用力騎大嫂」,讓我很無言

幫我謝謝大嫂,有了她的加持,下次我想拍校長室一定可以.......
因為我真的去過校長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