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蛋捲 wrote:不蠢不蠢,10年前...(恕刪) 哇~~又一個猛腿同好XD(?不過感覺比起旅行車、公路車、登山車有貨架有菜籃,裝行李會比較輕鬆,應該滿方便的?當初在我騎得這台車之前高中時本來是騎家人買的賣場鋁合金通勤車上課結果某次為了趕著見網友,停車停在火車站沒鎖車一回來車子就被偷了然後家人叫我用我爸留下來的鋼管老登山車上課那時候還沒有速度感和重量感的概念,也不怎麼會用變速器,就當單速車每天上下課唯一令我感到麻煩的,就是登山車後面那片要擋不擋的擋泥板彈來彈去,雨天上下學,書包都被弄濕了後來還自己用矽膠+海綿塊黏一塊延伸擋泥板,速度不快的情況下可以好好擋後輪飛上來的泥水但是壓到水坑就......*_*大學時才把那台老車騎到報廢最後去中古車行挑到本文的這台通勤車,第一個看到的就是貨架跟完整的擋泥板!!騎車去倒垃圾也好,上下學也好,終於書包跟衣服不會下面濕一塊了(有貨架載東西是真的很方便,但是感覺目前為止載最多的是周末要拿去清潔隊的垃圾跟回收物(?爬天祥回來那時有想,如果把背包想辦法固定在貨架上會不會省點體力於是6月初自己騎車去兆豐時,試著把單車鎖和背包綁在一起結果長得像彈簧的單車鎖綁不緊,一抽車,背包就滑到旁邊卡輪子最後只好乖乖用背的騎了......看來以後有錢時要買一條行李繩比較好
ben8406091 wrote:※由於小弟比較沒有...在此奉勸能力有限但滿腔熱血的高中/大學(準)畢業生,爬這段路真的要非常小心,做好準備,別再像蠢小弟這樣一頭熱來玩命了QQ(恕刪) 出發啦 不要問那路在哪 迎風向前 是唯一的方法大叔的車車No Name,單速小折,前輪16後輪20。別忘了史帝芬周的那句經典台詞,"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加油!加油!
※8/19小休閒紀錄更新 & 新經驗發現~~今天小弟用同一台車,去挑戰花蓮的嶺頂路→遠雄飯店動機的話,就是這樣的話,就把北花蓮的景點幾乎都去了遍了,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挑戰成就XD(目前紀錄:天祥、太魯閣、七星潭、兩潭、美崙山、鯉魚潭、兆豐等,還有今天的遠雄)今天主要是要說說這段路的小經驗從家裡出發到花蓮大橋都是平路,就不多說了從花蓮大橋爬到遠雄的這段路,水平距離大約只有3.2km,爬高卻有220m(來自google資料)由此可見此陡度對比之前爬天祥那段,實在是陡多了今天剛好測試新買來的行李綁繩,真的發揮作用了,背包直接綁貨架上,省下不少體力除此之外,還多學到了一課:「重車爬坡除了練腳力外,臂力也有得練」像是今天打最輕檔抽車時,腿力有餘裕,反而是手臂痠得比腿快,甩不動龍頭抽車,就幾乎爬不上去了-------------------------------------------------接下來就是放圖時間~~雖然幾乎都是山景海就是了這張是中途拍的太平洋,雖然看起來好像很高,卻只是爬坡起點而已XD接下來的是登頂(遠雄飯店門口)時拍的山景圖,鳥瞰花蓮小弟的車子跟合照(傷眼睛抱歉這是綁繩實際使用的樣子以上小分享到此結束~●綁繩真的超好用,看來以後多利用貨架和綁繩的話可以跑更遠了(乾脆下次等打工的$$下來,找機會挑戰騎到北回歸線!?)●重車爬坡別只練腿,腰腹力量跟手臂力量也要找機會練練,免得連抽車都擺不動龍頭●●重車爬陡坡時,就算打最輕檔,心臟跳動速度還是會爆增,會爆喘,受不了千萬別逞強,立刻下車休息,以免出人命
其實跟車重沒關係,車的重量是在你極限輸出時才比較有感,小馬力小輸出時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真正的關鍵是在地上滾動的外胎,以及傳送動力的輪組,其實你只要換條細胎在去爬一次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了。我的公路車也是鋼管的重約12~13,但我上面備有一個約2公斤的維修包,在加1瓶750ml的水跟2000ml的大瓶礦泉水,重量也快逼近18公斤了,雖然我沒有爬過武嶺,但我爬霧台神山這種路,沒一次是覺得車重有影響到我的騎乘,如果換成身上有背重物絕對會影響騎乘(超有感)。下面那張圖是我的登山車跟公路車,登山車有改輪組跟彎把,在我100多個爬壽山的數據裡約前20快,去除掉那笨重的輪子後,登山車表現其實是不錯的。另外一提,登山車輪距大、後叉長,所以對坡上加速反應不靈敏,不適合高爆發力的騎乘方式,所以穩定平實的輸出比較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