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ric的單車日記] 都市中的野趣 - 親子單車旅行很簡單


leone823 wrote:
Eric換了鏡頭嗎?畫質真好!
賞心悅目,真是舒服....(恕刪)


leone823大的眼睛很銳利喔
這次遊記裡的照片來自三個鏡頭,友往常用的kit鏡(18-70mm),拍荷花大部分是用小黑(80-200mm F2.8),大部分有人物的照片則是小DC拍的。小黑是底片時代就購入的鏡頭,十多年了還是一級棒。
https://eric-bike-travel-diary.on.drv.tw/eric.bike
pulsar wrote:
小黑是底片時代就購入的鏡頭,十多年了還是一級棒。

這個厲害!
很重齁,辛苦了.

底片機的鏡頭仍有其相當的功力的,不過,很難匹配現在的數位機身.
難得Eric這老攝手仍能延續她的功力.

leone823 wrote:
這個厲害!
很重齁,辛苦了.

底片機的鏡頭仍有其相當的功力的,不過,很難匹配現在的數位機身.
難得Eric這老攝手仍能延續她的功力....(恕刪)


對單車客而言,小黑的確很重。
leone大應該也是攝影高手,不只眼力好,對器材也很熟。

匹配的問題還請leone大指導,我想到的可能問題是:
1. 機身鏡頭相容性,早期的AF鏡頭沒有馬達,靠機身帶動,某些沒有馬達的數位機身就無法自動對焦。
2. 可能有暗角,CMOS或CCD對入射角度要求比底片嚴,全幅機用舊鏡頭可能會有邊緣曝光量少於中央的情況。但DX機身應該不會有此情況。
3. 解析度,新的機身達三千萬畫素,已超越底片解析度,不知舊鏡頭是否也可達到如此高的解析度。
https://eric-bike-travel-diary.on.drv.tw/eric.bike
pulsar wrote:
對單車客而言,小黑的...(恕刪)

Eric過獎了.
只是喜歡拍照與觀摩其他人的作品而已.
對於器材,我是很懶得去探究的.
我同學留了一套蔡司的鏡頭(德.日,長短,廣角.定焦.變焦都有)還有一台Contax的機身(跟我的一樣)
都是非常厲害的東西,但面對現今的環境與可支援的資源...
有時看著那些老東西,還真有"廉頗老矣"之嘆.

新的系統與舊的系統完全是兩回事,基底不同,相對的,往後衍生而來的各個環節也就不同.
孰優孰劣,在過度時期可能仍有討論與比對的空間,但當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也包括泛用與普及)
這些枝節也會被漸漸遺忘的.

我們試著這樣說吧...
Eric的遊記圖片可謂張張精彩,每按一次快門之前,所有構思都已完成.
不知Eric可曾將那些精采的圖片都沖印一張留底呢?
會有這個說法,實在是因為沖印上的差異也會讓人產生另一種看法與感覺的.
即使做了底掃,在螢幕上的輸出與呈現在相紙上的質感也是不同的.

數位圖檔真的是一個劃時代的大耀進,多樣,有趣,簡單,快速,且易於分享...
光這些就可打死那些老骨董了.
我仍會去維修那些老單眼,也會去把那些老鏡頭整理得亮晶晶的..
但,說真的,實在提不起勇氣再裝上底片到外面去"喀嚓,喀嚓".

現在比較在意的,反而是最終端的輸出與沖印.
能讓人感動的,除了按快門的人當時所見之外,就是末端呈現在其他人眼前的了(不管是透過相紙還是螢幕)
會問Eric是否換了鏡頭,純是有著不同的感動,也喚起記憶中的那份知覺才有感而發的.
雖然一直都被Eric的作品感動著,只是這次有些按耐不住而以.

不論如何,Eric在遊記圖片上所花的心思與作為,大家是有目共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雅俗共賞的這個領域裡,您做到了.
不只讓人看得心花怒放,驚嘆連連...
也讓同是拿著相機的人有著一份觀摩與激賞的機會.

Eric大可不必太在意您提出的那些問題,在我眼裡,您po的圖像中,那些都不存在的.
畫質是一回事,讓人"波濤洶湧"或"小鹿亂撞"又是另一回事...

畫質如何已不須再贅言,我們在意的是那一份"感動"呀!

leone823 wrote:
Eric過獎了.只是...(恕刪)


leone大,
您說的沒錯,感動最重要。所以,如果舊機器可以讓您拍出感動的照片,還是可以出機的。現在還有不錯的底掃,分享還是很方便的。

現在,有一些人,玩了一陣子數位,也會回去嚐試銀鹽的味道。就像我們已經有了CD/MP3 這些純淨的音樂,但是黑膠還是有其動人之處。

我的乾燥箱中還躺著三台底片機身,一台自動、兩台手動,不管我現在用不用它,都是很棒的回憶。我慶幸的是,底片時代的這些老鏡頭,我的DSLR都能使用。

數位不是沒缺點,您提到關於照片、螢幕等的色彩就是問題,不同螢幕間、螢幕與照片、螢幕與相機等,色彩的表現不同,所以需要做色彩校正,有專門的 Color Matching System 可解決此問題,Windows 與 Mac 都有,可惜的是,IE瀏覽器竟不支援,如果你去沖印店跟他們提色彩校正,鐵定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所以,不要管那麼多,盡管使用你習慣的系統,去拍出讓自己感動的滋味。

https://eric-bike-travel-diary.on.drv.tw/eric.bike
pulsar wrote:
底片時代的這些老鏡頭,我的DSLR都能使用。

這是我一直不想去買數位機身的理由,(我的都不能用)
也是給Eric這老攝手一個的原因.(應該是您讓它能用的)

聊一下您那三個問題

pulsar wrote:
1. 機身鏡頭相容性,早期的AF鏡頭沒有馬達,靠機身帶動,某些沒有馬達的數位機身就無法自動對焦。

這是役物與役於物的差別.
會開手排車的,開自排車也沒什困難.反之,...
巴西馬鞭草那張就說明了問題1.對Eric不存在

pulsar wrote:
2. 可能有暗角,CMOS或CCD對入射角度要求比底片嚴,全幅機用舊鏡頭可能會有邊緣曝光量少於中央的情況。但DX機身應該不會有此情況。

即使機身不支援,仍可靠後製克服.而且只用軟體就可完成,不用動刀動槍,還得有操場軍備的...
所以Eric的遊記中不曾出現過公路車.目的不同,裝備各異.

pulsar wrote:
3. 解析度,新的機身達三千萬畫素,已超越底片解析度,不知舊鏡頭是否也可達到如此高的解析度。

對我日常使用上沒什意義.手機螢幕,電腦顯示器,電視,投影機...能有多大?又能支援到多高的解析度?
我的DC最高畫素是600萬,可是,我都設在300萬在使用.

人眼看事物是帶感情的,鏡頭則是很忠實且無情的,拿相機的人...
把人拍醜了(事實是真的不美麗)被拍的會說你相機不好,技術太濫.
可是...攝影是"寫真"啊!真實的卻不一定美(被攝者的期待落空了)
那些所謂的人像鏡.旅遊鏡...宮廷畫家好膽照著畫公主或皇后...不被捏死才怪!

而交換鏡頭的迷人與可愛之處也在這裡.
有些鏡頭對某些領域而言是很美,但對照當時的實境,卻是失真的.
面對圖像,美與真很難去斟酌,也無須刻意去追究.
剛剛說的,人眼是帶感情的,各有主觀與好惡.
忠實的紀錄與無私的分享永遠都是人們的期待,有能者,當不惶多讓.

一幅讓人心中會激起漣漪,且會盤據在腦海裡的...那才是上乘.
一幅圖像,
也會讓人感受到按快門的人花了多少心力才能讓這幅圖像呈現在我們眼前.
所以是讓人敬重的!
也謝謝Eric.

leone823 wrote:
一幅讓人心中會激起漣漪,且會盤據在腦海裡的...那才是上乘.
一幅圖像,
也會讓人感受到按快門的人花了多少心力才能讓這幅圖像呈現在我們眼前.
所以是讓人敬重的!
也謝謝Eric....(恕刪)


也要感謝leone大,用心的賞文賞圖,給作者這麼多回饋,這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https://eric-bike-travel-diary.on.drv.tw/eric.bike
pulsar wrote:
也要感謝leone大,用心的賞文賞圖,給作者這麼多回饋,這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哈哈...
老這麼謝來謝去的...好像挺彆扭的.
這樣好了,週末就來點輕鬆,好玩的.
月初貼在部落格內的東西,剛好可拿來聊聊下列這個話題(先把樓歪一下好了)
pulsar wrote:
現在,有一些人,玩了一陣子數位,也會回去嚐試銀鹽的味道。就像我們已經有了CD/MP3 這些純淨的音樂,但是黑膠還是有其動人之處。

先耐一下性子,把影片看完.(有耳機的話,建議用耳機聽聲音的部份,細節會更好一點)
也注意最後那段Joan Sutherland的詠嘆調(這跟第二段影片有關連)

這是目前的影音科技所呈現給我們的.非常精彩!

再來回味"古早時期"的黑膠與唱機...

是不是差很多?

不過,老主人也深知唱機的能耐,動個小手就可讓聲音更完美.
唱機與唱片真的是好老好老了(曲目更老)
可是,依然能讓人重拾那份記憶中的"美好".老主人不只鍾愛這唱機,也樂在重溫往日那份甜美.
這應該就是您說的"但是黑膠還是有其動人之處".

其實,黑膠只不過是過了氣的"器材".之所以會動人,是裡面記錄的"東西"啊!
就像第一部影片,動人的東西不都一樣嗎?(只是展演的方式與效果不同而已)

帶小朋友,大朋友出遊,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但背後所用的心與孩子們心裡的感受與收穫...
就不只是一張黑膠唱片了,
有一天,他們也會跟Eric一樣...也會跟老唱機的主人一樣.
當然,表面上只是一篇遊記與紀錄,事實上,卻是一項大工程.

很簡單的親子單車旅行,卻有不簡單的旅行意義!









leone823 wrote:
帶小朋友,大朋友出遊,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但背後所用的心與孩子們心裡的感受與收穫...
就不只是一張黑膠唱片了,
有一天,他們也會跟Eric一樣...也會跟老唱機的主人一樣.
當然,表面上只是一篇遊記與紀錄,事實上,卻是一項大工程.

很簡單的親子單車旅行,卻有不簡單的旅行意義!
...(恕刪)

是不小的工程,但很有意義,做起來高興就好。
剛剛結束的這個週休,大小朋友又到水田林道支線露營,度過了美好的兩天一夜
分享一張照片,清晨,在大地的天籟中享受仲夏的清涼
https://eric-bike-travel-diary.on.drv.tw/eric.bike
pulsar wrote:
分享一張照片,清晨,在大地的天籟中享受仲夏的清涼

回敬冬日中靜謐的湖畔清晨(日月潭磐石露營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