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大叔 wrote:
老高雄?不如來自稱是”老高”好了!XD
原來是”公路局總站”來著!
因為印象中它應該是東站沒錯,鹽埕區則是北站,
忘了在當時,因為路權關係,客運是不跨縣市的。
所以能跑台南、屏東的公路局車種是國光、中興、金馬號(透露出年齡了)。
時光飛逝,如今只剩國光號還在線上,才錯以為是”台汽”總站
可是,又想到和平、建國路口那裡也有個台汽車站,似乎也叫東站,便錯亂了不敢確認
經您這麼一提,倒是記憶全回來!
敢情?您也是老高來著……
~港都大叔
老高(大驚)!不、不、不、不、不......我只不過是踏進不惑之年的中高罷了,對於公路局的“情感”是其來有自啦,因為老家在“學甲”,童年時只要是回鄉唯一的選擇就是公路局的客運班車(可省去多次轉乘之苦),但因班次有限加上搭車人次不在少數,往往班車來到“灣子內”的招呼站時已經“人滿為患”,能否順利擠上車還得靠運氣,為了一勞永逸只好走“回頭路”到東站或是北站搭車。
另外一個因素則是幼稚園念的是“雄風幼稚園”(在大公陸橋旁,現在原址已經蓋大樓了),印象中“好像”是公路局的,所以就用公路局的客運班車當“校車”,也就因為這因素便可以搭車在市區逛大街(因為同學居住的地點分佈很廣),所以童年時就已經種下愛“趴趴造”的種子(誤)。
早期的金馬號、金龍號及後來的中興號、國光號都是長途的直達車(印象中好像有搭過金馬號),跨縣市的車種也包括一般的普通車(就是我回鄉時所搭的車),因為每站都停所以每次回家幾乎都得耗去二、三個小時。
至於和平、建國路口那裡是公路局的停車場兼保修廠(正確名稱我忘記了),沒記錯的話原址應該還沒改建仍然可以窺見原貌。另一處則在建工、建興路口,不過該址現在已經變成中華電信的服務中心及停車場了。
其實看大家寫遊記自己也躍躍欲試,無奈對爬格子這檔事根本不在行,狗嘴裡更是吐不出象牙來,與其在這裡班門弄斧倒不如當個讀者拜讀各位的大作,至少還可以藉此充實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