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主要是dmk與中壢車友於1/16(六)上午9點前後,在角板山上的行館梅園裡所拍攝完成的。10點左右與車友在大溪道別後,單飛三峽,再掉頭從台七乙線長上坡回復興鄉三民圓環,再右轉走台七到百吉隧道口左轉,石門水庫環湖,經過大灣坪收費口,再由高線收費口,取道台三乙、台三南下關西,再借道竹16經新埔,最後再走長緩坡道路(新龍路)由龍潭華映坡回到溫暖的家。這樣環狀+8字形繞法優點是:1)路途每一點離家的直線距離,不會超過30公里,臨時有事,可以隨時喊停,切西瓜(取捷徑)回龍潭。2)綠色景觀道路,紅綠燈少,高低起伏不斷,可以專心鍛鍊騎車,而且比較不容易枯燥。3)每一段路程都很熟悉,用餐與補給變得更有彈性。4)低海拔,高爬坡。120公里長,垂直總爬升1680公尺。特別適合騎乘在冬季。以上路線規劃心得,想想後,應該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接下來就是當天的遊記,為增加趣味性,以看圖說故事為主~~~標題:梅開,眼笑,同心緣副標:2010年中壢夜騎團@角板山(1024請點圖)週六(1/16)早上,提前『切西瓜』出發,由龍潭─>員樹林─>三元一街─>武嶺橋─>大溪牌樓,原本預計上午7點鐘以前與中壢夜騎團伙伴會合,由大溪台七省道直上角板山。沒想到騎到半途中,與東北季風對幹,加上一早的陰冷空氣,讓我再怎麼熱身都熱不開。趕緊掉頭回家穿上登山用防寒排汗內衣,連車衣與風衣一共是三件式(都是薄的),才止住寒意。回想當我掉頭順風騎乘時,因為有背包加持,反而比較暖和。這也是在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dmk一出門騎車大多先往南騎,盡可能曬到太陽(還是要注意防曬),同時避風頭,讓身體運動一陣子後慢慢熱身。原先是有用手機聯絡明志,才講到一半,可惜自己的假日戶外手機電池受寒,讓手機變成半關機狀態,無法收與發,直到中午慢慢才恢復正常。(應該是電池壽命差不多了。)還好的是,一路不停,趕上角板山時,大家都還在....^.^||只要凍過一次之後,dmk會非常容易怕冷。更糟的是:食量會倍增,大概是身體啟動了自動防衛系統。而且,已經連續5天沒有夜騎了,要補一下進度。因此,由角板山回到大溪時,約10點鐘,趁好天氣,順著台三線北上,繼續往三峽騎去,希望能藉著低海拔的三三長坡(三峽─>三民,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台7乙,長約13公里。)與向陽的石門水庫環湖道路,讓身體暖和些。同時背包裡頭也有準備了土司與飯團,可以隨時停下來曬太陽,欣賞美景,同時補充能量。結果這項策略奏效,身體也舒服多了,食量也增加了,而且又增加一些人生閱歷。先前在角板山之際,之所以沒有選擇騎乘羅馬公路,主要是因為早上有受寒,怕路上樹蔭太多,溫度變化太大。石門水庫環湖後,緊接著到龍潭、關西、新埔繞一圈,趁還沒天黑前回到龍潭捷安特調整一下煞車間隙。1/16在低海拔又有坡度的路段馳騁120公里,垂直總爬升1680公尺。從去年六月中購入公路車後,騎了6000多公里,煞車皮約磨掉一半。傍晚回到家,吃飯洗澡洗衣,一覺好眠。底下便是1/16(六)騎車行程的看圖說故事:dmk預告:dmk下一站要去哪?記得這張照片吧,沒錯,就是溪口台地+環湖+羅馬公路。回程有時間再上童話世界。主要行程則是配合2月7日的桃園縣復興鄉「2010年櫻花季暨自行車逍遙遊活動」二、活動日期:2010年2月7日(星期日) 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止。三、活動路線:羅馬公路全長19.3公里起點:羅浮國小大操場→羅馬公路桃118線→休息站:羅信瓦旦紀念公園→佳嵐美景→溪口部落→奎輝部落→湖光水岸→頭角部落→圓山商店→終點桃源仙谷四、參加對象:預計錄取參加人員600人(依報名先後次序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