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一越千里走羌塘 ˙總覺得過去的30多天像一場夢˙轉載

西藏這麼美麗的地方,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地球唯一的香格里拉,竟然沒有太多人棒場,實在太沒道理了,也太沒有世界地理觀了,m169898繼續火力支援,要讓台灣單車朋友認識西藏。

圖多~廢話就少說~~~傳送壟斷級的世界景觀(後藏~山南~日喀則地區)

山南-乃東雍布拉康



山南-青朴寺



山南-桑耶寺附近





山南-雍布拉康


日喀則-札什倫布寺




日喀則-田野









新藏公路





江孜


江孜-嘉措拉山


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羊卓雍措湖



















定日







卓奧友峰



雅魯藏布江















拉孜-318國道


珠穆朗瑪峰公路






珠穆朗瑪峰










好棒的圖~
大地、天空的浩瀚真的會讓人類的自私無所可容

感謝分享!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倉央嘉措

珠峰˙世界第六高山










去西藏旅遊17個禁忌…


1、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是嚴格。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3、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4、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5、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8、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9、進寺廟時,忌諱吸煙、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對於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譁、打獵和隨便殺生。
  
   10、忌用單手接遞物品。主人倒茶時,客人須用雙手把茶碗向前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紙當手紙或擦東西。
  
   13、進入藏胞的帳房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不得混雜而坐。
  
   14、忌將骨頭扔於火中。
  
   15、藏族家裏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有的在門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門口插上樹枝或貼一紅布條。外人見到此標記,切勿進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魚嚇、雞肉和雞蛋,不要勉強勸食。但現在這類飲食習慣已有很大改變。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裏念經或出去朝佛。人們相信藏曆的每一個地支終了、第二個地支開始時是一個凶年,如每個人的13歲、25歲、37歲、49歲(以此類推),都是凶年或“年關”,要特別小心,只有多念經、放布施才能避免災難遊的17個禁忌



遇見藏名的問候語札西德勒(吉祥如意).藏民對您的問候與也是札西德勒.





作者:十一郎

西藏對於我,從一開始,就不是那個被大眾定義了的“神秘、遙遠、位於天邊的異度空間”。

97年8月,我第一次來到雪域高原,並像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布達拉宮。然而,那一次我並沒有遊覽這座藏傳佛教最崇高的宮殿,而是剛進門,就被一家老百姓拉去喝酒。那個年代,布達拉宮門內小廣場上的“雪村”還住著許多普通人家。

我之所以被拉進去喝酒,是因為主人家的女孩考上了大學。我們彼此是陌生的,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但我們又是熟悉的——我們過著同樣的平凡生活、感受同樣的歡喜悲傷。

微醺中,我離開繼續慶祝的人們,看見小廣場上一位十五六歲的流浪藏戲藝人。他背後是一卷烏黑的鋪蓋,脖子上系著白色哈達,身前橫挎一把六弦“紮木聶”。年輕的藝人一邊彈唱、一邊緩緩地舞蹈,我從沒有聽過這樣的歌聲,那是一種憂傷而熱烈、深情而又不抱奢望的歌聲。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徹底消失了——消失在一種濃縮了苦難和歡樂、濃縮了希望與無望的曆史之中。























9月底,在開往老鹽井的車上,我問司機白瑪師傅:“作為佛教徒,你們怎麼看待藏傳佛教這麼多的派別?”白瑪師傅眯眼看著南迦巴瓦半山腰的流雲,對我說:“這個…跟你們登山一樣,不論走哪條路,最終都會到達山頂。”

那以後,我又去過十幾次西藏。一半是因為登山,另一半則是工作——我們基金會的公益專案都在那裏。

當我在羌塘牧區走入一個個藏包,當我從牧民們手上接過一杯杯酥油茶,當我一次次穿行在高原的星空下,我的耳邊總會響起那段歌聲,以及白瑪師傅望著雅魯藏布江說:“翻過那幾座大山、走十天,就是我家…”

不要對我說,轉了一回八廓街,你就去過西藏——瑪吉阿米,不是小資們的豔遇勝地;也不要對我說,看過那些高山大湖,你就去過西藏——那裏每一叢稀疏矮小的野草,是牦牛和藏野驢的食糧;更不要對我說,拜了若干個寺廟,你就去過西藏——把錢放在泥塑面前,並不代表你了解這裏的人民。

在我的心裏,西藏沒有浪漫幻覺,也不是地獄或天堂。普蘭的一碗白青稞、改則的一塊風乾肉、定日的一次熱水澡、安多的一杯酥油茶、墨脫的一口雞谷酒、帕羊的一陣風與沙、拉薩的一回踏實覺……在這些細節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以及他們之間各有不同而又平常的生活。

收起那些都市生活帶給人的、蒼白的詩情畫意,放下那些主流語境培養出的獵奇或疏離,帶著看待故鄉的眼睛走進去,學會微笑著對每一個人說“札西德勒(lei)”,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西藏。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backpacking//350655,0,0,1.html#84426475

不羈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月亮。
未嫁少女面容,
顯現我的心上。


歌詞動人,旋律優美,詞作者是倉央嘉措。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詞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如果我們參觀布達拉宮的話,會看到五世達賴的靈塔是最為考究的,這是因為他在西藏的歷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據講解員講,七世達賴也在西藏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五世和七世之間的六世達賴,說到他時語焉不詳。可以肯定,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其政治生涯中,沒有多大的建樹,並且成為了當時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在一個紅宮的宮殿裏,供奉著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衣冠寶座。這時講解員會對你講,在六世達賴25歲那年,他被押往北京的途中,在青海神秘失蹤,至今不知所歸。關於倉央嘉措的最後結局,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種傳說他到了內地的五臺山修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倉央嘉措被欽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錯納時,皇帝聖旨到,斥責欽使說,如果把倉央嘉措押到內地,怎麼安置?怎麼供養?欽使一時沒了主張,就暗地裏把倉央嘉措給放了。倉央嘉措經安多、康區,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眾熱情款待。然後返回藏區,在西藏遊歷後,又先後到了尼泊爾、印度,後在青海、蒙古等地活動。1717年,遊歷北京,半年後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為駐錫地而活動于蒙古、青海一帶。1746年圓寂,終年64歲。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在被押往內地的途中遇害,終年25歲。總之,各種說法齊說不一,六世達賴不知所終。

雖然六世達賴在政治上無所建樹,但他卻是被人記得最牢的一位,這是因為他首先是一個詩人,一個情種,然後才是達賴。就像人們記住了李白,而歷代好多帝王將相都被人們遺忘了一樣。

後來我看了一些有關倉央嘉措人生的文章後,一個熱愛自然、充滿人性、放浪不羈、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倉央嘉措便充溢在我的腦海裏。不過歷史卻硬要他戴上充滿神秘、陰森的宗教領袖的頭銜,這就註定了他要成為倍受爭議的人物,也註定了他要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六世達賴之所以成為一個不羈的詩人,這與他的身世不無關係。他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這個地方本應屬山南地區的錯那縣管轄,可惜現在這裏實際上處於印度人的控制之下),他出生的時間,恰逢五世達賴圓寂不久,西藏地方的執政者桑吉加措為了控制權利,密不發喪達15年之久,對外只說是五世達賴處於打坐階段,不見外人。後來在清朝中央政府的干預下,才公佈了五世達賴去世的消息。於是在1697年倉央嘉措十五歲時,他在山南地區的浪卡子縣拜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師削髮受戒,取法名羅桑仁青倉央嘉措。同年,在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雖然他從小便被指定為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但由於他15歲之前並不生活在布達拉宮,而是在民間過著自由自在的普通人的生活,而倉央嘉措當年生活的地方充滿了自由的靈性,男女相愛、婚姻等比較自由且不受貧富等級的影響,這使他形成了愛情方面的自由思想。據說倉央嘉措進拉薩前,已經有了意中人,這從他的一首詩中也能看出:

我與姑娘相會,
山南門隅村裏,
鸚鵡知曉千情,
千萬不要洩密。


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

如果不是歷史的陰差陽錯,也許他會在門隅村裏終身都過著充滿自由的生活,像他的祖祖輩輩一樣,且歌且舞,快樂地生活下去。

然而歷史是不能改寫的,15歲的倉央嘉措被迎進陰森森的布達拉宮後,便成了達賴喇嘛,達賴在藏傳佛教中屬於宗喀巴所創的格魯派,格魯派嚴禁僧徒結婚成家、接近婦女。作為格魯派的最高領袖,達賴自然必須遵守這些教規,但這些清規戒律與倉央嘉措崇尚自由、渴望愛情的心靈是何等地不相容啊,此時的倉央嘉措,內心的掙扎與彷徨是顯而易見的。

我觀修的喇嘛的臉面,
卻不能在心中顯現;
沒觀修的情人容顏,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我到喇嘛跟前,
請把心路指點。
無奈心兒難收,
跑到情人那邊。


剛剛進宮的倉央嘉措對宗教的教義似乎並不怎麼看重,不僅寫下了這些看起來“叛逆”色彩十分濃厚的詩句,而且也這麼做了,不過此時的倉央嘉措還是小心、彷徨的,生怕別人知道了他的行蹤。

聰明的看門狗兒,
莫要說我行蹤,
別說我薄暮出外,
別說我黎明才歸。


龍鐘黃犬老多髭,鎮日司閽仗爾才,莫道夜深吾出去,莫言破曉我歸來。
為尋情侶去匆匆,破曉歸來積雪中,就裡機關誰識得,倉央嘉措布拉宮。


但隨著他“歷練”的增長,倉央嘉措便徹底地顯示了自己不羈的個性,據說在1702年他20歲那年,班禪大師應桑吉加措的請求,要到拉薩來為倉央嘉措授比丘戒,但他執意不從,並要求從拉薩到日喀則去見班禪大師,班禪無奈,只得同意他到日喀則來,當他到日喀則後,不僅不受班禪的比丘戒,反而要求班禪把過去在浪卡子授予他的沙彌戒也褫奪了去,並說,如果班禪再要逼他,他情願交出“達賴喇嘛”的桂冠,並以死相拼!雖然三大寺的堪布、拉藏汗及在場的貴族們苦苦相勸,他仍堅持不從。倉央嘉措在日光殿前向班禪大師叩了幾個響頭,算是對大師不敬的陪禮,弄得班禪好不尷尬。

從日喀則回到拉薩後,此時的倉央嘉措不顧各方的責難,變裝易名,深夜溜出布達拉宮,前往拉薩城中,像一個普通的男人一樣,混跡於茶坊酒肆或與情人幽會。而他對他所做的一切並不象過去那樣生怕被人知道,而是公開地張揚出來:

入夜去會情人,
破曉大雪紛飛。
足跡印到雪上,
哪有秘密可保。
人們說我閒話,
自認說得不差,
少年我的腳印,
進了女店主家。


外雖解凍內偏凝,騎馬還防踏暗冰,往訴不堪逢彼怒,美人心上有層冰。
少年浪跡愛章台,性命唯堪寄酒懷,傳語當壚諸女伴,卿如不死定常來。


這與他前面要看門的狗兒為他的風流韻事“保密”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的這種荒唐、叛逆的行為不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訐,而對於這些攻訐,倉央嘉措是這麼回答的:

莫說倉央嘉措,
去把情人尋找。
恰似己所覓求,
他人同樣需要!
背後兇惡龍魔,
我已不再害怕,
前面香甜蘋果,
我定要摘到它!


可見,此時的六世達賴,對世俗的桎梏和宗教的禮法全然不放在眼裏,把自己的個性顯露無遺。

倉央嘉措之所以敢這麼我行我素,除了他自小形成的自由的思想,讓他蔑視一切清規戒律外,也許與當時在政教合一體制下達賴喇嘛作為神王的絕對權力有關。在內地,不也有乾隆六下江南的事情嘛,作為行政權力、宗教權力于一身的達賴喇嘛,他的所作所為也許並不會對他的權力有多大影響的,頂多後世的人們會認為這是一個風流的達賴,甚至他的風流被安上一些美妙的藉口,被人傳為美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後世的一位藏傳佛教高僧對倉央嘉措就有了這樣的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獨立特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益!」。言辭之中,充滿了歌功頌德。然而,由於倉央嘉措處於西藏的多事之秋,這就註定了他只能成為一個政治上短命的達賴。

這得從西藏地方的執政者第司桑吉加措說起,就是這個桑吉加措,為了控制權力,對五世達賴去世密不發喪達15年之久,還是這個桑吉加措,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暗中與蒙古的嘎爾丹結盟,想乘拉藏汗剛剛即位,立足未穩之機,一舉除掉拉藏汗。1705年,桑結加措買通汗府內侍,企圖通過向拉藏汗飲食中下毒毒死拉藏汗,被拉藏汗發覺,雙方矛盾更加激化。後經三大寺紮倉堪布等調解,達成桑結加措讓出第司職務給其兒子阿旺仁欽、拉藏汗離西藏去青海的協議,但是雙方都未認真履行。表面上拉藏汗已經退到青海,實際上,雙方都在尋求新的機會置對方于死地。

是年,退守青海的拉藏汗搬來蒙古大軍,從青海沿那曲一路向拉薩殺來。此時,桑吉加措也慌忙拼湊藏軍準備迎敵。結果藏軍大敗,桑吉加措率數十騎敗退山南,後被拉藏汗的妃子率領的部隊在山南將其抓獲。在解押拉薩的途中,於拉薩近郊被處死。

處死桑吉加措後,拉藏汗向清朝康熙帝報告了桑吉加措謀反的情況,並奏稱由桑吉加措所擁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守清規,是假達賴,請予“廢黜”。並派兵捉拿倉央嘉措。此時,即使風流如此的倉央嘉措,也還是受到西藏的僧眾尊崇和保護的,聽說拉藏汗要捉拿倉央嘉措,哲蚌寺的僧眾把他搶來並嚴加護衛,拉藏汗派重兵包圍了哲蚌寺,並炮轟哲蚌寺,為了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再一次顯示了他個性剛烈的一面,他不顧眾人的勸阻,毅然走出哲蚌寺,走進了蒙古大營“自甘受縛”。在他被帶走之前,他寫了一首詩贈給他在拉薩的一位情人,留下了他最後的浪漫:

天空潔白仙鶴,
請把雙翅借我,
不到遠處去飛,
只到理塘就回!


據說,六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就是根據倉央嘉措這首詩中的暗示,在理塘找到的。不過倉央嘉措寫下這首詩後,這一次不是“不到遠處去飛,只到理塘就回”,而是永遠地走了,走得不知所終。這一年是1706年,倉央嘉措剛剛25歲。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最後到底走到了哪里,但他留下的大量的情詩卻仍然影響著後世,至今人們隱隱約約還能聽到他的歌聲在西藏的大街小巷傳唱著: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皎潔月亮,
未嫁少女面容,
顯現我的心上。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去世至今三百年,透過其所流傳的詩歌,後人並未忘情這位多情法王。
「從布達拉山頂上,聖心所化光輝照四方,我身化作一賢者,到藏地的北方再北方,為度無怙蒼生離孽障。」

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













西藏~曲水世界最美麗的鄉巴拉











好感人的情詩,賺我多少熱淚,若是家裡買酒,定當喝狂到醉,以詩心路祈禱,懷念倉央嘉措!
感同身受激動不已,無法吟詩竟然已對,面對學識高深喇嘛,顯得平凡渺小無為!
˙˙˙˙m169898即時所作

讓世界了解台灣,讓台灣認識世界,m169898願意繼續支援西藏(世界六大古文明~吐蕃文明)!
好動人的文筆(轉載歌頌)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情詩

顛倒山巒亦時經 別別重逢心無情
不識多情相分徑 回首一剎淚沾襟
豈是一世換來情 世世戀戀難安心
花開落蒂重為籽 倒教人難擇悽身

一把殺人刀 斷欲剛鍊心
一把活人劍 矗立雪山頂
無錐地 三途塵世一把消
無縫塔 六道情牢任逍遙

不是心鎖重牢關 而是不透月眉妝
雖是紅塵羇浪心 尚能破冰滾風塵
最羨寒山拾得情 嬉遊人間樂天心
直曳願海緣擺渡 紅塵浪裡翻濤度

一日一月一年一世
一花一葉一草一木
一透一徹一覺一悟
一明一白一知一見

情心道地 無往不利
貴在清眼 明在識心
不厭生死 不樂涅槃
只是不生 只是不滅


一世情緣一世戀,千年情愫嘆難圓,佛祖渡我我渡誰,萬般紅塵問上天。˙˙m169898

世界最美麗的香格里拉~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亞丁
為什麼西藏的神山會同時出現世界惟一的<森林~冰川~湖泊~草原>甚至是日月並存呢?
個人認為應該是有以下原因~不對請來函更正。
由北極海吹來的冷空氣,形成冰川。
由印度洋吹來的焚風,形成草原。
由太平洋形成的季風,形成森林。
因印度板塊的擠壓,形成地熱~湖泊。
因神山都超過4千公尺以上,且距離赤道很近,形成太陽4點不到就日出,晚上9點太陽還不想下山~~所以日月並存。
十里不同路,一里不同天~~~指的就是西藏的神山~~~稻城亞丁三神山(排名第三),康定貢嘎山(排名第二),德欽的梅里雪山啊(排名第四),還有中國排名第一漂亮的南迦巴卡瓦峰,加上排名第五的珠穆朗瑪峰(聖母峰)通通在大西藏(以上下次有緣再介紹)!

仙乃日神山










牛奶海






央邁勇神山







夏諾多吉神山








亞丁自然保護區










五色海



珍珠海




卡斯谷



攝影家的天堂~稻城亞丁
















雀兒山




稻城紅草地









2008年孫中山的實業計劃裏,川藏高速公路已經正式開工,稻城亞丁西藏最美麗的香格里拉,即將會是21世紀世界最閃亮的一顆明星。
日本~瑞士只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而西藏香格里拉,才是真正神仙居住的地方~自然+文化雙遺產(申請中)!


m169898m願意拿出心中的微薄智慧,與01單車網友共享21世紀,吐蕃的未來新世界遺產~~~~地球僅剩最美麗的地方,新疆+西藏~~有緣終將再續~~~~~
m169898 wrote:
西藏這麼美麗的地方,...(恕刪)

阿里~羌塘草原之美,舉世無雙!

布達拉宮建築宏偉,令人讚嘆!

世界最美麗的鄉巴拉-曲水,像掉落在地上的彩色畫布!

聖湖~神出鬼沒,風雲變色,日月爭光!

稻城亞丁-三神山<森林-冰川-草原-湖泊>竟然能同時再一張照片出現,看了真是如痴如醉。

神山冰山上出現一道紅色的光芒,應該是太陽吧!好神奇好壯觀!

稻城-紅草地好像是一幅畫,如詩如夢境般地美!

配合大大豐富的學識,像女孩迷你裙的講解+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詩....感動了幾乎留下了眼淚!

m169898謝謝你的分享!



嗡嘛尼貝美吽 的含義
它就在存在的中心
它是天空的聲音;它是空間的聲音.
它是宇宙的聲音;它是宇宙生命力的表現.
它夾帶著歡舞和音樂在震動.



瑪尼沙,西藏是世界上唯一將它所有的天才都奉獻給內在追尋的國家.它的發現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嗡嘛尼貝美吽˙是哪最終經驗最美的表達.
它的意義就是˙寧靜的聲音 , 蓮花裡面的鑽石˙
寧靜也有它的聲音,它的音樂 ……雖然外在耳朵無法聽到它,就好像外在的眼睛也無法看到它一樣.



我們有六種外在的感官.在過去,人們知道我們有五種外在的感官,第六種是新的發現,它在你的耳多裡面,因此人們沒有認出它,它是平衡的感官.當你覺得暈眩,或是你看到一個醉漢再走路,他是由於平衡得感官受到影響.
就好像這六種感官被用來經驗外在,剛好也有六種相同的感官被用來經驗內在---去看它.去聽它.去感覺它的完全平衡,它的美.它是外在眼睛看不到的,但是可以用內在的眼睛來看.外在的感官無法碰觸到內在,但是內在的感官完全沈浸在它裡面.





˙嗡˙是當其他毎一樣東西都從你的存在消失的聲音---沒有思想.沒有夢.沒有投射.沒有期待.甚至連一個微波都沒有---你的整個意識之湖完全寧靜.它變的好像一面鏡子.在那些稀有的片刻之下,你會聽到寧靜的聲音(the sound silence).它是最有價值的經驗,因為它不但顯示出一種內在音樂的品質,它同時顯示說內在的和諧.喜悅.喜樂,這一切都隱含在˙嗡˙的音樂(the music of Om)之中.





你不必把它講出來.如果你把它講出來,你將會錯過那真正的東西.你必須去聽它,你必須完全鎮定而且安靜,突然間,它就圍繞在你周圍,那是一種非常精微的歡舞,當你能夠聽到它,你就已經進入了存在的奧秘.你已經變得那麼精微,那麼就可以將所有的奧秘都顯露給你.
存在會等待,直到你準備好.



在東方,所有的宗教都同意這一點,沒有一個例外;在最終的.最高的寧靜頂峰所聽到的是某種類似˙嗡˙(Om)的聲音.





˙嗡˙這個字在任何東方的語言裡面都找不到,因為它不是語言的一部份.它以一個象徵符號被寫下來,而那個同樣的象徵符號被使用在梵文裡.在巴利語裡.在古印度語裡.在西藏語裡.毎一個地方都使用同樣的象徵符號,因為所有時代的所有神秘家都達到了同樣的經驗,那不是我們凡俗世界的一部份,因此它不應該以字母被寫下來,它應該有它自己超出語言的象徵符號.就頭腦而言,它並不意味著什麼,但是就你靈性的成長而言,它具有很大的意義.





所有的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都一直試圖要去抓住那個寧靜的聲音,好像那些即使沒有進入他們的本性的人也能夠經驗到某種類似的東西,但”類似”並非”一樣”,它是一個離得非常遠的回聲.即使最偉大的音樂家也必須使用聲音,但是不管他將它們安排得多麼美,他都無法完全寧靜,他會在聲音之間給予寧靜的空隙,整個演奏就是在於聲音和寧靜之間.那些不了解的人聽到聲音,而那些了解的人聽到寧靜,聽到兩個聲音之間的空隙.
真正的音樂是在空隙當中.







它並不是由音樂家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家創造出聲音,而將那些空隙留下來作為對照,好讓你能夠經驗到某種發生在神秘家內在世界的東西.



這個咒語有很多奧秘在裡面,第一個無言之言就是”嗡”,最後一個是"吽”(Hum);第一個是”開花”,而最後一個是”種子” .



如果你打擊你生命的種子,它就開始消失而進入土壤,然後綠葉和嫩芽就會開始生長˙在”嗡”和"吽”兩者之間是”嘛尼貝美”˙我認為沒有人能夠表達那最終的經驗˙最終的至福,表達得比”嘛尼貝美”來得好˙
˙嗡嘛尼貝美吽˙隱含了一套完整的哲學.如果你從最後一個字”吽”開始,那麼第一個字將會自動產生.當你內在的存在充滿了寧靜的聲音,你也將會有在早晨的陽光下看到一朵蓮花合一顆鑽石那麼美的經驗˙鑽石會發出光芒˙而蓮花是那麼溫柔˙



瑪尼沙˙咒語˙(mantra)這個自在英文裡或是在任何西方國家的語言裡都無法被翻譯出來,但是我能夠將它的意義解釋給你˙一個咒語並非只是某種讓人頌唸的東西,它不是重複頌唸˙一個咒語是某種讓你深深地陷入你本性的東西,就好像根深入泥土˙根越深入泥土,樹木就長的越高˙咒語就好像一顆種子˙你必須讓它深入你的存在,好讓它能夠將它的根送進你的生命泉源,而最後到達宇宙生命,然後他的枝葉就能夠高聳入雲˙當正當時刻來臨的時候,它將開滿千千萬萬的花朵.


除非一棵樹開花 , 否則它不知道喜樂是什麼?它會一直缺少某種東西.˙你或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歡樂˙疏適和奢侈˙但是除非你知道你自己˙除非你內在的蓮花開花˙否則你將會一直決得缺少某種東西˙你或許不確定說你缺少什麼˙˙但是有一種感覺說某種東西缺少了˙有一種感覺說 : [ 我不完整 ; 我不是存在要我成為的樣子˙] 這種 “ 缺憾 “ 的感覺繼續嘮叨著毎一個人˙唯有擴張你的意識才能幫助你驅除這種感覺˙驅除這個嘮叨˙這個身心的痛苦˙這種焦慮˙你必須˙( 靜心過 )˙進入自己的˙( 自性 )˙




除非你消失而進入宇宙的海洋˙就好像一滴水入大海裡˙否則你將無法找到意義˙無法找到你真正的尊榮˙無法找到說存在灑下這麼多喜悅˙這麼多慶祝在你身上˙多到你無法包容˙而必須去分享它˙你變成一朵裝滿水滴的雲˙它必須下雨˙一個具有深刻洞見的人˙一個具有直覺力的人˙一個已經到達他本性的人就變成一朵載滿水滴的雲˙他不僅對自己是一個祝福˙他也變成對整個世界的祝福˙
˙這個西藏的咒語˙嗡嘛尼貝美吽˙是整個內在旅程的一個濃縮型式˙它說出要如何開始˙它說出當花開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它說出什麼是你對你內在寶藏的最終經驗˙






大家可以跟著sirona 的旅遊帖˙你更能夠深入了解西藏

http://www.yidu365.com/read_11542_1.html
《逆風而行的勇者》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西藏六世達賴,也是詩人倉央嘉措所作,是最為世人傳頌的一首情詩,也是他對自己的發問。
在出家前倉央嘉措就已經有了心儀的對象,並深愛著她,當他的老師五世班禪要為他受比丘戒時,倉央嘉措堅決不從,並且還要求老師一併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彌戒。他說:「若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彌戒,我將面向紮什倫布寺而自殺。二者當中,請擇其一!」
活佛尚且要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何況你我凡夫俗子。世間哪有雙全法,但是世間確有抉擇的偉大勇氣,毫無所畏的承擔,及愛戀一個人的無盡深情!
倉央嘉措為了自己所愛,近乎固執的勇往直前,不惜承擔世人的罵名,但是他為情愛的自由,亦不惜放棄及犧牲一切。毫無疑問地,倉央嘉措為自己做了最佳解答。

倉央嘉措的情歌 作者六世達賴喇嘛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我與伊人本一家,情緣雖盡莫咨嗟。清明過了春自去,幾見狂蜂戀落花。
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


由於六世達賴,也是詩人倉央嘉措,他美麗的詩句,已經被翻譯流傳到全世界!同時也是西藏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份。

m169898感謝札西得勒給我這個機會,認識千年一遇的偉大詩人,個人認為他的詩詞,超越李白-杜甫---等人!
以下是我讀後所作送給的倉央嘉措的結語,才短短幾天研讀,若有差錯,敬請來函指教!

宗教領袖負鉅責,
逃難之時不忘情;
抬頭仰望山峰霧,
無聲降下黑色雪。
˙˙˙m169898即時所作

倉央嘉措死因至今仍然不白,還是沒死隱性它鄉?政治與宗教就這樣殘忍埋沒一個享年才25歲的才子!
m169898不才親作這首詩,表達我內心無限的追思與懷念,願以大家共享!


明永冰川






世界文化遺產~香格里拉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日照金山








白馬雪山


世外桃源~德欽-雨崩村






拉薩












拉薩新開公路





美麗的拉薩河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