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在2008年年底我這只到雙孔橋紅屋的人被四妹夫拐去一路由友蚋的紅屋向上延伸至福德正神廟,取水口後直上五指山在由汐萬路回國泰醫院後,就對汐止的後山 "友蚋 "產生很大的興趣,想好好去探討這個在台北與基隆交接卻又與市隔絕的山村 "友蚋 "。
趁著週六下午加班後就回家準備器材,就出門上山去 。
由一省道也就是大同路二段過了汐止火車站後、第五過紅綠燈左轉(大同路三段頭)往鄉長路的方向。
可乘台鐵在汐止火車站,4+2也可將愛車停在汐止火車站一樓的室內停車場。

PM 04:43過了五堵車站後的丁字路左轉上橋,不要管那個自行車道指示牌(裝飾用)。

PM 04:45五堵長安橋上往西看,沒有彩虹!只有夕光。

PM 04:45五堵長安橋上往東看,對面就是要去的方向。

PM 04:45 五堵長安橋上看台北方向夕光的女騎士,也看的出橋面比民宅還高。

PM 04:47下長安橋後看到右側 7_ELEVEN的路口就要右轉,接下來已無任何便利店商,要LDS的請右轉後停車在此7_ELEVEN採購。那台MB是TMB車友的車嗎?應該不是、因為沒有車後的TMB銘牌!

PM 04:52國道一上的超速警告牌。

PM 04:53來張特寫!車頭害羞的小猴竟然回首看長安橋方向。好像在說:不要把我放生、我還要座MB BIKE到處去兜風。

PM 04:56左轉進一高的涵洞(進入基隆市七堵區)。

PM 04:57出涵洞後再左轉直走,目標~石公潭。(右轉後直走過橋再左轉友諒產業道路也可,但野狗及汽車多)

PM 04:58看到麗景天下再右轉,小心測速照相。

PM 05:06經過綠葉山莊後,看看警察局的招牌!


橋上隨拍芒草。

PM 05:08預備過橋後左轉,往友蚋方向前進。

由七堵過來友諒產業道路與華新一路會在此處會車

沿路都是保護區。

PM 05:12 BIKE千萬不走右邊上坡!

PM 05:13清澈的溪水,孕育了不少的蜻蜓、蟬、蝴蝶。

PM 05:17友蚋生態園區的入口(上方為國道三)再來要騎右邊。左後方也畫有免費停車格,4+2者可在此停車。

PM 05:23沿途幾乎是沒車(只有公車吧)、比河濱車道好、延沿途聽到是潺潺的水流聲。

PM 05:28思古的興化舊橋

清澈的溪水。

PM 05:32自助洗車站,上有獨立礦坑可內探險。

礦坑

PM 05:34我最喜歡的基隆復興國小、很奇怪為何不叫友蚋國小、而基隆市公車站名卻是友蚋涼亭?
可能是在反共抗俄的年代所改名為復興國小。

PM 05:36最後一個補給站,很多水桶代表甚麼呢?講究泡茶人的最愛。

PM 05:38友新橋,旁有小公園及觀景平台
台。PM 05:39再來一張寫真,背後綠光點為此二路上的唯一餐廳,當然這附近還有一些觀光農場。

PM 05:41看清楚了嗎"大觀園燜燒雞?都是山產。有些位置視野不錯。過了這就快到石公潭

PM 05:47右轉過橋、轉瑪有農路。

PM 05:49左邊去石公潭。

PM 05:52石公潭第一停車場,一前一後可停二十部MB。

PM 05:57終於到了石公潭烤肉區內設餐桌,左方有小礦坑。

PM 05:58戲水區入口及觀景台,有娃娃池,淺水池,深水池。

PM 06:07烤肉區餐桌、LDS的好地方。

PM 06:29本想由鹿寮坑單車道接興化橋,但天色已黑!回程就原路下滑至五堵長安橋、只花22分鐘就到長安橋。

五堵車站。

由汐止火車站至石公潭來回約十八公里,沿途幾乎為緩坡,過了石公潭後坡勢較陡可至五指山、風櫃嘴、萬里。
對已不愛騎河濱車道的人,可試試這兒,坡度不陡可說是親子姑同遊的好地方,如要LDS也請自備飲料點心!!
幾日後的下午,再由汐止國泰醫院騎至石公潭,約九公里的路程花了三十分鐘,補拍了一些石公潭的照片,看看手表已經四點半要趕快趕回去
石公潭淺水區照片

石公潭深水區照片


石公潭後方混合區

這次就依上次的計劃沿原路騎到橋頭的福德正神廟,由廟的左方有鹿寮坑左岸單車道下山,車道入口用三個小石柱做石擋,與週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今天騎這條路回去吧。
據說是日據時代大正時期的古橋,現在稱新興橋。

沿途都是用石板拼成的單車道,對無避震的單車而言真是酷刑。


鹿寮坑左岸單車道LDS野餐桌

約二公里的鹿寮坑左岸單車道一會就騎完,一個上坡再接回華新二路,往前一點右下方有一座鹿寮橋,過橋後只能左轉再往上騎再接回新興橋(也就是鹿寮坑右岸單車道),就待下次再尋幽探密。
看到一座老車站,可是鐵軌間的距離好近,原來是三分煤車專用的!


正式的名稱是鹿寮坑車站

由鹿寮坑車站俯清澈的友蚋溪水。

鹿寮坑輕便車站簡介,有一九七四年的日籍攝影師的作品。

人力輕便車。


MB BIKE與七堵友蚋鹿寮坑輕便車站合影。

下陂中唯一看到的汽車,汐止建成路的哈寶寶幼稚園,這兒的小朋友從小就跨縣市讀書。


鹿寮坑輕便車站原本是鹿寮坑一帶煤礦所使用的三分煤車的終點,1978年當煤礦業的需求日趨沒落後便成為當地居民上山的人力計程車,乘客以中間的木箱為座位,司機則在後方推著木桿前進,這真是山中居民的堅苦耐勞的寫照,旁的友蚋溪則已不復見當年的礦業勝景,或許在溪中的某個角落還靜靜躺著當時遺留下來的礦石,見證這友蚋山中鹿寮坑的變化。
本文圖片均為個人拍攝,亦張貼於
http://taipeimb.freeforum.tw/?a=hankspadimi
, 沿途都是非常清幽, 綠意盎然的山路, 超讚 ~~ (Y)



三個多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