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文化路夜市,是知名的嘉義景點。
是嘉義具有指標性,與代表性的夜市之一,


長達四、五百公尺的文化路,
白天為車道,晚上則成為夜市,
道路兩旁各色小吃店,琳琅滿目商店,
這就夠吸住遊客們的眼光




隔了一個晚上,喧鬧的夜市重歸寧靜,
白天的文化路公園,多是早起來運動的人,
今天已單車族群佔人數優勢




今天的目地的,要從嘉義出發,
騎到台南的白河,後壁,
一番行前準備之後,就該準備出發了




沿著嘉義市區的自行車道,向台南前進,
市區自行車道不少,有名的兩條,
有嘉油自行車道,世賢路的腳踏車道



大部隊越過嘉義,來到了台南北端白河,
這裡就是林初埤,木棉花道



不是每一棵樹,都能有自己的主題曲,
而木棉,他就有,
紅紅的花燃燒著民歌時期年輕的熱情。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
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
作曲人是馬兆駿,
當年的他每次送她回家,
都會經過國父紀念館 ,


看到長長一排的木棉花開,覺得好美,
印象特別深刻,就譜寫這首木棉道,
就有了這首傳唱不已的民歌



不同於其他樹種先葉後花,
在綠葉扶持中開花的生長時序,
木棉先花後葉,在走過冬天的光溜樹幹,
以一片火紅的姿態昭告春天到來的景象,
也讓他成為季節限定的美景




白河木棉,接著往後壁前進,
鄉間小路上,偶爾都能見的到的,
就是糖廠文化留下的小火車鐵道了



讓一條鐵道,一座火車站活下去,
這在日本並不特別。
但這樣的故事,在台灣是非常稀有的,
現存在運的糖鐵,已經不多了。


台南的烏樹林糖廠,建立可以追溯到1910年,
糖廠曾經是台灣著名的白糖生產地,
曾被日本皇室採用,因此有著御用糖



當年還設有烏樹林車站,
是早期台南縣後壁、白河、東山,
與新營都會五分車鐵道的樞紐,
但現在僅剩觀光列車維持運轉,
還有我小時後喜歡的麥芽糖,
能回想昔日糖廠風光了



舊糖鐵的軌跡,來到了後壁菁寮,


菁寮,有著俗女養成記,
和更早之前無米樂在此取景,人氣大漲,
成為台南熱門老街之一。


影視捧紅了無米樂社區這個地方,
除了當年的冠軍米,還有一條老街,
聚集著各種各類古老行業,


在菁寮老街上,很多店都有百年歷史,
許多店家還保留它舊有的原貌,
百年古厝也仍是舊模樣,
這對孩子來講,也是很有特色地方



之後回程,讓孩子到安溪國小玩一下,
創立於1914大正三年,


隨著時代變遷與校務發展,
日式建築的教室,早成為一個現代的學校。
就校門口的地方還有日式古風



最後回到主場,嘉義文化公園,
結束這一場日不落木棉道之旅,
初夏的嘉義台南,木棉道與鄉間小鎮風光,
這場子讓我們都玩的很開心

期待下一回木棉花開季節,再來拜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