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州觀光糖廠焢土窯假日經常客滿,開窯時陣陣烤窯香,老一輩遊客到糖廠回憶童年往事,或與下一代分享。

糖廠與運動公園是南州二大景點,車站步行能抵達。「騎車焢土窯」先騎遊週邊景點,再來品嚐焢土窯。

南州糖廠是台糖公司最南端的廠址,建於日治時原名「東港糖廠」。光復後改為南州糖廠,全鄉土地有二分之一屬於台糖公司。目前不再製糖,但福利冷飲部販售冰品深受遊客喜愛。

觀光糖廠設野餐區、遊樂區、賞鯉區,不時有經過南州站的列車急駛而過。焢土窯、烤肉還能看列車經過!

焢土窯、烤肉區,糖廠提供成套的焢土窯食材與用具須付費,自行攜帶要繳清潔費。

焢土窯從搭窯到起火,親子共享歡樂時光,大家一起動手,讓人回味無窮。

萬一搭窯失敗,現場有專業師傅(須付費),幫忙蓋漂亮又堅固的土窯,還幫忙起火燒窯!


搭窯是技術活,挖取土塊約排六層高,每層需內縮。大土塊排下層,往上堆中土塊,最上方小土塊。土塊間貼緊,不能用力擠壓。收頂時要特別小心,最容易功虧一簣。

燒窯要不停加木材,火勢不能中斷,燒窯內外土塊通紅即可放入食材。

放完食材用泥土覆蓋,越緊密越好,熱氣騰騰才不會散掉。最後放上標誌(號碼),才不會發生開錯窯的憾事!

如何判斷食材有沒有熟?灑些水在窯土,待蒸發完畢,代表食物熟了…

搭窯、燒窯、放食材都弄好就出發去騎車。糖廠目前沒有公共自行車站或租單車店。騎繞一圈正好可以開窯!

南州鄉位於溪洲溪南岸,南明鄭成功實施屯兵制,隨軍來台墾荒者絡繹不絕。南州糖廠所轄蔗田一望無際,各廠中面積數一數二。當糖業日漸沒落時變成田地。

南州站外觀以紅、藍色搭配,在台鐵車站中選色很特別的車站。

從高雄搭客運車也能到南州。

車站門牌有二顆醒目的蓮霧,南州與林邊二鄉都盛產鮮甜多汁的蓮霧,地方特產成為引路指標。

南州鄉景點不多,約半日就能騎遊完。騎遊代天府、運動公園、糖廠、張家古厝等,或往東港大鵬灣一遊。

昔日站內有兩幅錶框的門聯。走遍很多車站,掛有門聯的車站不多見。門聯以篆文寫成上聯:「南來北往轉運車」。 下聯:「州橫域闊結緣站」。(舊照)

雖說南州站是南迴大站,大廳幾乎唱空城,很安靜的車站。

站房牆上有「空襲旅客疏散圖」,分別標示昔日糖業鐵道路線(較密黑白線),台鐵(較寬黑白線)。

糖廠仍運營時,南州站客貨運地位重要,國道三號通車後貨運功能消失,客運面臨人口外流與台一線已漸式微。

班班上下客的區間車,每日有幾班莒光與自強號停靠,才算南迴線大站。

週邊有台鐵舊倉庫,大多空置,見証昔日繁華的日子。

車站不是南州最熱鬧的地方。糖廠日本技工與台籍幹部居住,南州人稱「會社新寮宿舍」。

溪北村地處溪州溪畔北方,取名溪北村。

溪北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日籍學生就讀「溪洲小學校」。光復後改台糖子弟小學,後為國軍營區,最後改設溪北國小。


溪北國小古蹟群已登錄歷史建築,校內神社遺構與征南待機紀念碑,具歷史價值。

原神社鳥居被拆除改立孔子銅像,見證日治與民國的不同教育制度。

征南待機紀念碑為天然石塊上刻字體之碑石,由七塊原石排列成環狀。

碑文下方刻有「步兵第四拾三聯隊第一大隊」。

溪北國小前棟日式校舍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歷史悠久的文化走廊。

日式磚造平房,黑瓦屋頂、原木樑柱、木窗、紅磚牆,充滿線條美感。

後棟為新建校舍,超大的操場。校園仍留許多老樹,環境清幽,感覺很舒服。


離開溪北國小,過溪是崁頂鄉園寮村。

明明來到崁頂鄉,門牌卻是南州路?崁頂鄉特色門牌形象是苦瓜。苦瓜在崁頂種植面積最多。據說鄉民原拒絕使用「苦瓜」為代表,特色門牌掛出獲得廣大迴響。

一水之隔的南州鄉。

騎過南州橋,又返回南州鄉。

人和路通往南州市場。

南州市場整齊的攤位與老式白磁磚攤位,保存古早鄉下生活的味道。

市場精品包店,相鄰賣菜的攤商,市集充滿「有容乃大」的台灣風情。

早午餐來吃在地人才知道的「老王外省麵」。

點麵區、小菜區分開,看牆上的價目表點餐,熱銷的牛肉麵都賣光了。

滷味小菜早光盤,想吃豆干、牛腱,下次再來了。

榨菜與榨醬二種佐料調合,就是一碗好吃的乾麵。


清湯採自助式,今天是玉米大骨湯。

等下要吃焢土窯,也要吃碗外省麵。小碗麻醬乾麵份量不小,再喝熱湯會飽到中午。

麻醬乾麵加榨菜、小白菜,搭配濃郁的麻醬,每一口吃來都滿足!

吃完古早味,市場還有飯湯與手工粉腸,蘿蔔糕或粉圓冰,一座市場等於南州滋味的總合。

離開市場來到農會研習中心。

昔日南州鄉農產以水稻、檳榔、蔬果為主,如今蓮霧是重要經濟作物。

先進的栽培技術,種植甜度高、色澤深紅的「黑珍珠蓮霧」。

人和路到底是鄉立圖書館。

溪南村活動中心。

拐個彎來到民國九年創校「東港公學校溪州分校」,超過百年歷史的南州國小。


南州國中。

整建中的南州國中,即將迎來嶄新校舍。


騎到南州,要參拜南州人信仰中心代天府。

代天府與長老教會相隔馬路,東、西方神明毗鄰,宗教在南州無國界。

廟埕星期四晚上有夜市,祈福旗杆座是香客與神明交心的感應天線。

近在咫尺的長老教會也蓋的雄偉堂皇。

溪州代天府起建日治時代,擴建於民國38年。

廟門上方彩繪有天官神明與封神榜等歷史典故。

早期「溪洲溪」流經此地,提醒後人莫忘舊名「溪洲」。

與臨近東港、小琉球迎王一樣,代天府每三年舉行一科的南州迎王。也是屏東縣唯一跨越林邊、南州、崁頂三個鄉鎮的迎王盛會。

廟門旁是中軍府。南州迎王與東港迎王程序大同小異,特色是「請水」須到林邊崎峰海邊。

中軍府是大千歲的前鋒,輔佐辦事、傳遞聖令。在代天巡狩大千歲蒞境前先行視事,使一切祭典事務能依序進行,於迎王程序前一年安奉。

廟內金壁輝煌,藻井工法讓人讚嘆。

東港王爺廟溫府千歲,南州代天府亦有池府千歲。

大殿恭奉朱、池二府千歲,亦為眾神議事辦公的場所,二旁聖座與茶几早晚都奉獻茶水,打掃一塵不染。

池府千歲鎮守振武堂,陳列法器以振神威。

朱王爺鎮守代天府,替信眾出籤詩解運。

最好的籤首,只要抽得到,什麼統統有,莫忘添油香…

後殿恭奉「代天巡狩大千歲」。

二樓恭奉「天上聖母」。

溪洲代天府原名「瑞清宮」,朱府千歲為福建省瑞清縣人,以地名取宮名,以示不忘本。

迎王前打造王船,停放廟旁的王船廠...

「王船」代表恭迎代天巡狩大千歲爺蒞臨,能帶走疫情與災禍…

「省燈」代表大千歲巡視的範圍遍布全大江南北,各省份都在巡狩範圍內。

「松江省、合江省、興安省」早已消失,只有在迎王才能看見,使南州迎王更有正統性。

相較人和路有市場,三民路為熱鬧商業區與行政機關所在。

東港分局南州分駐所。

仁里路南州鄉公所、農會都在附近。


三民路到底看見車站月台。

反方向往鎮安站,無限延伸的南迴線鐵道。

騎過鐵道來到南州鄉運動公園。

公園陳列台糖購自美國Brook-Village公司,直譯為「溪流旁的村莊」,命名為「溪州牌」柴油機車頭。

運糖五分車尾掛甘蔗台車與守車各一。

週邊一望無際的蔗田在冬季變成一片花海。

花卉區種植波斯菊,盛開時百花齊放,目不暇給的花海盛景。


公園內「共融遊樂場」,資源回收桶造型的溜滑梯,超可愛!

與運動公園連接的陽光綠地公園。

維護台鐵各式車頭與車廂的鐵工廠。


鐵工廠緊鄰車站,有鐵道支線進出。

糖廠發展觀光時遺留小火車月台。

小葉欖仁樹綠色步道很有詩意,約100公尺抵達觀光糖廠。

昔日南州糖廠為現代化糖廠,已停止生產。

糖業為重要軍需工業,戰時為攻擊目標,能發現防空洞與碉堡。


遺留日式房屋為糖廠幹部的宿舍。

盛產甘蔗的季節,五分車從各地蔗園運送甘蔗,經壓榨、鍋爐加熱、加料、濾泥、再燒製等繁復工法成為食用「成糖」為國家爭取外匯,也滿足每一個台灣人的胃。

全盛時期每日壓榨甘蔗達1200公噸,隨著糖業沒落,製糖工場在於2003年吹熄燈號,只留下倉庫與運糖鐵道。



糖廠廟宇為永安宮,廟旁有小廟萬善堂,參拜後也要拜「萬善爺」。

永安宮後方有日式神社底座。

1930年(昭和5年),設立溪州社(神社)為日籍工作人員信仰中心,光復被拆除。

溪州社曾是「高雄州」三大神社之一,可見規模不小。

神社遺跡能看見昭和年間「奉獻」字樣。

永安宮主祀李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分靈廟。

永安宮從日治神社至戰後,每年製糖開工前,主管率員工親臨祭拜,祈求製糖順利、增產報國。

永安宮前是焢土窯場,悶窯已二小時,仍有高溫,開窯最好使用棉紗手套、圓鍬等工具。

輕輕撥,慢慢找,先將易熟玉米與地瓜取出,最後窯底取出雞肉等食材。


窯內最下層,用鐵絲綁好的土窯雞現身。

清洗乾淨是Q軟地瓜與清甜的玉米,直接可以吃。



拆開土窯雞,光看就美味…


古早味的土窯雞,肉質絲毫不柴,不必調料,美味盡在其中。

排骨等美食上桌,漫長的等待,非常值得。

還有加碼的炒青菜,與烤肉等美味佐餐 !


吃飽後到福利冷飲部吹冷氣吃冰。

天氣太熱,先來紅豆牛奶冰消暑。

冰品來自屏東糖廠,有風味獨特的在地紅豆佐餐。

面對屏東的艷陽,滿滿好料的雪綿冰才是超級享受!

騎趣南州焢土窯從南州糖廠出發,騎繞南州熱鬧市集,品嚐外省麵、參拜代天府與王船。經運動公園的美麗花海,重返糖廠焢土窯與烤肉,最後吃冰,值得一遊!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