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梓區是高雄市改制前最北部、面積最大的行政區(農業區),轄區含楠仔坑、後勁、右昌三大部落。

楠梓區有中山高與台1、17、22線通過,也能搭高鐵轉鐵路抵達,還有捷運(紅線),交通非常便利。

區內有「半屏山」橫跨楠梓與左營,各擁有「半屏山」的一半山地。

列車上遠眺半屏山「北峰碉堡」,為日軍二戰末期建構地下戰備設施,屬於「高雄要塞」防禦工事一部分,很有探險性與歷史性。

人口數達19萬多的楠梓區,即使面臨少子化,仍持續增加人口,與左營、鼓山並列為高雄市人口增加的行政區。人口與工商發展的楠梓站停靠部分莒光號、區間快與所有區間車。

楠梓為北高雄大站,上一站橋頭距離4.2公里、下一站新左營距離5.1公里。

下車出站要搭電梯再走天橋,四週大樓蓋起來,可見快速發展。

上天橋直走,帶單車進出站不必扛車或爬樓梯。

楠梓站位於旗山、鳳山、岡山之間,民國60年代成立楠梓加工出口區,帶動楠梓地區的繁榮,陸續興建了中油、中石化、大成及台塑等支線,隨著公路發達四條支線已停用或拆除。

抬頭看到以鐵軌為材料的月台屋頂,足以証明它的年代與味道。

因鄰近加工出口區,月臺警示標語有泰文、越南文與印尼文,應該是南部首見。

站內空間不大,候車座椅有限。

「單車漫遊楠仔坑」由楠梓(二等站)出發。

站前老榕樹非常有歲月感。

從車站出發參觀天后宮、楠梓舊街、楠梓運動中心、清泰公園、代天府、長老教會,最後品嚐南部少數獲得「米其林」肯定的在地美食…

楠梓站前面馬路:「建楠路」。

左轉楠梓新路抵達楠梓區公所。

楠梓新路騎跨楠梓溪。

三百多年前隨鄭成功抵台的移民,沿著此溪開墾定居。因溪畔種植很多楠木,先民將溪流命名「楠仔溪」即為楠梓溪。沿溪開發的村落為「楠仔坑」,就是現在「楠梓」。

溪流經整治後變成「青埔溝公共停車場」。停車場下方即是昔日楠梓溪。

停車場旁有家楠梓私房早餐店,專賣各種口味的蛋餅與三明治…

古早味蛋餅不能內用,只能外帶熱呼呼的早餐 !

傳統口味的蛋餅,特色內餡加上滿滿的糯米飯,非常有飽足感。

外皮略焦,第一次吃到蛋餅內有糯米,很新鮮的嚐試。

餅皮代替海苔的創意,加上煎蛋,沒加醬油膏較沒有味道。

吃飽出發,拐個彎是媽祖廟前的楠梓路。

清代「楠仔坑」位於台南府城通往鳳山縣城的官道間,渡海移民帶來原鄉的信仰。始建於(康熙52年)1713年的楠梓天后宮,是高雄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

楠梓天后宮又稱「楠仔坑媽」特色為古匾、剪黏、交趾陶文物,於200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

廟前一對石獅,三川殿有少見木質透雕「螭虎圍爐」。廟身雖小,處處有精美雕工。

古廟身代久遠,楠梓路1號,當之無愧。

光緒年間立有「鄧邑侯禁碑」(嚴禁惡丐強索橫行碑記)。此碑代表媽祖廟在「楠仔坑」時代的歷史地位。

正殿上方燕尾屋頂裝飾有龍鳳呈祥等剪黏與交趾陶作品。

交趾陶生動寫實、釉彩保持完好,俱是清代交趾陶的精選之作。

值得一看的「憨番扛廟角」,廟簷二側有單手扛厝角的「憨番」,濃眉大眼、造型生動有趣。


媽祖廟是楠梓人信仰中心,常見民眾虔誠敬拜的身影。

正殿駕前有千里眼、順風耳侍立。


仔細端詳媽祖的臉是黑色,據說為風塵僕僕、聞聲救難,才把原本粉嫩臉龐弄成烏黑的模樣。

正殿上方懸有「神昭海表」匾。乾隆年間林爽文事變時楠仔坑與茅港尾(今台南下營),朝廷為感念兩地宮廟信眾平亂之功,賜頒此匾。

信眾供奉是梳子、針線、香粉、首飾,都是媽祖婆喜愛隨身之物。

廂房供奉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保佑在地莘莘學子,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個個成為「人生勝利組」。

後殿為關聖帝君寶訓,為全台最大幅、且歷史悠久的文字交趾陶。

據說楠梓天后宮的媽祖神像與臺南大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媽祖由同一塊香木雕成,故三尊媽祖彼此有「姊妹神」之稱。

媽祖廟後方「楠梓舊街」,跨越原楠仔坑溪,為最早發展的街市。

離開楠梓舊街,興楠路上與豪宅比鄰的東門王爺廟。

興楠路接往國道一號(中山高),楠梓交流道。

興楠路上有家超過70年的三塊厝肉圓嫂。

三塊厝肉圓嫂只賣肉圓與米糕,讓人想一探究竟?

三塊厝肉圓嫂的肉圓先蒸後滷,四代的歷史,令人期待。

滷肉圓用古甕裝,很復古的風味餐。

肉圓個頭雖然不大、吃來卻不膩口。

吃肉圓不要一股腦吃光,最後把熱湯倒碗底一起喝,把好吃發揮到極致。

深色醬色的肉圓,加蒜汁與辣椒醬,味道更好。

肉圓皮軟、滑嫩,滷得很入味。

肉圓先蒸後滷,無需醬汁就入味,肉餡鹹香不膩。

肉圓店對面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高等行政法院旁高雄少家法院。


東寧路騎走,右邊綠色圍牆的巨大建築是自由車場!

楠梓自由車場的賽道為333.33公尺,彎道斜度是國內最陡的。看真正高手在騎車,不是「用力騎」就能追上,讓人眼界大開。

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訓練中心。

現代五項包括馬術、擊劍、射擊、賽跑與游泳,已列入奧運比賽項目。

東寧廣場旁高樓林立。

對面是興建中楠梓運動中心。


運動中心旁是高雄市射箭場。

射箭場造型為「箭靶」。

偶爾看到選手們練習或比賽,臨場觀摩很讚。

土庫一路高市消防局教育訓練中心。

訓練中心樹立全國第一座搜救犬追思碑,感念歷代搜救犬長年在災害現場付出生命。

訓練中心也是各型報廢消防車大本營。

往下騎走是清泰公園。

清泰公園能散步、慢跑、遛狗,有兒童遊戲器材。

可愛松鼠也現身林間。

重返楠梓路,楠梓國中。


楠梓國中校徽。

有悠久歷史的楠梓國小。

楠梓國小是高雄市創校歷史排名第三的公立小學,已有二甲子歲月。

楠梓國小創校於民國前十二年(西元1900年),原名楠仔坑公學校。民國五十七年九月改校名為楠梓國小至今。

在地地標歷史建物都在紀念碑上。

楠梓路與旗楠公路交會處楠梓分局(派出所)。

派出所旁為市立圖書館楠仔坑分館,前身是國小圖書館。

附近有楠梓代天府。楠梓區有五間代天府,問路沒講清楚,會迷路的。

代天府與長老教會僅一牆之隔。

代天府主祀朱府千歲,同祀池府、吳府、李府、范府千歲。

日治時期創建為高雄地區現存最早的楠梓基督長老教會。

基督長老教會建築採西洋歷史式樣立面,正門由羅馬柱與紅磚共同構築。

楠梓第一市場在日治時代興建,曾經是楠梓最繁榮的地方。

攤位從肉攤、魚販、蔬菜水果、海鮮、生活五金等,採買非常便利!

抬頭仰望二樓與三樓,不必開燈也採光明亮!

難得一見的舊式攤位,仍留存在市場一角,見証過往繁華。

重返楠梓天后宮。

時間接近中午,來吃必比登推薦的楊寶寶蒸餃。

為什麼取名「寶寶」?據說老闆發想把攤位像照顧寶寶般的細心呵護…

原在「下午市」專賣蒸餃的小攤從進化為大攤,現有總店,最後連旗艦店都開了!

先找位子再點菜,蒸餃、鍋貼、捲餅、烙餅…

餐點都純手工現場包製,新鮮看得到。

小菜自取。

吃蒸餃現吃最好,必點酸辣湯上桌。

一籠有八個,香味十足的蒸餃。

先用筷子開個小窗,讓湯汁流出來。入口爆漿就喝不到肉汁香氣。

一顆蒸餃的湯汁幾乎快填滿湯匙。

最後內餡拌薑絲與醬油,蒸餃吃下去…

吃完麵食,最後喝酸辣湯。

如果人多加點鍋貼,很快就能清盤!

重返車站,結束半天單車漫遊楠仔坑之旅。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