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知道「人文景觀自行車道」可以眺望東部,美麗又壯闊海岸線時,找個好天氣就出發前往達仁鄉。

從屏東前往達仁鄉,走南迴公路會經過獅子鄉。鄉名由來與獅頭山有關,相傳荷治時期至台灣南部拓荒墾殖的漢人,上岸後發現一座像獅子樣貌的山,就稱呼「獅子頭山」。

鄉子鄉民以排灣族為主,轄楓林、丹路、草埔、內文、竹坑、獅子、內獅、南世等八村,人口數不足五千人。

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第二大族(人口僅次阿美族),傳統的原始藝術與原民圖騰充滿陽剛之美。

草埔森永隧道位於臺東、屏東二縣交界,橫跨達仁鄉森永村與獅子鄉草埔村之間,通車後縮短行駛南迴公路約半小時的路程。

草埔森永隧道於2019年12月23日連同安朔高架橋一同開通。機車與自行車禁止進入隧道,只能騎走舊台九線。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台東縣達仁鄉森永村都堅持以本地名做為隧道名稱,為避免爭議,將屏東端(往台東)命名為草埔隧道,台東端(往屏東)為森永隧道,官方名稱為「草埔森永隧道」。一座隧道有三個名稱也是全台首例。

隧道命名爭議落幕後於2020年3月5日正式掛牌。屏東端草埔隧道長度4617公尺為全臺灣第五長的公路隧道。

為慶祝南迴公路台九線拓寬改善全線通車曾舉辦馬拉松賽,通車後就沒機會跑上去了。只辦一場的馬拉松賽吸引上萬人參加。

全長四.八四公里的安朔高架橋通車後協助在地居民生活及就醫方便性,也可帶動沿線觀光產業發展。(自由時報資料照)

台9戊線(安朔-草埔),原台9線南迴公路改線的舊路線改編而成,是車友單車環台路線之一。少了大型車輛轉彎逼車更安全,也是機車族練車熱門路線。

上坡騎四公里抵南迴公路最高點壽峠,也是屏東、台東縣界。續往達仁16公里、大武24公里。

來到台九線南迴公路地標,經過石柱進入台東縣達仁鄉境。

標高460公尺的壽峠檢查哨是車友環島必經休息站,鄉子鄉成立鐵馬驛站服務車友。壽「峠」源於日治時代,意指連綿的山路。日文發音的「峠」不好唸也不好寫,台灣人改寫成「壽卡」,沿用至今。

曾經騎上壽峠的車友都以高聳的基地台作為地標,騎的越近代表離壽峠越近…

壽峠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沿199縣道前往牡丹、旭海的必經之路,也是起點。

鐵馬驛站有醫護支援服務。備有打氣筒、維修工具、茶水、洗手間。車友遺留的水壺正等著主人尋回!

走舊台九線進出臺東的旅客都有印象,在蜿蜒山路上,路邊有個派出所,從旁邊巷子彎進去,就是森永部落。

森永部落是台東縣最南端的村落。

部落只有一條馬路貫穿,只有門牌號碼,沒有巷弄與路名。

日治時曾設立森永星奈園株式會社,種植奎寧、咖啡、茶等作物,光復後沿用森永為地名。

排灣族代表圖騰是太陽神、貴族的陶壺以及守護族人的百步蛇。

琉璃珠代表生命、也有象徵階級高貴與護身的力量。

森永村人口不到五百,與安朔村、南田村,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相鄰。

進入寧靜部落後,路旁有座教堂,是森永天主堂。

教堂門口有在地化的圖像(排灣族傳統服飾)。小教堂有隱身山區巷弄的神秘感。

台9戊線(舊台9線)旁的森永派出所曾有「天下第一關」之稱,駐守險要關卡,防堵治安疑慮份子出入,很多通緝犯在此被逮。森永隧道通車後,仍扮演著守護達仁鄉民的角色。

鐵馬驛站有樂活供水站,裝好飲水就出發…

達仁鄉人文景觀自行車道入口在派出所前方二十公尺處的右邊(屏東往台東方向)。

人文景觀自行車道從台9線進入後,除前方短暫的爬坡之外,幾乎是輕鬆下坡到出口。若選擇從台26線上來,接近10%的上坡挑戰。

車道原名「森永產業道路」全長5公里,終點在達仁鄉南田村,後接上台26線,全程以水泥路面為主。

起點是連續上坡1500公尺,當成熱身吧…

應該是山區產業道路改建的自行車道,路面水泥鋪設,路況平整,好騎。

沿路幾乎沒什麼汽機車,相較南迴舊線車流量,是很安全的自行車道。

上騎過後是熱帶林區,林相豐富,台東山區多雨潮濕,雲霧濕潤,草木繁盛。

四週都是茂密樹林,有騎走在亞馬遜雨林的感覺。

有車友往返各騎一次,對常騎公路車練車的車友來說是小菜一盤。

天氣超好,晴空下林道騎車更愉快。

水氣旺盛,林下蕨類植物種類繁多,通稱蕨類就對了。

樹林草叢旁,發現幾個穿山甲的洞。泥土還很新鮮,有穿山甲還在裡面哦。

很快騎到最高點,雨後會有崩坡的危險性。建議天氣好來騎,比較安全。

昨天剛下過雨與陽光直射,讓岩壁都長滿苔蘚植物。

隨海拔增加,停車休息,有不一樣的風景可看。

遠方是太平洋,此行重點是眺望一望無際,有「台東藍」的太平洋。

山上空氣清新,舒爽的氛圍,讓人精神振奮。翠綠山景有到抹茶山的感覺。

接著開始下坡,馬上有不錯的視野,從山上高處眺望無盡大海。

路旁標示很清楚。來到停車場,已經出發3公里了。

停車場不大,小客車入鏡是証明能開車上來到涼亭。

休憩涼亭建在山頭上。走階梯比開車還快到涼亭。

路旁小花迎風搖曳,彷彿遺世獨立最美麗隨處拍照都有美景!

雖然是假日,涼亭也空無一人,果然是秘境級景點,適合看山又觀海的自行車道。

涼亭是景色最好的地方。

圍欄旁能看見遼闊的太平洋,自行車道秘境中的秘境在此。

休憩涼亭前方是楓溪口山。

涼亭旁是飛行傘觀光步道入口。


飛行傘步道的導覽圖。

觀光步道終點是看海平台。別騎上去,約走10分鐘就到。

離開涼亭,往南田方向開始下坡,約1公里抵達半山腰的觀海平台 !

轉彎開始下滑,都是險降坡,一定要減速慢行。

隨海拔下降,可見南田海岸景色。

瓊麻是製作繩索、蓆類等硬質纖維原料之一,多種栽於屏東縣恆春、台東及花蓮縣境。

在觀景平台圍欄停好車,準備看海囉…

南田觀景平台設有涼亭。靜靜坐在涼亭,別滑手機,當微微海風吹來,超讚…

昔日未設置自行車道及涼亭時,上來看海跟「烤肉」一樣。

不進涼亭,往上坡再走飛行傘步道,從更高的平台眺望山海美景,媲美無敵的多良車站的海景。

觀景平台往南田、安朔方向看去,海邊有曲折的海景,豁然開朗。

下方路口就是自行車道出口(終點)。

換個角度往阿朗壹古道方向看去。

下滑後要騎台26線道。遠方是屏東縣畫為生態保留區的阿朗壹古道與觀音鼻,終點在旭海村。

天氣超好,蔚藍海天一線,盡收眼底,讓人流連忘返。

略事休息後就下滑到南田村。

4公里了,剩一公里完成。

高度逐漸降低,天空顯現樹梢與藍天白雲。

看到一片木麻黃樹林,海邊到了。

5公里,騎抵人文景觀自行車道終點。

終點也是南田段出發,騎到森永派出所旁的起點。

看到久違的柏油路與分向線,有回到文明世界的感覺。

靠海很近,仔細聽見海浪聲,照路線騎走,能繞達仁鄉一圈!

路旁導覽圖,是立體版的單車地圖。


台26線為恒春半島濱海公路一環,起點為楓港村經恒春、鵝鑾鼻、港口、港仔、旭海迄台東縣安朔止,全長110.046公里,其中旭海至安朔為全台濱海公路系統唯一尚未完成之路段。

台26線是條永遠不會完工的「道路」,也是環島公路網唯一「缺口」。

鄰近沙岸形成「風吹沙」風積地形,因保有自然景觀成為祕境。村民稱為「會走路的沙」,每逢東北季風報到,海沙會隨強風往內陸移動,覆蓋馬路。

南田海灘是全台獨有的鵝卵石海灘,岸邊石頭經海流洗禮,形成質地堅硬、黝黑光滑的南田石。

南田石黑白色條紋的外觀,成為許多玩家和遊客尋寶的目標。(為保育環境,請勿隨意撿拾)

幾年前跟團走過阿朗壹古道,還不知道附近有個排灣族的南田部落,除了有原住民文化與特色圖騰外,還有南田石秘境、百年夫妻樹、南田海岸公園等遊憩地點。

續騎台26線,往阿朗壹古道起點,經過達仁溪橋,百年夫妻樹在橋的盡頭。

停車走到海岸,腳底都是圓圓的石頭,造型多元,都叫「南田石」吧?


仔細聆聽海浪的拍岸聲,低沈且富節奏,像演奏大自然的樂章。南田石岸,是遊客必訪之處。

海浪上岸,潮信打來,石頭發出沙沙沉穩的聲音,著名「南田石的歌聲」。
南田石據說是立霧溪口沖刷下來,經太平洋流不斷地翻滾、琢磨,形成圓潤而無稜角,原本嵌在石頭內的石英結晶外顯,呈現出不規則的紋路,是石頭收藏者的愛好。

山邊是月桃葉,用月桃葉包的肉粽,除增加香氣外,還能預防胃脹氣。

還有海邊常見的林投樹。

台26線最後公里數是89,儘管開通與否都有正反意見?目前89公里處就是終點。

遊覽車帶來每日「限量」遊客。完成付費申請,有在地導覽員陪同,才能走阿朗壹古道。

海邊冒出頭的樹枝,「百年夫妻樹」到了。

「百年夫妻樹」全名是瓊崖海棠夫妻樹,民國99年被台東林管處宣告枯死後,歷經大小颱風侵襲,仍屹立不倒,依舊是南田村的景點之一。

夫妻樹是遊客拍照取景的地方,更是夫妻最好的典範,死後也永不分開,永世相守。

阿朗壹古道是早期原住民南北往返物資運送的路徑,已成為山友、健行客喜歡拜訪的路線,為考量環境承載量,每日實施總量管制。

騎抵阿朗壹古道南田端路口。水泥路消失了,再往前走就會收到告發單了。

從此到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全長12公里,站在台灣公路網的缺口起點。


柏油路面消失,前方是阿朗壹古道,也是台26線預定路線…

清朝時阿朗壹是恒春移民東部的古道,清廷為軍事與方便行旅所開闢。在南迴公路開通前,為原住民打獵、平埔族人遷徙東部的要道。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為防止盟軍發動「跳島反攻」。日軍研究盟軍將由菲律賓出兵登陸台東,沿阿朗壹古道前進台東或進軍屏東,日軍將古道險要的路段炸毀,留下永遠的遺憾。

騎離「缺口」,轉往南田村方向。

南田村沿台26線濱海闢建,臺東境內最南端的部落,也是達仁鄉唯一靠海而居的村落。


南田部落屬排灣族,最早名稱是「爛田」或「難田」,是土地貧瘠,沒有豐碩農產的地方。

南田村舊名Ljupetje(斯路博吉),村民來自牡丹、大武、達仁三地,原住民族中少數沒有世襲頭目與貴族制度的部落。

彩繪牆表述本地多種族共生的獨特部落結構。


南田村曾發生數起抗日事件,亦記述這段歷史事件。

南田村屬移居部落,有三位頭目分治,入口處是大頭目的家。

大頭目家才有祖靈屋,有守護祖靈的任務。

部落區分第一、第二部落。日治時日警駐防設立警戒哨所,將Malipa(馬里巴社)遷到(舊南田)定居。

除了頭目家屋,每間房屋有以南田石刻製的門牌與姓名。


南田村人口數不到200人,有許多色彩鮮艷、宛如夢幻小屋。

社區協會將無人居住的老房重新整理,彩繪成公共工作室、廚房等,變成村落特色之一。

南田村最特別的一棟房屋,門口南田石堆成太陽圖案,代表排灣族部落領袖之象徵。

門口有上百顆石頭彩繪著眼睛,還有的瓢蟲、百步蛇,是村落的書屋。

南田書屋是部落學習中心,「眼睛」代表所看的事物,是增長智慧的開始。「瓢蟲」代表與自然生態的共生共存。


南田公園開設露營區,成為南迴地區第一個公共露營區。


原鄉部落經常傳出悠美的歌聲。來自不同部落的歌手,經常在社區唱歌,著名美聲歌手朱淑娟就來自達仁鄉。

部落正好舉辦聯誼烤肉會,原住民以歌聲來療癒工作壓力,成群的好友也打牙祭,使部落迴盪著美妙的歌聲。

現代山林禁獵,箭靶有山豬圖案,讓大家試試身手。

公園臨海邊空地有「南迴藝術季」兩座裝置藝術品,來自印尼藝術家創作的「捕捕」和台灣藝術家數計的「南向海」。


外觀像衛星接收站「南向南」,代表部落正迎向未來的挑戰。

海濱公園有涼亭,別忘充體力再出發。

觀海台眺望太平洋,無人打擾的角落,獨享大海的美。

第二部落有集會所、籃球場、活動中心。


離開第二部落告別南田,經過安朔溪,進入安朔村。

安朔溪水沒有流向大海,因出海口受到海浪堆成沙堤,使溪水無法沖開沙堤形成「沒口溪」。

安朔段也是台東端的終點。

台九線與大武鄉交會處有南迴公路罹難者慰靈碑。

安朔路段豎立一座石碑,上段為新碑「南迴公路罹難者慰靈碑」。

下段為民國40年所立舊碑「南迴道路一切慘死幽魂香位」。

居民在石碑旁興建祠廟奉祀魂靈,左為「福德祠」,右為「萬善公廟」,並雕塑萬善公及萬善媽金身奉祀。

「福德祠」與「萬善公廟」各有香火,金爐不能燒錯。

2019年底通車的「南迴改」路段,為全台最靠近太平洋的公路。

達仁鄉位於臺東縣南端,鄉內人口約3500人,為臺東縣人口最少的鄉鎮。

安朔村有台九線貫穿,鄉公所、衛生所、警察局均設立於安朔,成為達仁鄉的行政中心。

鄉立圖書館也是旅遊服務中心,都設在安朔。

達仁鄉下轄六個部落,而「安朔」在排灣族語中指「最多人的社」。

安朔昔日曾種植水稻,因南迴鐵路開通後,工程將安朔溪的溪水調往加羅板溪,水稻田不復見。現在村民改以種植小米、地瓜、芋頭及紅藜等傳統的旱作。

紅藜的膳食纖維是地瓜的7倍,含鉀、鈣、鎂、鐵、磷等礦物質,還能抗氧化,具有保健功效,被譽為料理界的紅寶石。

騎經一片紅藜田,來到原住民建築風格的鄉公所。

達仁鄉鄉徽。

昔日縣黨部變成清潔隊。

大武分局達仁分駐所。

分駐所門口有二顆碩大的南田石。

騎程將要結束,台東終年陽光普照風光明媚,下次記得放慢車速,好好欣賞達仁鄉的風光,或是帶自行車騎一次人文景觀自行車道。

單車或機車要返程時,不能騎進森永草埔隧道,要左轉騎上坡返回森永部落。

達仁鄉人文景觀自行車道不需要體力充沛才能完成,建議從森永端出發,輕鬆賞景兼運動。若從南田端騎上來是連續上坡,無論是壯闊的海岸景觀或美麗的南田海岸,都值得來騎車探訪。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