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疫情升溫,大家較少出門或搭乘列車出遊,日前騎遊枋野車站時,巧遇EMU900「最美區間車」,為一睹它廬山真面目,體驗臺鐵最新通勤電聯車上「兩鐵車廂」,車友出門騎遊更有便利性。
為發展觀光大武鄉有醒目大武彩虹村、歷史悠久的浸水營古道、全台最迷你的大武國家森林步道,還有在地美食「封仔餅」。此行以小折搭配嶄新EMU900來趟騎遊加步道之旅。


EMU900是臺鐵汰換車輛計畫購置,預計完成交車後,將原配置於各機務段的EMU500、700移往支線及中南部行駛。現行摺疊門莒光號及復興號車廂,將繼「藍皮普快」後走入歷史。

去年900型電聯車抵台,在花蓮港卸船後檢測,預計明年完成520輛(共計52編組)交車,目前已在各線奔駛中,相信很多車友都看到這列充滿科技感的區間車了。

為慶祝列車來台,臺鐵推出超有特色的「EMU900立體造型一卡通」及周邊商品。

從屏東站出發,經潮州、南州、林邊、枋寮各站。抵達大武站騎遊後再搭同班車回屏東。若車友帶單車上車同行,記得多買張半票。

屏東線歸來、麟洛與鎮安等小站不停。3005區間快只停五站,車行1小時15分抵達大武站。

EMU900型的外觀設計有多種版本,分為建築工業風、溫馨風與汽車工業風等三種車型,最後由溫馨風勝出,成為了今日EMU900型的外觀版本。
臺鐵首次引進「微笑頭燈」、與「亮綠色腰身帶」都是嶄新不銹鋼車身的亮點。


3005次區間車(彰化→臺東)每日06:18從彰化站發車、09:29屏東站續行,最後11:47抵達台東站,總時長5小時29分鐘。

同車下午14:17變身3028區間快,再從臺東駛回彰化。

3005區間快從屏東到台東(2小時18分),車程比371自強號(2小時20分)還快,車資新台幣202元,比自強號305元還便宜。最大特色是不用搶票,隨到隨買都有票,非假日人人有位。

EMU900型是電聯車首次設有監控糸統,協助掌握車廂情況。

一年不到的新車,啟動沒什麼震動,微微加速聲很好聽,內裝配色比以前和諧多了,列車行進的LED小火車動畫很生動可愛 !

提醒關門時,連臺鐵吉祥物「鐵魯」都現身打知名度。

走進第8車廂,跟常搭的藍皮解憂號一樣,先研究車廂編碼。EMU900是韓國現代樂鐵2021年製造。車組由10輛車廂編成,2個駕駛車廂(ED)、5個動力車廂(EM)、3個電力車廂(EP車廂)。英文代表不同的「車廂種類」!

「914」代表不同批車輛,第一批到台灣的編組為901,第二批則為902,依序往上。最後的「1」代表「車廂種類的順序」。以914車組來看:第1個ED車廂(駕駛)為ED914 1。ED、EM及EP都是分開計算!

辛苦的司機員在裡面開車,千萬別打擾。

座椅不同於常搭的區間車,優先席採馬卡龍粉紅糸,非常醒目,很難再說不小心坐錯。

特別加長的椅背,對於需要座位休息的上班族,能有效減少頸部的負擔。座椅是羊毛絨,上方是特製皮枕,不會留下汗垢,讓人感覺不舒服。

為增加載客量,十個車廂站位達1323個。試拉環高度比公車矮,使用不費力。椅背有設手扶座,人多也不會重心不穩,或壓到鄰座產生糾紛。


每個車廂都有「好孕到」專屬粉色座位,讓孕婦有溫暖、放鬆的舒適感。

「好孕到」不僅可停放嬰兒推車,更設置感應識別器。孕婦購票時借用「提醒鈴」,按下啟動標示燈及音樂聲提醒旅客讓位,讓孕婦乘車不再有尷尬感!(台鐵宣傳照)

不知不覺列車經潮州鐵橋進入潮州鎮。小朋友說這火車,冷氣夠涼、椅子很舒服,超讚 !

若陽光太強或直射車窗,有厚布簾製遮陽,能擋住刺眼陽光。

潮州站已成為西部幹線北上列車始發站,也是屏南最大車站,讓潮州鎮定位交通重心及南向旅遊的門戶。

列車出站經過潮州機廠,發現維修車拉掛的「孔雀藍」普快車廂,還有即將走入歷史的EMU1200型自強號。據說將來新型客車EMU900型、EMU3000型都在潮州廠執行保修。

為讓列車長能就近提供服務,列車無障礙區設置於第6車,打造無障礙的乘車空間!

第6車廂不設置中央立柱,方便使用輪椅或嬰兒車的旅客移動及進出車廂。

(台鐵宣傳照)

使用緊急對講機時,車號及使用圖說很清楚。

韓國人很用心將得過國際設計大獎的防誤觸設計,應用在對講機上。

若對講機無人應答,遇有緊急事故,請直撥或簡訊到客服中心,一定有人接聽。

無障礙廁所也是多功能友善廁所。電動門面超大,輪椅進出沒問題。

嶄新的洗手間,維護的很乾淨。

緊急按鈕在地板上方(跌倒能求援)。對講機、清潔液、感應門鍵都是無障礙標準。

男生專用小便座也很乾淨。扶手、洗手檯都有。

潮州出發4.8公里到崁頂(不停),直駛2.4公里外的南州站。此段屬直線距離,司機員加速到109公里,發現車廂還是很穩,果然是新車。

09:48,準時開進南州站。

光復後南州鄉境隸屬林邊鄉管轄,民國40年奉准與林邊鄉分鄉,原意以溪流為名成立溪洲鄉,因全台以「溪洲」為地名頗多,容易混淆。後因位於台灣南端,改為南州鄉,始為鄉名。

南州站昔日有南州糖廠,製糖客、貨運輸量大,因改為觀光糖廠,客貨運面臨人口外流及國道三號經過已漸式微。

南州站出發,來到自行車廂。針對單車運動的愛好者,有直立式車架裝設在第一車與第十車。

直立式自行車架設計相較於水平放置式,更增加旅客的活動空間,方便愛車就近保管,不需擔心妨礙其他旅客。

最貼心是自行車架適用大人、小孩的各種尺寸、型式的自行車。(台鐵宣傳照)

放置說明在旁,按圖操作就行。

一、前輪掛上。二 後輪綁定,非常簡單。


以前到台東騎車都搭普悠瑪或自強號才能人車共乘,沒想到搭區間快車,隨時有票,還能跟愛車一起搭車相當方便。

南州站發車,不停3.6公里的鎮安站,直衝3.2公里外林邊站。

屏東線經過國道三號後列車開始爬升,轉成高架路段。

窗外看到蓮霧園、太陽能光電板,遠方是北大武山,典型林邊鄉的真實景緻。

天氣好,月台視野好,連北大武山上的雲瀑都清晰可見。

緩緩停靠在林邊月台,停車時間跟時刻表一樣。

為解決林邊段水患問題,台鐵將林邊段鐵路改建高架化。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驗證高架化的重要性。

離開林邊站,下一站,昔日「最後火車站」-枋寮站。

窗外景色呈現魚池遍佈,水車飛舞,已經來到枋寮鄉。

不停3.1公里的佳冬站及3.1公里的東海站,10:05分準時停在枋寮站。

枋寮站保留鐵運舊倉庫,斑駁外牆上有「光復大陸」字樣,應該是最後遺跡。

昔日此地林木茂盛,盛產高貴檀木「枋仔樹」。清朝福建移民渡海來台伐木造「寮」住居,購買木材的商人稱為「枋寮」,是地名的由來。

枋寮是南迴鐵路西邊的首站,整建後月台煥然一新。因鄰近台一線,遊客轉搭客運到高雄或恒春或搭台鐵到台東都很方便。

3005略停,區間車要禮讓快車優先通行。下車看車廂外LCD的班次螢幕,中英文班次訊息,色糸分明,同樣是採高鐵介面的設計。


枋寮站月台非常有特色,從月台末端往台東方向是一個大彎道,鐵軌齊頭轉彎,濃濃南國鐵道風情,遠方的山脈就是中央山脈尾端。

EMU900型十車編組比其他電聯車更長,所以臺鐵部分車站月台,需要加長到220公尺以上,才能夠容納每列造價將近五千萬元的EMU900的編組!

枋寮站距離大武站的距離43.8公里,是台灣鐵路站距最長的一段。

列車啟動,立即加速到時速72公里。

出站臨海是一片無敵海景…
加祿站位於枋寮至內獅間,最初擬名「嘉祿車站」,通車後簡化改現名。因應軍方需求,亦當作南迴線的調車基地使用,因此佔地遼闊,讓加祿站被稱為「最大的小站」。

旅客來到最大小站,想一睹傳說中的「直升機停機坪」。

「直升機停機坪」已鋪設新地面,可停放國軍最新UH-60M黑鷹直升機,或火力最強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能支援對海或泊地攻擊!

南廻鐵路以隧道多聞名,第一個開進卻是「假隧道」。開進「嘉和遮體」,車廂一片暗黑…

內獅站是全台運量最低的車站,每日運量平均不到一人,鐵道迷命名:「一個人的車站」。

內獅站是南迴鐵路與屏鵝公路最接近的地方。

即將告別臺灣海峽,EMU900奮力加油爬高,不再與公路併行。

3005爬高到枋山站,上坡也有時速61公里。

不停山腰處最大無人站枋山車站。穿過長長隧道後,出現鐵道迷稱為「心頭肉」的枋野號誌站。

枋野號誌站因沒有公路能到(連站名都沒有)。由於列車不停靠,undefined更是鐵道迷口中「秘境中的秘境」。

枋野二橋設防風網,由枋野號誌站監控落山風,落山風強大的時候需減速通過或停駛。

難得拍到橋上風速計…

進入中央隧道時開啟「室內LED燈隨環境自動調節」功能。

EMU900車廂燈光亮度根據環境亮度自動調整,保持舒適不刺眼的緩和效果。

10:44抵達此行終點大武站。

向3005說再見,組車後出發大武騎程。

相較柴電藍皮普快時代的大武舊站,月台改建迎來EMU900,南迴線已進入電氣化新時代。

南廻線上有五大車站(枋寮、大武、太麻里、知本、臺東),大武站是最偏遠的車站。

大武站到大武村有段距離,出站騎到台9線路口才有公車站牌。達仁鄉經營幸福巴士有設站。

大武站位於大鳥村和平部落。周邊景點有大武彩虹村及濱海公園。

和平部落總人口數不足二百人,住民組成為排灣族、阿美族、泰雅族等,以排灣族為主。

大武國小。

大武國小不只風景好,圍牆融入許多排灣族的文化彩繪。


台九線旁雄偉的衛生所,雖然設備不能跟大醫院比,提供南迴24小時緊急救護醫療。

衛生所對面是大武國中。

還沒吃早餐,發現「不好吃請報警」的招牌,一定要試試…

點了蔥油餅加蛋,雞蛋加洋蔥與餅皮下鍋煎。

二者最後交疊在熱油中,發出輕爆的聲音、加辣更增風味。

蔥油餅不要放涼,香氣十足,不燙口。好吃當然不必報警。

蛋熟加餅皮更香軟,大啖有濃濃的庶民味。若能加九層塔,更有層次感。

大武村位於台九線上,是旅客開車往來台東、屏東之間的必經之地。

往北到台東太麻里,往南是台東最南端的達仁,沿南迴公路就到國境之南的屏東。

在地大武人習慣以大武溪來分界,未過橋稱「橋南」,過橋稱為「橋北」。

大武鄉地名源自日治設置「巴朗衛區役場」。「巴朗衛」排灣族語意「拿棒子打」,排灣族自移居大武溪口時,為避開沼澤、溼地,以棒子敲打,故得名。

現留存巴朗衛全景照(臺東廳管),日治時大武設有巴朗衛郵便局、公學校、醫館等,是臺東通往臺灣西部枋寮必經之地。

大武昔日建有省營公路局轉運站,從屏東穿越南迴公路到台東的第一站,洗手間、小吃部等都是曾經的繁榮。

舊公路局站整建「南迴公路紀念館」中,週邊有大武旅遊服務中心。

六十年代大武林班開伐,橋南人口驟增,隨伐木業結束,很多工人落地生根,經商、務農,仍有一百多戶人家住居。歲月悠悠,如今取而代是7-11。

小7是車友環台或徒步環島的補給處,離達仁鄉便利商店還有9公里,枋寮還有62公里,搭區間車來快多了。

大武福德宮是橋南的信仰中心。橋北則有福安宮。

上洗手間後參拜,門神彩繪、廟前巨龍、主祀福德正神有令人心情平靜的力量。


大武橋上遠眺,大武溪是浸水營古道出入口,山友經姑子崙吊橋,從加羅板登山口進入古道,或從枋寮走過來。

浸水營古道全長16公里,若從大武走到大漢山(枋寮)要八小時。

大武溪出海口受到海水波浪推打成高大的石堤,溪口在雨季有溪水也無法沖開石堤,形成著名「沒口溪」。

台九線往南看到路旁一棟發散彩虹色調的醒目建築,抵達大武彩虹村了!

大武彩虹村不是觀光攬客的彩繪村,有雨過天青、災後重生如彩虹亮麗的設計發想。

彩虹村是原富山部落的居民,因莫拉克風災嚴重損毀家園,重新遷村在此。


村前立了紀念石,記載艱辛遷村歷史。

仿歐式小木屋的住宅群是永久屋住宅,居民自家門口加以裝飾,擺設充滿原住民特色的裝飾品及圖騰。

原本單調的部落外牆,在油漆公司贊助下,讓部落變得繽紛多彩,成為觀光客經過台九線一遊景點。

如今彩虹村範圍再擴大,台九線上的天橋都化身大型積木造景。

遠遠就看見「積木村」到了,成為明顯地標。

涼亭也變身積木。

涼亭內部也有彩繪。

走過積木天橋是濱海公園。


公園緊臨蔚藍的太平洋與原始海岸線,艷陽照射下,海水的藍顯得更加澄澈。

公園有一尊巨大觀音石像。後面山丘是待會要走的大武國家森林步道。

先不進橋北部落,台9線南下騎單車道一小段。

420公里處大武鄉公所配合諧音「就是愛你」,設立了愛情打卡標,吸引遊客。

遊客拍照留影,或在草地與涼亭休息。


欣賞廣闊的太平洋、背後是山脈,享受被碧綠山海擁抱的感覺。

海灘有2021年南迴藝術季的作品。



往大武村回騎,沿路還有南迴藝術季作品。

大武南濱休憩區-「通往天堂的階梯」作品。

現實生活沒有通往天堂的階梯,在南迴勾勒出一座看得見的天梯,藉由作品提醒人們正視並勇於實踐夢想。


重回大武村。

大武街上有警分局、郵局、派出所都在附近。


昔日大武伐木工人眾多,曾經至少有6家旅社開業、南台東最大的戲院、在地廟宇福安宮殿祀奉福德正神、李府千歲、中壇元帥、濟公、註生娘娘等。

日治時有大武神社、碾米廠等商業發展,現今只剩幾戶老屋,是老大武最繁華的所在。

白色圍牆建築是大武氣象站與員工宿舍。


大武氣象站日治時建站,為總督府氣象台大武出張所。大武常年受到太平洋焚風吹襲,曾測到破紀錄高溫40.2度,是設站以來最高紀錄。

在原民部落,上帝與神明總是不分種族保佑大家。

走進往林務局的小巷,以鄉村風情改建的「大武小書屋」,是部落最有活力的空間。

小書屋前身是社區彩虹教室,媽媽教室結束後,成為部落圖書館,豐富偏鄉孩子課後日常。

圖書自各地募集而來,讓孩子有靜心讀書的地方,是小書屋成立的初衷。

林務局大武工作站是昔日大武神社。停車場很大,車友也能開車來走步道。

日治神社建在地勢較高的位置,有鳥居及石燈。大武神社僅剩老照片及保留表參道台階。

在此暫別小折,徒步上山,享受太平洋與山林美景。

大武觀海步道被稱為全台灣最迷你的國家步道,O型路線約1.1公里,二個觀景點(台),緩步走一小時就回來。

南端出入口,起點在此…

大武觀海步道解說牌。

只需步行平緩步道可抵達觀景平台,一覽最美海景秘境,滿心期待?

森林步道沿途有講解牌,說明植物種類及地形介紹。

水黃皮生長在濱海地區,因枝葉強韌耐風,根系發達抓地力強,且耐鹽份與貧瘠,有很強的生長力。

水泥蓄水池是沿路唯一的人工建物。

步道是大武林班道改建的。大太陽時不要怕熱,代表是好天氣及可見蔚藍海景。

很快走到250公尺。

高度漸高,能看見永久屋及大武街道。

豐富的生態屬闊葉林,都屬低海拔樹種。


漸到觀景平台,偶有陽光普照…

主枝直立,分枝細密的台灣樹蘭,木材堅硬,可製作家具。

不到半小時走到觀景平台。

平台下方能擋住陽光,但不能看見風景。

海風吹來,遠處傳來車聲及微微海浪聲,在此看海是人生一大享受。其實開車經過大武橋時,往西邊方向也能看見觀景台,下次經過找找。

往山區看去,偶見列車緩緩開過大武溪橋是最美的動態風景。

觀景平台清楚看見大武溪出海口(沒口溪)。

往南方看,眺望著太平洋海岸線,遠方盡頭是通往旭海的阿朗壹古道。

500公尺處,步道大多以枕木鋪設,好走。

血桐、蟲屎,白刨子都是低海拔樹種。


土樟樹,是煉製樟腦油的原料。


這棵是蟲屎樹。其根有袪風、消炎、驅蟲之效,可治跌打損傷等。

開始走下坡路。

第二觀景點能遠眺尚武漁港,解說圖述港口漂沙現象。

從高處明顯發現,海沙受沿岸流潮汐及海浪因素而移動,此現象稱為漂沙。

大武地區沙灘在漂沙作用下,造成漁港淤積情況。大武海堤不斷被侵蝕,只能靠消波塊及清淤船不停工作,保持航道能通行。

走到750公尺了,海拔65公尺。剩250公尺就結束了。

出現樹幹通直的九芎樹。樹皮褐色光亮平滑,好像上過一層蠟,能當燒製木炭的上好原料。

最後一段是下坡。越來越熱,快走。

回到北端入口,結束最短的國家級森林步道之旅,都沒流汗呢?

重返大武工作站。

大武林道和緩的坡度是健行的好去處,林徑處處蟲鳴鳥叫,漫步在小徑林道中,真的很讚。

下坡騎返橋頭,來到太麻里鄉以南數十公里內,唯一的麵包店「良發」,買此行拌手禮。

「封仔餅」是大武鄉居民中秋節的月餅,只有純素綠豆口味。

「封仔餅」名稱來自月餅的包裝。因中秋節要送禮,當時糕餅少有精美包裝,店家把做好的月餅以紅紙捆裝成長條狀,閩南語稱一條為「一封」,因此稱「封仔餅」。

麵包店還有其他種類的麵包。

封仔餅有麵包師傅背後的奮鬥故事。林老闆原是舉重選手,雖遭遇很多挑戰依然堅持苦練,拿下許多舉重賽事的獎杯。他退役後學習製作麵包,樂善好施幫助更多偏鄉的人……

曾經榮獲「天下第一封」,已成為台東的名產。昔日「舉重高手」林老闆正好端出蛋糕來。

騎了半天,走了不累的步道,騎到當地人「橋頭麵店」,來吃午餐就返程。

沒有招牌的當地小麵攤,在麵包店與彩虹牆對面,幾乎是當地人在吃。

門口沒有招牌,只有油麵與米粉,還有乾湯之別,也沒小菜可選。

唯一的價目表掛在門口,只有大碗70、小碗60。

大碗乾油麵附湯,有肉燥、肉片、韭菜、豆芽菜,滷蛋是加點的。

油麵的口感,搭配肉燥香,期待吃到清香的麵條與勁道。

很單純的乾油麵,搭配滷蛋能吃出古早味,爬完山下來要試試。

快速拌好,還沒開吃,有深藏不露的美味期待感?

一口湯、一口麵,搭最美區間車出門騎車的小日子就該這樣…

吃飽午餐,帶著「封仔餅」,重返大武站。

大武站送走專跑南迴線的「藍皮普快」,已迎來EMU900最美區間車,一代新人換舊人,台灣鐵道史非常熱鬧與多元。

回程刷悠遊卡進站,返回屏東境內枋山還有30公里。

早上載我來的「3005」變身下午3028區間快,從臺東14:17發車,20:10駛回彰化。

車次3028大武站15:11準時到站。列車長下車確認安全,電動門關閉後啟程。

回到家,開箱「封仔餅」先…

內有十個餅,平均一個19元,圓圓造型的素綠豆餅有「圓圓滿滿」的感覺。

入口有吃喜餅的口感,還是一顆接著一顆吃。期待再出遊…

文尾附大武老街地圖: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