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往公館商圈由文山區運動中心出發,沿興隆路、羅斯福路,於華燈初上時抵達公館商圈一遊,逛夜市、品嚐小吃。

臺北市文山運動中心位於興隆路三段,目前由市政府委由救國團經營管理。

文山運動中心以運動推廣的精神與平價的價位,提供運動場地供市民使用,針對不同族群開設運動研習課程,達到促進居民身心健康與提昇全民運動的風氣。

運動中心門口就有YouBike騎往公館非常方便。

市政府交通局已在臺大公館商圈推出「YouBike 2.0」第二代租賃服務系統,以既有的YouBike自行車搭載智慧車機,提供更多元的租借服務更貼近騎車民眾需求。

YouBike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遍及雙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等地區,不少通勤族都會使用YouBike作為縮短通勤時間的交通工具,或是週末假日出外遊玩租借也很方便。

從運動中心出發,興隆路旁是北捷木柵線。木柵線特色是高架化捷運列車在兩邊大樓中間駛過,是都會中最特別的風景。

木柵線軌道經過警專校門,穿越校門上方的捷運是世界奇觀,是世界上唯一壓過校門的捷運線..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舊名警察學校,通稱「警專」。警專校門後方的中興樓是校部大樓。

警專是培養警察、消防、海巡單位之基層警力而設立。而陸軍官校「親、愛、精、誠」校訓也在校園出現。

警專校訓是「誠」,與保家衛國的軍事院校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警察為民眾處理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日常糾紛等大小事件,都有賴辛苦的警察為民眾服務。

當基層警察吃力不討好,社會普遍信任度中「警察」創下歷年新高,都是辛苦的警察毋忘初衷且不辭付出才有的成果。

警專旁萬芳醫院捷運站是少見與醫院共構的捷運站。同時間設計興建的醫院與捷運站嘉惠文山區民。

為考量醫院器材須阻絕噪音、電磁,所以捷運與醫院雖共構卻不能從捷運站進入醫院。

興隆路橫跨整個文山區,是文山區最重要的交通動線,每段落都有不同發展背景,興隆路一、二段堪稱最精華區段,週邊生活機能也很發達。

文山區位於臺北市南端,文山區由景美、木柵兩區於1990年合併而成。

2010年臺北市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區花為杏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捷運站對面小巷盡頭是臺北市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校名簡稱中國科大的中國科技大學,前身為中國市政專科學校、中國工商專科學校、中國技術學院,於2005年由技術學院改制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與醫院相離不遠,加上捷運站不遠,週邊商圈就發展起來。

夜幕低垂時分騎車先檢查YouBike車燈。

YouBike有前輪驅動發亮的LED頭車燈,騎行時發亮騎得安全。

有夜騎時會反光的輪胎,車後有一體式嵌入的後車燈、中途停靠可維持不滅60秒。

興隆路很長有多幾家國小,有二間國小校名非常雷同,巷子裡的興隆國小有操場,興隆路旁興德國小卻沒有操場。

興德國小創校比興隆國小早,興德國小前身為1954年景美國小興德分校。興德國小今為臺北市學生人數最少的國小之一。已故臺灣紀錄片攝影大師、導演齊柏林就畢業於興德國小。

興德國小對面是文山第二分局興隆派出所,往裡騎走是興隆公園。

夜晚的興隆公園是居民下班後休閒場所,由於派出所就在巷口,幾乎24小時都有警察巡邏,治安佳也是當地特色。

興隆公園有溜冰場、兒童遊戲區與體健設備等設施。

興隆公園的聞名是時任市長的馬前總統時常在公園裡慢跑。

喜歡慢跑的馬前總統據說卸任後還住公園旁,也成居住環境的保証。

興隆公園以優質的居家環境聞名,除了興隆公園外,還有名氣很大的興隆市場。

一進市場發現攤位平面圖很清楚,想找那個攤位非常容易。

市場將青菜與生食、肉類攤位分開,標示明確攤位,賣的菜色很多也很便宜。

市場內有修改衣服,兼賣家庭用品與服飾店。

雖然快收攤了,動線清楚的興隆市場一點忙亂的感覺都沒有,還能感受到微涼冷氣,都會型市場跟南部市場大不同。

略逛了一圈,馬前總統喜歡吃的王記水餃在此。

編號80是馬前總統常來吃的雪菜麵。可惜已經休息,找時間再來吃。

市場很乾淨,雪菜麵平時生意就很好,通常賣完就休息。(資料照片)

很簡單的雪菜麵,有肉燥及新鮮雪菜,拌麵來吃更有味道。


市場外面是私立靜心中學。

略騎一段來到路面更寬闊的羅斯福路。

羅斯福路屬於台九線的一部分,路名是紀念美國前總統小羅斯福,英文路名為「Roosevelt Road」,與「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帥公路」為台北唯二以外國人命名的道路。

羅斯福路人行道上設有單車專用道,騎行非常安全。

萬隆站是台北捷運新店線的捷運車站。

捷運站旁是集應廟,二層樓建築遠看頗壯觀,廟蓋在二樓。

進入集應廟要走過狹窄的階梯,二樓拜殿很莊嚴,別有洞天的感覺。

集應廟歷史悠久,清咸豐三年發生頂下郊拚事件,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抽籤分配,高姓人士抽得尪公聖像(今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抽得夫人媽聖像(今萬隆集應廟),張姓人士抽得香爐(今木柵集應廟)。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重返羅斯福路,來到響亮校名的武功國小(附設幼兒園)。


天橋上看到「景美、梘尾」字樣。天橋上留有舊景美地區的舊照片,充滿歷史人文回憶。

景美原名「梘尾」、「景尾」,在1950年成立景美鎮,於1968年併入臺北市稱景美區,1990年再與木柵合併為文山區。

騎過基隆路高架橋就抵達公館商圈範圍。

公館商圈並不好停車,捷運站選點在商圈旁,也是羅斯福路公車轉運站,後方就是臺大校園。因為捷運站地點太好,帶來大量的人潮及商機,是臺北市南區最具代表性的商圈。

捷運站週邊是交通熱點,「YouBike 2.0」第二代租賃服務系統就選擇在公館設置。可惜今晚夜騎臺大公館商圈行沒機會體驗。

捷運站對面是臺大公館商圈,羅斯福路四段、汀州路、新生南路一帶被稱為公館商圈,商業繁盛。

公館地區發展源起清乾隆年間有大批泉州安溪移民入墾,墾戶首領在此修築「公館」,為處理漢人與原住民間交易,以及繳交佃租的館舍,「公館」地名即由此而來。

公館位於中正區、大安區、文山區之間,主要地標有捷運公館站、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水源市場、自來水園區和台電大樓等。

騎到臺灣最高學府-臺灣大學。校門口大廣場在解嚴初期是黨外運動時群眾聚集處,校門廣場與人行道結合後,讓臺大校門口有更寬宏的氣度,並命名為「大學廣場」。

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光復後更名「國立臺灣大學」。第一任臺大校長到校後,把校門上原有「臺北帝國大學」刻石取下,換上「國立臺灣大學」門額,由時任教育部長朱家驊題署,現今題字依舊,只是朱校長大名模糊不清,難以辨認了。

隨著捷運公館站開通,將一小段臺大圍牆拆除,是學生下課騎車到「大學口」汀州街、公館商圈用餐逛街的必經通道。


公館商圈到了晚上,結合水源市場成為集各種美食小吃於一體的公館「大學口」夜市。

夜市每個攤位都有特色,少見重覆性質的攤位,燒番麥上烤架後用自製沙茶醬慢慢炙烤入味。瓦斯烤爐吃的時候沒有碳烤味,塗醬很香,吃起來很涮嘴。

創立於民國81年的蕭家傳統小吃菜色很多,銅板價很受學生歡迎。

因為生意很好,總忙到半夜才能收攤。公館傳統美食的味道就在這一鍋鍋老魯鍋裡。

百元有找的排骨飯最受學生歡迎,有菜有肉,滿盤看不到白飯,光看很有飽足感。

晚上先品嚐肉燥乾麵與人蔘雞湯。

天氣有點冷先來人蔘雞湯。一撈湯底,真的有人蔘,還有大塊雞肉…

肉燥乾麵拌均就能吃,一口熱湯、一口麵,完全放空腦袋,享受就對了。

吃飽後牽車或慢騎到外觀色彩絢麗的水源市場,一改對市場的傳統印象。

市場攤位廣告圖很清楚,想找特色攤位很容易。

一樓專營南北貨還有小吃,晚上水源市場生意比白天還興隆。

市場最受歡迎的各式炒、燴飯、炒、湯麵,價格不超過百元。雖然是改建的傳統市場,一樓小吃都有一定的水準,畢竟都是二、三十年以上的老店了!

上二樓不必走樓梯,有電動手扶梯直上二樓,果然是曾經榮獲優良市場認証的市場。

二樓有空調,夏天來逛也不會有臭味。

走回汀洲路,從民國五十年就營業的老牌東南亞電影院,昔日是公館商圈主要地標,也是臺大學生及鄰近居民重要的娛樂提供來源之一。

早年東南亞電影院為迎合附近學校學生的口味,幾乎都是放映熱門美國片。

如今電影院改建現代化影城,往日不少經典的美國片只能留在記憶裡。

往人潮多的地方騎走,來到獲得米其林力推的藍家割包,是遊客到公館必吃的美食之一。

藍家割包特色是內餡的多樣選擇性,喜歡偏瘦、偏肥或是半肥半瘦都可以,滿足不同偏好的遊客,非常用心。

割包最重要的就是五花肉及酸菜。

藍家割包比饅頭還大,都是現蒸的,搭五花肉來吃最讚,食量小的女生可能吃不完。

每個割包標示清楚,取餐不會拿錯。

通常割包加香菜才夠味,不喜歡的也可以不加。

熱熱的割包吃來有濃濃酸菜味,雖然不便宜,一試就知道味道。

對面是知名度很高的陳三鼎黑糖青蛙鮮奶創始店,招牌上寫的公告就知道它的名氣超大。

為讓排隊人潮有方向,地上用粉筆畫線,依著線井然有序地排隊購餐。今晚遊客不多,不必排隊就可以買到。

招牌飲料「青蛙撞奶」價錢統一,找錢也不浪費時間。有名的青蛙撞奶是整杯加入鮮奶,粉圓是黑糖熬煮的,真材實料難怪人氣超夯。

一杯撞奶加割包,一餐就飽了。

傍晚過後是汀州街小吃攤最多遊客的時間,各種小吃都有,相當熱鬧的小吃一條街。

轉入汀洲路後方巷弄裡,有更多小吃攤提供學生或遊客們多樣的美味選擇。

有家懷舊泡泡冰專賣店,老店懷舊招牌給人復古的感覺。

在懷舊小店吃冰或品嚐豆花,重溫昔日大學生下課後呼朋引伴吃冰的回憶。

Q軟的豆花,不加佐料就豆味濃郁。

再往下騎來到著名劉家水煎包。

水煎包皮要厚而週邊薄,煎起來才會皮薄好吃…

水煎包共有三種口味,分別是韭菜、高麗菜、鮮肉,重點都是現煎的。

剛起鍋的水煎包馬上就被分享一空,正好買到最後一顆鮮肉水煎包。

鮮肉水煎包,青蔥與豬絞肉交織出鮮甜的滋味。

實在吃不下去了,還有好吃的鹽酥雞,擺在攤位上金黃酥脆的模樣好誘人。

看到蔬菜大蛋餅,又被大排長龍的美味吸引。除了招牌蛋餅還有蘿蔔糕…

餅皮很薄,老闆大氣加上蛋汁調配的高麗菜。

先聞到酥脆的餅皮還有蛋味,視覺上滿滿爽脆鮮甜的高麗菜,整個超滿足。

餅皮略焦後,散翻面再煎,高麗菜要煎脆才好吃。

翻煎二面後捲起,就像早餐店大份蛋餅的感覺。

原味蛋餅淋上調味醬就很美味,趕緊趁熱吃。外皮薄而酥脆,還鮮嫩多汁。一份厚實飽足的大蛋餅只要銅板價,在物價超高的臺北來說少見,只有在學校附近才能吃到便宜的古早味。

從文山區興隆路騎到大安區臺大公館商圈雖然不遠,也有直達的公車(捷運須換線)。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考上臺大,但騎到臺大公館就能品嚐多樣美食小吃,而且只要銅板價格就可以吃到,值得一遊。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