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 騎北宜公路到宜蘭(8小時),搭國道客運回臺北(塞車,共花2小時),發覺北宜高通車後北宜公路變得比以前清凈怡人,道路顯得寬廣平坦,不會有以 前那種繃緊神經倉促暴躁擁擠塞車的心情。我本來就是贊成建蘇花高的(交通與教育是兩大重要的基礎建設),現在認為應該完成環島高速公路,這樣目前省道週邊 的環境就會變得更回歸大自然,更適合休閑旅遊。讓以交通為目地的人改走高速公路。
3/20 今天騎F20T3到車行修車了,更換前後變速線($100x2)與外套($300),老板說是因為導管裡面有泥沙與變速線變形造成變速切換異常,所以...只好換了,此外他更換變速線時並未拆鏈條校正H.L.螺絲,直接裝上後微調就成了。這車是2007年8月底買的。變速線與煞車線因為泥沙雨水造成的損耗實在傷本,所以廢物利用將投影片很克難地拿來當做護套使用。
3/26 早上11點多出門,載著F20登山車到車廠修理折疊處鬆動問題,找了老半天的路,下午近2點時才到,PaPaGO一直想引導我走高速公路,可是我想走西濱公路,一路上跟著趴趴狗鬥來鬥去,想看看到底會是怎麼走法,我只輸入溪海村,後來開過頭走到觀音鄉縣道112,只好再輸入下溪洲子,再靠爬爬狗導引到大園鄉然後再靠問路找到工廠。回程只好順著趴趴狗的指引走高速公路回家。
車廠上上下下服務態度親切,親自接待叮嚀與說明,最後只收我後變速切換器$300(損壞原因是因為變速線導管內泥沙淤積造成阻力,用力轉換變速致使裡面塑膠零件變形,裡面除了一個彈簧是金屬外,其它都是塑膠的,塑膠被這彈簧擠壞,我要求更換的),其他都免費服務(折疊插栓因為泥沙與生銹造成密合不良。後輪輪軸內也是泥沙混雜,我上次自己加黃油時沒有清理乾凈。前管換新是因為新型前管多了一支安全插梢)。售後服務一流水準。我的車飽受泥沙之害...(我受苦)
4/5 騎北42鄉道去了,全長29KM又幾百公尺(雙溪路段沒路燈,人車稀少),從雙溪上去,連續9KM的上坡,到20KM處剛好是最高點且是雙溪坪林的鄉界, 下往坪林共20KM,約有四段緩升坡,共花了約3小時又30分鐘。從坪林到北宜公路石碇的北47鄉道口,還有幾公里的上坡,騎到石碇時已經天黑,雖然可以 一路下滑到新店,可是光線不足,得處處小心路見不平,所以騎到新店時是晚上7點半了,雙腕手指僵硬疼痛,肩頸酸痛。早上是從中和騎到平溪再到雙溪,全程共 花了12小時,含半途煮咖啡解渴。
台灣海岸的最後一片淨土-阿塱壹古道(一段車騎人多於人騎車的路線)
各位有觀察過西部的海跟東部的海有什麼不一樣嗎??西海岸是不是少了些屬於海的味道與聲音
東部與蘇花公路是環島中最美麗的片段,因為他們少了繁忙的喧囂,多了屬於自然的聲音,騎著單車伴隨著浪濤聲與眼前的美景,是一種人生難得的享受..
經濟與環境依一直是兩難的問題.東部人希望蓋蘇花高,但很多西部人卻不想蓋,因為這是屬於台灣的最後一片淨土
在花蓮住過三年,看慣了大山大海大天空,回到西部真的很不習慣
東部的美,在於它的險,東部的美,在於它是最貼近自然的台灣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無意筆戰,因為環境與經濟的議題無關對與錯
今天的新聞表題:海灘在哭泣》逾半水泥化 其他堆垃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3/2/x7jx.html
北宜公路與北宜高孰近孰遠每個人都很明白
的確現在較少的車輛行走北宜,給了單車族很大的安全感
但這個世界並不只是由單車或個人所構成的
如果只是為了讓我們能享有更安全或更美麗的道路就要興建一條高速公路讓其他車種行走,那理由未免也太牽強
況且有些公路的設計(向蘇花公路就有某個隧道有警示牌警示腳踏車禁止騎乘)當初規劃時就沒有設定要給單車騎乘
只是因為現在單車運動蔚為風潮,許多高難度與高危險性的公路都可以看到單車客的身影,我們希望其他車輛的用路人注意到我們的安全,但我們是否有注意到其他用路人的安全(請擺脫大車撞小車就是大車錯的觀念)....
興建北宜高讓我們獲得較佳的北宜公路騎成環境,只是一種偶然,絕非必然
純個人意見,無意筆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