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單車道開通至今十幾年了,再寫介紹文的確是跟不上大家追逐新據點的腳步,但就讓我這麼一位在地人在此記錄下我心中最美、景致最多元的一條單車道。

在單車潮還未起之前,我和許多騎士一樣,除了汽車與機車之外,也一直將單車當成是交通工具之一。只是那時的單車環境仍然不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還未開始重視,單車能騎的就是一般道路,那與車爭道還被嗆罵的畫面歷歷在目,不成熟的心態想的是~老子的車也不比你差,開部小車囂張什麼,卻沒去想單車騎士面臨的是什麼環境,而自己能否做點什麼...就是賭氣的開了一陣子的車,然後忍不住腳癢再認命的踏上單車,更小心的騎、更小心的不去妨礙到汽車與機車的行駛。偶爾騎遠些到某個景點再回來,除了一丁點小成就感,得到的是吸了一鼻子的廢氣以及被家人朋友叨唸瘋子、吃飽太閒、不注重安全~難得的誇讚你好厲害,後面仍加了句以後還是別做這種事。想想跟現在的環境比起來,台灣在單車文化這一整塊的成長真的是大得很成熟。

這將近30年來各地方政府利用河堤或廢棄鐵道所規劃的單車道一條條的開通,從純粹休閒進展到通勤的路線,從步磚鋪整到水泥路面到最省錢最適合單車行駛的柏油路,當五股坑溪橋到八里渡船頭這約8公里的單車道開通時,我想那是當時三十出頭的我最期待的事。就在住家前有一條單車道那是何等幸運的生活,而且又是在淡水河岸邊,無論是散步、慢跑、健行、單車都有著最美的景致相陪,一年四季的變化,每日氣候不同所產生的雲、光線及風都讓騎車步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這十多年來我在這條單車道上拍下了上千張的寫真,為了更自在的騎車,從大單眼換回了小數位,腰帶一扣騎到哪拍到哪,重複拍的景致很多,卻每張都有不同之處。

要說左岸單車道五股八里段的起點可由成蘆橋下算起,在成蘆橋下有租車處,或是從外圍的蘆洲捷運站附近租UBIKE,順著橋下騎,很自然的往河岸的方向去,一出橋下映入眼簾的就是寬廣的景色,遠方是陽明山系,山下是關渡、北投、士林的城市景貌,而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的匯流至此~你可以先在觀音坑溪橋小坐休憩,這裡是觀看寬闊景致最佳之處,接著騎到真正屬於台灣的釣魚臺,看看釣客們大展身手,偶爾真能看到釣客吃力的與大魚拉扯的畫面,而一旁的人則是主動幫忙拿魚網勺魚,釣起時總有圍觀的民眾拍手叫好,同時也給了其他釣客更大的鼓勵與信心。


河面上也很忙碌,除了漁人捕魚的畫面,來往的船隻也不算少,雖沒有固定的藍色公路,但無論是清淤泥污物的工程船,還是花式滑水的小快艇,或是大河皇后號都常往返行駛著~偶有一扁獨木舟增加河景畫面,而白鷺鷥與夜鷺及埃及聖睘鳥也常在濕地上覓食,白鷺鷥尖尖的嘴速度極快,一眨眼就看他叼了尾小魚,而夜鷺最誇張...看它啣著比它頭還大的魚,似乎就想一口吞下。


其實從觀音坑溪橋到釣魚臺這短短幾百公尺,就是一處及適合帶孩子來觀賞的生態區,舒服的天氣可在草皮上野餐,最近還在釣魚台附近的小坡上蓋了一處涼亭,增加了一處休息區,能正面看著三河匯流處,對面則是社子島的尾端。



抵達關渡橋下,在幾間以貨櫃屋組成的卡拉OK店旁,有一攤小李單車。平常日大多下午四點來擺攤,假日則中午就開始,這攤的老闆在維修的技術很不錯,販賣的商品價格也算便宜公道,多年的駐點也讓他在外圍的社區開了家實體店面,而此處依然繼續,並找了位認真肯學的年輕人接手,對我們這些長期使用這條單車道的騎友來說;不只是多了一處賣單車商品的攤位,更是讓我們安心騎程較無後顧之憂的維修點。而關渡橋在幾年前也將兩邊機車道改建為分隔安全的單車道連通關渡往淡水的右岸單車道,而兩端的引道共四條,一開始都是木頭護欄,後來改為金屬護欄加以不同的顏色,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打上燈光都頗有特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