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雪隧開通後,坪林成了單車及重機的天堂,少了許多遊客的坪林,似乎變得更加清幽,也更適合放慢腳步感受坪林的自然風貌
上回騎單車拜訪坪林南山寺時,意外的發現了這條《北勢溪自行車道》,於是便決定要找時間來探尋一下這條自行車道的美景
印象中坪林的自行車道只認識《金瓜寮溪自行車道》,在拜訪完這條同樣有著茶園景色的北勢溪單車道後,對於坪林的美又多更深一層的認識
回程嫌這條北勢溪自行車道太短騎不過癮,又接力走訪一段另一條《逮魚堀溪自行車道》,讓此行的收穫更加豐富
和金瓜寮溪自行車道相比,我覺得這二條自行車道反而更適合一般大眾及親子騎乘,也非常適合夏日戲水
路線及記錄


既然已經決定採4+2的方式來進行這次旅行,體力及時間上就不需要太擔心,更能隨心所欲的滿足拍照的慾望
因為國5現在往坪林方便了許多,但別忘了假日想走國5還是要提早出發才能避開去宜蘭的車潮,何況清晨的溫度也比較適宜來拜訪
國5下方就是此次北勢溪自行車道的起點,不知道是不是時間太早,還是這條路線本來就很冷門,一路上只遇見二位散步的遊客
走下階梯,一旁清澈見底的溪水,不時還有魚蹤,足見這裏護溪的成效顯著






北勢溪沿岸有不少的露營地,提供都市人來此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通過木棧拱橋的地標後,迎面而來的就是層層的茶園風光,井然有序的茶田依地勢起伏分散在丘陵上,好似地毯般柔軟
一早清新的晨露還停留在葉子上,坪林的氣候再適合茶樹生長不過了,除了良好的水質,還有就是雨霧的滋潤
翠綠的茶園景色看了令人舒服,不得不讓人停下腳步欣賞眼前的美景,再大口呼吸這山林間的芬多精,頓時壓力,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曲折彎延的自行車道沿著溪流倚山而行,不時聽到底下潺潺流水聲
路上除了我之外,就是偶爾在溪畔旁出現的釣客專心注視水面的動靜,連天空中的老鷹都飛下來與我作伴





途經另一處私人露營用地,剛好橫跨於自行道內,雖有告示進入要收清潔費用,卻不見有人管理

這些茶園就在自行車道旁,感覺相當容易親近,而且排列整齊,讓人聯想起電視上的茶飲料廣告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拍攝的






今日雖不見朝陽,但這裏的溫度、空氣適宜,讓人沈浸享受於這片山林中



自行車道上散布許多落葉,是太久沒人騎了呢,還是缺乏維護呢,不得而知?

自行車道的終點是間私人營地,平坦的溪床加上溪水緩緩流過,提供給到此的遊客一個不錯的戲水選擇
既然有營地自然有道路能接往外面,但我還是選擇原路返回
選擇原路返回的道理很簡單,除了是專屬道路不用和汽機車爭道外,最主要的還是想再回味一下這讓人流連忘返的的茶園景緻








由自行車道的起點往上游的北勢溪支流走去有一條親水步道,也非常適合夏日戲水


離開北勢溪自行車道返回市區,繼續往茶葉博物館的方向前進,坪林拱橋上有一群人正在拍攝目前小白鷺繁殖季育雛的難得畫面
我則是順著北勢溪旁的親水步道前往另一條《逮魚堀溪自行車道》,這才發現北勢溪其實是由許多的支流所匯集而成的



橫跨河岸兩頭的《親水吊橋》位在台九線進入坪林市區的牌樓旁,是一般民眾直接欣賞坪林護魚步道最快的捷徑
利用攔沙壩的處理方式使得溪水變得又平又緩,更利於民眾觀賞溪中的魚群


平坦的溪床內竟隱藏著茶葉的圖案,我想這個當初的設計也只有在溪水夠清澈的坪林才能見到吧!

俯瞰逮魚堀溪的觀景台上,特別在地板前後二處作了透明處理,讓人可以直接從腳下看到底下的溪水



若繼續往下騎則會接到北勢溪的另外二條支流《逮魚堀溪》及《金瓜寮溪》,這次只往下騎了一小段就回頭
因為此次目的是要前往尚未體驗過的《逮魚堀溪自行車道》,而《金瓜寮溪自行車道》則已來騎過多次了




逮魚堀溪自行車道幾乎是和北宜公路平行,只不過公路是走山路,而自行車道則是沿溪水前進
自行車道時而在溪水右岸時而左岸,其中一段和鄉道連結,不過同樣沒什麼人氣,不見有人來騎
其實最後我也沒真正騎完整個自行車道,大概只騎了2/3就回頭了,但對於這條自行道的評價仍是不錯的











陸續騎過坪林這三條自行車道,感覺都不大一樣,有時間的話都體驗一下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身為台北人,每日飲用著翡翠水庫的水,找個時間來安排個循源之旅,放鬆一下身、心、靈,會是個不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