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后里馬場一向是到后里觀光的指標性景點之一,
只是來的時間太早馬場還沒有開門,倒是租車業者已經開始在擺腳踏車了,


后里觀光的指標性景點之二就是后豐鐵馬道,先沿著鐵道與火車並行,
踏上這舊山線鐵路停駛後改建成的自行車專用道,
現在這后豐鐵馬道可是撐起后里觀光的半邊天喔,


后豐鐵馬道里程只有短短4.5公里,對大多數車友來說拿來熱身都不夠,
但這4.5K就包含1.2公里的隧道,及380餘公尺跨越大甲溪的花梁鋼橋,
所以里程雖短但景色無敵,


一江春水向東流,在花梁鋼橋上就可欣賞大甲溪風光,鋼橋之後就是終點,
位置在國道四號線高架橋下方,后豐之後還連接十二多公里的東豐綠色走廊,
全線十七公里,終點是東勢客家文物館,也是我今早要趕去的地方,


17公里之後就是這東勢鬧區,擺滿攤位熱鬧滾滾的地方就是客家文物館,
今天這邊正要舉辦觀光節,單車活動正是其中之一的節目,


出發吧,今天的路線就是綠色走廊,它的全名叫東豐綠色走廊,
意思是由東勢舊火車站開始,直到豐原朴子車站間沿線遍佈綠色植物的走廊,
全長約十二公里,也正是我早上來時的路線,坡度平緩景色宜人,
難怪很多參加者都是全家出動,一家人趁放假來這運動運動的,


廢棄的舊鐵道是客家文物館的特色,因為這裡是東勢車站改建的,
早上經過的后豐鐵馬道前身是舊山線鐵路,現在這東豐綠色走廊的前身則是東勢支線,


火車快飛,火車快飛穿過高山,越過小溪....鑽磅空過鐵橋,
后豐有的這裡也有,景色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勢山城是台八線中橫公路的起點,更是梨子的故鄉,種植梨子的縣市相當多,
但只要講到梨或到水果行看看,東勢出產的梨子一定是主打的品牌,


梨子路邊買一盒切好的帶著吃,比起一直喝飲料要好的多了,東勢鎮梨園遍佈東勢丘陵,
騎在在東豐綠色走廊路上,就可以看到一片連著一片的梨園,


東豐鐵路舊車站之一的梅子車站,綠廊道旁一條鄉間小路,可以一路到達懷舊公園,
那還有保留下來的五分車,當年就是這種五分車來運載山城間來往交通,


綠廊道旁買吃買喝都方便,帶點吃的來土地公廟前坐著吃,廟前是年代久遠的芒果樹,
梅子村這老芒果樹相傳已經三百多歲了,樹頭像龍一般蟠蜛著大地,九二一大地震,
附近土地隆起,連土地公廟都已倒塌,但百年芒果樹仍屹立不搖至今,


東豐綠色走廊要前往情人木橋,不須騎車穿越車水馬龍的台三縣豐勢路,
這座天橋橫跨豐勢路兩端,既方便也是綠廊道的特色之一,


石岡景觀之一的情人木橋,情人木橋雖不在東豐自行車道主線上,但有天橋之助,
所以也是單車族的中途休憩地點,橋的另一頭還有全國最大的水車,
小花園、跑馬場等等一應具全,


人氣超高的0蛋月台,舊有的石岡火車站"東勢-豐原"站牌依然豎立,
其實「0蛋月台」原為「零擔月台」,是當時居民出外的重要據點,
更是是貨物往來的集散地,所以才得此名,


名列台中市八大歷史建物之一,建於民國24年的老穀倉也在石岡這邊,
是關刀山大地震過後,日本人以防震結構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碾米廠,
就算九二一地震後依然保存完整,一時之間聲名大噪,之後就變身成歷史性建物,


所謂歷史的刻痕是什麼?? 那就是歷經年代更迭,卻依然保存至今的就是,
石岡這裡的有歷史的東西不好,除了老穀倉之外還有座大水壩,


嚴格來說石岡水壩是在921之後才變成景點之一,它建立於民國63年,
只比我老了個幾歲,它是在九二一地震時受到重創,
左邊三個水道閘門地面隆起高達一層樓而斷裂,記得那陣子停水就停好久,


國道四號底下也是東豐盡頭之所在,當看到國道四號時若不去后豐,那就該折返了,
現在開始以豐原為起站,經石岡,最後要回到東勢,東豐自行車綠廊再騎一次,


現在時間人已經開始變多了,朴子車站也要人滿為患,建於民國四十七年的東豐鐵路,
原是台灣山線縱貫鐵路的一條支線,主要是為了運載大雪山林場所採伐的林木,
功能跟阿里山鐵道是一樣的,大雪山林場伐木結束後,這條鐵路的營運隨之沒落,
而於民國80年停駛,從此鐵道荒廢,鐵軌拆除。後來地方為促進觀光,於民國89年
將這條廢棄鐵道改建為自行車專用道,用以帶動沿線地方的繁榮,


最後就回歸終點東勢客家文物館,對鐵路沿線的居民來說,東豐鐵路是一段過去生活的回憶,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東豐自行車綠廊道是個運動健身的好地方,值得常來造訪,
最後拍完照後換個方向,準備回后里搭車回家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