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東台灣的米鄉,有著美爆全台的稻田風情,2010、2012年去拍了兩次,仍是意猶未盡,還想再去補拍一些漏網鏡頭。原文及大圖請連結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各景點地圖
台東池上趴趴騎

稻田在晨曦中漸漸甦醒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準備接收陽光的能量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這種綠野田疇,最能喚起回歸田園的想望。除了左側這條197縣道沿線外,整個稻作區沒有電桿、電線,畫面純淨沒有干擾。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市區仍在沈睡,遠方南橫的山頭已清醒多時了。
台東池上趴趴騎

光一寸寸地拂過山陵平野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這令人感動的翠綠,讓我踩沒幾下,就忍不住停下來一陣狂拍。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迷濛的大坡池也漸睜開了眼
台東池上趴趴騎

山巒雲影倒映在大坡池,羨慕池上人就住在這瑤池仙境。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或「池上大陴」,位於池上東側,緊鄰海岸山脈西邊,是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則來自新武呂溪古沖積扇末端的伏流,及引自卑南溪(新武呂溪)農業灌溉的尾水注入。
台東池上趴趴騎

大坡池在1960年代以前,池中盛產鯽魚、鯉魚、土虱、狗甘仔、沼蝦、米蝦、大肚魚、泥鰍、鱔魚、鱸鰻、烏仔魚等,沿岸許多人家以捕撈大坡池漁獲為生。後因湖沼已進入濕生演替後期,1971年代幾次大颱風導致池水日淺,水利單位加大北側渠道宣洩湖水,俾利圍湖闢田,天然淤塞加上人工開發,使水域面積急劇縮減,短短二十餘年,即淪為滿水4公頃,枯水2公頃的小型湖沼濕地,大坡池已成為歷史名詞。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縣政府因應鄉民開發大坡池的殷切期待,於1985年計畫開闢為風景區,以現有28公頃為規劃設計範圍,自民國81年至86年分3期6年進行,規劃設立6個分區:公共設施區、服務設施區、運動公園區、自然公園區、休閒農業區、田園景觀區。開發及建設項目計62項,目前仍持續開發及建設中。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這是大坡池北側流出口,大坡大排水渠往北流出的水,成了秀姑巒溪的部份水源。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的自行車道系統多沿著水圳修築,地圖、指標、里程清楚易辨,甚至還貼心地標示消耗的卡路里數,規劃修建得很用心,感恩哪!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大水車-利用圳水流動的力量推動,把水掏起升高倒進另一水渠,通常用於灌溉較高處的田地;這處水車只是一個造景,並沒有引水的功能。
台東池上趴趴騎

「賢情玉緻」民宿前水圳洗衣溝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逆著水圳往上游生態池公園前進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圳沈砂池-建造於1989年,其設計採用日本明治大學山本光男教授所創之「逆坡降配置法」,使用至今已逾20年,沈砂效果卓著。
台東池上趴趴騎

沈砂池上方的導水路和溢流道-池上圳幹線總長約5.5km,共有10條支圳,溉灌面廣達1022公頃,占池上耕地面積的2/3,圳水引自天然無污染的新武呂溪(卑南溪),是池上米品質優良的重要元素之一。
台東池上趴趴騎

中央山脈(右側)、卑南溪、海岸山脈(左側)、池上大橋、魚梯
台東池上趴趴騎

魚梯-讓卑南溪洄游的魚類如高鯓鯝魚、台東爬岩鰍等能上下往返。其型式為艾斯哈伯型(Ice-Harber type)和垂直導壁型(Vertical-slot type)兩種魚梯組合,為傳統水池階段式魚梯的改良版,可以解決傳統式魚梯水流不穩定及水面波會產生共振的問題。
台東池上趴趴騎

中間那條魚是魚梯觀察室,真的可以隔著玻璃看到魚群在魚梯上溯,可惜我大清早去,還沒開門。
台東池上趴趴騎

土石堆成的攔河堰-池上圳的水是從卑南溪引進來的。
台東池上趴趴騎

攔河堰控制水門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圳生態工法打造的導水路,營造出適合溪流中魚、蝦、蟹生存的環境,榮獲了行政院農委會2009年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其上還有景觀木棧道親水設施。
台東池上趴趴騎

流量過大時,溪水可由水門控制排回卑南溪。
台東池上趴趴騎

公園的水車造景,這就真的有在舀水了。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便當的起源地-池上火車站月台叫賣便當,日出前就出門到現在快八點餓壞了,到火車站附近覓食。
台東池上趴趴騎

復刻版的池上便當,用池上米製作並用木片盒裝是兩大特色;正統池上便當的炸蝦餅(箭頭所指),就是用產自大坡池的蝦子炸的。
台東池上趴趴騎

吃完早餐繼續四處遊走攝獵,這藍天綠野是我永遠拍不膩的主題,請大家多忍耐些,還有下面一堆測試你們的審美極限。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池上人會驕傲地告訴你,這間土地公雖不是全台最大的,卻是最美的。
台東池上趴趴騎

田頭田尾土地公,無關乎迷信,應是人們對這片土地滿滿的感恩。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台東池上趴趴騎

錦園田邊俱樂部-不是台視五燈獎,是媽媽們的社交活動中心。
台東池上趴趴騎

農村的媽媽們用水圳洗衣兼話家常,誰家母雞孵了一窩蛋、誰兒子考一百、哪家夫妻吵架...,都在這情報交換中心流轉。因正逢引水期,流量大水很濁,不知還有沒有在洗衣服。
台東池上趴趴騎

洗衣亭樓上向中央山脈方向連拍(向西南)
台東池上趴趴騎

向西
台東池上趴趴騎
向西北
台東池上趴趴騎

錦園橋池上斷層解說牌
台東池上趴趴騎

地表變形精密測量儀(箭頭所指)-用來偵測活動斷層細微的地表變形,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台灣大學土木研究等研究單位設置。
台東池上趴趴騎

地殼因斷層作用,導致錦園溪駁坎變形的證據-原本圓形的水泥涵管,因長期的斷層活動被擠壓破裂成楕圓形。
台東池上趴趴騎

駁坎明顯的裂痕位移,也是斷層活動的證據。
台東池上趴趴騎

錦園邱家正位在斷層上,院子的地面紿終無法維持平整。池上斷層位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縫合帶上,因持續不斷活動中,所以叫做「池上活動斷層」。
台東池上趴趴騎

承包大坡國小擋土牆的包商經兩三次施工,都無法遏阻牆面破裂下坍,經地質學者長期監測之後,才發現其位置正在池上斷層上。斷層是以緩慢的、持續的方式釋放板塊間碰撞、擠壓所累積的能量,而造成斷層帶上的地表及建物破裂變形的現象,稱作「非地震潛移變形」
台東池上趴趴騎

不斷潛移的地表,使得溜滑梯變形、遠處的自來水加壓站坍倒。既然在斷層帶上,那不是很危險嗎?因池上斷層緩慢持續地釋放能量,反倒不會像西部地區斷層能量不停累積,久久動一次能量一次釋放,造成地震規模就特別大,如關刀山大地震、白河大地震及大家最熟悉的921集集大地震等。甚至大坡國小與斷層和平相處,還成為學校的特色,全台以至全世界大概絕無僅有吧!
台東池上趴趴騎

來到錦園村,正好拜訪天助香柚果園的主人。
台東池上趴趴騎

柚子爸爸張天助先生-兩年前機緣湊巧認識了天助兄:第一次單車遊花東縱谷,住池上民宿的老闆娘介紹當晚在大坡池有生態解說,因為非觀光季節,竟然只有我一個人參加,擔任解說的就是天助兄。他並不因只我一人就敷衍了事,仍巨細靡遺地講解介紹大坡池的種種,而且我提出的問題都能詳盡回答,是我參加過的導覽解說最精彩的。欽佩之餘留了他的名片,隔天看錦園斷層時正好見到他的果園指標,就臨時上山拜訪他。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這臨時的決定真是價值連城,你看這億萬級的view,是不是無價之寶。當時面對壯闊的景色真的是目瞪口呆、感動莫名,如畫般綿展延伸的縱谷,在兩側山脈夾峙下,盡藏著無限風情。
台東池上趴趴騎

這張很清楚地可看出池上位在古沖積扇上。卑南溪(新武呂溪)從中央山脈下來,挾帶的土石在山麓谷口因坡度減緩、流速減慢、河水搬運力減弱而開始堆積,形成一個以谷口為頂點的扇形堆積面,這就是沖積扇。所以若是從南橫出口的初來橋,往池上方向騎單車會很輕鬆,因為一路都是下坡;反向騎時路看似平坦,卻會感覺吃力,其實是在上坡。若打開google earth 看花東縱谷,就會發現縱谷其實是連串大大小小的沖積扇組合成的。
台東池上趴趴騎

同樣位置向西北方向拍,2006年碧利斯颱風造成山崩,土石阻斷了秀姑巒溪上游的龍泉溪,形成堰塞湖,所以萬朝橋(花東縣界)下的秀姑巒溪竟是滴水全無的旱溪。天助兄介紹:崩落的山壁看似一人形坐像,所以稱作大佛像。大坡池則是新武呂溪古沖積扇扇端地下水滲出形成湧泉,在池上斷層低陷處積水而成。
台東池上趴趴騎

在果園發現一隻可愛的人面蜘蛛,眼、鼻、口、頭髮都有了。天助兄的香柚有認養制,「當你認養一棵香柚時、即能了解池上農人生產農產品的用心, 他像照顧著自己的孩子一般,以那種渴望、平安、長大的心情在數著日子等待成熟。而且你亦可享有全部果園優美景觀、生態解說、休閒、體驗的樂趣」。
台東池上趴趴騎

一列莒光號正向北駛去,萬朝橋下是乾涸的秀姑巒溪,翠綠的稻田圍繞著最美的土地公,這景色實在醉人,留連久久都不捨不得離開。
台東池上趴趴騎
2012-06-01 23:2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東 池上趴趴
真是人間仙境,每次去都只到池上吃便當休息就走人,
原來還有這麼好的地方好玩,下一次一定要去的啦....
樓主的這篇文章寫的好有深度
關於池上的一些水利設施及水文走向
都有不同於一般人的了解
內容寫的簡單清楚讓門外漢的我也能一窺究竟
圖片又拍的很棒
看了這篇深度文真是過癮,不自主的一看再看
實在是太棒了

看完這篇、更加深了八、九月到東部慢走的動力




樓主:太神了.把我的故鄉寫得如此生動,拍的那麼美麗,讓池上人感到驕傲‧
我知道池上的美,
但樓主的照片更呈現出無敵美景與意境



費雪4813 wrote:
池上-東台灣的米鄉,...(恕刪)


謝謝分享
看了大大的文章後真的超想去的...

想請問大大可否透露一下稻米收成的時期

好怕去到了目的地卻撲了個空....
池上一期稻作收成約在6月中旬以後開始登場,二期稻約在11月,詳細可向"池上稻米原鄉館"查詢,電話:089-863689
謝謝你囉 板大 提供這麼棒的訊息

不過6/15不知道是不是能夠趕得上,而且又進入梅雨季,稻作可能會提早收割...
小弟也是池上人、不過!樓主似乎對池上比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嘹解的還多,汗顏!汗顏! 小弟于5月中帶朋友回故鄉一趟、也拍了一些照片,在此、也想分享給01的朋友、獻醜了!
(很抱歉、第一次貼圖、不會壓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