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應該就是清晨或是傍晚時分,像現在是清晨六點,
當湖面上漂過山嵐霧氣的那種朦朧之美,
給日月潭蒙上一股神秘的氣息,也讓我知道這次摸黑起早,
來這裡騎腳踏車是值得的,


剛獲得國際媒體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美的日月潭自行車道,
廿九日在日月潭山遊客中心舉辦單車好行活動,
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約四千餘名車友參加,


早上六時半,幾千個車友在向山遊客中心集結後出發,
六十and三十公里組先行出發,我們就先來個逆時針環湖,


日月潭擁有全台最大環湖公路,總長約33公里,
首先我們先經過的是玄光寺,


玄光寺這裡最有名的是碼頭邊的茶葉蛋,
可惜太早了沒開,既然沒東西吃,那就趕路吧,


下一座是一樣供奉唐朝高僧玄奘大師的玄奘寺,


玄奘寺之後再來就來到伊達邵了,邵族主要居住於此,
是日月潭邊人口聚集最多的村落,

這裡是潭區除了水社之外,另一個熱鬧的商圈,
平常假日來這裡的街道總是人擠人的,今天也因為時間還早,
比較沒人,但再晚一點那就不是這樣了喔,


伊達邵小7買完飲料後繼續出發,來到了青年活動中心,


就是這棟,相信應該很多人在當學生的時後都來住過這裡吧,
這裡在我學生時代,當年這裡的靈異傳說也很多,
但這裡幾乎都是畢旅住宿的首選,就算到現在人氣依然不減,

再往前接近文武廟,路邊出現了成群的攝影部隊,
乖乖...真的是好大的陣仗,


位於日月潭北面山腰上的文武廟,也是日月潭這裡的地標,
大會的補給站也設在這裡,


有[日月潭]三個字的石碑,光剛剛這樣一趟環湖下來已經3個了,
並不算少,曾經看過新聞,有人還為了跟這石碑拍照打架的,
沒記錯應該是玄光寺那裡吧,


文武廟之後是九龍口,30K與60K組要分流了,
我參加的是60K,向右轉台21線,


台21線騎沒多久右得要轉彎,進孔明廟,

日月潭孔明廟是全台灣唯一座供奉諸葛亮的廟宇,建於民國前十一年,
也已經是座百年古廟了,


離開孔明廟後往水里前進,這裡是131號縣道,


這裡有座連接吉仙宮和台131線的景觀吊橋,
叫做石觀音吊橋,


吉仙宮內最有名的就是石觀音泉,源自民國前二年,
當時有一批人入山工作,,一人突然腹痛暈倒,
經同伴取岩石間清泉服用後痊癒,之後竟身強體壯、健步如飛,
石觀音泉可以治病以及石觀音顯靈解除傳染病災難等傳說傳出後,
石觀音佛祖成了附近居民的守護神,直到現在,
這一泉水不斷的石洞仍然湧泉不斷,


再往前進就能看到這座人工湖泊,也叫做明湖水庫,
旁邊這座就是先總統蔣公命名的大觀發電廠,


往下也有一座同樣位於車埕村的明潭水庫,
它們都用是利用水里溪河谷築起的水庫,攔截由日月潭沖下來的水,
雖然這2個長的都很像,但明潭水庫是國內最大的水力發電廠,



穿越這2處水庫後就是有名的車埕了,這裡是個山區中的小鎮,
早期伐木業興盛的時候,曾經是個熱鬧地方,後來伐木業沒落後,
這裡也漸漸被遺忘,但也因此保留了目前車埕老街的樣貌,


走在車埕老街上,的古老房舍佇立,沿著山坡路往下走,
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古樸風情,都是令人懷念的老街內涵,


車埕還有著最後火車站之稱,因為它是集集線鐵路的終點站,
日治時期的車埕,這裡就被稱為「車場」,
全盛時期有多達百餘輛的五分車集中於此地,
「車埕」地名即是由此而來,並逐漸發展成聚落。


木材工業帶起的繁華景象早已不在,現在的車埕,
走的是觀光路線,取代過往的商旅,每當假日到來,
各地來的遊客就在這老街或鐵道漫步,


離開車埕前會看到這個,新聞介紹過的破蛋坡,
就在進入車埕前的一小段路,因為路面顛坡,
只要把雞蛋放在機車籃子上 經過此路段,雞蛋就會破掉而命名,

離開車埕老街進到水里鎮鬧區,最能代表水里美食的就是這家肉圓,
可惜的是下午才開始做生意,既然肉圓沒得吃,
那就到水里國中補給站吃香蕉吧,


經過水里蛇窯後左轉踏上返回日月潭的路,
記得3月底也是騎著腳踏車經過水里蛇窯,
但那次是挑戰塔塔加,被操了個鐵腿3天,


這裡前往日月潭的路是10幾公里的上坡,雖不比塔塔加難,
但也算是相當累人的,


最後一個捕給站喝喝水,繼續一路向上爬,
很快的又跟環湖公路接軌了,


悉日月潭環湖周邊的各知名景點相當熟悉,但這裡就比較少人知道了,
因為這裡位於整個日月潭的邊陲地帶,
大多數遊客來到日月潭,大多只會停在水社、或轉到伊達紹,


這個景點有個很好聽的名子叫做『月牙灣』
遺落在日月潭邊陲的美麗月牙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幽靜湖光山色,
而其周邊廣闊的腹地,更是各方團體辦活動、露營的好去處,



回到終點向山遊客中心,60K終點完成,


就在我們騎腳踏車的時間,這裡似乎也沒閒著,
早上這裡也同時舉辦永結同心橋的自行車道啟用典禮,
那麼就來看看這腳踏車做的如何,


最後就該回家,日月潭我也來騎過好幾次腳踏車環湖了,
每次總能有新的體驗,這回的活動也是辦的可圈可點,
真的是很不錯的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