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玩不出新把戲,城市漫遊系列差不多也該近尾聲了,自己原本規劃的路線便有七條,合著,終於來到這最終章,苦難,可以解脫了(歡呼)。
關於左營蓮池潭,在單車版的遊記中著墨頗多,所以,畫蛇添足的來談談自己所知道的舊城故事,錦上添花的借花獻佛!
路線,由寶珠溝的孝順街騎起,到寶珠溝截流站左轉愛河逐風自行車道,往愛河之心、愛河中下游方向騎。

【本週開放的民族陸橋機車道】

【愛河之心】

【博愛、同盟路口】

【愛河之心如意湖】

【愛河之心】
今天的天候真是不佳,路上,居然給我飄起雨來,飄雨就飄雨,沒有下到騎不了車的情況就給它繼續漫遊下去(忽然想到首篇的幸福川也是陰天加飄雨,真是有趣)。
自己再來沒什麼騎乘時間了,想趕快完成這系列自行車道的漫遊,二來是騎自行車本來就有可能遇見各種天候狀況,這種?算小兒科,這樣就不騎?非個人作風。
騎逐風自行車道近光之塔附近,二隻飛行極笨拙的喜鵲就這樣鴉鴉謳鳴的從身旁飛過,呵,光之塔上確定是鵲巢了,有成鳥出現?不知上方可有育雛?
到中華路口,過治平橋改騎對面的環河街準備到美術館,接近將完工的中都願景橋前,竟看見已有行人走橋面過來了,呃,已可步行了嗎?
停下來取景拍照,才發現,這邊路口也有令人激賞的建築風格,中都願景橋對面是德旺街,這邊是美術東二路,路口這戶別墅設計的真好!
因為門戶對到了中都願景橋,可,屋主不設八卦或山海鎮之類的厭勝物,居然和府城一樣,在圍牆上石雕了隻獅咬劍的劍獅,這一發現對屋主大大激賞了起來。
再來,更令人訝異的建築風格又發生了,大門二側的柱燈,居然是”高”字型的立燈(和高字塔超像),下方再以鏤刻篆書了似”雅”又似”雄”的門燈,一整個高雅的高雄起來,真想認識屋主,好有品味的設計風格,一整個讚。

【將完成的中都願景橋】

【石雕劍獅】

【高字燈】

【美術東二路的民宅】

【高字塔。201.01.10】
雨勢,看來沒要停歇的樣,無妨,繼續我的漫遊,美術東二路轉青海路再接馬卡道路,本來在青海陸橋下方有段龍水路,以前這裡是內惟埤的一部份,還有濕地、池塘及原木儲放場等等,生態非常豐富,隨著美術館的開發,都市的土地重劃,龍水路已不再接到青海陸橋下。
馬卡道路則是因應美術館週邊的開發而新闢的道路,取打狗的原住民族是馬卡道族為名,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那時期,台灣的原住民意識大抬頭,同時期,台北總統府前的介壽路也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就沿馬卡道路北上,隔著鐵道平行的翠華路是鼓山的內惟地區,那裡,是舊社區又位於壽山山腳下,有非常多的在地故事可講(如和陳中和紀念館齊名的內惟李宅–兩者因是姻親而有相似建築物),不過,因為它和自行車道相去甚遠,就不帶到那一帶,以免旁枝末節過多而複雜了。

【內惟李家古厝。2011.01.15】

【內惟李家古厝附近藝術造街。2011.01.15】
美術館週邊曾是高市二大埤塘之一的內惟埤(另一為蓮池潭),它所產的菱角和蓮子品質不亞於左營蓮池潭(所以有時在台17左營附近的菱角攤販,特別強調產地是內惟地區便是此意),但因它無蓮池潭般的觀光用途,而深挖做灌溉及疏濬,加上後期多以原木貯木池為主要功能(附近尚有許多木業工廠廠房遺跡),隨著都市開發而變更了土地用途,當時榮景,全然無存。
也因為少了這樣一處天然埤塘(雖然美術館有留了人工湖及池塘來植荷,但容積不夠),所以有陣子內惟地區常避不過大雨而淹水,缺少可調節的濕地埤塘。
馬卡道路過美術館路後,沿著美術館的人行道騎,這裡,也是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構,對面的鐵道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彼時,還刻意在圍牆上開了些口做些藝術造街,經年累月後,漸被遺忘,攀藤類植物正悄悄的佔據了這些地方……

【美術館旁】

【兒童美術館】

【穿越內惟】

【鐵道邊的圍牆】

【最真實的歡愉】

【內惟的圍牆】

【內惟的圍牆】
馬卡道路一直北騎,在中華陸橋的正下方,有處社區公園,這次自行車道路線,便由這裡開始,這裡,一樣是自行車道,只是,利用的民眾似乎不多。

【中華陸橋下方】

【馬卡道路、中華路口,有單車標誌的】

【中華一路19巷】

【中華一路19巷】

【地面上的自行車道標誌】
這處社區公園由來已久,應該說,鐵道圍牆設立很久了,久到連榕樹都在上面攀附竄生,竄生到將來地下化後拆除這裡圍牆會有另一種的”樹牆”吧,附近,幾株看似枯死的木棉,掉光了樹葉,是因為,它花期將至,再過陣子來,英挺的英雄樹上滿是橘黃的木棉花,連落花都是鏗鏘有力的壯然!

【手牽手】

【樹牆】

【中華一路19巷】

【即將開花的木棉樹】
過了勝利國小,來到左營火車站後方(左營火車站沒有後站),這裡是新莊路的盡頭,一般講的愛河連接蓮池潭自行車道是由這裡為起點,另外這裡也有個拗口的名稱「菱角田木棧道」,附近的田裡目前作物是芋頭,不是菱角(菱角產季已過)。

【自行車道磚】

【左營火車站】

【菱角田木棧道】

【菱角田木棧道及左營火車站】

【愛河逐風自行車道。左營段】

【高雄踩風自由行。菱角田木棧道】
前行沒多久,路旁一株已被列管的高雄老樹(榕樹,編號009),樹下一樣是民眾下棋休閒的地方,鐵道圍牆到這裡有個缺口,裡面的建物是有住址的,它不是違建,受榕樹公庇護,不過隨著鐵道的改變,這裡?應該也會有所不同,今天看,鐵道上的鐵軌數已減少了。

【一間住戶好幾塊門牌】

【左營火車站附近】

【高雄列管老樹之一】
再來,則是許多人都會提及的造價頗高的「翠華景觀橋」,因為翠華路是十號國道出口又是左營進入市區一個極重要入口,加上又有鐵路平交道等等,這裡的交通狀況之混亂可想而知。
本就有預計要做個人行天橋,自行車正夯,於是做成人車共行的景觀橋,或許它的造價不菲,但,站在安全立場及民眾使用率上來看,它是很OK的,加上不似一般天橋光走那段階梯就會退卻,會讓民眾樂的上橋使用它,我想,它的基本功能已具備了,不是虛設使用率低的蚊子橋。

【翠華景觀橋入口】

【翠華景觀橋】

【翠華景觀橋,人行階梯】

【翠華景觀橋】

【翠華景觀橋。翠華路平交道】

【翠華景觀橋。原生植物園】

【翠華景觀橋。影武者維尼】

【此下坡路段,自行車請牽行】

【翠華景觀橋。人車分道】

【翠華景觀橋。休息亭】

【翠華景觀橋。南下的區間列車】

【翠華景觀橋。休息亭】

【翠華景觀橋。洲仔濕地公園】
註:其實翠華景觀橋一樣是要用”牽行”的,高雄各景觀橋皆是如此,主要是預防個人騎乘習慣或煞車不良造成的意外,但,沒出大事前,多是睜一眼閉一眼,約定成俗的騎乘而上。
今天,站在翠華景觀橋上前觀後瞻,看到原生植物園旁那條圳溝,以它的流向?似是流往崇德路方向?這裡,該不會是流往葫蘆尾圳成為愛河的支流之一吧(極目遠眺)。
翠華景觀橋二側有三個出入口,東邊一在蓮潭會館、一在原生植物園,西側則在蓮池潭風景區停車場,大大減低了民眾穿越平面道路的危險。
而西側這邊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洲仔濕地公園,它是用來復育凌波仙子–水雉一個極重要的地方,所以平時不對外開放,要事前預約或例假日固定解說場次時,就是為免打擾到裡面棲息的動物。
水雉是一種候鳥,一般我們說鳥類約分三種棲息型態,留鳥、候鳥及迷鳥,留鳥就是常見的麻雀、斑鳩、白頭翁之類,候鳥又分冬候鳥及夏候鳥,冬候鳥以黑面琵鷺為代表,夏候鳥就是水雉了,牠們只是來台灣越冬或渡夏;迷鳥則屬不該出現在台灣而出現的,往往多是迷途或颱風、天候等因素出現在台灣(如雁或鶴之類)。
前面講到,內惟埤及蓮池潭早期的作物就是菱角(所以台17的菱角口號標榜不是左營就是內惟),而水雉同時期來台並繁殖,雄鳥後頸會出現金黃色的繁殖羽,牠本身是涉水水禽,腳長無蹼,在菱角葉上行動時的動作極其優雅,才有凌波仙子稱號,這是個人所知的鳥知識,如果有誤,還請見諒。
話說,蓮池潭經過多次的整治,潭水的高度早已不適合種植菱角,跳一下植物園藝部份,水生植物通常分三種型態,沈水性(如水草)、浮水性(代表是布袋蓮、浮萍)及挺水性(睡蓮),菱角即是浮水性植物。
幸而蓮池潭附近尚有部份零星的菱角田,即是洲仔濕地的前身,經市府多方協調及徵收後,成立了洲仔濕地公園,別以為它只有用來復育水雉,冬天,它也是冬候鳥越冬的一處極佳棲息地,據聞,近年也有候鳥的鴛鴦在這裡定居。

【洲仔濕地公園大門】
穿過環潭路,先騎一小段的蓮池潭自行車道,今天要造訪的地點頗多,蓮池潭週邊?是最後的行程。
這裡,有根國際扶輪社因九二一紀念而立的台灣最大交趾陶柱–通天鎮地柱,個人較不解的是?就通天鎮地字面意思,想到的該是封神榜,但柱面上的人物造型比較偏向西遊記,就……非資質駑鈍的自己所能理解的了。

【通天鎮地柱建造源由】

【通天鎮地柱】

【蓮潭自行車道】

【蓮潭自行車道與通天鎮地柱】
為了騎乘順暢度及風景角度,沿蓮潭自行車道騎,會建議先南下再北上環一圈,這樣,潭面會在自己右邊也離平面道路遠一些。
離開通天鎮地柱沒多遠,便是蓮池潭風景區的行政中心,這裡,之前常被誤認是什麼廟宇之類的,因為興建時為配合蓮池潭週邊風景,特別以朱色琉璃瓦覆蓋,坐鐵路南下驚鴻一瞥也難怪有此錯覺,附近的碼頭則是每年萬年季的主舞台,也是火化火獅的所在地。

【蓮池潭風景區】

【蓮池潭邊的碼頭】

【自行車停車場】

【蓮池潭風景區牌樓】
自行車道過了牌樓後,環潭路轉新庄仔路,聽路名就知這又是個高雄的老街道,它,其實應該算是一條古道(或舊道),是高雄進出左營的主要道路之一,路並不寬,一樣隨著都市計劃的拓展,成了一條首尾不相連的道路,附近,原本的勝利國小遷校留下一塊不知用途的校地,還有一處尚未造訪過的市立左營游泳池。

【市立左營游泳池】
蓮池潭最近一次的大清理是為2009世運的水上競賽而疏濬,現在的水深,根本不適合種植水生植物,可是,蓮池潭沒蓮似乎說不過去。
因此便在蓮池潭的週邊,選幾處地點,種植荷或睡蓮,前題是先把潭水水位降低,以免這些挺水性植物葉片無法探出水面成長。
順道談點園藝小百科,一般我們食用及書上講的蓮及荷是同一種植物(詩經中還稱為芙蓉或菡萏),全株皆可食用,葉為圓型,出水性,全日照,但因花期只有夏季,之後便要掘藕待來年再種。
為此,園藝業者便引進另一種葉片為挺水性(非出水性),全年皆可開花的植物,睡蓮,它葉片會有一缺角,品種多元,葉片有鋸齒、鈍葉、虎斑、純綠等,花朵則有帶香味的香水蓮、複瓣的觀音蓮,甚至迷你的迷你睡蓮等。
因它只要日照足可全年開花,夏季可一週三朵,冬季約一週一朵,尤其是南部冬季日照仍足,大獲市場好評,加上,只要有水的地方便可種植,久了,讓許多人分不清荷及睡蓮的分別。
這麼說好了,荷是以食用上講,蓮較尊稱,但二者是同一種植物,睡蓮就是睡蓮,管它是香水還是觀音,它還是睡蓮,就以葉片的挺水及出水及有無缺角做基本區分。

【這是睡蓮】

【座椅】
再騎一會兒就可以來到小龜山的山腳下,這裡,有段城垣殘蹟,關於左營地區有許多風水地理之說,龜山,便是其一,話說當時的龜山是含了大、小龜山二處,小龜山本是龜首,隔著蓮池潭和舊名蛇山的半屏山遙遙相望,龜依水而生,龜首又向著蓮池潭,如此風水,理當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才對。
可是,隨著日據的南進政策開發了左營軍港,再加上國民政府來台,把北門、東門及龜山劃為軍事用地,硬是開了一條路(勝利路),從龜頸部份過去直通左營火車站。
民間傳說,龜休息時頭是需縮回身體裡的,如此一條馬路壓過,靈龜已是奄奄一息,後來,又有個海軍將領在小龜山(龜首)的頂端立了根紀念碑(目前已拆除),若看過屠鱉殺龜的人就知,將首固定使其無法回縮,再一刀來個不亦快哉,從此,龜山風水破敗滅亡,左營風水,破其一。

【小龜山山腳下】

【小龜山山腳下的城垣】
沿著龜山龜首(小龜山)的嘴喙邊騎乘,會來到遊客中心,這裡,原本陸客極多,今天又幸運的閃過了,至遊客中心蓋個旅遊紀念章,附近也有口龍目井,為表龜山地型,特意在井欄處塑了好幾隻石龜。

【龍目井】

【旅遊紀念章】

【旅遊紀念章】
而公廁外的蓮潭詠景詩,署名是「卓夢采」,只好又偏題的來講講卓舉人的事情,他的墓塜(位於柴山)和旗津新行政中心後方的葉宗禮墓是高雄市定古蹟中類別為墓塜的古蹟(好像還有陳中和墓的樣)。
關於他的傳言因年代有點遠,也許和其它的人的故事會混在一起也不一定,總之呢,他是位清朝舉人,卻英年早逝,有天,有位鄉親看見卓家舉人騎著匹馬(理論是該是白馬,因為白馬較溫馴),鄉親不知卓舉人已仙逝,便問道他要去哪?卓舉人回以要前往梓官、蚵仔寮一帶任職,所以,有此一說,那地方有座城隍廟便是卓舉人擔任的(君不見,台南開山路的小南門城隍還是鴨母王朱一貴呢)。

【蓮潭詠景詩】
這裡,離蓮池潭更近了,但,那是後段的事情,前後有序,目前,先以舊城故事為先,騎上勝利路,從停車場的方向進入,往眷村文化館去。

【龍虎塔】
眷村文化館就位在大龜山(龜身)山腳下,原本這裡是軍事用地,裡面是早已消失的海光三村,僅以部分房舍訴說著這段歷史,也是台灣和大陸這近百年來不同的文化歷史,台灣經歷了大陸所沒有的日據時代與眷村文化。

【眷村文化館】

【眷村文化館】

【眷村文化館】

【每扇門扉都是高雄的一處眷村】
隨著土地的利用,眷村開始無聲無息的消失在生活裡,左營,雖還擁有為數不少的眷村,可也消失了許多,在這裡,嗅到空氣中傳來的桂花香,隱約,竟有一種記憶的連結,彷彿,桂香也是記憶中眷村的一部份。
原本的軍事管制區釋放出來後空間變的很大,眷村文化館這裡,已是屬於鳳山舊城的城內,往東,可以看到目前還在整修中的東門及城牆遺跡。
在【飲水思源曹公圳】一文中提及,這裡原是清代台灣第一座土城,隨著多次的戰火催殘而遷移至鳳山,可是呢,縣治遷至鳳山並不能改變鳳山縣倒楣的噩運,一樣是不平靜,便又再遷回舊城,此時,便將原土城重新興建為以硓古石為基礎的石城,因此,在小龜山段的城垣裡,還可見當時部分土城的遺跡。
再偏題一下好了,一般談到台灣的歷史,多講是從清代開始,清代之前受荷蘭人統治,而明代更是對台灣這蕞爾小島默不關心,直到鄭成功來時,才有那麼點地位,清廷本也想置之不理,要不是施瑯奏章中講,莫非要令台灣再成為另一鄭氏而芒刺在背,才令清廷開始積極治理台灣。
因此在台灣開發史中,台灣和明代的關係是很短的,多以明鄭時期稱呼;好啦,既然明鄭時期鄭成功趕走荷蘭人,開始草創台灣,那就得有一定的規模,鄭成功是從鹿耳門上岸的大家都知,所以台灣有一府二鹿這些諺語。
那一府是哪一府?府城是什麼府?所以在鄭氏時,稱為承天府,不只用來表示他是承天的,同時也希望把清朝的鴻運承接過來,那有府就得設縣,於是南北二路各設了一縣,北為天興縣,南為萬年縣,野心很大,不止承天而已,還希望能「天興萬年」(這樣很好記吧)。
這就是左營每年十月辦萬年季時萬年的由來,引用的是明鄭時期的行政編制,到了清代開始經營台灣,當然不可能再引用鄭氏的這些行政區編制,那可是逆君要殺頭的。
於是呢,承天府改為臺灣府,南北二路變為諸羅縣、鳳山縣,諸羅縣所轄即為原天興縣的轄區,這段歷史也就是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府縣濫觴,其實講的便是清代時的編制。
2010年的左營萬年季,因縣市合併,所以那年主題便是「新舊雙城會」,還特別做了二隻火獅分別遶了縣市,用來紀念新舊二城在隔了二百年後的再度合併。
沿著大龜山山腳下這塊已遷移的軍事管制區騎乘,真是心曠神怡,不知這塊區域將要做什麼用途?不可能全是眷村文化館吧。
本想從東門的城門下出去接城峰路,但城門及城垣還在復育中,拉起黃線無法通行,連上城門的跑馬道也是封鎖著的,只好,繞道而行。

【眷村文化館】

【舊城東門。內門額為東門】

【舊城東門馬道入口】
想原路再從眷村文化館接勝利路轉城峰路的,可是,看這一大片釋放出來的空間,中間有條水泥路穿梭其間,閒著也是閒著,來體驗試騎,於是乎,便繞著永清國小外騎乘了起來。

【遠眺大龜山】
沿著水泥路騎,竟騎到龜山登山步道入口,再從附近巷弄找路穿過,宣告,迷路,2012年,我在左營眷村裡迷了路……

【龜山登山步道入口】

【龜山登山步道導覽圖】
這裡的門牌,有個很有味道的名稱「舊城巷」,迷路原為看花開,空氣中若有似無的桂花香,真是一個適合捉迷藏、躲貓貓的好地方,然後,看見門牌變成了「自助新村」(這裡是東自助新村)。

【舊城巷】

【舊城巷】

【舊城巷】
騎著騎著,居然接到舊城北門了?好神奇的迷途之旅呀!關於左營舊城(用鳳山舊城好像有點不習慣)的北門,是全台唯一有門神的城門,左右二位門神分別是神荼、鬱壘,內門額書寫北門,外門額為拱辰。
曾有學者指出,嘉義的舊城城門也有門神,但因為它太早就拆除,無強而有力的佐證,就是是耆老如是說,但缺乏實質證據,這裡便成了全台唯一。
關於門神,神荼、鬰壘是最早出現的門神名稱,由桃符演變而來,在民間故事中,桃花女鬥周公抵定了一些民間婚嫁禮俗,當時,人們會在門牆上掛一桃板,便是桃符的濫觴,後來桃板上會書寫了神荼、鬰壘二字,再演變成有形貌的樣式;到了唐代因魏徵斬龍王故事,唐明皇請了秦叔寶與尉遲恭護駕,門神形式就更加的多元化(門神中還有韋馱、迦藍,哼、哈二將等)。

【舊城北門。內門額為北門】

【舊城北門馬道】

【舊城北門城下】

【鬰壘。右手執環、左手持劍】

【神荼。右手持劍、左手執鎚】

【舊城北門。外門額為拱辰】
在北門城門附近其實還有二處一級古蹟,可是,命運就沒有舊城城門來的佳,首先是路口紅綠燈旁的鎮福社,左營人稱為「埤仔頭土地公」,這埤仔頭指的當然是蓮池潭,這裡因為道路的走向,形成一個剪刀口,廟已遷至左營大路6巷(鎮福廟),舊廟本要被拆除,隨著左營舊城被列入國家一級古蹟,和舊城同期的鎮福社也雞犬升天的一併被列入。
只是,看著這樣的一級古蹟?真令人感覺命運大不同呀;說起命運大不同,北門城門外斑馬線上的拱辰井命運更是多舛。
因為左營地區是舊社區,道路設計上的不良,好好一口城外古井就這樣立在馬路中間,加上位於路口的視覺問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交通事故,記得民國70幾年的報紙報過,終於,一部小貨車撞上了它,還把它的井緣整個撞裂,算是地方頭條,國家一級古蹟被毀損。
可是,在那時,開始有所謂的國家賠償訴訟案例,小貨車司機反要控訴道路設計有問題的國賠,一口井位在路中央,圓環不似圓環的難以轉彎,還要指控他毀損國家一級古蹟。
於是,拱辰井便被拆了井欄加了鐵蓋成了現在這付模樣,不知情還以為是個什麼工程的人孔蓋,今天去看,鐵蓋上的字也磨的看不出它的來歷出身了,這是國家一級古蹟吔(聳肩)。

【一級古蹟。鎮福社】

【一級古蹟。拱辰井】

【舊城北門城牆】
又回到了勝利路上,往左營火車站方向騎,看到城峰路,右轉,往東門方向騎,接近東門附近時,對面一個裝置藝術作品,猜想應該是呼應東門外門額上的鳳儀,取有鳳來儀之意,可是,自己老想成那句「雞鳴一聲天下白」,落難鳳凰變成雞啊!XD

【東門附近的裝置藝術】

【舊城東門。外門額為鳳儀】

【舊城護城濠】
東門前那條小路是東門路,本也是一條出入左營的舊街道之一,本在翠華路鐵道附近有個平交道,台鐵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新設一處平交道就得廢除一個平交道,因為東門路道路不寬關係,便在附近的榮華路新闢一個平交道,東門這裡便廢除了,有陣子還淪為北區違規車輛的拖吊場。
東門的城門上本有城樓,不知什麼原因拆除了,總之當時城樓的屋頂被移至附近的翠峰國宅成了裝置藝術懸吊著。

【東門路】

【翠峰國宅】
東門附近是一大片的國宅(果貿及翠峰國宅),隨著大選的接近,這裡的選情似乎跟著激烈起來,拍照取景都好難錯開候選人的旗幟與海報。
這裡,很推果貿國宅的一些位置角度,果貿國宅在興建當時不知是何原因,蓋成了有點圓樓的形狀,心中一直嘀咕著這樣的房屋,傢俱要怎麼擺設?
可,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只要找對角度,在接近”圓心”的地方,便可見週圍的樓棟以一種同心圓的方式向中聚攏,可惜相機是非常陽春的入門機,無法拍出大廣角的視野來。

【果貿國宅】

【果貿國宅】
離開果貿國宅便來到位於圓環中的舊城南門,說起高雄這個一級古蹟,真擔心它那天會被除名,只因它是台灣第一座城牆,所以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三座城門、殘餘城牆、護城濠及鎮福社、拱辰井皆一同名列。
可是,今天這麼走了一圈,發現,它有很多是不符規定的,真要細究起來,是要被除名的,南門便是其一。
南門最近一次的整修也是為2009的世運,因為蓮池潭及世運主館是比賽場地,這裡,是進入左營非常重要孔道,可是,整修後的南門風味失了許多,連上面的城樓就是一種非常……該怎麼講,國民政府時代的建築風格,非清代那種原制城樓,絕倒。

【舊城南門。內門額為南門】

【舊城南門。外門額為啟文】

【舊城南門上樓階梯】

【舊城南門上樓階梯】

【舊城南門城樓】

【舊城南門城樓】
走完南門,順著南門圓環,從海青工商後方的左營圖書館進入,這一帶的眷村(勵志新村)是已面臨被拆除的區域,趁今天得空,趕緊來看上一看。

【左營圖書館】

【充滿國旗的眷村巷弄】
眷村裡真適合躲貓貓(貓真的很多),隨便一騎乘便迷了路,莫名其妙接到必勝路的海青工商大門來,這裡,有塊考據過後的”遺址碑”,舊城西門的遺址碑。
恆春的瑯嶠古城是台灣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四座城門俱在,高雄居次,因為西門在日據時代的南進政策中,開發左營港口時被拆除了,後來市府以當時地籍圖考據設個碑記為念。

【舊城西門城址碑記】

【海青工商大門】
從海青工旁大門前的圍牆缺口進入,來到和台中彩虹眷村齊名的自助新村,這裡的故事很簡單,因為眷村即將拆除,有二位年輕女性朋友以青年專案方式,將她們申請的費用用來彩繪眷村並取名為眷村裡迷路。
因為眷村即將拆除,居民覺得無妨便由她們創作,結果引來許多部落客與愛好攝影者的廣為宣傳,愈來愈熱門,每次來,創作區域及作品又新增許多,但已和原創者無關,有些,甚至是居民及塗鴉客的作品。
幸而今天下雨,遊客數少了許多,可以悠閒的逛,但因是過午才出發,眷村裡的小市場已收攤,附近好吃的口袋燒餅也休息去了,殘念!

【眷村裡迷路。追逐】

【眷村裡迷路。早期作品之一】

【眷村裡迷路。近期作品之一】

【眷村裡迷路。很有名的騙系列】

【眷村裡迷路。追逐眷戀】

【眷村裡迷路。市場裡的肉攤】

【眷村裡迷路。隔壁是肉攤】

【眷村裡迷路。紀念章】

【男朋友?陳芬妮找你】

【眷村裡迷路。早期作品之一】

【眷村裡迷路。早期作品之一】

【眷村裡迷路。市場裡的水果攤】

【眷村裡迷路。近期作品之一】

【眷村裡迷路。反共愛國巷】

【眷村裡迷路。仙姑街】
如果以時程算,這裡早就該拆除了,已過了預定拆除的日期許久,所以有陣子根本不想繞進來,怕來的時候和紅毛港一樣,除了斷壁殘垣外,只留下心傷。
因為有陣子沒來,作品及彩繪區域又增加了許多,本是想近年關,來到眷村不定可見眷村媽媽們吊掛的香腸或是臘肉,今天這種天氣?少了遊客也少了這風景。
其實在自助新村裡(眷村裡迷路區域以外),有段個人猜測是當時西門的城牆殘蹟,回來找過些佐證資料,確實是,隨著自助新村的拆除,那這城牆呢?

【舊城西門殘餘城垣】
自助新村被左營大路分成了東西二側,東側一般稱為東自助新村,位在龜山與舊城北門裡,而西側的部份就叫自助新村;過了西門殘垣便進入了崇實新村的範圍,比較自助及崇實新村二處的眷村房屋型式及道路設計,便可知道當時入住的軍階差異性。
和崇實新村隔一條先峰路的自勉新村已拆除蓋了新大樓,引起爭議的是,大樓頂樓便可鳥瞰左營軍港,讓國防戰略位置曝了光,但?當時的營建執照是怎麼核出的呀?大樓建好後才爭議?建商哪願吃這悶虧!
既然左營的眷村已是拆建在即,那今天就得多走點地方,順道記錄故事,不然,只消怪手一部,一夜之間就可以拆掉一處建物,留下的,除了訝然外,還有更多的喟然!
先峰路到介壽路,左轉,進中正堂去,左營地區目前唯一還在營業的電影院(聽說也將歇業),左側原自勉新村舊址上的新大樓,若位在美術館、農十六地區很適合,但蓋在仍充滿軍事味道的區域裡?有種說不出來的奇特風味!

【左營中正堂】

【左營中正堂】

【左營中正堂公園裡的裝置藝術】
介壽路回騎準備去造訪下一個景點,想到,左營公車站附近公園那根紀念碑,它到底是幹嘛用的?進出左營從未曾去了解它是紀念什麼的?而這類的紀念碑隨著都市開發及民意,哪天會不見也是未知數,市區中央分隔島上的一些精神標語、紀念碑不也就是這樣不見的。

【崇實新村入口。崇實招來XD】

【氣壯山海。海軍將領殉難紀念碑】
看完馬上又忘記了,呃,不太相關很難有好的記憶方式入腦,紀念的人?題碑的人?完全不瞭他們的事蹟?而碑上的字?嘛係咧落漆……
不囉唆,往下一個點去,走在地人才會跑的路線「介壽路10巷」,這是一條單行道,只能通行二輪車輛,對自己這種不愛走大馬路的個性來講,是絕對適合、絕對合適的。

【介壽路10巷】

【介壽路10巷】
介壽路10巷騎到底會到左營的廍後地區,看到海平路時,別急著騎,路旁的民宅就是左營地區的三進古厝–薛家古厝。
薛家古厝是高雄地區保存仍完整的三進三落古厝,雖然難免因子孫的居住問題而有部份改建,但大致上仍維持了它的完整性。
古厝裡仍有後代居住其間,參觀時請尊重住戶,就算子孫團結的把古厝保持了完整性,仍需保有基本的隱私與尊重,這是對屋主、對自己及對將來參觀的朋友基本禮節。

【海平路薛家古厝。第一進。門額河東】

【海平路薛家古厝。第二進。門額梅魁】

【海平路薛家古厝。第二進。右內護龍上的舊式水塔】

【海平路薛家古厝。亞字磚窗】

【海平路薛家古厝。第二進。左外護龍安之居】

【海平路薛家古厝。第三進。門額河東】
薛家古厝特別的是它非是一氣呵成,而是歷經了三代才完成,每一代興建一進,也幸而都更時沒動用到這塊土地,能看到現在樣貌,子孫之團結也是值得我們借鏡的。
要進入古厝的二、三進,從第一進進入並不適合,由海平路58巷的巷弄裡就可以進入(請牽車通行),管理薛家古厝的「薛氏文教基金會」(薛氏宗祠)也位於此。
在這裡,第三進的巷弄裡竟也有塊木製劍獅,呃,今天已在高雄地區已看到二隻劍獅了,莫非,台南安平的劍獅在呼喚我去做更新?(關於厭勝物劍獅的相關記錄,請參閱本文安平劍獅傳奇)

【海平路薛家古厝。劍獅】
回到海平路,看見海富路後左轉(這裡是平面自行車道),明德國小,電視劇「倪亞達」的主場景之一,劇中主人翁多是這國小裡的學童,學校對面的自立新村,一樣被拆建成了集合住宅大樓。

【明德國小】

【已不多見的精神標語。遠方為自立新村舊址】

【海富路】
走海富路是因為過了明德國小後,這裡有更多眷村(該另開版做眷村單車之旅的),畢竟自己不是眷村子弟,對於眷村名稱無法如在地人那麼清楚,只有看見門牌時才知到了哪處眷村。
對自己來講,把這一帶通稱為「四海一家」,因附近有處海軍的住宿中心及餐廳(類似國軍英雄館),因名稱就叫四海一家,所以習慣這樣稱呼這裡。
周圍有幾處運動場地,操場、籃球場、活動中心等等都有,加上行道樹皆已成蔭,在年少時,常和死黨們騎著機車就來這裡談未來、談現況,擁有的,不止是眷村文化,還有自己的年少歲月記憶。

【四海一家】

【四海一家】

【四海公園。練習Off-road】

【海韻營區開標室】

【左營活動中心】

【四海公園】
沿著四海一家前的海景街騎乘,這一帶眷村有明德與建業,這裡的房舍格局感覺官階又和自助、崇實不同,更加獨門獨戶的前庭後院,且屋舍更大。
一直很喜歡這裡不是因為眷村,而是有部份的門舍是有衛兵站哨的,所以閒雜人等會被關注,安靜而靜謐,加上眷村年代久遠,庭院裡花木扶疏及綠樹成蔭,來此,總有偷得浮生半日的悠閒。

【海景街、海功路上的圓環】

【明德新村】

【建業新村】

【海富路上成蔭的行道樹】
不行再往下騎乘下去了,若再去造訪合群與自治新村,就會想順道去世運主場館,然後是右昌地區……這樣會沒完沒了啊(抓頭)。
繞回海富路再回四海公園,在【旗鼓相當】一文中提到四海之家歷史建築,在對鼓山國小旁的四海之家還搞不清楚前,心中一直納悶著?為何它和四海一家有關係?等搞清楚後,才知是自己馮京當馬涼,四海”之”家和四海”一”家,真素傻傻搞不清齒溜……
走實踐路往軍校路方向前進,這裡,有個自己很陌生的地方「臺灣豫劇團」,對於豫劇?自己一無所知,完全無法扯上關係,倒是它對面的中山堂,也曾是左營的戲院之一,歇業已久。

【臺灣豫劇團】

【左營中山堂】
中山堂附近本有個海光游泳池,這裡一般稱為大海光,以別南門圓環附近的海光俱樂部(小海光),據傳,海光泳池是一座很標準的泳池,是許多兄長輩練習游泳的好地方,它會關閉是因為海軍有太多營區及軍種,阿兵哥嘛,年輕氣盛,裡面游個泳也可以找架打,一打便成了群架,就被關閉了,目前泳池已拆掉成了立德國中的校地之一。
開始回騎,由軍校路接西陵路,這裡舊稱「上海街」是以軍用品社集中的街道,在男孩初成長成為男人的時期,總會呼朋引伴來此採買自認可以顯現男子陽剛氣息的衣飾配件,年紀愈大,卻愈想扮回男孩,這人生吶!

【西陵街】
西陵街本是一條不寬的街道,加上專售和國軍相關用品等,不管假日或是所謂的散步假時段,街上都是人,便也存在了間戲院(不清楚是觀光還是清水,年代太遠),隨著道市計劃,街道被拓寬及開路通過,加上國軍人數的銳減,早已不復當時的榮景。

【上海街。西陵街軍用品社】

【上海街。西陵街軍用品社】

【戲院遺址】

【西陵街巷弄裡的舊書攤】
西陵街到廍後街42巷,轉個彎,準備穿過左營大路接店仔頂路,路口有二家楊桃湯,個人是較偏向其中一家,只要騎單車到左營,就會想辦法”順路”的經過,今天,依舊順了路,還加碼買了大杯的,喔~~吔!

【楊桃湯】
正買著楊桃湯,撇見對面有個土黃色的建築物,一看,就是日治時代的建物嘛,有五開間耶(五棟樓),屋身立面上還有「三樓冰茶□」(應是三樓冰茶室,因為側面有立體□□冰茶室,還有什麼樓高雅座等等廣告)、「黃」及掉落看不出姓氏的立體字等,嘖,這裡,該有故事的,但,自己不知道,哈。

【三樓冰茶室】
騎進店仔頂路後,看見店仔頂街轉進去,來到左營角頭廟之一的「慈德宮」(舊稱店仔頂廟),主祀天上聖母,在這一帶可以看到左營一些路名的有趣現象,慈德宮所在為店仔頂街,另一有條路為店仔頂路,而店仔頂以謝姓為大宗,某位號稱「出國深造」好幾年的主持人便是出身這裡。
關於左營地名,以狹義的舊部落來講,約略分為左營、埤仔頭、店仔頂、廍後、洲仔、菜公等地,每處便有自己主祠的角頭廟宇,從街道名稱或廟宇門額可判別出屬於那個角頭區域。

【店仔頂街】

【店仔頂廟。左營慈德宮】

【店仔頂廟。左營慈德宮】
再回店仔頂路,店仔頂街最後是會接到左營大路上,不過是往北而去,實在無法將枝節分散過多,只好再回到店仔頂路上,開始進入左營的角頭廟宇探訪,舊城城門及眷村的尋訪,暫告段落。
順著店仔頂路來到鳳邑舊城城隍廟(又稱舊城城隍廟或左營城隍廟),鳳邑,指的是舊城的鳳山縣(邑為縣之意),它是僅次於台南青年路台灣府城隍廟,台灣第二官封城隍,所以廟的地位可見一斑。
偏題一下,關於城隍,祂和土地一樣,是一個職稱,沒有固定人物擔任,不像媽祖是林默娘,保生大帝是吳夲這樣。
所以在聊齋中,那些好心的故事人物最後都會去某處擔任城隍一職,再同另一人物約定某年某月前往該地作客云云。
既然祂是官職,那麼,就有一定稱謂及職稱,在明朝,城隍階級封號是依:京師城隍(王爵,福明靈王)、都城隍(公爵,明靈公)掌管省、府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府、州城隍(侯爵,靈佑侯)掌管州、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剛好是「王、公、侯、伯」。
這階級封號基本上是不變的,到了清代,民眾一般把城隍歸類為: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理論上,台灣城隍位階最高是台南的台灣府城隍,祂在明代為承天府城隍,稱為威靈公並無不可,可是,目前台灣城隍位階最高的是新竹城隍,祂是都城隍,封號也是威靈公。
新竹城隍本是淡水廳的縣城隍(清代新竹是隸屬淡水廳的),在清代因種種因素被加封變成都城隍,可是,台灣府城隍(台南還有台灣縣城隍)及二次戰後建立的台北市武昌街台灣省城隍廟(祂是民祀)皆認為是掌管省級的最高城隍,故也稱為威靈公。
而嘉義城隍廟本也只是縣城隍(諸羅縣),後也因種種因素被追封為州城隍,成了綏靖侯,被爭議的是新竹城隍廟及嘉義城隍廟皆是所在縣制沒有升格,城隍位階卻追封升格了,台灣省城隍廟則是二次戰後民祀,非官封,只有舊城城隍廟仍舊守著祂的封號「顯佑伯」。
外出旅行看到台灣各地有些城隍廟自封為威靈公時,心中實在覺得毛毛的,廟方到底知不知典故啊?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別人有我也要有,因為自己略懂這些典故,難免就會對廟的靈驗度打個折扣。
好,再回舊城城隍廟(比較喜歡這樣稱呼),因舊城城隍廟歷史夠悠久,所以廟中許多文物都是古蹟了,尤其是專司出巡的軟身二城隍,約略和人等高,相貌堂堂,百年以上歷史。
一般廟中坐殿為主尊神(大城隍、大媽祖等),所以通常會另祀一尊次神明(二城隍、二媽祖)專司出巡明察暗訪之用,舊城的軟身二城隍便是專司出巡遶境,隨著祂的百年歷史,廟方另仿刻一尊軟身二城隍替代出巡。
舊城城隍廟約略三年就會有次大活動,2008年那年還辦了全省城隍大會師,全台各地的城隍幾乎都來了,熱鬧非凡,那年有幸恭逢其盛,印象仍是深刻。
而去年,就只有簡易的遶行了興隆庄內各境,為了這個,當時還特別騎了單車隨行遶境,那幾年,個人失心瘋的愛上台灣地區神明遶境活動呀(相關記錄可參閱此二篇台南本淵寮朝興宮己丑年五朝清醮慶成祈安大醮普渡植福、己丑年屏東新園新惠宮媽祖巡鄉遶境活動)。

【鳳邑舊城城隍廟】

【鳳邑舊城城隍廟】

【軟身二城隍遶境。勅封顯佑伯。2011.01.08 內惟千光宮】
店仔頂路過舊城城隍廟變成了埤仔頭街,表示進入了埤仔頭的角頭了,埤仔頭街沒多久又有一條道路出去,埤仔頭路;很有趣的道路名稱,含有「仔」皆是舊地名,而街又比路更古老。

【埤仔頭街、店仔頂路】

【埤仔頭街、埤仔頭路】
不往埤仔頭路去,那是通往左營大路及去埤仔頭菜市場(左營第二市場)的方向,今天沒打算去那邊尋覓美食,暫時休兵。
埤仔頭街繼續前行就來到鎮福社前,路線,總算重覆了,走勝利路轉蓮潭路,開始真正的環潭自行車道探訪。
可,路線才剛始,就會遇見蓮池潭畔的第一間廟宇–慈濟宮,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吳夲(廟於前幾年起新廟落成),民間通稱祂為大道公,大道公為天界醫神,故民間有流傳祂治龍睛、醫虎喉傳說,也因為這樣,通常祀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廟前龍虎堵多以這二故事為表。
也因為大道公有治龍睛(話說有條龍患了眼疾,藏身於客棧牆上,大道公當時尚未得道,只道說這條龍怎麼有眼無神,隨手拿起毛筆一點,龍便騰空飛去)、醫虎喉(有一黑虎肆虐,殘殺百姓為生,有天合該倒楣,被腿骨卡住喉嚨無法吞嚥,救助於吳真人,但吳真人說我了救你不等於殘害百姓,黑虎答以從此不殺生並願為其坐騎腳力)之說,慈濟宮便興建了龍虎塔成為蓮池潭週邊的著名景點。
大家知道龍虎塔,也知要進龍虎塔得由龍口進虎口出,可是,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龍虎塔和進慈濟宮的龍虎堵方向是相反的!
那是因為龍虎塔的設計就已配合了慈濟宮的青龍白虎位置,站在龍虎塔的入口不是和保生大帝所看方向相同嗎?很有巧思的設計呢!

【龍虎塔】

【左營慈濟宮】

【龍堵。治龍睛】

【虎堵。醫虎喉】

【慈濟宮望向龍虎塔】

【憨番擔廟角】
在慈濟宮有所謂的「大道公蕹菜把」俚語,整句語俚語應該是「店仔頂豬、埤仔頭戲、大廟厚牲禮、大道公蕹菜把」,講的就是中元普渡時,店仔頂廟的慈德宮,多宰豬公祭拜;埤仔頭土地公廟的鎮福廟則多演戲酬神;大廟則是元帝廟,普渡用品的牲禮之豐厚;而蕹菜把則因某年瘟疫,大道公特別降鑾吃空心菜(就是蕹菜)因而抑止,所以每年中元普渡時,居民便會特別於供桌上以空心菜祭祀。
因為這個傳說,左營地區還有某家糕餅業者推出「大道公平安餅」,以空心菜汁為底去製作;因大道公為天界醫神,廟中本有藥籤,隨著民智漸開及健保規定,沒有執照是不能開處方箋的,所以,廟方已把藥籤取消,改以青草茶替代。
每年十月左營的重頭戲便是萬年季,為期九天,這九天裡會製作一頭火獅遶境興隆庄地區,火獅指的便是慈濟宮保生大帝的坐騎黑虎將軍,在這九天裡巡庄遶境平靖地方,最後一天於風景管理區附近碼頭火化回仙庭繳令(個人是每年都會報到,拍該年火獅,已累積了六隻之多)。
慈濟宮前的木棧道特別畫了一部份為單車道,不過,這裡內地遊客愈來愈多,騎單車,自己真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畢竟,行人優先。
也因蓮池潭老被笑沒有蓮,所以龍虎塔附近圍了一區域植荷,以免潭沉水深種不出來。

【龍虎塔旁的荷田】

【環潭自行車道】

【湖中為五里亭】
剛離開春秋閣,路都還沒騎熟,又一間廟宇,祀奉關聖帝君的啟明堂,因為關聖帝君和孔老夫子合稱文武二聖,一人著春秋、一人讀春秋,於是,便於潭邊興建二座宮殿式樓閣,稱為春秋閣,和龍虎塔一樣,是蓮池潭畔著名景點之一。
啟明堂主祀為關聖帝君,旁祀為岳武穆王及延平郡王,標榜的就是忠孝節義精神;春秋閣邊一樣闢了處蓮田,寒流的冬天竟然還有粉色荷花將開,可見南部日照之強!

【春秋閣】

【春秋閣旁的荷田,還有將開的荷花】

【左營啟明堂】

【騎龍觀音大士像】

【啟明堂螭陛】

【啟明堂望向春秋閣】

【啟明堂俯瞰】
過了啟明堂,來到左營舊城國小,暫不沿蓮潭路走,沿舊城國小圍牆走,走左營下路;左營下路是新闢的一條道路,拓寬時拆了許多屋舍,皆是老舊三合院,其中有戶房屋,不知是諷刺還是什麼原因,留下一面屋牆,還有房屋殘餘未拆部份,以玻璃圈繞了起來,告知後代,這房屋是以什麼建材去興建的,當個鄉土活教材。

【只留下一面牆的房屋】

【房屋建材教材】
舊城國小原為高雄孔廟,後於蓮池潭北岸另蓋孔廟,這裡只留了個崇聖祠及碑林,因為崇聖祠就位於左營下路這邊,學校在這裡開了個校門,由這裡輕聲進入以免打擾到學校上課。
說起舊城國小,印象中它和鼓山國小還有那個國小是被史蹟工作者提告的(真的是按鈴申告提出訴訟),因為左營下路拓寬時,它們也要把崇聖祠還是哪給拆了,三級古蹟耶,這樣玩,所以被史蹟工作者以毀損古蹟給提告了,校長還被教育部給關注了,公務人員身纏官司是很大的瑕疵。

【位於舊城國小內的三級古蹟,崇聖祠】

【崇聖祠前的螭陛】

【崇聖祠後的碑林】

【三級古蹟崇聖祠】

【舊城國小校門前的蓮池潭與四神獸】
就這樣順著左營下路騎,會來到元帝廟,它是蓮池潭邊繼龍虎塔、春秋閣後,另一景點北極亭的廟宇所在,許多不明究裡的民眾皆以為位於蓮潭路的廟宇是本廟,真真大誤啊!
元帝廟(俗稱左營大廟)主祀玄天上帝,民間稱之為上帝公,玄天上帝為北方主神,而北方色屬黑,五行屬水,以左營地理位置來看,是極適合上帝公的。
玄天上帝在民間傳說是屠夫出身,祂因是玉皇大帝動了凡念必須下凡受劫,以小指所化(所以玉皇大帝民間稱為天公祖),可是呢,祂本就是要回歸仙班的,所以有仙體無仙氣,當他領悟修道時,自戕的腸胃化為龜蛇(因為有仙體自然不會死,也因為是仙體,所以腸胃離體馬上化為龜蛇),龜蛇又是北方神獸玄武的圖騰。
當祂要收伏這龜蛇二將時,不知向那位神明借了七星寶劍(有大道公、有呂洞賓),收伏後又擔心龜蛇不服,劍也就無法歸還了,七星嘛,就北斗七星咩,北斗七星不就拱辰,啊拱辰不就舊城北門的外門額,這裡又位在北門以外(我真的超會扯的)。
仔細觀察一下北極亭中玄天上帝腳下所踏龜蛇,為玄武圖騰(玄武為龜蛇纏繞之像),以元帝廟所在位置面對蓮池潭,左為舊名蛇山的半屏山,右為龜山,中間為水的蓮池潭,怎樣,很搭吧(扯)。
北極亭上的石雕是三十六天官將,左文右武各十八尊,當時祂借七星寶劍時便以祂們為質押借劍的;再講點趣味事,在閩南語的俚語中有句「上帝公賭輸筊」,謎腳是「跌跤」,因為祂賭輸了嘛,只好拿龜出來抵押,把龜當掉抵押的「當龜」發音就是跌跤。XD

【左營元帝廟】

【元帝廟北極亭】

【元帝廟文天官將】

【元帝廟武天官將】

【玄天上帝像。2007.06.28】

【玄天上帝像,前面為文案康元帥(武案為趙元帥)。2007.06.28】
因為是騎單車不能太招搖的就把車給牽過北極亭,其實北極亭裡還有幾個有趣的地方,一是玄天上帝像下方有隻活的楓葉龜,說是從蓮池潭捕撈到的,背甲有凹痕,成了許願池的投幣點,另一側則是蛇狀珊瑚礁,總之呢,就是把玄天上帝的故事發揮到極致,另外,在亭下的潭面有塊台灣地型的人工小島,常會被忽略掉。
註:簡單來談一下五行八卦好了,它並不難,是江湖術士把它搞複雜化的;五行一般唸為「金木水火土」,可是,如果唸為「木火土金水」時就很好記憶了,因為這樣順序是五行相生,相隔一個則為相剋,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
當五行對上十天干與四方位時,東方青龍甲乙木、南方丙丁朱雀火、中央戊己勾陳勝蛇土、西方庚辛白虎金、北方壬癸玄武水。
八卦取象歌為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巽為風。
五行八卦嘛,八卦及五行中各有水與火,就一對一互搭去,這樣五行剩三,八卦剩六,剛好,一對二,陰陽分,於是乾為陽金、坤為陰土、震為陽木、艮為陽土、離為火、坎為水、兌為陰金、巽為陰木,簡單明瞭扼要(我有江湖術士資質)。
之前講過,左營有幾處靈穴,龜山是其一,但穴已被破,再來則是蓮池潭,以地方說法它是鯉魚穴(在台灣好像潭啦、埤啦、塘等的都是鯉魚穴),所以蓮池潭再怎麼興建建物也不能將蓮池潭一分為二,一條魚被這麼一切,鐵定死翹翹,春秋閣的五里亭與元帝廟的北極亭都只能算傷口而已。
繼續環潭,天府宮,主祀中壇元帥李哪吒,旁祀朱府元帥,在台南,府城人有個直覺,如果廟中供奉的大王爺為朱府元帥時,直覺得想到和鄭成功有關,因為國姓爺被賜姓朱,供奉時便以朱府元帥尊稱,這裡,不確定是否也是這樣?

【左營天府宮】
過了天府宮,蓮池潭西岸已騎乘的差不多了,近孔廟的位置,有文學步道(大驚),這個?是自己的死穴,文學是一劑催眠劑,只會讓我想逃,快酸~~~

【左營文學步道】

【蓮池潭】
這裡一樣有鴨子船的上岸碼頭(為何叫鴨子船出水處?好怪),這隻鴨子是藍色的,和光榮碼頭那隻不同,那隻是綠色的,不知高雄有幾隻?可以來個湊齊聖戰士換大型聖戰士遊戲。

【鴨子船出水處】

【鴨子船出水處。光榮碼頭。2012.01.04】
先別急進著孔廟裡,附近,也有間廟宇要去造訪一下,近年這裡也新闢了一條道路,孔營路,原有尊經國先生銅像不知哪去了,現在,命名為萬年縣公園,總算在左營找到一個和萬年縣有關的東西了。

【萬年縣公園】
萬年縣公園的一隅為「仙樹三山宮攤販集中市場」,顧名思義,這裡有間廟宇–仙樹三山宮,主祀三山國王,不過這幾年廟宇重建,尚未落成無法進入。

【仙樹三山宮】
關於左營地區,有個興隆內外里十三公廟的故事,這十三公廟分別是左營元帝廟、左營豐榖宮、店仔頂慈德宮、埤仔頭鎮福廟、洲仔清水宮、廍後北極殿、新吉莊北極殿、新莊仔青雲宮、菜公豐谷宮、內惟鎮安宮、內惟青雲宮、龍目井龍泉宮、覆鼎金保安宮。
這十三公廟(在台南稱為交陪境)只要其中一間廟宇有廟會活動或巡鄉遶境等,其餘十二間就會跟著陪同協助,此時,看廟會的樂趣就出來了,像是看這場廟會的先鋒宮是誰?其它廟宇派出的是開路鼓還是更多?而這十三公廟是共同管理舊城城隍廟的,所以,一定是百年歷史的軟身二城隍出巡。
每年的萬年季多為九天,由蓮池潭週邊的九間廟宇擔任,分別是慈德宮–主祀天上聖母、城隍廟–主祀城隍、鎮福廟–主祀福德正神、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啟明堂–主祀關聖帝君、元帝廟–主祀玄天上帝、天府宮–主祀中壇元帥、仙樹三山宮–主祀三山國王與清水宮–主祀清水祖師。
這二年因為仙樹三山宮重建而由其它廟宇擔任(火獅每天會停駐不同廟宇),有一年停駐點竟是蓮潭會館,令民俗愛好者大大不爽,它和萬年縣有啥關係?或者說,它和左營蓮池潭有啥關係,跑來佔位置。
仙樹三山宮附近為左營第四公有市場,俗稱哈囉市場,聽說以前常有半屏山的猴子下來哈囉市場搶東西吃,這裡,已離半屏山已不遠了。

【左營第四公有市場。哈囉市場】
久居左營的人都知道,只要聽到半屏山的山羌叫聲,左營地區就會有火災發生,所以有此一說半屏山的山神是一隻老山羌,聽說啊(聽說喔),這隻山羌常要游過蓮池潭到龜山去巡視,在游行途中不幸被一位姓蔣的抓到了,從此,左營姓蔣的便沒落了。
既然講到半屏山,講講左營第三處靈穴半屏山的事,半屏山較為人知的便是仙人賣湯圓故事,話說八仙中的李鐵柺覺得人心不善,特意化為老人前來左營兜售湯圓測試人心,一碗一元,二碗不用錢,結果大家當然是二碗吃完,屁股拍拍走人,氣的李仙人準備施法好好教訓這些貪心的人了。
此時一位婦人風火火的趕來給了李仙人二元,說小孩不懂事,吃了二碗卻不付錢,不可以貪,李大仙人笑一笑化做一陣清風而去,原本該受劫的左營就這樣倖勉於難,此時,大家抬頭一看,舊名蛇山的山頭少了一半,像座屏風,這就是半屏山的由來(吃的未免也太多了吧,半座山耶)。
可是,我聽到的故事是另一則,半屏山原為牛眠穴,山上因石灰地型有許多石灰洞穴,於是便有金銀棺的傳說流傳,話說有緣者便能見到,見金棺升官、見銀棺發財(大家都愛升官發財,那就多買棺材吧XD)。
隨著半屏山開採石灰做水泥後,金銀棺早就被奪走了,連牛眠都成了長眠,左營靈穴再失其一,若最後的蓮池潭鯉魚穴再破的話,左營就翻不了身了,因此,怎麼樣都不敢築長堤過蓮池潭,沒人敢承擔風水說這種責任呀!
終於,來到了左營孔廟,高雄左營孔廟是仿山東曲阜的孔廟配置,規模宏偉,面積號稱全台最大;關於孔廟,在明清制度中,只有縣級以上才可以設孔廟,所以即使像鹿港文風那麼鼎盛,也不能設孔廟只能設書院(文開書院)。
又因明清時台灣的行政編制是府、縣(無州),台南孔廟為全台位階最高(全台首學),遂稱為文廟,少稱孔廟;有趣的是,孔子週遊列國的意象被引用到交通部觀光局成了觀光局的logo。
參觀孔廟有幾處特點可看,除了一般的萬仞宮牆、櫺星門、泮宮、大成殿、東西廡外,孔廟的中門只有九月廿八日才會開放(廟宇一般是不能走中門的),而大成殿屋頂,除了一般的青龍寶塔外,會以二個或數個書筒(或稱通天筒)裝飾,這是因它是文廟,是讀書人的廳堂非祭祀廟堂,左營孔廟因是仿故宮的某殿建築便沒有通天筒,有機會前往台南孔廟或彰化孔廟時可以一觀。

【通天筒。台南孔廟大成殿。2006.08.12】

【通天筒。彰化孔廟。2007.07.21)
另外就是孔廟及祀奉關聖帝君(北部稱恩主公)的武廟是不設門神的,改以108顆的門釘(或稱乳鈕)裝飾,這108顆表36天罡、72地煞,孔廟本就不是一般廟宇不設門神是正常,武廟則因關聖帝君已是武將級神明,哪還需設門神護駕;這108顆門釘也要看廟宇規格而設,不是隨便就可以安置上去,只是……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隨便一座祀奉關聖帝君的廟宇便排了108的門釘,大誤啊!

【高雄孔子廟。泮宮】

【萬仞宮牆】

【孔廟前的自行車道】

【黌門】

【櫺星門】

【義路】

【大成殿。2007.06.28】
從孔廟旁的黌門沿自行車道騎乘,這裡,原本是左營圖書館,夏天清風徐來非常舒服,自然風,一付風簷展書讀的景象(還好沒有古道照顏色),後來圖書館被移至海青工商後,這裡有陣子改成孔廟餐廳,因營運不好歇業關門了,沒辦法,餐廳標榜有孔家餐及星級服務,但和民眾生活習性相悖,要不關門都難,不得汗衫、拖鞋進入,但會有多少民眾特意來此用餐啊,要星級,市區裡就有了,不就來此一遊的順遊消費,卻老被拒於門外或要求外帶;黌宮一旁的公廁則因面對蓮池潭,視野還不錯,好個觀瀑樓啊。XD

【孔廟公廁男廁】

【孔廟旁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上的地磚】
這次要探訪的景點多數已完成,準備打道回府,開始沿著環潭自行車道騎,蓮池潭北岸這邊有處「書香廣場」,當是配合孔廟風格,拍照時又看見那幾行「六度……」,火又上來,是哪位啊,拿著奇異筆四處流竄到處寫,寫了這麼幾條自行車道,每處都看的到,適得其反,真要大家修行默唸也不是這樣造成視覺公害,一看到就動氣,哪來效用,當眾生都是修者嗎,損害自己的功德林。

【書香廣場】

【環潭自行車道】

【鮮黃小褲褲(羞)】
來到蓮池潭東岸了,一旁的兒童公園裡有座高雄燈會的主燈,今天看到才有印象燈會有過這盞主燈,但它是哪一年的?主題是?這裡沒個解說牌,連主燈都快被下面種植的樹木給淹沒了。

【某年高雄燈會主燈】
這附近,一樣做了條景觀橋到孔廟(姑且稱之為孔廟景觀橋好了),站在橋上,是天候關係嗎?感覺半屏山變小許多了?景觀橋連到孔廟的地方則是一畦的白荷田,這季節非荷季,只餘殘莖敗葉,夏天時,拿本書不翻閱的坐著吹風賞荷,好個附風雅俗的偽文青吶。

【孔廟景觀橋。遠方為龜山】

【孔廟景觀橋。遠方為半屏山】

【孔廟景觀橋】

【孔廟景觀橋】

【孔廟景觀橋】

【孔廟景觀橋】
蓮池潭東岸以前多是菱角田,現在則大部份是洲仔濕地公園範圍,所以住家並不多,自行車道到這裡的便以裝置藝術、碼頭呈現城市風貌。

【鳥人座椅?作品名稱:棲息】

【逐風太保?作品名稱:悠遊三太子】
再來,是這次漫遊路線中最後一處探訪廟宇–洲仔清水宮,主祀清水祖師,廟宇在多年前經整修,已少了點古樸味(廟埕地上尚有舊廟的銅鑄舊照),頂樓的石雕清水祖師座像特意不加修飾,因頭冠關係,常被誤認為地藏菩薩(大誤),而廟前二座麒麟金爐碩大無朋,和一般廟宇的獅爐又不太一樣了。

【左營洲仔清水宮】

【清水宮舊照】

【蓮潭邊的碼頭。風帆訓練地】
總算,終於回到翠華路景觀橋了(呼),牽車過橋,再從原路回到菱角田木棧道,走新莊路接市區的博愛路自行車道,接近下班、下課時間,應該,會有有趣的事(有咩可看)。

【翠華景觀橋。牽車而上的車友】

【翠華景觀橋。蓮池潭風景區】

【翠華景觀橋。遠方為柴山】

【翠華景觀橋。北上區間車】

【翠華景觀橋。南下自強號】

【菱角田木棧道。高雄踩風自由行。遠方為左營車站】
咩?是很多,但沒空看,市區的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共用,這時間行人優先是應該,可是,騎乘下來,障礙超多,不是被行人,而是一些天兵的設計及佔用自行車道的車輛,車主還給我白眼,害自己心虛以為做錯了什麼事礙到了人家……

【佔用自行車道的汽車,車主相當霸道】

【漢神巨蛋】

【漢神巨蛋】

【高雄巨蛋】

【博愛路自行車道】

【裕誠路口】
博愛路這裡的自行車道是騎人行道外側,內側供行人使用,因公車站牌關係,民眾必須走到自行車道上來,再來則是文信路麥當勞附近因商店較多,機車就整排停在自行車道上,人行道上再圍了堆聊天學生,只好道歉再道歉的請用路人借行。
捷運巨蛋站外則是那位仁兄的”好”點子,把好幾盆的花卉擺在自行車道上,呃,我到底要怎麼騎才是對的?真是騎到有點挫敗……
每隔一段距離,便有自行車停車架,可是,自行車一旦停放在車架上,車道便給佔掉了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是我表演騎車技術?

【捷運巨蛋站外佔了自行車道的花卉】

【文信街麥當勞前】

【捷運凹子底站】

【佔了2/3自行車道的停車架】
騎的不是很愉快,我想快點結束漫遊回家,在這種快接近交通尖峰的時段,自行車變的很不安全;博愛路景觀橋下等紅綠燈通過,明明有紅綠燈及自行車道,用路人?不禮讓,很想問市府,上方的景觀橋若不能通行自行車,下方的交通狀況如此?那,推自行車道是喊口號嗎?

【博愛路景觀橋下】

【博愛路景觀橋下】
有驚無險的通過危險路段博愛路,沿愛河之心自行車道騎回寶珠溝,回到起點,又是個漂亮的終始,結束這次漫遊,回程路上再去拜訪了個單車界前輩,他聲聲喚說自己都不約他騎乘,他早上都有空的(所以今天騎下午),快下追殺令了,趕緊去安撫了他老人家!

【愛河之心自行車道】

【愛河之心自行車道】
整個城市漫遊系列至此告一段落,自己預計的最後一條路線本是曹公圳,結果陰錯陽差讓左營成了最後一條。
然後,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首篇是【發現幸福川】,末篇為【萬年縣傳奇】,哇哈,好有畫面,我也會博古圖嘛,「發現傳奇」、「幸福萬年」、「川正引縣(穿針引線)」,哈,我果然具有江湖術士資質,唬爛嘴!
城市漫遊全系列,結束,感謝大家不吝的點閱及回應,也替自己留了點單車記錄,接下來,當然是,過好年、好過年,幸福萬年去!喔吔(歡呼)!
~港都大叔 2012.01.13
小記:
將已發表的城市漫遊系列諸篇,收錄在此城市漫遊–港都自行車道。
一系列的城市漫遊下來,原高市的行政區就剩南北二端的楠梓與小港區沒有造訪到(楠梓會挑後勁、右昌,小港則是鳳林、紅毛港)。
一來是這二區路途離的較遠,在年關將近的現在,無暇前往;二來這二區的自行車道及故事也是自己較不熟悉的區域,不宜自曝其短。
且這麼幾條自行車道記錄下來,已是力有未逮,就待其它車友接棒繼續顯現高雄之美。
不止楠梓、小港二區,還有合併後的其它行政區,如衛武營到澄清湖的雙湖之戀,林園到大樹的高屏溪畔自行車道,美濃–旗山的原鄉之美,大寮、橋頭的五分車探秘等等。
故事?是待挖掘的!路線?是待探索的;鄉鎮城市的單車漫遊,前景,仍大有可為!
~港都大叔 2012.01.21
◎ 【城市漫遊系列】延伸閱讀:
01.【城市漫遊首篇】發現幸福川。
02.【城市漫遊二章】寶珠與同盟–一段逐風的愛。
03.【城市漫遊三章】愛河探源~九番埤下的高雄川。
04.【城市漫遊四章】心源驛馬~打狗懷舊驛站探尋與臨港線自行車道。
05.【城市漫遊五章】飲水思源~曹公圳。
06.【城市漫遊六章】旗鼓相當~鼓山哈瑪星與旗津雙塔。
07.【城市漫遊終章】迷路原為看花開~萬年縣傳奇。
08.【城市漫遊番外篇】夜的獨白–港都自行車道午夜特輯。
09.【城市漫遊加映場】花信有期–港都自行車道行道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