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家門後仰望天空萬里無雲

↑三多商圈的新光三越三多店及太平洋SOGO百貨三多店,而這裡的前身原本是唐榮鐵工廠。

↑百貨公司斜對面的興中夜市,同學、同事都很羨慕我家在商圈旁,說這樣子可以常常來逛街orz,誰啊、誰會沒事常常逛街啊?不過生活機能非常好倒是真的。

↑三多商圈的另一家百貨公司─大遠百,特色是與捷運系統共構,這家是“遠東系列”在高雄的第四家百貨公司,第一家遠東百貨是在五福、大智路口(沒記錯的話那裡已經夷為平地了),第二家就是現址原本為二層樓建築物的“遠東愛買購物中心”,第三家遠東百貨在火車站前公車站的左側(早已人去樓空)。

↑沿著中山路的自行車道向北走,途經興中路,這條特色街道是以販賣花卉聞名。

↑途經四維路分隔島─木棉花林。

↑這裡原本是監理處的側門(中山路)。

↑不過在遷往安康路後這裡改建成為警察局了(大門在苓雅路)。

↑悲情的大統百貨公司,該店在1995年10月29日毀於火災,我永遠記得當天碰巧經過那裡,遠遠就看見天空滿佈黑煙,童年的許多回憶(如每次搭乘既期待又怕傷害的高雄第一座透明電梯)隨著這把無情火永埋心中。因家族產權,地製法新規定的容積率問題,及對於採取重建或修建模式重新營業引發爭議。直至2006年拆至剩下4層樓並以「大統262」的名稱重新開業;因營運狀況不佳,在2008年關閉重整,2010年2月以「大統五福店」的名稱開幕,以餐飲娛樂為主的商場,並且在「舊大統」的原本電梯位置,重新打造一部透明電梯,且可眺望新堀江商圈街景。

↑如今只能從舊照片來憑弔舊大統百貨公司。

↑大統百貨公司美麗的夜景不再。

↑大統百貨公司斜對面的“前高雄市長陳啟川先生舊居”,不過已經變成停車場。

↑前高雄市長陳啟川先生舊居蟬聯多年地段王(五福、中山路口)。

↑大統百貨公司對面的“城市光廊”。

↑城市光廊的裝置藝術。


↑城市光廊旁邊原本是扶輪公園之告示牌。

↑心手相連。

↑以螺帽為設計元素。

↑球體內有燈泡,符合城市光廊之要素。

↑中央公園一隅。

↑鴨子戲水捏。

↑薑母鴨(大誤)!是紅面番鴨啦!

↑悠游。

↑整個公園就這個網球場沒變動,其他像體育館、體育場、游泳池、溜冰場、籃球場等全都不見了。

當年公園內景物之空中鳥瞰圖。

↑中央公園一隅。

↑捷運中央公園站主體。

↑離開中央公園繼續往北走,民生圓環內以教室為主題的花藝設計。

↑捷運美麗島站出入口。

↑白天的六合夜市就跟一般街道沒什麼兩樣,每到華燈初上商家便開始忙碌起來,此時遊客擁入萬頭攢動好不熱鬧。

↑另一條特色街道:中山路婚紗街。

↑中博高架橋,因捷運施工之故把中博地下道封閉改建中博高架橋。

↑1987年(民國76年)10月10日,中博地下道通車典禮。開通後有效疏散民族、自立兩座陸橋及中華地下道進出市區之車流。

↑沿著中博高架橋旁的道路往火車站前進經過“幸福川”中段,幸福川是一條位在高雄市境內的小型河川,全長約5.3公里,都市計畫上稱為二號運河。河道兩側為即為高雄市的河南路及河北路,上游河段延伸至苓雅區,至民族路以上河段目前是加蓋的狀況;過民族路後未加蓋,並延三民區南邊界注入愛河。 高雄市政府於2010年至2011年在幸福川下游未加蓋部分進行再造計畫,以改善河道景觀及沿途環境,幸福川於2010年11月2日經由民眾票選正式命名並通水。

↑高雄火車站落成於西元1941年(民國30年)年,它的歷史價值在其為一典型的帝冠式建築(意指屋頂像唐代建築的尖頂,就像戴了一頂冠帽一樣)。高雄火車站的建築,不論在主要的架構上或雕飾上面,均為典型的東、西方融合。西元2002年(民國91年)8月為配合三鐵共構工程,向前移動82公尺(目前所在位置),預計八年後遷回原址,闢為願景館。

↑民國70年左右的高雄火車站。

↑火車站旁的長明商圈另一條特色街道:長明街─本市最大的成衣集中地,後來因為人潮多、商圈的集中,陸陸續續的一些電子行的商店也逐一的在長明街一間一間的建立,因此也成為高雄是最有名的電子街。

↑整個火車站因施工所以建築物紛紛遷移或改建,就只有公車站沒變動。

↑轉往西走到另一條特色街道:三鳳中街─高雄市最大的南北貨批發中心。


↑三鳳中街內其實非常狹窄,目測大概只有三公尺寬,農曆年前的採買人潮總是讓人寸步難行。

↑離開三鳳中街想說就沿著以往的記憶走自立陸橋下的地下道來橫越鐵路,橋下整排開了二、三十年的五金行依然“健在”。

來到地下道的入口當場臉上三條線,竟然封閉了!看來應該是鐵路地下化之故吧。

↑沒辦法只好往回走陸橋了,由陸橋上鳥瞰鐵路的確是在施工。

↑下橋後位於右側的後驛商圈,這裡的安寧街也是特色街。

安寧街有南部五分埔之稱,發展雖然晚於長明街,但目前已有近300家店舖集中於此,密度相當高。安寧街也是以服飾批發為主,但與長明街略有區隔,除了店家裝潢較具時尚感之外,販賣的服飾也具流行性的年輕女裝為主,另約有20多家童裝店,及零星的媽媽裝、男裝及嬉皮裝等店,價格非常便宜,一百元就可以買到款式新穎的時髦衣裙,相當適合腳力充沛的瞎拼族來逛逛。

這裡原本是高雄客運總站,但在物換星移下已經變成遊樂場、餐廳了。(目前還有班車停靠,但已降為招呼站)
繼續從自立路北上來到光之塔,本來想拍照存證後沿著高雄圳再來說故事,結果慘劇發生了─相機的電池掛點,前一刻還好好的竟然就無預警的給我罷工,出發前還是滿格的說,難道副廠的電池都是如此嗎?唉~~
沒辦法還是得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走......由於無法再記錄只好改變行程轉往柴山off-road,半屏山只好擇日再接續前往囉。
後記:
明明就是輕鬆的騎騎腳踏車幹嘛搞的像懷舊之旅,因為日前港都大叔po了一篇【城市漫遊】–發現幸福川!之遊記,文中提及部份景物的變遷引起我的共鳴與回文,之後無意間又發現我就讀幼稚園老師的部落格,文中老師所述:「都會的變動太快太徹底,一點往日的痕跡也不留下讓人無處憑弔」。看完後真的是心有戚戚焉,於是就種下了懷舊的種子,盡我所知留下記錄,因為只是單純的記錄性質所以並沒有打算走吃吃喝喝的行程,另外,未把單車入鏡真是一大敗筆,因為用力騎兄的秘笈:“必須與單車合照,這樣才符合單車遊記的精神”。不過我個人不喜歡自拍捏(羞)真糟糕!最後,文中的舊照片及部份文字引述取自“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及網路搜尋。
*******************************************************************************
*******************************************************************************
12/31更新
延宕近一個禮拜今天總算可以把這難產遊記給完成,否則“欠過年”可就難看了,看圖囉......

↑一出家門,哇啊、陰霾的天空,應該不會下雨吧?

↑疑~~不是該把場景拉到光之塔嗎?沒錯、本來應該以光之塔來開場,可是騎到自立路橋時雄雄想到上一趟來這裡竟然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把一個古蹟給lose掉。

↑所以先從橋下過去吧。

↑穿越橋下。

↑騎向三德西街。

↑右轉三德西街90巷。

↑騎到巷底當場臉上三條線,那

根據台鐵的資料,三塊厝站目前為高雄市內唯一僅存的日式木造站房,不但見證了近一世紀的高雄鐵道發展,更見證了高雄市的繁榮,台鐵在接收三塊厝站後,一直使用該站到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停止該站貨運業務為止,四年後則正式將該站列入「廢棄站」,不再使用及維修。

↑只是為什麼會有這修復工程,剛剛上網查了一下:原來自一九九○年被台鐵廢棄後,一直年久失修至今,附近的居民不滿台鐵一直不處理已被列入市定古蹟的該車站,“深怕那一天一覺醒來就垮了”!對於民眾指責近一百年歷史的三塊厝火車站古蹟,卻任其荒廢,負責維修的台鐵工務段表示,已經編列預算一千六百多萬元進行維修。

↑從圍籬往內看,雖然是遲到上個月才動工,但至少政府願意維護古蹟,只希望完工後還能維持原汁原味。

↑接下來場景終於來到光之塔了,延續上次的行程再出發囉。

↑垃圾船?應該跟陸地上的掃街車是同樣的工作吧。

↑既然在這裡遇到“垃圾船”就順便拍兩張吧。


↑繼續沿著愛河支流往東騎來到愛河之心,一樣也拍兩張吧。


↑同場加贈先前所拍攝的色溫一張。

↑轉往博愛路自行車道北行,疑~~今天怎麼那麼多人在騎腳踏車,而且還有員警在管制交通?喔~~哦、原來是今天是“轉動台灣向前行”。

↑途經東門路的“遺址”特地轉過去緬懷一下(明誠路端),這條東門路可說是一條古道,過去為鳳山縣舊城(今左營)與鳳山縣新城(今鳳山)之聯絡道路。但因都市計畫及道路重劃等故,現今東門路許多路段已經消失,呈斷斷續續之貌。以往從家裡(灣仔內的“萬客隆”附近)出發到左營,走灣興街經過“朝陽木業”後就是東門路了,道路兩旁盡是稻田或是菱角田,在這裡騎車猶如置身鄉間一般。

↑東門路博愛路端,除了這一小段外,僅存的另一段則在瑞豐夜市旁。

↑瑞豐夜市旁的東門路,雖然中間也被幾條道路給截斷,但以鼓山區域來講,這一段則保留比較完整一直延續到鐵路旁,而原本這條路是有設置平交道,過平交道後即為大義國中,不過現在已經封閉改由華榮路所設置的平交道通行鼓山、左營兩區。

↑續行來到左營火車站對面的“菱角田木棧道”,恰巧這裡也是“轉動台灣向前行”所騎經的路線,拍一張吧。

↑菱角田木棧道。

↑菱角田木棧道旁的路標。

↑由左側上蓮池潭陸橋。

↑蓮池潭陸橋。

↑人啊真的是不能烏鴉嘴,唉~~果然一語成讖,還在橋上時竟然飄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趕緊找個騎樓躲雨,實在很無奈,看來真是好事多磨,今天的半屏山應該又是殘念了,唉~~,等了近半個小時看雨勢已經趨緩,但路面濕漉漉的半屏山上恐怕也好不到那裡去所以決定不上去了。

↑好吧、另覓去處,到自助新村“迷路”去吧。

↑雖然天雨仍然擋不住遊客的造訪。



↑到此一遊!

↑接下繼續來尋蹟吧,本來應該走馬卡道路結果忘記走錯到九如四路,沒關係、沒影響啦。

↑再來左轉華安街。

↑過了這個平交道就是原本“林商號合板”的廠區。

↑還有部份廠房遺留下來出租做為倉庫使用。

↑繞到後面,殘破的遺蹟。

↑殘破的遺蹟。

↑這裡是青海路,而這個位置以前也是某木業工廠。

↑中華藝校,不過它還有個舊校名─“建功中學”,當時是職業學校而且旁邊有個“內惟埤”,不過在換人經營後才改制為中華藝校(父傳子)。

↑當年建功中學只有南校區這棟。

↑中華路底的中都溼地公園,來到另一個遺蹟的證明,這些木業工廠皆沿愛河支流兩岸設廠,因為以前原木自外國進口後,由拖船經愛河拖回自家廠區。

↑當年拖船經愛河拖回自家廠區的景象,圖中這座橋樑為因應中正橋改建,由工兵部隊所搭建的倍力橋。

↑當年拖船經愛河拖回自家廠區的景象。

↑當年拖船經愛河拖回自家廠區的景象,而這座橋便是中正橋,中正橋在日本時代被稱為「大橋」,意為「高雄川」上最寬的橋。其原始結構為木造,建於1935年(昭和10年),民間稱其為「州廳橋」。1938年(昭和1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結構。1990年,日本時代的橋體造型被拆除,改建成長92公尺、寬40公尺的大橋使用至今。




↑園內一隅

↑園內一隅

↑園內一隅

↑園內一隅

↑此時天空放晴決定再度前往半屏山,特地再繞往東門路的末端,雖然封閉了平交道不過沿圍牆有闢建自行車道。

↑經自行車道來到蓮池潭陸橋下的平交道左轉翠華路。

↑左轉。

↑左轉半屏山右轉高鐵站。

↑來到叉路左切上。

↑終於來到半屏山了。

↑入口,來到這裡看地面還有點濕其實還蠻擔心山上的路況,不管了、上吧。

↑入口處旁的鐵門供公務車通行。

↑剛往上騎時的路面。

↑接木棧道。

↑半屏湖。

↑半屏湖。

↑下木棧道後左轉上山,還好,路面是乾燥的,感恩啊!

↑這種路才是登山車的菜咩。

↑第一個法夾彎。

↑這個時間上來人煙稀少。

↑第二個法夾彎。

↑第三個法夾彎。

↑鳥瞰蓮池潭。

↑第四個法夾彎。

↑半山腰的“涼亭”。

↑涼亭邊的景觀。

↑涼亭邊的景觀。

↑涼亭對面的景觀。

↑回首來時路。

↑總算龜到頂了。

↑能見度這麼低還真是無奈啊,算了、下山回家吧,接下來終於可以好好享受off-road的樂趣,其實上次上來已經是三年半前的事了,山上的樹木已經成蔭,而且路面每逢風災都會整平,雖然眾多重度off-road的玩家皆嗤之以鼻,但對我們這些肉腳玩家而言卻是更安全無虞。

↑涼亭下來後左轉是條新路徑,上次來還沒有捏。

↑原來是通往好漢坡、碉堡。

本來應該左轉高雄回家,可是我卻反其道而行,為什麼?

↑真相大白─國家公園警察大隊,自從2011.12.06 台灣第1座國家自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範圍包括壽山、半屏山、龜山、左營舊城及旗後山等地區)開園後就有車友擔心日後上山將有限制,今天回程時碰巧遇到兩位上山巡邏的員警,當時我速度並不快所以有向兩位員警點頭致意,此時眼睛餘光掃到胸前“國家公園警察”布章,想說一定要證明我沒看錯,所以囉。其實員警沒攔下我我心裡就已經有個底了,至少目前上山off-road還不會被刁難。

↑小凹。

↑警車旁的登山口。

↑既然都來到這裡了乾脆去世運場館,而捷運系統從半屏山這裡“出土”變成高架路段。

↑左轉世運大道,其實這裡原路名是中海路。

↑寬敞的人行道。

↑館旁道路。

↑生態池。

↑世運主場館的公共藝術,伊東豐雄的紅色火炬作品「燃燒」。

↑世運主場館的公共藝術,伊東豐雄的紅色火炬作品「燃燒」。

↑合影。


總算po完了,斷斷續續的竟然po到跨年,還真是有點扯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