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台灣門戶逐漸開放,各種西方式樣建築隨著西方人士(軍人、傳教士)傳入台灣,台灣本土傳統建築之生態於是產生變化,以閩南式樣為主之建築風貌開始混參了外來建築之元素與語彙,這種情形到了日據時期更加明顯。一八九五年齡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明治二十八年),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日本入台後,不僅台灣之政治環境完全改變,社會文化經濟活動也隨之更動,都市與建築之發展也同時產生重大改變。

今天我們就來一趟日治(據)時代建築物吧!
以下名稱依序為:現今名稱/日治時代名稱/現今地址/建築年代
陸軍兵工配廠/台南山砲部隊/公園路291號/1907
陸軍兵工配件廠。係總兵楊文魁建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坐東北東向西南西,正對總爺街(現在的崇安街)。乾隆五年(1740)總兵何勉填建了一座35公尺高的土城圍牆,又俗稱為大營盤城。本址於日治時代曾設置砲兵營、工兵營。光復後改為陸軍兵工配件廠。

兵配廠早在二十多年前和遠在台中市的戰車五級廠遷移至南投集集,合稱[兵工整備發展中心],簡稱[兵整中心]。為何如何清楚,因為我們部隊在我退伍前二百天移防至集集,我就在兵整中心退伍的。兵配廠後來整理成為停車場和客運轉運中心,小黃司機大哥們一邊下棋打發時間﹑一方面等待客戶叫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4加2來這裡除了有很大片的停車空間以外,也可以搭乘長途巴士前來造訪,距離台南火車站不到1k,是再理想不過的絕佳會合地點。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當年整兵練武的盛況似乎只能從僅存的崗哨和界碑中遙想。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一日之計在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況且民以食為天,先填飽肚子吧!
阿憨鹹粥
來到忠義路三段底與公園南路交叉口的阿憨鹹粥。與外縣市最大的不同,在於臺南人的早餐琳瑯滿目,一早就吃美食,絕不讓自己的胃受到委屈。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其中鹹粥更是臺南人早餐的首選。跟廣東粥將米粒煮到融化不同,南部的鹹粥保留了米粒的口感,就是所謂泉州式的半粥料理,作法是把飯煮硬一點,再加到湯裡煮,吸取湯頭入味,但仍帶有飯粒口感,既不像飯湯的湯、飯分明,也不是糊糊的粥狀。以此粥做為基底,鹹粥再分為兩大系統,一是使用虱目魚,另一則是使用魠魚。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雖然鹹粥的知名店家很多,但以虱目魚鹹粥為主的,就不能不提「阿憨鹹粥」。臺南知名小吃幾乎都來自廟口,阿憨鹹粥也不例外,可說是把臺南特產虱目魚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一家店。阿憨鹹粥的第一代創辦人鄭極,乳名阿憨,日據時代就在廟前擺攤賣粥,傳至今日已有60多年歷史。此外,還有魚腸、魚皮料理,也都頗受歡迎。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滿滿的食材真是暖了胃也暖了人心,鹹粥一碗50﹑加油條10,便宜又大碗。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無論何時來都是高朋滿座﹑川流不息!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吃飽接著往下一個景點…公園路與公園南路口
公園國小花園樓/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本館/公園路180號/1923
台南市公園國小之校舍前身為台南市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該校是以台南小學校之名義於一八九八年十月一日(清光緒二十四年,日明治三十一年)申請創立,當時學校設於竹園町(現台南一中)址,一九00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日明治三十五年),校名改為台南尋常高等小學校。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公園國小西棟行政及執室大樓為日據時期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本館,一九五0年(民國三十九年)曾就戰時毀壞部份加以整修,一九七四年(民國六十三年)亦曾整修門廊及中央部份之立面。穿堂之後與本館北側亦均已增建,且近年將屋頂更換為金屬屋面,然建築物左右兩側大致仍維持原來磚造風貌。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就空間而言,整棟建築除了入口門廊及南北兩端略為突出外,可以說是一字型平面。整棟建築於東西兩向均設有走廊,門廊之後為開放式川堂,川堂兩側為辦公窒。兩座樓梯則分別位於南北兩端,二樓為教室。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至於造型式樣方面,此棟建築亦可歸類為紅磚折衷式樣,整棟建築並無任何明顯屬於西方任何一種特定式樣之語彙。門廊為二拱圈形式,其上之中央部份原為三開間形式,整修後已非原貌,但原來之兩側小拱圈尚存。中央部份兩側左右對稱,最端點之樓梯間不算外,於一、二樓各有五個拱圈,一樓比較接近圓拱,二樓為弧拱。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拱圈之作法與其他拱廊建築相較可算簡單,於一樓並無線腳,地無拱心石;二樓亦無拱心石,但有內縮之簡單線腳。拱柱為磚造,於二樓兩弧拱交接處則以灰泥處理成裝飾圖案,以取代該有之拱基及烘腹,一樓則飾以橫帶。樓撙間量體比翼部稍大,東西向於一樓為拱形開口,二樓為長方形窗戶;南北兩向於拱廊端點亦有長方形開口。樓梯間二樓屋簷下還有二道彷如辰野金吾式樣之白色橫飾帶。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日治時期最重要的建築發展是開始於州廳相關的公共建築。為了使新都市能更有效的運作,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很快的出現。
台南火車站/台南驛/北門路二段4號/1936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以前台南火車站二樓還曾是鐵路餐廳,然後隨著飛機﹑高鐵等交通工愈來愈快速,這項功能也就沒落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從內部構造依稀可見當年富麗堂皇﹑美崙美奐的模樣!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灣酒公賣局台南分局/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北門路二段16號/1905
原台灣菸酒公賣局的辦公廳舍建築,係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於1901年設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這棟建築物應該是同年間所建,為冂型紅磚建構,其頂左右勾轉處有突出扇形並有三線條雕繪,與台北專賣局同為專賣局最早建築。

行政院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由2003年起陸續創設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及台南五大創意園區,台南是最南端的一個,如今利用原台灣菸酒公賣局的舊辦公廳舍建築進行修復使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時光迴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走進一看別有洞天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昌南社的石碑,經指定為市級古蹟,但還沒查出這個[昌南社]的來源!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來到北門路與公園北路口的南二中。南二中在日治時代是南一中,只限日籍人士就讀,也因此學校內的相關設備當然也比較好!

台灣日據時期之中等學校基本上有供日本人就讀及台灣人就讀兩種體系,在台南市中,最早成立的乃是明國三年{一九一四年,大正三年}的台灣總督府台南中學校,最初以兩廣會館當作臨時校舍。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日大正四年}三月,台灣官民共同捐贈大北門外兩萬多坪土地,開始新築校舍,本館首先完成,禮堂於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日大正七年}落成。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年,日大正九年}地方官制改變後,更名為台南州立台南中學校。兩年之後,更更名為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校,戰後再改名為省立台南二中。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碰到一位揹吉他的[好人],隨口問了問他…
我:您知道[紅樓]怎麼走嗎?
好人:紅樓?好像拆了吔!您是要問小禮堂嗎?
我:小禮堂?一中有小禮堂,二中也有小禮堂?
好人:當然有!
我:可是我們一中的小禮堂比較漂亮!
好人:但[二]比[一]大!
我:這……!
當然是無心的玩笑話,趕快依這位同學的指引前往尋找!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二中學校休息中心/台南一中學校講堂/北門路二段125號/1918
[講堂]又稱[小禮堂],完整的中學校需具備有行政空間、講堂、教室、教職員宿舍以及操場等空間。講堂在當時具備著集會、教化、舉行各種儀式等功能,所以「講堂」為一所完整學校必要建築物。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受歐洲建築思潮的影響,大正12 年(1923 年)以前多為西洋歷史式樣,後期多為現代風格過渡式樣。原臺南中學校講堂之造型則接近西洋教堂之式樣,正背面有三個連續圓拱窗,側面則為突出的老虎窗,上層排窗為長方形,下層為圓拱形,富麗豪華。

屋架由偶柱式木屋架(Queen Post Truss)轉變為芬克式鋼桁架(Fink Truss)。屋頂所產生外推力以圈梁、扶壁柱或具有扶壁功能的框架(如入口廊道等)加以穩固磚牆牆體。原台南一中以磚柱支撐偶柱式木屋架,並以框架側廊抵抗外推力。

原臺南中學校講堂其空間組構、造型形式、建築構造方式與結構系統都是目前台灣僅存的一棟值得保留的文化資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二中紅樓/台南第一中學校本館/北門路二段125號/1915
日據時期,台南第一中學校的規模相當完整,除了教學與行政空間外,尚有各種體育活動設施。位於校園最南邊的是俗稱紅樓的行政中心,即日據時期之學校本館。禮堂部分現為學生休閒中心,原貌大致尚存,是一座精緻且富變化之小品。主入口位於南面,設有迴廊。室內空間有如西方建築一般,由兩根柱子將空間區分為中央大空間及兩側通廊小空間。

此樓於一九九一年(民國八十年)進行改建,目前只留南面原主要入口部份,但仍然可從其中得之當年施工之水準與元素之變化。入口處處理成巨大之拱,拱石分明,拱心石更為誇大。入口上方為三個方型開口,但兩側則為圓拱開口部收頭,各個開口部間有一水平線橫跨全面以收統一之效,屋頂厚重且略為外突,與一樓之基座相互呼應。入口大廳內有二根圓柱及兩根半圓壁柱,均為托次坎柱式。

在造形上,建築亦分為中央主體及東西向外廊,主體為大空間,雙坡式屋頂,南北向作山牆處理,開有小圓窗及小方窗三個。東西向開有高窗,高窗上並有雨庇,牆上有白色橫飾帶。屋簷部分,有類似弧山牆及老虎窗之處理,且內開有三個小圓拱窗。外廊所有拱圈上部,均以白色灰泥連接,形成看似連續拱圈之貌,與下列之磚材產生強烈對比之效。

在校內老師的確認下,找到了這個紅樓,但紅樓大部份已拆除只剩下一個玄關供後人紀念,全台灣也有許多地方有紅樓的影子,但在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後早紛紛失殆盡。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太久沒有經過小東路,沒想到成大的力行校區已經矗立起一棟美觀的建築物。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個造型簡直就像卡通故事裡才有的想像。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感覺有點海洋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綠色魔法學校…一點都不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航海去﹑變成海賊王或是航海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功大學力行校區/台南陸軍衛戌醫院/小東路15號
臺南日軍陸軍衛戌病院,日治初期設於赤嵌樓,後來因為軍隊設施陸續於東北市區完成,乃於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重建較大規模之院舍位於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今成功大學光復校區)之北側,規模非常完整。戰後所有院舍移交國軍,成立八O四醫院,服務軍民。近年來,八O四醫院遷離,院舍經成功大學爭取成為力行校區,整修後將有系所遷入。台南日軍陸軍衛戌病院乃日治時期,日軍在台灣設立之軍醫院,它曾是當時中樓、三分子居民的就醫重點醫院,戰後更是臺南市北區民眾的健康希望之處。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看來維修進度落後不少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整個病院由數排南北向之建築以廊道相接而成。建築物本身以磚造為主,有不同形式之拱廊,為適應南台灣氣候而產生之建築語彙,抬高之地板也是同樣之考量,屋頂有的也留有造型小巧的通氣塔。除建築之外,台南日軍陸軍衛戍病院院區也遺留有不少老樹,值得一併保存。後方二棟也在維修範圍內,將來完成後,可看性勢必增加。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只能從這醫學研究所名稱與陸軍少將的落款裡,看出軍醫院的影子。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我也不知道為何這棟建物的週遭都是一些小型的石雕。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接著來到力行校區對面的光復校區,舉目所望都是古色古香之建物。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功大學禮賢樓/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將校集會所/大學路1號/1912
禮賢樓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日據之後,日本派兵進駐台灣,在陸軍方面,由步兵第一聯隊守衛台北;第二聯隊駐紮台南,而成大禮賢樓則為當時日本第二聯隊將校的集合場所。光復之後,由國軍第二、十及八軍部使用至一九六六年始撥歸成功大學。

禮賢樓在日據時代建築中屬於明治末大正初期的作品,此期作品偏重式樣元素之運用。在台灣日據時期所建的同類型軍事機能建築中,是極少數保存而非常珍貴的。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在構造上,為日本陸軍方面最早實驗採行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之一。但磚材仍為其最主要的材料。在空間上,禮賢樓與大成館及舊文學院為同期之作,平面亦為一字型,長邊約為四十九米,短邊約為十七米半。主要入口有二個,位於北面面寬約四分之一處,主要入口兩邊之牆做凸壁處理用之強化入口。穿過入口有樓梯兩座可通往二樓。同樣的位置在南面則有背入口,但未如主入口有強化入口之處理。東西兩面亦設有側入口,兩邊有扶壁形成入口意象。地面層抬高一米高,二樓層一樣,在四周均設有迴廊,為當時日式建築的主要特徵之一。當年重兵囤首之處如今卻成了莘莘學梓受教育之所,現今為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使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功大學舊文學院/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本部/大學路1號/1912
在構造上,此兩棟建築(與大成館)為日本陸軍方面最早實驗採行鋼筋混凝土之建築之一。兩棟建築均採一字型平面,長邊約九十八米,短邊約二十米,四週有迴廊,東、西、北面較寬,南面較窄。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有六柱門廊。

同樣位置之南面亦有背入口,有四柱門廊。南北面還各有一次入口於左右約三分之一處。主入口、次入口之玄關內各有一座樓梯通往二樓。另外在東西短向面也還各留有一側入口,位於中央走道之兩側。一字型的平面,將長向面朝向大空地,使建築本身呈現出濃厚的紀念性尺度。 迴廊之連續拱圈是這兩棟建築最主要的造型元素,在入口處則處理成門廊或強化成陽台形式。迴廊式之處理是日據時期日軍建築第二期的主要特色之一,尤其是在南部,可以減少陽光之直射室內,但也帶來陰濕之感覺。整棟建築是置於一基座之上,基座有通風孔,可防潮。

主入口門廊為古典羅馬式樣,寬度與高度略同。柱式為托次坎式,柱高約為直徑的六點五倍。柱子位於基座之上,基座則與台階相嵌。柱頭則有卵形與箭標飾與花紋之飾物。一般而言,古典門廊若以二層樓形式出現,可能會有四種情形:第一種分上下二柱,第二種有內縮陽台,第三種是陽台嵌入柱子中,第四種無陽台。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大成館與舊文學院均屬第三種。 其餘各部則無特別繁複之裝飾。山牆後原有屋頂與主屋頂相連,但大成館後因整修而拆除。背入口門廊之柱式及處理方式與主入口類似.但只有四柱,而且沒有古典建築之三角形山牆(pediment),但女兒牆部份則加高形成山形壁(gable)之形式,但大成館因為整修而拆除。

次入口及側入口並未設有門廊,但是強化原有拱圈而形成陽台之形式,作為入口之重心。陽台下有富裝飾之牛腿(console)作為支撐,欄杆處理成平板飾(panel),兩側收頭為古典形式之半圓飾。連續拱圈並非置於獨立柱上,而是置於磚造拱柱(abutment)上之拱基(impost)。三角形牆面(spandrel)並無裝飾。二樓欄杆下,拱柱之間為弧拱處理。門窗及開口部方面,由於結構因素及考慮不讓太多陽光射入室內,尺寸均不大,多數窗為木質框,上下推拉之形式,上部有弧拱形高窗。在材料運用方面,雖然已經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磚材仍是最主要的材料。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功大學大成館/日軍步兵第二聯隊本部/大學路1號/1912
建築特色:採行鋼筋混凝土建築,空間採一字型,四週有迴廊。
日治以後,日人隨即派兵進駐台灣,在陸軍方面,由步兵第一聯隊守衛台北,第二聯隊駐紮台南,成功大學光復校區舊文學院以及大成館及即為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之建築,由日軍陸軍經理部營繕組設計,在日據時代建築中屬於明治末大正初時期作品,此期作品偏重式樣元素之運用。而它也是在台灣日據時期所建的同類型軍事機能歷史性建築中,是極少數保存的例子,非常值得珍惜。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大榕園裡聞名的大榕樹,國內某金控公司的集團LOGO!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剛開學,許多學長姐正在演練迎新的活動橋段。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歷史文化館,感覺也是棟老建築。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文化館前的許多古物,開始看圖說故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小西門遺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小東門遺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只剩部份殘坦斷壁。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資源工程館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應用化學科三系館竣工於1932年春,中側走道連通,形成工學建築聚落典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博物館總館,市定古蹟。竣工於1933年,為日治時期本校前身總督府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之行政中心,現為本校博物館總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駐警隊的大哥笑稱這個校警室也是日治時代建築,整棟由檜木所建造,難怪歷久彌堅!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知道我的來意後,駐警馬上拿出一張全校位罝圖,有機會來成大時別忘了先來成功校區的駐警隊索取,可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功大學成功校區格致堂/台南高等工業學校講堂//1934
市定古蹟…為1934年落成之講堂,昔稱小禮堂,1973年改名為格致堂。看來小禮堂是當年學校的標準配備之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在地圖的導引下我們當然很快找到格致堂,格致堂的外牆主要採用淡紅面磚,基座則以洗石子處理。由於磚砌與各部分收頭做得相當細膩,使全棟建築生色不少。入口處的門廊與外玄關柱頭造形簡潔大方。正面山牆部分:簷下的連續方石裝飾,較為罕見;正中央的圓形牛眼窗與其下雙聯圓拱窗框線腳,為的都是強調主題,具有點明入口的作用。整體而言,此棟建築顯得小巧而精緻。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很可惜仍有以下幾項日治時代建物不敵歲月的摧殘,已經拆掉重建大樓。
成功大學機械工程館/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機械工學科教室
成功大學電機工館/台南高等工業學電氣工學科教室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館/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應用化學科教室
成功大學圖書館自修室/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本館


五臟廟又餓了,準備找吃的去。
回到勝利路與育樂街口…啥米?老邱不見了!還好﹑只是遷移到不遠處。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任何一位南一中和成大的學生都記得老邱的,但我還是喜歡它原來老舊的味道。每個學長都交待,一定要先去老邱買付塑膠碗筷,為的是泡麵用。因為碗麵比較貴,連這個小錢也要省,是每個住校外學生的共同體驗。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回到我熟悉的育樂街找尋午餐。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碰到一群可能來表演或參訪的原住民學生。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祭好五臟廟近鄉情怯的回到高中母校,算算應該超過十年沒回來了吧!
南二中在日治時代為南一中,那麼日治時代的南二中呢?當然就是現在的南一中,只限台籍人士就讀。所
以台灣人再怎麼聰明,在日治時代也只能讀到南二中,不公平嗎?當然是不公平!也不知什麼原因,光復
後二所學校就互換名稱了。所以在校時我們常感慨許多設施都不如現今的二中!不過在歷屆師長的耕耘
下,現在南一中的軟硬體都有明顯的改善。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位於民族路一段一號的大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個是通往二部校區的地下道(南一中被勝利路分隔成二個校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成大有招牌榕樹,我們南一中也有!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一中小禮堂/台南第二中學校講堂/四維街1號/1931
除了現代行政體系的運轉,導致公共建築的增加外,另一個影響台南市公共建築增加的因素是各級教育的發展。其中台南一中「小禮堂」可說是個中保存最完好,且最精緻的建築。當年的四維街一號早已整編成民族路一段一號,可見這份資料有點老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此建築物最大的特色正面山牆有連續的小棋圈,側面有拱郎,相當值得品味。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找到當年就讀的二年二班,位置都沒變。高二班導師則是教數學鼎鼎有名的[朱國頌]老師,幾年前在市區內偶遇,不過他也退休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三年二班也沒變,但三年一班變成三年十九班了?找了個學弟來問,原來是一中的科學資優班也招收女生編在19班。原本在樓上,怕有狀況﹑因此把一班和十九班對調。而且因為二班在最邊間,因此我們教室二邊都有個出入大門,而且還是拱門造形,有別於其它班級。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一中西棟行政教學大樓/台南第二中學校本館/四維路1號/1928
這個就是我們南一中的紅樓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我騎再怎麼快也回不去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沒想到我就在日治時代的教室度過我的高三歲月。曾經的慘綠少年如今要邁向中年了,但一中校歌仍是我僅記的二首之一:
[大海滄滄﹑高山昂昂………,台南一中﹑無負鄭成功]。

至今我仍不懂為何校歌最後要來這一句,反清復明?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為何一﹑二﹑三班都在一樓呢?當年有個傳說,因為高二才分班,在理工盛行的南一中裡,社會組被視為少數民族。而公立學校很遵守規矩的高二才實施分組,社會組才僅僅的三班,因此﹑特別把一﹑二﹑三班排在樓下,離行政單位最近﹑[就近看管]。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以前我都是坐倒數第二位置,回味一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最近幾天剛好是開學不久後的懇親會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啥米﹑連原來的福利社也被全家攻戰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男校不流行寫畢業留言,乾脆把制服拿給全班簽名。5代表的是入學年﹑汽代表的是搭公共汽車上學。
我親愛的同班同學們,畢業多年,您們是否安好!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離開母校轉往長榮女中,長榮女中新設校門在長榮路上,門口熙來攘往、盡是天真活潑女學生。很難想像,百年前學校剛成立,入學的唯一條件「不纏小腳」,卻讓許多家長因此裹足不前……,當年我讀書時這個由勝利路進入的校門才是大門!

以前長女和我們在同一公車站下車。每當看到長女的學生穿著藍色連身長裙的制服,總是猜想著自己也有個長女的女朋友。此時此刻竟不自覺在心中哼起李宗盛的歌:
[十七歲女生的溫柔,其實是很那個的,我猜想十七歲的女生有…
但猜想畢竟只是猜想,我不是女生,早已過了十七。]

唉﹑超過十七很久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長榮女中長榮大樓/長老教女學校校長榮大樓/勝利路52巷26號/1923
日人治台後,帶進日本傳統宗教,曾在府城建有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和台南神社(今忠義路),二次大戰後都已遭拆除。另一方面,自西洋宗教傳入後,西方教會也相繼興建不少教會的相關建築。舊太平境教會(一九○二年)、台南神學院校(一九○三年,今台南神學院)、長老教中學(一九一六年,今長榮中學)、長老教女學校(一九二三年,今長榮女中)、東門教會(一九二六年)等皆為蘇格蘭長老教會所建。

長老教會進入台南後,便有設立「大、中、小、女」學的構想。當時最熱心籌辦女學者為來自英國的李庥牧師夫婦。後來李庥牧師病故,牧師娘也因病返國。光緒11年(1885),英國長老教會派朱約安和文安兩教士來台繼續籌建。1887年,女學校正式成立,學生19人,唯一的入學條件是「不纏小腳」。因設於新樓醫館內,故稱為「新樓女學校」。日治後,1903年改名為「長老教女學校」,學生日增,遷於今址。

1923年新校舍落成,即今日的「長榮大樓」。 1939年日人准予立案,易名「長榮高等女學校」。光復後,再改為「私立長榮女子中學」。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長榮女中的長榮大樓屬於日治時期的式樣建築,在建築設計上混合了西方建築的風格與建材,造形華麗且高大顯眼,其磚花變化之美,更稱得上是典範之作。 大大的1923告訴您它的年代。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學生漂亮連建築物都很美!疑﹑女校不是都有管制嗎?走一趟就知道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再轉往長榮路由長榮中學後門進入!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於1885(光緒11)年在台南創辦「長老教中學校」,是台灣最早的中學,原址位於二老口街,校長為英人余饒理(George Ede);1906(明治39)年,改稱「長老教台南高等學校」,後來根據日本新制規定改稱「基督教萃英中學」;1912(大正1)年,由英籍校長萬榮華(Edwar Band)遷校至現址,戰後改稱「長榮中學」。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哇噻,八層樓的建築,可見學生有多少了,長榮中學可是有國﹑高中﹑高職部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碰到這二位學生,啥米!不知道友愛學舍與光鹽學舍在哪?唉﹑當年他們都還沒有出生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長榮中學友愛學舍/台南長老教中學東寮/林森路二段79號/1915
1915(大正4)年位於東門城近郊之新校舍開始陸續興建,先完成兩棟傳統木構架形式的教室後,再建造東、西學寮兩棟宿舍(即今光鹽學舍與友愛學舍)。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長榮中學光鹽學舍/台南長老教中學西寮/林森路二段79號/1915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一棟看來也頗有年代。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音樂館建築造形為紅磚拱圈形式。主要入口的立面凹凸有致,再由兩側衛塔烘托,整體感覺極為精緻,非常值得細看。內部主要做成聚會空間,以前是學生早晚禮拜和自修的處,現在則是供音樂演奏之用。由於在建築中運用了許多本土建材與傳統式樣,因此相對於日治時期,日人所蓋厚重的西方式樣學校,這棟建築便顯得本土化許多。這種融合西方與本土色彩於一身的作法,也正是長老教會建築最大的特色。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長榮中學校校牧室/台南長老教中學校長宿舍/林森路二段79號/1923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教會學校的特色。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每個名校似乎都要有個鐘。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從大門口出來,由這個校名看出百年名校的氣勢,長中也以體育聞名。旅日名投手郭泰源就是長中校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基督長老會東門教會/東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東門路一段187號/1926
台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1,216間長老教會中的一間,創立於1903年5月,到今年已有104年的歷史。

由英國宣教師巴克禮牧師夫人,為特別關心新樓醫院工作人員,以及在宣教師家中擔任傭人們的信仰生活,借用台南神學校教師宿舍舉行夜間聚會,開設佈道所。三年後成為太平境教會之支會,十八年後,於1921年3月9日昇格成為堂會。

因位處於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及長榮女中之間,故百年來,與這些學校醫院之間關係非常密切。可以說東門教會是這些學校的場地,這些學校則是東門教會的資源。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神學院/台南神學校本館/東門路一段117號/1903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個在小弟先前的[台灣第一街]裡有介紹過,是台灣第一所西式學校。
早於公元一八六五年,英國長老教會差遣馬雅各醫生(Dr. James Maxwell)來台佈道。因有感於培養本地宣教人才之需要,乃於一八六九年在台南二老口醫館之禮拜堂開辦「傳道者速成班」。嗣後在台南及高雄旗后亦成立「傳教者養成班」。至一八七六年乃合併而創辦了「台南大學(神學校)」。第一任校長巴克禮牧師(Rev. Dr. Thomas Barclay),學生只有十數名、教師三名、教室一座、宿舍一棟(可容十五人),本院由是而誕生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軍公教福利中心/台南知事官邸/前鋒路/1911
原臺南縣知事官邸位於臺南市東區,為市定古蹟。過去是日治時期臺南縣的知事所住的官邸,後來臺南縣改為臺南州後,繼續延用為州知事官邸。而當有日本皇族來臺時,偶爾也會將該建築做為「御泊所」供皇族居住。日本大正十二年(1923年)時,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在他4月17日到27日的遊臺期間中,便在4月20日晚上於此處居住。而其別名「時鐘樓」一說是因為官邸中曾設置有報時用的時鐘而來,但也有說法指出是正面入口上方原有的弧山牆有圓形裝飾,被附近居民誤以為是時鐘而有此別名。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美到連新人拍照都要選擇這裡!二次大戰後,該建築先後作為臺南市地政事務所、民防指揮所、東區區公所、臺南市機關員工消費合作社聯合社,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成為市定古蹟。
因為它在母校南一中附近,就我讀書時印象,那時候它是消費合作社,門口常擠滿前往採購的人潮。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今天天氣可能在颱風前緣的影響下,又悶又熱,來到民權路口與青年路口這家隱藏版冷飲店。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做好的各式蜜餞就大大方方的擺放在您眼前,彷彿告訴您每一杯果汁都是原汁原味!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家店也很有名,如果找不到隱藏版,也可以來吃吃這間正常版的!
萬川號
擁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老店萬川號,是台南歷史最悠久的老餅鋪。萬川號以精緻鄉土風味的肉包、水晶餃及傳統漢式糕點聞名,由於每樣產品口感細緻獨特,讓吃過的人讚不絕口,因此成為名聞遐邇的府城名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轉入友愛東街的巷子裡,找到這間也出現在[台灣第一街]的隱藏版美食。
包仔祿…水晶餃,上回沒吃到,今天一定要一償宿願!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用力大口的咬下去…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愈是簡單﹑愈是不簡單]…疑﹑好像最近某飲用水的廣告。其實美味的東西只要原料純﹑新鮮自然好吃。
簡單的竹筍﹑豬肉,搭配Q嫩有勁的皮,好吃極了,很想再來一顆,因為一點都不膩!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三個學生鬼鬼祟祟的在門口,原來是在做美食專題研究,算您們幸運,葛格就來與您們好好分享吧!
左邊這位美眉聽了小弟的分享後,振筆疾書﹑如獲至寶般的狂抄筆記,不時點頭如搗蒜,記得把我們台南
的好東西分享給其它同學喔!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小吃一下,再轉往另一間冰品店!
芳苑冰棒
本店位於府城市中心民生綠園圓環旁,是老字號枝仔冰專賣店。秉持著數十年對品質的苛求,讓冰品在眾多競爭對手的市場中仍然屹立不搖。傳統手工,香濃口感,純糖,燒開水,絕不添加色素及化學香料。創立於50年代,陪伴著台南府城兒女長大的芳苑冰棒,目前已由第二代接手,發展出多達23種口味,強調開水製冰,使用天然食材,不添加任何化學色素,因此在眾多競爭之下仍能屹立不搖數十年,冰棒吃起來滑潤順口,不會有「呆甜」的口感,口味有:紅豆、花生、米糕、牛奶、綠豆、檸檬、酸梅、咖啡、芋頭、奶茶、可可亞、百香果、大紅豆、杏仁等都很受歡迎。最近又推出冰淇淋,口味有:香草、芒果、藍莓、巧克力、抹茶、鳳梨、晶片巧克力、雪棉、雪糕塊…等。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安平有分店喔!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杏仁蛋黃是招牌,但這口味在其它地方也有賣,我吃過的是冰棒有蛋黃的小顆粒,配上淡淡的杏仁味,涇渭分明。但這裡的則是看不到蛋黃粒,而是把杏仁和蛋黃混在一起,杏仁的甜味彷彿把蛋黃的香氣給逼了出來,蛋黃的鹹味一方面和杏仁的甜味層次分明,另一方面又巧妙的水乳交融,實在令我驚豔!說它更甚我以往吃過的鹹冰棒,一點都不為過!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再試另一個我們小時候俗稱的[冰餅],哇﹑濃郁的杏仁香應該是我有始以來最棒的感覺了,想不到這家小店如此令人回味無窮,忍不住想給N個讚,怎麼我現在才發現呢!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再到民生綠園旁,日治五十年,以「民生綠園」為中心,日本人引進風格多樣的建築,這些富變化的西洋建築風情與東洋建築風格,把台南城市建築的天際線變得很活潑和熱鬧。

湯德章紀念公園,原名為民生綠園,設立於日大正1年(西元1910年),日劇時代,日本人徵收清代貢生林朝英故居一帶,闢作防火空間,1910年整地修建為大正公園。光復後,大正公園改為石像圓環、民生綠園,並有豎有 國父銅像。1998年2月27日台南市政府於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前夕將「民生綠園」更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並豎立湯先生銅像以此為紀念。                  

湯德章先生為二二八事件中台南地區死難者中之代表性人物。湯德章青年時期赴日留學,通過司法人員考試,回台後執業律師。

1947年3月12日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湯德章被民間團體推為治安組長,出面與鎮壓軍隊協商,三天後,旋即被捕。湯德章在獄中因堅不透露台南工學院(今之成大)學生隊名冊,飽受折磨。最後雙手被反綁、插上木牌,遊街示眾後慘烈就義於大正公園 (事件後改稱民生綠園)。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站在以「民生綠園」為中心的台南街頭,眺望已久遠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曾經改變的城市紋理與建築,在平淡的城市景觀中仍然顯得非常醒目。這些富變化的西洋建築風情與東洋建築風格,把台南城市建築的天際線變得很不一樣,充滿了衝突和對比,但又勾勒著活潑和熱鬧。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附近也有許多日治時代建築物,首先再來回味[台灣第一街]裡出現的!
台南氣象站/台南測候所/公園路21號/1898
沿著圓環邊上走到公園路口,現為臺南氣象站的這棟外觀特殊建築,是日據時代的臺南測候所,老臺南人都戲稱為「胡椒管」。

為了掌握氣候資料,日本人首先在臺北及臺南成立測候所,臺南測候所成立於日明治31年(西元1898年),是日本政府在臺南興建的第一座公共建築,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現為氣象博物館。
由於機能特殊,造型及空間都是為了配合氣象觀測,整體建築結構是以3層同心圓,環環相套而成。一樓的部分,屋頂分為18等分,以圓塔為中心,向外放射,每等分都有一扇長窗,共有18面窗。這是因為當初為方便觀測人員計算觀測星象的角度而設計的,每一等分為20度。建築前方路邊種了許多洋紅風鈴木,每到開花季節,花瓣落滿一地,十分詩情畫意,常見觀光客在此取景拍攝。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市消防隊第二分隊/台南合同廳舍/中正路2號/1938
順著中正路往東邊走,會發現已經回到台灣文學館了。位於國立台灣文學館對面的消防局一大隊中正分隊及警察局婦幼隊大樓,日據時期稱為「合同廳舍」,是消防隊、錦町警察官吏派出所以及警察會館的共同辦公處所。這棟建築物分為2階段興建,由臺南州廳土木營繕課設計,中央高塔是為紀念裕仁天皇登基而建的「御大典紀念塔」,塔邊還立有對消防隊有功的住吉秀松的雕像。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開始進行整棟建築物的增建,次年完成。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中央高塔高逾30公尺,在日據時代比林百貨店還高,所以市區如有火警,消防單位只要登高一望就知道那裡冒煙,趕快派車前往灌救。高塔最頂層瞭望臺有迴廊,迴廊地板下和塔體形成的空間,經常有燕子築巢,每到傍晚,就可見到群燕飛進飛出,呢喃啁啾,好不熱鬧。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隱藏版帆布行?沒錯,好像自從某期商週報導後,中山路的[合成帆布行]就開始車水馬龍﹑人潮絡繹不絕。但基於某些原因,它已被我歸類為正常版。相距不遠,在中正路上的這家[永盛帆布行]被我暱稱為[第一隱藏版]的帆布行,從斑駁的牆面可以看出當年叫做[幸福帆布行]。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內行才懂得來這裡,比起合成的包羅萬象,這裡的成品比較單純,不過在現場我也看到了老闆似乎也可以讓客戶挑花色來訂做屬於自己的包包!至於[第二隱藏版帆布行]呢?目前還在持續觀察它之中!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正常版的擔仔麵,就在[永盛]隔壁而已!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騎沒幾步,一連串精美的柱子映入眼廉!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勸業銀行目前仍存在日本國內,台灣也有分行!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土地銀行台南分行/勸業銀行台南支店/中正路28號/1937
這棟建築興建於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西元1930年代開始,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抬頭,建築風格也產生變化,設計時刻意避免採取歐美型式,因此勸業銀行的建築,往中東以及南美傳統文明尋找靈感,臺南的這棟建築,雖然也有列柱,但比較粗,帶有埃及風格。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由於銀行業要給人穩重厚實的感覺,這棟建築有如柱廊構成的埃及神廟,兩端有面寬5公尺的厚壁,壁體的中央各有一個牆洞,上方有獅頭,下方有紋樣三角形的凸臺。正立面的柱子,基本上是多利克柱式。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最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受到挑戰,如果我騎的比光速快,說不定真的能超越時空,回到未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唯美建築永遠是謀殺底片的高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口渴了,再來一個隱藏版紅茶!在巷仔內喔,入口的招牌不大,得仔細找…中正路131巷!
雙全紅茶
日據時代,張番薯先生是在日本人開設的居酒屋擔任調酒師。光復後,老闆返回日本,居酒屋因此停業。期間,他曾前往日本,打算繼續跟著老闆工作,老闆卻建議他留在台灣,好好發揮他一手調酒的好功夫。於是他重拾當年調酒用的器具,夫妻倆在現今中正路131巷的巷口賣起當年獨一無二的「手搖現沖紅茶」。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張番薯先生年事漸高,打算退休,便把泡茶的功夫傳授給自家親戚許天旺先生。由於來喝茶的客人都是常客,對茶的要求十分嚴格。剛接下生意的許天旺戰戰兢兢,不敢絲毫馬虎。除了謹守傳統風味,更以品茶者的角度,不斷改進,力求泡出更美味的紅茶。於是,「死忠」的客人並沒有因為換老闆而離去,反而主動帶來更多第二代「死忠」茶友。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相較市面上許多一杯500cc只要20元的紅茶,每當有[冰友]來台南時,我還是會招待他們來這裡,因為這才是原味的紅茶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我就是愛這味,不過又從17塊漲到20元!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雙全紅茶再走進去,就是另一隱藏版美食…松仔腳碳烤![松仔腳]就是台語[榕樹下]的意味,在廟埕前的榕樹下用餐,朋友把酒這歡,好不快活。這裡不僅食材新鮮﹑現點現做,還有美麗漂亮的酒促小姐,可惜太早來﹑還沒開,下個月要再和我的舊同事…阿郎哥好好來這敍敍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中正路忠義路口店舖住宅/末廣町店舖住宅(林商店)/ 1932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現代化的金融活動不斷展開,台南市也出現不少商業建築,包括百貨公司、銀行、市場、餐廳等。其中,百貨公司以「末廣叮」(今忠義路、中正路口)的店舖住宅為代表作。這是當時台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的市街,造型採當時最新流行的風格,「林商號」(位忠義路、中正路轉角處)則是最大的百貨公司。是日據時期臺南繁華的象徵,老臺南人暱稱為「五層樓仔」。

雖然暱稱為5層樓,但林百貨店實際上是6層樓。今日的中正路,日據時期是末廣町。西元1930年代,為了讓市容更加美觀,日本政府在末廣町建立一條商店街,而使本區有「銀座」之名。
這棟於日昭和7年(西元1932年)落成的百貨公司,屬於藝術裝飾式樣,女兒牆部分呈現漸次下降的手法,頂部飾帶則是環繞全棟建築,斜角部分有圓洞。騎樓的柱頭帶有紋樣,但已不是標準的西方柱式,室內的支柱也是明顯的藝術裝飾風格。百貨公司內的升降電梯也是當時的創舉,老一輩的臺南人對幼時到這裡坐「流籠」的經驗,仍然歷歷如繪。

荒廢數十年的林百貨,終於在民國96年開始進行整修。臺南市政府表示,將於民國101年底完工,未來將規劃為府城工藝博物館,作為工藝品展示或交流平臺,提供國內外工藝匠師作教學場所,協助較為弱勢的文化創意產業團體。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山林事務所/孔廟文化園區旅客中心/中正路五巷1號/1920年代
武德殿的對面,便是原山林事務所。這裡興建於日大正14年(西元1925年),負責培育管理林產,後來與曾文溪森林治水所合併為臺南山林事務所。臺灣光復後改稱為楠濃林區管理處,再改為臺灣省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臺南工作站,後來工作站搬遷,由市府接管並行整修,於民國90年完成,目前二樓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一樓則曾經委外經營餐廳。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整體建築坐南朝北,矩形平面,2層樓高,一樓為平拱窗,二樓改採圓拱窗,上有突出之飾帶。北面入口前有2棵南洋杉,由於生長的曲度相同,相依相偎,遂被「送做堆」,稱為夫妻樹。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忠義國小禮堂/日本武德會台南支都武德殿/忠義路二段2號/1936
武德殿是日本人習武術的場所,日據時期普遍設於城鄉及機關學校之中。日據時期,除了西方歷史式樣的建築,也引進不少東洋式樣建築到臺灣。臺南武德殿由臺南州廳土木營繕課設計,所在地為當時臺南神社外苑之東北隅,緊鄰著臺南孔子廟,現在是忠義國小禮堂。日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日本人為了提倡「武士道」,創建出木造和式建築,做為宣揚傳統武道及練武的場所,稱為「演武場」,就是武德殿的前身。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用力騎大大寫的旗山遊記裡,旗山武德殿小弟沒有看過,但親臨這座忠義國小武德殿,也彷彿感受到日本人的那股武士道精神!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臺南武德殿的整棟建築,是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傳統木構造做成的殿堂,不但樑柱斗栱以水泥灌注,雕刻花飾也以翻模方式做成,是現存同類建築中最特殊且具有代表性的一棟。以新材料及新技術營建社殿式樣,西元1930年代曾在日本風行一時。整體建築由基座、屋身、屋頂3個部分構成,地面一樓為基座,等距開方形窗,以利採光。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灣國立文學館/台南廳舍、台南州廳/中正路1號/1916
對面的國立台灣文學館,也就是原臺南州廳。這是臺南州的辦公廳舍,完成於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當時臺南州下設一市十郡,管轄區域包括現在的雲林、嘉義及臺南地區。這幢由臺灣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建築,是以穩重的馬薩(MansardStyle)屋頂聞名,歐陸風格強烈,傳達出權威特質。有如一頂大帽的馬薩式屋頂,加上兩側衛塔的圓頂,為府城的天際線畫出富有變化的風情。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原來州廳的主入口設有門廊,採用托次坎柱式,共有4組各3根,全部共12根;柱子也有圓柱、方柱與方壁柱3種,光是柱形就有各種複雜變化。門廊之上為陽臺。老一輩人回憶州廳這棟建築物時都會提到,日據時代,若遇有慶典,民眾會繞著圓環遊行,州知事等首長則會站在陽臺上,向大家揮手致意。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不過在二次大戰末期,臺南州廳遭美機轟炸,只剩牆壁立面。這棟建築在戰後荒廢了很多年,後來由空軍供應司令部整修完成,並進駐辦公,一直到民國58年,交給臺南市政府使用。民國87年,再由文建會接手,進行大規模整修。臺南州廳兩側衛塔,本是形塑立面的重要元素,上面的圓形屋頂在二次大戰末期遭炸毀,直到列為古蹟整修時,才予以復原。現在它是國定古蹟,由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以及文化資產總管理處南部辦公室共同使用,也成為古蹟再利用的一個最佳例子。

這棟歐陸風情建築物,從面臨中正路或南門路的一面,可以欣賞屋頂上的老虎窗和牛眼窗,東側種了一排高大的椰子樹,草坪如茵,深受臺南人的喜愛,也經常成為結婚新人拍攝婚紗取景之處。州廳東側向著南門路的一面,開有兩扇門,本來是臺南市役所的出入口,也有一座外型類似馬薩式的法國式屋頂,可以看出它和正門的主從分別。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嘉南農田水利會/嘉南大川組合事務所/友愛街25號/1940
再到友愛街對面,就是今日之嘉南農田水利會所在。嘉南農田水利會是自日據時期以來就存在的組織,原稱「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本來設在嘉義,後來搬到臺南。雖然具民間色彩,但是因為負責嘉南地區農田灌溉決策,是相當重要的組織。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棟建築物建於日昭和15年(西元1940年),由於戰爭的關係,物資缺乏,整棟建築沒有繁複的設計,即使是室外的壁柱,柱頭也相當簡化,上有小渦卷,下有折線飾,並非西方古典建築中的任何標準柱式,完全著重在機能性的發揮,而有不對稱的設計,被視為從西方式樣過渡到現代主義的轉型期作品。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市警察局/台南警察署/南門路37號/1931
橫過南門路,這棟建築現為臺南市警察局,建於日昭和6年(西元1931年),屬於藝術裝飾式樣,由臺南州廳土木營繕課設計。建築物採紅磚材質,呈弧形的正面入口,使得整棟建築的造型具有流線感。從對街望去,看不到建築物的稜角,是一大特色。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造型上,臺南警察署雖然已有一些新建築的表現方式,但還是有厚重的山牆和內廊,所以可歸類於過渡風格。在空間型態上,它是採對稱構成。一樓有門廊,並形成3個門洞,各個門洞左右又有柱子支撐,但柱頭造型簡化。二樓有一個小陽臺,上有圓弧狀的山牆。和其他地方的警察署相比,它的保存狀況最好,仍然是明顯的地標。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窄門咖啡
日治時代老厝,如歌如泣訴說豐沛人文美學。不少文人加持其間,作家黃春明、高行健、李家同都曾慕名。李家同更言明:窄門咖啡館是此生最鍾愛咖啡館。讀研究所時常來這讀書,幾年前行經附近被老闆娘Jessica認出叫住我。她說因為看了我認真唸研究所,後來她也努力考取了南華研究所就讀。空閒時間她還主持古都電台節目,小弟還曾受她之邀上節目分享,只不過最近幾次來她都沒在店裡!冬天來她的店點一壺酥油奶茶,非常棒﹑大家可以來試試!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想穿越時空嗎?想像自己是飛天遁地武林高手嗎?來試試身手吧!何須大費周章挑戰那38公分窄門,放下塵埃必能身輕如燕跨越窄門。只是單車卡住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古有名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人進窄門裡不得不側身]啊!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克林食品店
位台南市府前路一段的「克林食品店」,只要是台南人都知道這間知名老店。克林成立民國41年,為台南異國貨源、進口物品最多的食品進口商行。除專售歐、美、日食品,近年來最受歡迎就是八寶肉包─克林台包。料多實在的八寶肉包,內餡新鮮飽滿且全手工製作,好味道源自祖傳八寶配方。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熱騰騰的包子,令人垂涏欲滴﹑食指大動!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金芳布丁﹑這家店在南門路上注意它很久了,因為我也喜歡吃布丁!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琳瑯滿目的布丁,相較另一正常版的伊蕾特布丁絲毫不遜色,用力大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簡單的原味卻是不簡單,與小七賣的有著天壤之別,好吃到一個45元讓我都不嫌貴值得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女中自強樓/台南第一高等女學紅樓/大埔街97號/1917
日人治台後,開始推展各級教育,新建校舍因此不斷增加,這些學校的校舍往往都是採當時最新式樣,自強樓是一棟二層的磚造建築,整座建築座南朝北。主體外表基本上呈一字型,中央略微凸出。一樓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設有一門廊,穿過門廊為一拱廊,但只橫貫中央部分,門廊之後為川堂。

此建築充滿了巴洛克建築的特色。入口門廊於四面均有拱圈,拱圈中央飾有拱心石,這種由二根圓柱頂著圓拱的型式被稱做「帕拉底歐」,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流行樣式。圓形山牆正中圓拱的處理,除了也採「帕拉底歐」之外,還靈活的撘配方、圓柱做為窗框,並配合其他小飾件點綴,使整棟建築散發典雅氣質。東、西及北面每一圓拱由兩根矮柱支撐,矮柱為古典柱式,柱頭只有蛋鏢飾及四個小托架裝飾,柱身無凹槽,比例壯碩。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教育大學行政及教學大樓/台南師範學校本館/樹林街二段33號/1922
這個同樣也在一進校門口即可看到,這類型的[紅樓]建築在各學校裡出現不少!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教育大學附屬小學器材室/台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講堂/樹林街二段31號/1920年代

一進校門口馬上被老師攔下,經向她請教後才發現原來的講堂早已拆除改建了,唉﹑又一個殘念!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台南放送台/南門路38號/1932
台灣於日據時期設有廣播電台五處,由台灣放送協會主管其事,並於台北、板橋、台中、台南、嘉義及花蓮設有放送局,其中台北放送局於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日昭和三年)即開始播音,而花蓮放送則至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日昭和十九年)才運作。民眾若欲收聽廣播,必須向放送協會辦理收音機登記,並繳月費始可。有些都市之公園內亦設有播音亭,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之前身為台南放送局。

自從外部觀察,在造型式樣方面,鋼筋混凝土造,外牆面貼淺色瓷磚,搭配深色面磚為窗框、水平飾帶的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很明顯的不屬於西方歷史式樣,在處理上更非一般公共建築常用之對稱方式,亦不強調其紀念性,反而像是一棟應用某些現代主義元素之過渡式樣洋風住宅。

整棟建築從外貌上看似可分為中央及東西三段量體,門廊位於中段由兩根圓柱與兩根方壁柱所支撐,屋頂有三坡類似半個廡殿頂,屋簷每面有五個托架承接出簷。主屋身於東西兩段一樓均開長方形窗,牆上外框為圓角處理,於一、二層之間有一水平板可當作此窗之雨庇。二樓於東半部東北兩面也是長方形窗,但有雨庇處理,雨庇之上各有四個圓高窗;於西半部西北兩面則為八角形窗。門廊所在之主屋身中段二樓於北面亦開長方形窗,但窗上有一小挑簷,上舖屋瓦。

主屋身之東半段量體比中段略大,屋頂也不相對突出,為一四角攢尖,尖頂有一裝飾,日人稱為立物。中央與西段之屋頂合一,看似由東段之攢尖頂長出半個廡殿頂。建築特色 台南放送局的外觀,不是採用一般公共建築常用的對稱形式,亦不強調其紀念性 ,反而像是帶有現代元素的洋風住宅的風格。由於是鋼筋混泥土所建,所以放送局全棟建築外觀均貼上不同顏色面磚,形成一大特色。 綜觀台南放送局整棟建築,規模雖不大,卻可見設計的創意。

而雨庇、屋簷與面磚水平帶強調的均是水平線條,此與大面積之開窗均為現代主義之手法,為台灣建築邁向現代主義的一個過渡作品。

中廣電台早已遷移至七股,目前這裡在整修中,待日後重新開放。在仍是中廣台南臺的年代,我曾來過。因為我高中同班同學他爸就是當年的臺長,他就住這裡面。來個尋人啟事好了,他叫[林治邦]…請見小弟的制服簽名裡有他,他後來應該是畢業於輔大!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日本愛國婦人會台南文部/府前路一段195號/1920年代

南門路﹑府前路口,西南側就是日本愛國婦人會館。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總部設於臺北,在各州廳設有支部,臺南支部設於日大正年間(西元1920年代),北面為婦人會本館,南邊為宿舍,中央有一廊道相連,是日本本土洋風建築式樣的空間組合,而非一般公共建築常用的古典式樣建築。
在造型風格方面,為洗石子基座。屋頂四面均有出簷,簷下並有簡單之垂直線條裝飾。臺灣光復後,曾經成為美國新聞處臺南分處,直到中美斷交後才改為市立中區圖書館,現作為美術圖書館。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莉莉算是正常版了!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這個也是正常版,我的最愛是武廟前肉圓!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建興國中中正大樓/南門尋常高等小學校/府前路一段239號/1919
看到[台南市政府]我糊塗了,不是日治時代的小學嗎?怎麼變成了市政府,經請教校門口的管理人員,才知在日治時代這裡曾做為[臨時]的台南市政府,原來還有這一段小挿曲!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地方法院/台南地方法院/府前路一段307號/1912/二級古蹟
沿著府前路向西再走300公尺,便可看到原臺南地方法院。這棟建築與臺南州廳一樣,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於日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興建完成,也是日據時期各地方法院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築,如今已列為國定古蹟。民國70年代,東京大學建築學教授藤森照信到臺灣參觀日據時代建築時,曾給臺南地院最高的評價。

這棟建築採用了巴洛克時期以來西方常見的建築語彙,造型富麗堂皇,被喻為日治三大建築之一。主入口的門廊是古典山牆形式,中央有2根獨立柱,兩側各有一組3根方柱,共為8根。正門的門廳也是古典形式,裝飾相當繁複,華麗的門廳也是一大特色。從外觀來看,門廳上的圓頂具有巴洛克式風格,而鼓環之上的圓頂也是八角形,屋面分為8個部分,各配置有牛眼窗,在府城的天空十分搶眼。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它的西邊原有一座高塔,與東側的圓頂形成不對稱的平衡,老一輩的府城人認為這象徵七爺八爺,警告民眾不可為非作歹,但在民國58年因壁體龜裂而遭拆除,十分令人惋惜。

十幾年前擔任民事法務催收時,就在這棟建物裡跑來跑去,有時地檢署開庭時還可以看見法警押著銬成一串的被告集體出庭的壯觀場面,而家屬趁此一短暫會面機會與家人嚧寒問暖一番。
舊臺南地方法院遷往五期重劃區後,這裡現為司法博物館預定地,並進行古蹟修復工程,文化界則盼望能夠改設市立美術館,戶外綠地也成為新人婚紗照的取景區。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結束環繞在民生綠圓附近的景點,再轉民權路!
台南社教館/台南公館、台南公會堂/民權路二段30號/1911
它原本是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鹽業鉅子吳尚新所興建的「吳園」。
日據時代,殖民地政府需要一個民眾集會場所,吳家在政治壓力下捐出土地,興建臺南公會堂,但後方吳園仍有部份被保存下來。社教館早在多年前遷至中華西路,如今比照舊名改稱為台南公會堂!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在臺灣,受到歐陸古典系影響的作品,大抵都是重要的官方建築,日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由矢田貝睦設計,帶有巴洛克風格的臺南公會堂,就是這類作品。建築師在表達建築風格樣式時,屋頂、門廊及塔柱都是表現的重點,臺南公會堂同時期帶有歐陸古典風格樣式的建物,大都以馬薩屋頂為主,如臺南州廳,而臺南公會堂的屋頂樣式屬於法國式屋頂,是馬薩頂的變異,傳達更為強烈的威權象徵。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公會堂夾在2座窗戶中間的愛奧尼克柱式,與下方的一對托架形成三角對稱,在日據時期的臺灣建築中並不多見,形成臺南公會堂的一大建築特色。而且它在屋頂還用了富有閩南建風味的綠釉花磚,帶進了在地元素,也為民間帶動了模仿的風潮。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中山路天主堂/聖母無染原罪堂/中山路86號/1925/內部及聖壇已改建
這座建於1889年,位在台南市中山路上的天主堂,因為歷經改建,可說是一座不是古蹟的古蹟,全名為「天主教台南教區聖母無染原罪堂」,因其座落於台南市中山路上,所以一般皆以「中山路天主堂」稱之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解說石碑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台南隱藏版美食之日治(據)時代建築物篇

日[治]還是日[據]?
就史學家的角度,[治]指的是[治理],經過合法的程序;[據]指的是[佔據],不合法的程序!中日甲午戰爭,清廷依據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依法有據,就史學家的角度當然是前者,只是在殖民地人民的感受則是後者了!

日本於明治維新時不僅從西方學到各種政經法律制度,也學得一套新的都市與建築觀念與手法,並且引以為豪。所以當日本到台彎後,很快的就把他們習自西方,認為是心目中理想的西方式移入台灣,另一方面也藉由這些與台灣傳統建築相較顯得雄偉嚴肅之西方式樣來塑造一種政治上之權威感及建設上之現代感,因而使得台灣日據時期幾乎各級政府相關機關都採行西方式樣為主,而都市改正及都市計劃基本上亦西方都市之模式。

由於缺乏殖民經驗,日本在取得台灣作為其在亞洲第一個殖民地時,並沒有長程之殖民目標,因而在日本最後決定對台灣採行同化政策之前,曾有一段統治真空期由軍職人員總攬一切,社會亦較不安。當此過渡期安然度過後,日本開始從事許多物質建設,希望其第一個殖民地能夠自傲繁榮。所以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所實施完成之許多建設,雖然是奠定了台灣在二十世紀邁向現代化之基礎,然而其終極目標卻是建立一個與日本帝國密不可分之海外殖民地。

日治五十年,日本始終把台灣當成殖民地,但是,我們也必需承認其對台灣現代化的貢獻:台灣的社會政治不僅產生改造,日本人引進風格多樣的建築和新的都市計畫,整體的城鄉風貌也引起了重大的變化。隨著西方建築傳入,台南原本以閩南式樣為主的建築風貌開始摻混了外來建築的元素與語彙,新建築類型開始出現在台南街道上,改變了台南都市風貌。

我想起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在電影裡和乾隆的對話,乾隆問他為何後來不想反清復明刺殺他了?
韋小寶說,管誰做皇帝,如果皇帝勤政愛民﹑受人擁戴,他為何要刺殺一位愛民親民的皇帝呢?

1895年到1945年是台灣歷史的苦旅,但從建築文化的觀點,卻又是如同廟宇的燕脊、牌坊的文采和城垣的磚石,一樣都夾在台灣精神的史冊上。亞里士多德說:「美,比歷史更真實。」

日本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五十年,其間的功與過就留給世人去評論吧…我們來欣賞這些建築之美就好了!台南有著聞名的美食與古蹟,更歡迎大家用不同的角度來親近﹑欣賞台南!
2011-10-01 19:34 發佈
葛大:
你唸南一中哦,這可是的大有名的學校,真的不容昜。
我花了一下午,終於仔細看完這一篇,哇!
加上次「台灣第一街」乙文,這二篇文幾乎把台南市給騎光光了。不過,還有漏網之地,我已經發現了,下次我會補上!
貴文的內容充實,已經有上頭版精選的實力,全文洋溢建葛葛風格,文史資料詳細中有個人見解,並加入個人親身經歷補充,若我再指正,恐有「關公面前舞大刀」之感。
不過,我想說說個人觀點。

一、日治還是日據?
我每一篇遊記對於台灣歷史地位我都以「日治」來表達,畢竟「日治」比較不會觸動台灣人敏感的政治神經,日本人也的確在台灣有效統治五十年,雖然台灣人很難管,不止漢人難管,連山上原住民都更是豪氣十足,這從賽德克巴萊一片可見一斑。

二、日本人把從西方學到各種政經法律制度、都市與建築觀念與手法移入台灣,卻不尊重台灣人傳統文化,也導致日後武力征服的血腥感。台灣人並不能溶入日本文化及思想,因為不同文化與種族就是有區別,武力只能讓台灣人看見「實力」並不能讓台灣真心感動,於是乎就算日本人覺得自身很照顧台灣人,台灣人卻無時不刻都在凝聚反抗力量。

三、日本取得台灣為亞洲第一個殖民地時,想到得都是台灣的資源,上次看「八田與一」卡通版時,我兒子問我,日本人怎麼都只想開拓農田水利後每年可以產收多少稻米運回日本?
我告訴他,這就是台灣人被統治的宿命,日本人殖民目標就是利益,能照顧台灣人的目地就是產生更大的利益。


以上是我的看法…

看你寫的那麼好,我得再推出力作了,敬請期待我的最新作品?

建葛格 wrote: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台...(恕刪)


好豐富的校園及古蹟介紹!台南的學校建築古色古香,在這種環境下讀書一定很棒!!!
好文 推推推
建哥哥和用力騎大大的地方特色介紹文都很用心
讓我這的台北聳對地方文史與建築之美有了更多的認識
五分奉上 聊表敬意
敬請笑納
雖然還沒寫完
但先按個讚再說!!!
台南古建築真的很多...
雖然在台南長大
照片中的建物大部份都看過
但是對其歷史還真的了解得不多
我算是個不及格的台南人...呵~~~
一中所在的地址因該是四維街吧(舊),四維路?
還是我記錯了
お元気ですか

建葛格 wrote: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台...(恕刪)


+5分
阿里山,合歡山,霚社,三千年的神木,被割的割,被砍的砍,還有金爪石的黃金,被挖的挖,
葛大:
下一次又該不會在寫麻豆遊記吧.因為今天星期日下午看到葛大帶著一群大人跟小孩
在麻豆市區逛......

加油.加油.加油.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