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遊記] 騎單車逛眷村 - 品味台北城光陰的故事

人說我們七年級後段班的台北人,好像沒什麼童年,不過我的童年是在眷村裡度過的。我媽是在眷村長大的外省人,小時候只要一放假媽媽就會帶我們回到外婆家,說好聽是去看外婆,其實是跑回去打麻將。小孩子因為無聊就在村子裡跑來跑去,抓蚱蜢扮家家酒,拔草假裝炒菜..。「眷村」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啷嚷聲、麻將聲和很多很多回憶的地方。

近年來,大部分的眷村聚落都被拆除或改建,外婆家已經從平房變成新穎的社區大樓,以前那種大門打開開,互相串門子、打麻將的光景已不復見,只能從門口懸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或是門縫飄出的飯菜香,嗅出當年的時光。

某天瀏覽網頁正好看見MASI舉辦的城市故事書活動,抱著對眷村的情感就參加了,感謝朋友們的熱情投票,讓我的故事書能順利得獎,也感謝建來工業,讓我的故事書能得以實踐。

這條路線可以兼具運動休閒及藝術文化並可一次體驗2010年全國自行車道評比雙料第一的「信義區」及「新店溪」自行車道騎乘及單車上捷運的便利。不管白天晚上都很漂亮,適合喜歡慢騎的車友們細細品味。
路線圖如下:
[遊記] 騎單車逛眷村 - 品味台北城光陰的故事
周六的天氣悶悶陰陰的,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還是按造原訂計畫出發,帶著大家一起騎單車探索眷村文化


首先大家先在市府捷運站三號出口集合,大概和大家說了行程及注意事項後就出發啦!

(不好意思,是胖妞..請見諒..)

感謝The Big Issue雜誌隨隊採訪,趕在下雨前幫我們大家拍了大合照。

這裡要順便介紹一下「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他們是一本多面向的文創生活雜誌。購買雜誌除了可以閱讀新信息外,還可以幫助願意工作的街友們。下次在捷運站外看見他們,麻煩拿出一張紅色的鈔票向他們購買一本,你的支持將會是街友們最大的動力。

在拍完合照後就開始體驗「信義區自行車道」啦,這條路線在去年的自行車道評比獲得優等,騎乘於規劃良好的自行車道,不但安全又可以體驗在城市中自遊自在穿梭的感覺,看看帥哥辣妹,累的時候就在路旁的椅子休息一下,十分愜意。


循著自行車道經松智路約五分鐘後就可以抵達信義公民會館啦!
這裏我們可以看見新與舊的交錯,讓你彷彿有置身於兩個時空的錯覺。

信義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四四南村),四四南村位於台北市三張犁,位置約為現今信義路五段、基隆路二段、松平路、莊敬路一帶,為國民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眷村之一,村內居民全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廠工,因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之,現已改成公民會館暨眷村文化公園。


這裡不僅可以讓民眾窺探過去眷村的人文及生活風貌,現在也時常舉辦各式藝術展覽活動(每周日都有simple market,可以採買有機農作物和創意商品,運氣好的話還會遇到樂團表演喔 )。當你穿梭在巷弄狹窄的眷村建物之間時,仰頭所見的卻是101大樓、世貿中心等現代化建築,這種強烈的對比,成了此處最值得玩味的景觀。


目前這裡尚未裝設腳踏車停放架,只能找個安全的地方鎖好,希望以後會有更完善的停放空間。等大家都停妥了腳踏車後,就等待熱心的景新里里長來幫我們導覽及解說啦。


里長伯本身也是四四南村的原住戶,首先和我們大概說了抗戰時期和戰後來台的一段歷史故事。 透過里長伯才知道關於這裡大大小小的故事,原來這裡還是台灣第一個眷村。 剛好我家也住附近,小時候只覺得這個地方很神秘,自成一格,有種外人不得侵犯的感覺,因為居民抗爭的關係常常有人偷放火,把這裡燒得亂七八糟,沒想到改建成眷村文化公園後,反而成了一個新景點。


里長伯也透過老照片和小故事帶我們重回了當年的時光,時光匆匆,圖中站在眷村竹籬笆外的小孩現在都已經70多歲了。

里長說眷村菜都是騙人的,他住了眷村大半輩子了,才聽到過東坡肉。他說: 「眷村菜都是將官級的人享受用的,以前生活困苦沒得吃,都是剩下的餛飩加點麵呀飯的,一鍋就可以吃一家人了。真正的眷村生活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是要住過的人才懂的。」回家後我馬上向媽媽求證,我媽說以前那年代是小孩生得多,大家都沒錢,不過與本省人相較起來外省人大都比較會享受也比較會吃,大概是經歷過戰亂的關係,比較有及時行樂的觀念。再說一個村子裡從各個省份來的人都有,菜餚相互融合之後,就成了大家現在所看到的一些眷村菜。


里長先生手上拿的是用當年兵工廠生產的炮彈,居民日子苦悶閒來就把它做成了桌燈或是藝術品,他說裝點火藥還是可以炸人的,很酷,下次大家去的時候可以特別看看。


這是當年從祖國撤來台灣所帶的行李箱,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不過里長說他向陸客團介紹時,大陸人都說他們家裡也有一個木箱,還說左上角的皮製箱子是幹部才特有的。後面的對聯書法則是要表達有些眷村人也是很有文化素養的,信手拈來就可以寫首詩詞。眷村的確也孕育了像歌手鄧麗君、台北市長郝龍斌、製作人王偉忠等家喻戶曉的人物。


最後大家和里長先生一起合照並感謝里長先生精闢的解說,讓我們受益良多。


午餐就在園區內的好丘咖啡度過了,工作人員替大家購買了好吃的招牌焙果和咖啡。好丘咖啡不但有各式餐點,還販售台灣文創商品(請多支持台灣產品!),路口的地方還有手工冰淇淋,選擇很多。切勿平日中午來,因為裡面會被上班族擠爆了,會找不到位子。


大家就在戶外用餐區邊聊天、邊躲雨、邊顧車、邊吃,假日也有很多新人來這裡拍婚紗,連隨興倚靠的腳踏車,也成了攝影拍照的主題,希望這對新人婚後也可以愛上騎腳踏車,畢竟騎單車好處多多,大家說是不是?


要離開的時後,烏雲密布,雨開始越飄越大...卻絲毫都沒有減少大家的興致,出發前往下一站寶藏巖啦!


途中行經車很多的基隆路,好險不是上下班尖峰時間,車友們也都很守規則,注意安全,騎大概20分鐘後就抵達了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寶藏巖現已成為國際藝術村,開放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前來駐村,也開放民眾參觀,村內就像一個展覽館,四處都有藝術品。寶藏巖和四四南村不同的是,他是屬於非列管眷村聚落,簡單來說算是非法的,而聚落的組成也不再限於外省人,而是由當時來台未分到房子的老兵、南部上來台北打拼的異鄉人和弱勢族群組成。

說一下寶藏巖的古往今來: 在光復之後,有一部份追隨政府來台的部隊,安排駐紮在此,60年代,駐在寶藏巖的守軍撤離,駐守當地的老兵、退役的軍人、弱勢族群就紛紛進駐,將原本的房子翻修、加蓋,讓聚落以更快速、大規模的成長,形成了現在大家看見的-屋舍密布樣貌,也成為這裡的一大特色。

寶藏巖每日皆有整點的導覽,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他們的網站。今天志工Fedex小姐使命必達的帶我們參觀了村子,並介紹國外藝術家的作品。


可惜今天村內剛好有寶POWER的活動,志工們無法帶我們逛完全程,這裡真的如同其名,有著許多寶藏,沒看到的部分就由各位看倌們去發掘啦!


再看過注入藝術新力量的眷村聚落後,順著寶藏巖旁的新店溪自行車道,就可以一路騎到碧潭了。

雨越飄越大啦~~不過除了我們以外,還是有許多熱血的追風少年,也在雨中騎車,雖然衣褲都被噴得很髒,不過能熱血的在雨天裡騎車,也別有一番風味。

新店溪自行車道也是一條台北市的優等車道,雙向路又寬,還有行人空間,一路到碧潭還可以飽覽河岸風光,不過我們越騎雨越大,無緣慢慢品味難得的風景。


中途在"一樣的月光"廣場休息了一下,平常來這裡可以看看別人打棒球玩遙控飛機,不過今天下雨,我們喝口水就繼續趕路了。


騎了將近一小時終於到碧潭囉! 還好還有橋墩下可以讓大家避雨休息,騎到這大家都已經被淋濕了,身上已經搞不清楚是汗水還是雨水。


連車子也都被噴得都是泥巴。


很多車友都是第一次騎這條路線,一路騎來淋了那麼久的雨,大家還是非常的開心,真的是太熱血了。


大家聊聊天後,就準備前往下一站力行路眷村聚落了,為了怕吵到力行路眷村的居民,就在橋下提前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歷史背景,也為今天即將看完的三個眷村聚落做一下總結。


順著牽引道出去就可以看到了北新路,年輕力壯的車友可以從樓梯直接把車扛過去會比較快。


沿著北新路往新店市公所捷運站的方向騎,就可以看到往力行路的指標,直直走便可以看到力行路11巷了。


力行路11巷是新店的一個老舊眷村聚落,位於軍營旁,是一排由四十多年歷史房子所形成的小巷。由巷口進入,左手邊是瑠公圳、右手邊是房子。從前是用竹子或是木板搭建而成的屋子,那個年代的瑠公圳水質較清澈,居民們還可以在裡面游泳或是洗衣服,現在大部分都已改由磚塊水泥砌成,偶爾還是會看到些許木門和還留著的老舊家具,透過這些景物依稀還可以窺見當年遺留下的時光。


這一排「高腳屋」的每戶人家都會偷偷搭蓋一塊小地,也對其各有不同的利用,有人作為廚房、洗手間、有人晾衣服和曬被子、也有人栽了幾盆小花小草或弄成跟鄰居一起下棋、喝茶、聊天的「交誼廳」。


當年依軍人婚姻條例,只有年滿28歲的「軍官」才可結婚並配給房屋,居民只好自力造屋。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曾到力行路探視並承諾其居住權,居民便便在沒有地權及屋契的狀況下安心住下。近年因瑠公圳要進行景觀美化,這邊的房子被通知將進行拆除,當地居民抗議。其實,政府想要復原瑠公圳的想法是美意,不過有時環境可以整頓但房子被拆了、都市的紋理改變了,是永遠都找不回來的。

在大家看完前面兩個眷村聚落成功改造的範例後,拆與不拆? 如何兼顧歷史文化、居民權益及都市發展,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共同的課題。

最後,擺脫沉重的課題,去吃美食啦!!! 北新路繼續往下走,到中正路向左轉就可以看到華中街了,位於街口的二空新村眷村涼麵,曾獲得許多電視台的報導,在非假日時段也是高朋滿座,最有名的就是眷村涼麵和費工熬煮的羅宋湯,可以透過店內的擺設和老闆娘熱情的招呼,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眷村風情。


老闆還特地為了大家提早開門,讓我們避開人潮,不用在晚餐時段人擠人,實在太有人情味了!


大家吃飽喝足後,就是說再見的時候啦!


慢慢騎回新店捷運站後,就可以享受台北單車上捷運的便利服務,人加車只要80塊,不用淋雨也可以回到甜蜜的家囉!

走完了這一趟,大家不僅體驗了河濱公園的騎乘、享受了單車上捷運的便利服務,大家也都藉由這趟旅程更了解了眷村的文化。最後,期許此路線能成為市民及國內外旅客品味台北眷村文化及單車旅行的經典路線之一,並喚起大家對城市的記憶,增加對城市的認同感與文化。只要你用心的品味,你我的城市,都是很美的! 大家也一起來創造自己城市的故事書吧!


後記:

除了感謝有興趣一起騎乘的朋友們,景新里李里長、寶藏巖的志工們,也感謝建來工業MASI提供的保險和餐點,也謝謝辛苦的工作人員們,讓大家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一起熱血的在雨中完成了"騎單車逛眷村"的活動! 如果各位板上的朋友對這條路線有興趣的話,可以PM或私訊給我,如果有空的話我可以充當免費的不專業導遊,謝謝各位收看啦!!!!!


補充一下google路線圖
2011-04-20 17:35 發佈
這趟單車旅程還真不錯喔~
請問樓主是否知道以前四四南村
外面有一攤賣螃蟹滷味和乾麵的攤子還在嗎?
或搬去哪啊?
現在搬到松仁路信義國中大門對面(不在松仁路上,在松仁路的巷子裡,找到國中大門對面就是了)

另外還有一家賣差不多意思的就在眷村館附近的國宅裡,問附近居民就可以了
我所知道的是有一家南村小吃店(小凱悅),以前是在四四南村裡面,現在搬移到信義國中的正對面,賣家常麵、滷味、清蒸螃蟹等等..很多人來吃他的滷味,不知道是不是大大所說的? 其他的因為年代久遠,看看板上有沒有其他大大能解答了
FOTOGRAFIEREN+FAHRRAD FAHREN=DAS LEBEN
信義國中對面的小凱悅我知道吃過啊~
難道就是以前南村的路邊攤嗎?
我總覺得那時候比較好吃.
確定是同一家嗎?
搬過去後 似乎是換了下一代在經營了 很多攤子變成店面後 就沒有當初那種人擠人的味道了... (惆悵~)
FOTOGRAFIEREN+FAHRRAD FAHREN=DAS LEBEN
單車的玩法有好多種,可以去巡航比速度,也可以美食團,也可以文化之旅。
像這種都市型的路線又有文化之旅的路線一定要多多推廣,一定會發現不同的樂趣。
好文好活動
這個活動知性人文攬景
非常值得拍拍手
可惜當日沒有參加
期待板主有機會有機緣
規劃更多的路線分享

讚啦
我也是個眷村小孩
如果不是我的「單車城市尋寶」已經上了精選頭版,此文,恐怕是最有資格上精選的文,在此,我真的要向版上大家深切推薦此文。

早上,我花一個早上認真拜讀此文,題材好,作者更是用心寫出關於眷村文化的課題,唯一可惜是照片太小,大一點的照片才能看出文章圖、文的深、廣度。
相關文章我也寫過,但卻沒作者寫的深入。

先加五分吧!

既然文末作者那麼熱情邀約,我一定會去騎一回這美好的路線。
活動當天有榮幸參與到騎單車逛眷村這活動,雖然天公不作美,但我也玩得非常開心!!!
真的很感謝策畫這活動的主辦單位!!!!
下次還有這樣的活動一定也要繼續參加~!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