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山對我而言皆不陌生,尤其是志繼、東眼這條稜是我進入東眼山森林遊樂區的專屬路線。但三山連走仍未嘗試過。
今日就以單車越嶺的方式來加以實現。
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後出門,先至大賣場購買行動糧,晨曦已悄悄露臉,行經八德、鶯歌、三峽,由台3線轉入台7乙,過五寮經縣界就必須準備左轉,入口處為吊橋頭有鐵皮候車亭,地址為五寮14鄰,約台7乙8.13k。


一路沿著水泥道路不斷的爬升,隨著高度的增加,金面山系的最高峰,金面山也露出頭來。



繞過美美的孟宗竹林,路況較差,濕滑泥濘,不甚理想。


剛剛有四驅小貨車經過,所以阻道的鐵欄杆已升起。

抵達開墾地的最後鐵皮工寮,水泥道路止於此。接下來就是土石產道,路面窪地積著水,泥濘處還灑上稻殼止滑以利車行,開曠處可展望石門水庫。



遇見貨車的主人正在鋪設路面,至產道盡頭皆可見其辛勤的付出。


小休後,尋著路條步入登山小徑,一時不察隨徑下行通往蝙蝠洞,當自己察覺折返,一來一往已耗掉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寶貴的體力。


正確的路徑是由產道盡頭入登山小徑後,約15公尺要馬上左切上稜。
最佳的路線是由產道盡頭回走約20公尺,尋著筍農上山工作的路徑最為省時。
在孟宗竹林中,再次和筍農相遇,聊了一會兒,他說:上山工作賺不到什麼錢,賺到健康與快樂就是最大的收穫。
自己也是如此,扛著車上山吃苦當吃補,高興就好。

接上觀音洞上來的杉林路,翻越山頭,穿越桂竹林終於登頂金平山。不僅累,戰馬也受傷了,大盤的塑膠護盤硬是被撞破一角。


返回金平山西稜叉路口,續沿山徑往金平山南峰前進。

抵達觀音洞叉路口,大面積的伐木已觸及主稜,不曉得還會不會繼續向上開發。

抵下一個叉路口,繼續沿稜往金平山南峰挺進。

竹林前棄車徒步進入查看路況,倒竹橫置鑽行已很困難,攜車同行難度何止加倍而已。上次在南插天山已吃足苦頭,此刻的路況更加難搞,這段路自己曾走過記憶猶存,還是知難而返。山不轉路轉,另尋出路才是明智的抉擇。

退回叉路口尋徑下山,接上開墾地的水管路。依海豚兄的記錄有路徑可通「桃119」3.7K,按地形推斷應是由此水管路翻越金平山南峰與牌子山間的鞍部,但資訊不全不敢貿然行動,還是繞遠路出北橫再走桃119漸保險。
被理了大光頭的山林,氣得直冒煙,環保與經濟發展真的很難並存。



下抵觀音洞水塔登山口,下次登山,可能四驅車已可以直奔主稜叉路口,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出觀音洞輕鬆愉快的滑下北橫,轉往桃119上東眼山。


時過正午,於9.5K空曠處休息午餐賞櫻花,耳際響起嗡嗡聲,蜜蜂正辛勤的採蜜不停的飛舞著。

霞雲分線72電桿對面一產道,或許可加以利用連接牌子山與金平山南峰鞍部。
過溪另一側就是海豚兄所言的路徑,入口處可見登山路條。霞雲分線73電桿就在對面。
其實自己屬意的路線,是由2.5K處沿著水泥產業道路直達山頂的涼亭,此距金平山南峰已不遠。
多年前曾和北聯的山友由東眼山農場,沿稜闢徑通往金平山,只是此路徑很少有山友的登山記錄,想必已回歸自然,若要三峽三星連走接駁是一大問題,除非請有專車。而路徑還要重探,撿現成的人很多,願意出力不討好者稀,還是紙上論談較輕鬆迅速。
過東眼山農場,志繼山已矗立眼前,驅車直上土石產道,沿產道下行可接水車寮產道出八仙橋。右側竹林的路徑既是通往志繼山的登山步道。


經過一山字基石,路徑變的異常陡峭,上次海豚兄在此遇到瓶頸,大費周章的拆下前輪分兩趟才將單車扛上山頭。
自己雖然也遇到麻煩,但還算順利的一次到位攻頂成功。


通往東眼山的山徑沿途林務局已完成疏林的工作,芒草盡除展望良好,路徑也更加明顯。

進入東眼山森林遊樂區,困難的路段已然全數通過,接下來雖然仍會有扛車,但已不足畏懼,只是時間上快慢的差別而已。

沿稜上行,爬上最後這段木階梯就是東眼山的基點,而東眼山的最高點是瞭望台,到此一遊當然要登高望遠留下紀錄。




經過長久的木階步道,來到平易近人的健行步道,望著滿地落葉特別有感覺,去年颱風過後也曾來東眼山散心,一路上花花綠綠的落葉超吸引人目光,這是颱風過後所帶來的驚奇。


在幽靜平緩的杉林中騎車真是一大享受。

台車、木馬、纜索是集材的方式。現在可能就是開路上山直接以貨車載運更是便捷有效率。



接上東滿步道,紅色斜頂的建築是公廁,過此有一不起眼的叉路,水泥道路已鋪設距東滿步道不到50公尺,出入更為方便。


繞入菜園的簡易工寮,主人的眼力真好,一眼就認出我曾經造訪過,聊了好一陣子,才在霧色中離開這未來的「哇賽農場」。




一路快速下滑,銜接卡外道路處正在採伐桂竹。

過優霞雲橋、霞雲派出所、霞雲國小,離開霞雲部落。

在霞雲橋頭,台7線20.5K處銜接上北橫,雨勢增大穿上雨具返程。

今日有事須繞道龍潭三舅子家,所以在武嶺橋頭取捷徑上員樹林。途中飢餓難耐,踏入便利商店來碗關東煮,真是人間美味。


到達三舅子家,辦完老婆大人交代的事,也享用今晚半小時內的第二餐,然後再載滿一車的菜返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