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送大、小王子上學及女王上班後,發覺天氣不錯,便出門騎車,來到大漢橋河堤,決定今天就去巴拉卡公路,順便加碼大屯山助航台。↓

在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一路空蕩蕩,真好騎車。↓

由華江橋過橋至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


一路到大稻埕碼頭,發現一艘由大稻埕至淡水老街的遊艇,造型還滿漂亮的,不知搭乘一趟要多少摳摳?↓

大稻埕碼頭往重陽橋,沿線都已拓寬,平坦好騎。↓


重陽橋霧矇矓的,別有一番矇矓美,就為這美麗的斜張橋留個影吧!可惜沒帶單眼相機,稍嫌美中不足!↓


過州美橋時,遇到一群車友,不再是孤騎闖天涯的感覺。↓


州美橋至關渡這段自行車道,正在施工整修,走下面馬路,看不到一旁美麗的紅樹林,希望能早日完工,恢復美麗的景觀。↓


抵達關渡,映入眼簾的就是關渡宮,關渡宮約在西元1661年創立,主祀媽祖,是台灣北部最古老的媽祖廟,原稱靈山廟,位在靈山山頂,右邊是一個約80公尺長的古佛洞,入口處有鎮洞寶臼,能鎮壓一切邪惡,進入洞內,兩旁有28天王像,莊嚴肅穆,走到後頭,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她的千手千眼代表的是普渡眾生的意思,繞過神像後面,就是古佛洞的出口,可以欣賞河口風光,沿山坡闢建的後山公園,亭台樓閣林立,遠眺淡水河、觀音山視野極佳,而後山公園停車場旁的河畔隄防,更是乘涼、散步、聊天的好去處,紅樹林沼澤更近在眼前,可就近欣賞紅樹林的豐富生態。↓


在關渡小憩一下,於霧氣迷濛中,令人驚豔的紅色橋影,一直奪去我的目光,話說關渡橋未建造前,八里與淡水之間的交通全靠渡輪,為了發展更便捷的交通,台灣省政府自民國六十七年五月開始規劃興建一座橫跨淡水河的大橋,此項工程由中華顧問公司承攬,主要鋼材由中鋼提供,它是由設計連接東西兩半球─「白令海峽大橋」而著名的林同炎博士所精心規劃設計,自民國六十九年四月開工,於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完工正式通車,建築歷時三年半,這座美麗的紅色大橋是亞洲第一座全焊接鋼拱橋,也是第一次在台灣建立的大型拱橋,使用鋼料六千公噸,全橋長達809公尺,主橋539公尺,為五孔連續鋼大橋。橋面為鋼橋橋面,中間無伸縮縫,行車不致跳躍,主橋由三孔拱橋及二孔懸臂橋組成,成階梯式嬗變,使橋姿顯得沉雄優柔,關渡大橋在興建時,由於跨距很長,台灣也從沒做過鋼結構長跨距的拱橋,加上靠近河口的地方,潮汐差別很大,施工非常困難,於是他們採用自創的「潮汐架構法」(唐榮公司),在水面上搭成一個可跟著潮汐上升下降的平台,用容量特別大的吊車起重機,於滿潮時利用駁船把橋體運到橋位,等落潮時橋體就可以自動安放在事先築好的橋墩上,重逾千噸整孔鋼拱一次吊放,也創下了本省橋樑架設的紀錄。↓




一旁棧橋碼頭上,布滿釣客,只是非常懷疑,從污濁的淡水河中,釣起來的魚能吃嗎?↓

從捷運紅樹林站旁,穿越捷運下涵洞。↓

過馬路直行登輝大道。↓

由登輝大道就要爬幾個坡!↓

下坡後到北新路右轉。↓

北新路一路也是緩坡。↓

北新路到興華派出所,右轉就是鼎鼎大名的巴拉卡公路。↓

派出所設有鐵馬驛站,休息一下唄!↓


開始上路,厚厚的雲層加上綠蔭處處,感覺涼爽愉快。↓

爬坡一小段就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了。↓

沿途有茂密美麗的竹林。↓


巴拉卡公路一半,5公里到了,造訪粉多次,後半段坡度比較陡,心理已經有數,要迎接挑戰了。↓

沿路依然有許多綠蔭。↓

約6.5公里處,視野良好,可以欣賞明媚的風光。↓


往山上望去,山頂沒有雲霧攏罩,應該不會下雨,心安了許多。↓

隨手拍拍沿途美麗風景。↓



群山環繞的大屯自然公園,裡面栽植有各種杜鵑、山櫻、楓香、紅楠、筆筒樹等花木等,並設有木棧橋,可觀賞游魚和水池風光,漂亮的風景,總是吸引許多新人到此拍攝婚紗照,到了這裡,也代表巴拉卡公路要完成了。↓


巴拉卡公路的最後一段,經過約1km的綠色隧道,二子坪旅客服務中心到了,路程完成80分,旅客服務中心目前整修中,不過依然人氣不減,剛好拍攝到有人在拍婚紗照。↓

休息一下,加碼大屯山主峰助航台(挑戰陡坡2.4km),太久沒騎陡坡了,騎起來倍感吃力。↓

一路陡上去,加上一個接一個的髮夾彎,堪稱「單車天堂路」。↓


終於!在龜速大法下,登上大屯山主峰,來到大屯山助航台,門口一看,大屯山助航台換新招牌耶!拍一張先!↓

粉愛舉,所以請一旁騎機車上來的年輕朋友,幫忙拍拍舉車照。↓

助航台一旁有陽明山國家公園「足印草山自然體驗」拓牌的「驗」牌,這次忘了拍,補上舊照一張。↓

「驗」牌旁就是景觀台,休息一下,順便拍拍山上美麗的風景。↓



再自拍一下。↓


一陣陣冷風吹來,感覺溫度下降,趕緊穿上外套,繼續玩自拍!↓


再來,沿途欣賞風景,慢慢下山,發現一個角度,剛好七星山、小油坑、竹子湖都可入鏡,當成本行程畢業照,順便介紹一下:七星山為台北市第一高峰,主峰海拔1,120公尺,頂部原有一噴火口,但在火山噴發結束後被侵蝕成七個小山頭,山的東南側與西北側有斷層切過,所以有溫泉、噴氣孔等,由於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而形成錐形的山體,有三個主要的登山口,是粉棒的登山路線;而小油坑其名稱的由來,是跟當地地質情況有相互關聯而衍生來的,由於此地盛產硫磺,所以在清末的時後,人們便採取此地的硫,而後將它加熱煮沸後,再進行加工,因為硫磺溶解後就像油的顏色般的黃,所以當地人就將這種出產黃油的坑洞稱為油坑,而位在七星山東北側有一處國家公園內也有著最大的硫氣孔,因此被稱作「大油坑」,在相對比之下,此處的硫氣孔規模較小,所以就被稱作「小油坑」,煙霧瀰漫的小油坑有股飄邈幻境之味道,深受遊客的喜愛;再說竹子湖的地形可源自約35萬年前,七星山爆發所噴出的岩漿堵住山坳口,雨水的累積下形成堰塞湖,後人便稱此地為湖,漸漸地在湖水侵蝕作用下切穿湖緣,湖水逐漸流出,農民便利用土地開墾成為農田,在日據時代是日本人栽種櫻花的主要地區,也是台灣最早出現日本櫻花的地方,西元1912年第一棵緋寒櫻和吉野櫻誕生,陸陸續續地又在前山公園栽種大島櫻、八重櫻和吉野櫻,而附近農家近年來也種植許多經濟價值較高的花卉,像是海芋或杜鵑等等,形成竹子湖特有的自然景觀特色,而竹子湖的植物景觀中最負盛名的為海芋,栽種的淵源約從民國58年起,從日本引進白色海芋,漸漸地成為台灣主要的海芋栽培區,其栽種面積約有13公頃,並研發出各種顏色的海芋花種,海芋花期從每年的12月至隔年5月,其中最盛產的時間是在3月至5月,可在這期間參加最著名的竹子湖海芋季。拍完照直接由仰德大道回家了!↓

2010/12/13(一)巴拉卡公路+大屯山助航台
出門時間:10:30。
交通工具:FUJI Roubaix RBX。
行 程:大漢橋河堤 → 大漢溪右岸自行車道 → 過華江橋 → 大稻埕碼頭 → 快樂休息站 → 過州美橋 → 關渡宮 → 捷運紅樹林站 → 登輝大道 → 北新路 → 巴拉卡公路 → 二子坪旅客服務中心 → 大屯山主峰(助航台)→ 仰德大道折返。
里 程:88.21公里。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
by板橋大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