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鄉擁有二座高山,第一座是古呂社山,後方是新城山,過了這二座山,就是前進中橫的道路。

0700起床,對小朋友來說都還太早,哥哥打哈欠,melonrh忙著檢查車輛。

樺城民宿,幾個月前小芬姐也在此留下相同畫面。

糖糖也拜讀過小芬姐大作,每個都想見賢思齊一下。

melonrh發現剎車鬆了,飛刀協助處理。

我則準備了今日出發路線圖,放在前置相機包前,保証不漏失任何景點。

出門前還是來張大合照。

大家都準備好了,我也要出發了,告訴小芬姐,這裡我也來過。

早餐對騎單車的車友來說很重要,不止要吃,還要吃的飽飽的才有氣力踩踏。

糖糖點了蛋餅。

我則是肉、菜包各一,配上冰豆漿,就對味了!

飛刀一定要把美食用照片呈現出來。

用完早點,我們就要上路囉!

因為中橫路上不見得會有小店,我們決定買鍋子及餐具在路上備用,五金行老闆娘剛好是屏東里港人,先生在新城擔任民意代表,他鄉遇故知,也是意外的收獲。

新城沒有小7,我們到雜貨店去補給中午的糧食。

昨天第一天騎程計25公里,算是小試身手,今天就要開始騎山路了。

melonrh總是一路領騎。

長相斯文帶點稚氣就是弟弟。

遠方的山頭正等著我們去征服。

我們只有一條路直行,就是台八線。

melonrh女王直指高高的山,說那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路旁的鳳凰樹正好為我們擋住太陽。

飛刀與糖糖一路跟拍,不放過任何鏡頭。

著名的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牌樓到了!

這裡是每位遊客到此必留下合影的地方,人車多,拍照一定要小心,動作要快。

照完相,大家一溜煙就走了,留下我為大家拍遠景照。

今天騎訪第一目標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這裡不只可以得到最新中橫路況,也能由解說員幫助你更了解中橫的開拓史。

我的隨身小地圖就是依太管處的網路下載而來,本尊與分身同時出現。

天很藍,二側山中間深凹地形是冰河推擠的遺跡。

出發後騎沒多久抵達砂卡礑隧道,要參觀砂卡礑步道就要先穿過隧道。

隧道內騎車一定要開前車燈及尾燈,切勿東張西望或是大聲喧嘩。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於民國90年改回泰雅族慣稱的「sgadan」,意為「臼齒」,沿線解說牌示亦加註泰雅族拼音,這裡原是太魯閣族生活的田園。

砂卡礑步道沿砂卡礑溪北行,沿途鬱閉陰涼,動植物資源豐富,俯視可見水與石的依戀,加上風聲、鳥叫、蟬鳴及偶而傳來台灣獼猴的呼嘯聲,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交響樂章。

在步道隨時可以回頭看到砂卡礑橋。

當年建造這步道的退除役官兵已不復在,只有當年放雷管炸藥的痕跡。

砂卡礑步道修築於峭壁之上,仰望可見峽谷之峻,行走其間要隨時注意頭部安全。

尤其大理岩褶皺變化彷彿石刻壁畫,峽谷景觀及水石之美引人入勝。

走在這小小步道,感情容昜加溫,也能說出許多平常不敢說的話。

天氣好、心情好、感覺對了,melonrh賢伉儷決定犧牲形象,熱情擁吻。

還是要正經一點好,因為有孩子在旁邊看。

我們的愛車就這樣靠著橋邊而停。

砂卡礑隧道內有紅綠燈交管,確保安全。

出了隧道就是有名的長春祠

長春祠位於立霧溪谷峭崖邊階,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12位榮民靈位,祠旁溪溝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瀑布」,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山上還有一幢不動明王廟。

經過長春橋後,可以抵達禪光寺。

參觀完長春祠後我們再沿原路前進。

山壁都是歲月的刻痕。

新建的明隧道,讓人感覺明亮有精神。

寧安橋由長春祠繼續前行約兩公里,可看到跨越於青山綠水中的鋼構吊橋,這就是寧安舊橋,長達82公尺,是中橫開鑿之初所建,寬度僅容一輛車通過,在當時是台灣最長的單孔橋,朱紅的橋身,在一片綠意中顯得特別醒目。

寧安新橋在舊橋旁,是懸臂式水泥橋,在民國78年完工通車,新橋通車後,舊橋只供行人通行。此處山林環繞,景觀美不勝收,且可同時欣賞到不同時期的橋樑特色。

山路非常狹小,二部遊覽車若不相讓,就會造成大塞車,難為我們吹風淋雨的單車客。

山林野溪滿滿都是巨大的石頭。

溪畔水壩在上遊,將溪水供應給截流站。

台電公司在此設立截流站,把河道內立霧溪水調節性洩放,將電力供應給週邊單位使用。

這一線為太魯閣遊憩帶,我們抵達溪畔時此標高175公尺。

太陽真的很大,175公尺,五公里的路程就讓所有人吃不消,在志清亭休息,誰都不敢把「累」說出來!

在依序前進,沿路開始出現小隧道,正好可以避免日曬之苦。

布洛灣,從這裡開始都是屬於「天祥遊憩區」,我們已經遠離太魯閣了!

要上布洛灣台地還要爬行約二公里山路,太花時間了,我們就不上去了!

進隧道前一定要看紅綠燈,才不會有對向車開過來。

溪畔隧道

大隧道寬敞明亮,小隧道騎來古意盎然,就看騎行者有什麼角度去思考。

半露式山道是大家的最愛,可以看峽谷風情,還能享受涼涼的微風。

這幾年中橫路面不定時崩蹋常發生,施工單位用水泥固定山壁,降低危安風險。

參觀燕子口請右轉,不參觀的請左轉,動線分明。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其實這壺穴不是由燕子築成,而是峽谷溪水長年沖刷造成無數個壺穴,而燕子就順理成章把大小不一的洞當成家。

其實規劃是步道就不該讓車子開進來,人車爭道真的很危險,即然都到燕子口了,就下車走走吧!

燕子口底處不見羣燕,一抬頭燕子卻在空中飛舞,可能是遊客太多,讓它們不敢下來!

美華姐說一進燕子口,就是「進來涼」(屏東知名冰果室)。

從此開始就是斷崖峭壁不斷,此處又稱迎賓峽。

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音同橫)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

這裡也有小型商店,觀景平台上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

我唸小學時就曾在國語課本裡唸到靳珩段長的英勇事蹟,如今過了多少年,終於讓我見識到心目中的大英雄。

我依稀記得課本是這樣描述,靳珩原本是工程師,某日在進行放置雷管作業,當引爆並不理想時,他身先士卒進入坑道,不幸被石塊壓住殉職,後人為紀念他特地把靳珩昇任段長,並建設靳珩公園。當年我唸到這一段心裡好感動覺得靳珩段長實在太偉大了!

靳珩公園為魯丹溪及立霧溪交會處的高地,最高點上立有一尖柱狀之公路局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以茲紀念中橫公路施工期間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近處有數棵巨大的茄苳樹,樹姿優美,值得欣賞。

靳珩橋

melonrh為了怕大家看不來「印弟安酋長頭」,特地指給大家看。

仔細靜觀,鼻、眼窩、嘴巴,還有上面的綠色頭髮,真的很像。

大家在休息時不是喝水就是看風景,我則要隨時筆記要點,準備回去趕工寫遊記。

商店裡也有琳瑯滿目的紀念品。


懷著虔誠的心情騎過靳珩橋。

騎在中橫,四週都是斷崖,你很難得有時間看到天空,一抬頭,白雲越過山頭,讓人心懭神怡。

我刻意請大家先出發,遠遠的把我放在後面,因為我要拍些長鏡頭。

飛刀也在選景準備隨時拍下美美的照片。

隧道內建有迴車道,方便遊客下車步行,可是停車問題不解決,這裡還是危險的。

到處都有告示牌,提醒民眾站著看景就好,千萬不要跨越,真的很危險。

過了靳珩橋,兩岸崖壁更形陡峻逼近,出了燕子口,迎面而來的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寬約1200公尺,海拔高約1100公尺。

施工單位特別在山壁容昜崩塌的地方建有明隧道,在安全環境下讓遊客安心賞景。

隔溪對岸是錐麓斷崖,而公路一側,與錐麓隔溪壁立對峙的是福磯斷崖,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之稜所形成的,兩斷崖相距僅有20多公尺,這是立霧溪百萬年來精雕細琢的壯觀成果。

發現對向車道來了一公路車友,難得在路上遇到車友,遠遠看他的表情,我想,一定有求於我。

果然他爆胎了....
我借他打氣筒,希望他一路平安,到山下再找單車店處理。

斷崖下的公路有一段寬闊的路面,可以停車賞景。在此仰望斷崖,幾乎看不到斷崖頂端。

流芳橋到了,錐麓斷崖與九曲洞之間,立霧溪至此有一個九十度的大轉彎,流芳橋就在這裡橫跨過立霧溪峽谷。

在流芳橋上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左右兩岸山壁矗立,遠處是聳立的高山,溪流一路奔騰而下。

路旁發現舊台八線路標,這是整個中橫唯一發現的界牌,說明小隧道是編號60號。

台灣遊覽車司機的技術舉世聞名,我看是「一敗一敗」的隧道,居然遊覽車也快速而過,坐在窗邊的遊客一定很剌激。

當我還沈迷在錐麓斷崖和福磯斷崖之間時, 九曲洞隧道到了....
九曲洞隧道全長1220公尺,是中橫公路最長的隧道。

入口曾發生過遊客被落石打傷的事,因此封閉,要參觀請從另一邊進入。

為防止遊客又被打傷,太管處準備了各種安全帽。

如果遇到這一堆土石凌空而落,就算你有「金剛護體」也是沒用的。

melonrh夫妻倆合照,二支手指代表今天是第二天,不是昨晚有「二次」。

換上太管處的「工頭帽」,我依然帥氣不凡。

糖糖與飛刀也來一張。

我這一身行頭加上反光條,好像工頭,對不對?

全長二公里的九曲洞步道,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

九曲洞沿途景色怡人,高聳的大理石山壁,蔚為奇觀,到此一遊的旅客一定要看好每個保護傘,發生落石時一定快跑進去。

巧遇台北來的車友,他們走武陵農場那一線過來。

參觀完畢大家又出發了!

緊靠著小小山洞,單車千萬不要與小客車爭道,小客車也該忍讓單車,大家多一分尊重就能有更好的出遊心情。

慈母橋是一座形狀美麗的紅色大橋,為立霧溪與其支流荖西溪的匯流處。
橋長136公尺,寬9.9公尺,為斜張鋼橋,它在護欄的設計上也是採用白色大理石,橋頭橋尾各設有一對白色大石獅。這裡也有一段讓人動容的歷史故事,當年在建設中橫時有一位母親非常不忍兒子每天都要工作,所以自願上山,每天幫兒子準備飯菜,於是後人為紀念這段往事,故將此橋命名「慈母橋」。

岳王亭在綠水以東約500公尺處的高地上,有座綠頂白柱的涼亭緊鄰立霧溪,名為「岳王亭」。從此可直上研海林道,是早年伐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但因吊橋老舊,已成險橋,目前封閉中。岳王亭因位處高地,也是欣賞立霧溪溪谷很好的地點。

我們午餐計畫在合流露營區享用煮泡麵大餐。

露營區早年是木材集散場,改建後共有11個營位,水、電、衛浴等設備齊全,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的露營區。

為維護合流露營區遊憩品質,太管處將合流露營區委外經營,每一帳台營位每日收費200元,原本的主人走步道去了,很大方的將營帳借給我們使用,不然我們又要多花二百塊。

飛刀這次帶來快速爐具,來中橫一定要帶,因為山上不可能隨處有小7。

melonrh你就不要再忙了,吃飽卡重要。

吃麵囉....

飛刀開始泡咖啡、煮茶包,用天然山泉水泡出的就是不一樣,真的很好喝。

吃飽喝足了,騎了一早上還是要小休一下,為下午近十公里路程積蓄體力。

午休時間melonrh小孩真有乃父之風,到山上還是不忘國家大事。

結束午休一定要把場地復原,雖然我們沒付錢,也一定要給大家好印象。

離開合流時發現綠水步道入口處,距天祥3公里,過去被列為花蓮八景之一。

在山邊發現合歡越嶺古道,當年日軍攻打太魯閣族,為解決補給問題而建設的步道。

騎抵綠水,標高410公尺,相當於屏東三德檢查哨的高度。

這裡建有登山學校訓練中心,喜愛登山的山友或計畫出國登山前都一定會到此受訓。


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設於綠水,太管處於民國81年開放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供遊客免費參觀,一樓展示「地球的演化」,二樓展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地質傳奇」。

打開立體地形圖,紅色公路線就是我們一路騎行的路線,真是翻山越嶺,又何止漫騎在公路之巔呀!

飛刀看著綠水河階地,在立霧溪水強力沖刷下,成就中橫公路有名的巨石奇景,展示館外的平台,可望見綠水步道就鑿在斷崖上,展示館下層有觀景平台及餐飲店。

展示館裡處處都是當年建設公路的剪報資料。




河谷裡有隻「大鱷魚」,這可要多用想像力才能看的出來....

祥綠隧道

氣象局為監控雨量,在此設立簡昜氣象站。

天祥隧道到了。

出了天祥隧道再騎行一段山路就抵達我們今晚休息地-天祥。
高度480公尺,離3275還有一大段距離。

此距「天堂路」大禹嶺有58公里,看來還有好長的山路要爬。

祥德寺座落在天祥的立霧溪對岸高地上,民國四十九年故總統蔣經國時任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委,率領榮民開闢中橫公路,因工程艱鉅,故殉職傷殘者不計其數,於是蔣經國主委倡議在天祥興建寺院,以超度在天祥一帶因工程犧牲的榮民弟兄,並命名「祥德寺」。

稚暉橋座落於花蓮縣秀林鄉,設計採用上拱式鋼構箱型樑結構,全長七十一公尺。稚暉橋係以紀念吳稚暉先生而命名,吳稚暉清末舉人,曾留學日、英等國,無論在教育、哲學、書法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而秉性澹泊更得敬重,也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的老師,想必這橋名該是經國先生取的。

過了稚暉橋便抵達天祥。

天祥一個比屏東鄉下小村莊還小的地方,最繁華的也只有這一條街,早年是當地原住民集會交昜場所,成立國家公園後原住民再也不能過打獵的生活,大多搬下山去謀生,所以現在天祥最多的反是漢人或是觀光客。

抵達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天祥有二所教會,有天主教及基督教各一,山城中的小教堂寧靜致遠,誰也不敢破壞這份靜悒之美。

melonrh一家來張大合照!

祥德寺後方是江口山。

我們計畫前往基督教天祥禮拜堂借住。

天祥禮拜堂外觀精美,在群山環抱下真的很美。

melonrh與邱媽媽討論借住細節。

教會內部設計風格內斂、線條簡單,沒有半點華麗的裝飾,歡迎各方遊客入內參觀或教學。

我們被安排住在教會內,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睡在教會內,可是難得的經驗。

有上、下舖。

這裡晚上就很涼了,還是準備有冷氣機,一人加50元,要使用的請三思,另外洗衣請自備洗衣粉。

邱媽媽雖不是當地人卻很用心的照料這裡一草一木,小小庭院裡種滿各種植物,有少見的豬籠草。

連少見的鳳蝶都四處飛舞。

我們放置完後車袋,輕騎準備外出吃飯,邱媽媽這沒有提供晚餐。

天祥舊客運站有販售水蜜桃,一盒要價500元以上。

老闆熱心的請我們品嚐今年剛採收的「八八梨」!

我真的累了、餓了,一躺下去就有遊客說:「臥佛來了」!害我趕緊起身,因為我可不想「立地成佛」。

整個天祥只有四家小店有賣吃食,菜色大同小異,我們沒有太多選擇。

可是這時melonrh家的單車又出狀況了....
壞的還是碟煞的那台,大家在處理無效後轉而向天祥分駐所員警求援!

天祥分駐所員警十分熱心,但碟煞車不是隨便就能修,緊連絡太魯閣車行,結果老闆也說不出有把握,但請他上來天祥,不管有沒有修好都要八百元。
melonrh一直猛打電話,屏東、台中、花蓮、台東....就差總統府沒有打,但還是沒有人有能力幫上忙!

當大家忙成一團時,我看著我的愛車,只能祈求「小兒子」千萬要撐下去,別在這荒山野外給我「掉漆」(台語)

忙歸忙,辦法也是人想出來的,人沒有吃飽就想不出解決方法,還是要找家小店好好祭祭五臟廟。
先來白飯吃免驚,竹筍湯也是喝到飽。

melonrh女王幫我們安排了經濟合菜,第一道熱炒高麗菜。

最下飯的蔥燒山豬肉上桌了。

鮮香菇炒肉絲。

真的有蝦仁的滑蛋。

丁香山蘇,真的很香。

再來一道苦瓜炒鹹蛋。

雖然這二天車子狀況不斷,我們晚飯還是要吃的,看著melonrh一直打電話,我卻幫不上忙,真是無力感到頂點。
於是飯後我告假到祥德寺,在此許下中橫路程平安的心願,祈山區眾神明能保佑我們一行,順利完成武嶺單車之旅。

回到教會,洗完澡大啖melonrh女王買來的水蜜桃,拳頭般大小真的很香甜。

晚上泡茶請大家喝,與若干住宿於此的遊客喝茶聊天,大家溝通明天騎程及注意事項,最後在立霧溪潺潺水流聲中睡去,明天,就交給明天吧?

第二天完....
待續.....
延伸閱讀:
用力騎上武嶺-漫騎在公路之巔-武嶺(第一天)